1、为什么畏难?不止因为“无米”,还因为“有米”无“炊”法!其实,每个人生活的全部内容都是写作的内容。课堂上,课间,家里,放学路上;某学生答问时的样子,某学生思考的神态,某一时间学生打扫教室的场面,某学生穿了新衣服,某位家长来学校看望孩子的情境所到之处,所有见闻,.这些都是可以写进文章的材料。材料无大小,关键是要如何从看似平常的材料里挖掘思想内容。我们教师不妨示范作文几次。学生的考试作文,我们也得一同写一写。要知道,教师自己写不好作文是一种失败,而教师如果连写的勇气和行动都拿不出来,那更是耻辱。自己不爱写不会写,有什么理由指望学生爱写会写呢?我们用自己 de 写作热情感染学生,用现场作文来“诱惑”
2、学生。不知不觉中,作文就成了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了。我们不是要求学生像文学家一样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社会生活,或者实现某一个预设的现实目的,我们是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人生态度感受生活,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法和技巧,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交流能力打基础。当作文是一种任务时,那就是负担;当表达获得愉悦时,那就是一种享受了。明确了这个宗旨,我们就不会让学生再害怕作文了。试试:选一个话题,假想在打电话,把这些内容整理成文,几百字的作文一下就出来了。有的同学说话没完没了、有条不紊,聊天滔滔不绝、水泼不进,打电话更是没人叫停就不停,但就怕作文,其实把他们说的记下来,整理一下,那该是多
3、长的作文新闻播音的标准速度才每分钟平均 148 字!原来这些同学在吓唬自己呢:不得了,我要写作文了!老师说作文要讲究怎么开头、结尾、过渡,怎么选材、立意、提炼中心负担这么重,当然难写。要是换一种想法:“我不是在写作文,是要对我的朋友说话。”那就轻松了。我要告诉他某一件事(写事),说清这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前因后果。我要告诉他我交了一个新朋友(写人),说清楚这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特点、兴趣爱好、性格。我要告诉他我到了什么地方旅游(写景),说清那地方的位置、季节特点、动静变化。我要告诉他我新买了什么学习用品,刚学会了做什么工艺品,说服了某人但是,朋友不在身边,只好写给他看:把想说的话写下来,让
4、他知道你想告诉他什么,就是作文。作文就是“写话”,但写的是加工过的口语。口语中那些罗嗦重复的内容和习惯性的语气词省了,凭手势、眼神等辅助表达的意思也要用文字明确表达。比如说“请喝水”这句话写下来就三个字,但笑咪咪地说、懒洋洋地说、冷冰冰地说、恶狠狠地说,能一样吗?有人说会用许多词语才是好作文,其实,要是多数人都没吃过的山珍海味,随便烹调出来,又有几个人知道做得不好了?把白菜豆腐做得人吃人夸才是高手。做一棵会思想的芦苇对写作素材的深度挖掘(片段)这是一堂初中作文指导课堂纪实。片段详情如下,师:我最推崇思想。我最欣赏笛卡尔一句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今
5、天我们就从“脸”说开去。师:你首先想到怎样的一张脸,又如何挖掘出去呢?生:平凡的脸,又具有他独特的脸。师:生活中遇到的都是平凡的脸,可都有他的独特之处。生:又能反映他的性格。生:一张苍白的脸,上面有一双深邃的眼睛。鼻子很挺。他的眼睛有一种神秘感。他流露出神秘的微笑。师:蒙娜丽莎的微笑。从这个同学的表述也许看出你们这个年龄的审美观。趁势把思考的方法向大家作一个介绍。一是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是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多。这两种是最基本的。出示 ppt照片“大眼睛”。师:接下来集中注意力,看看这样几张脸。在这张脸上你看到了什么?生:求知的眼睛,渴望、探求。她渴望知识。师:我们运
6、用一下刚才这两种方法。同是学子,我在你们脸上就没看到这样的眼光。生:从他的衣服上看出比较贫苦。师:最重要的是经济条件比较差。如果没有改变这种状况,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提供一个例子。放羊娃放羊、娶老婆、生小孩、去放羊。通过这个例子,得出一个结论,最终影响的是什么?生:下一代。师:知识改变命运。谁的命运?可能是个体的命运,也可能是国家、民族的命运。事实上,这个女孩叫苏明娟,她已经大学毕业,自愿去支教。她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将改变着其他孩子的命运。师:再看这两张照片。介绍一下:一是打工者向老板讨薪,没讨到;二是西北一对父子在寒风和大雪中相依为命。(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照片,探讨人物命运,社会对他们应有
7、的态度。师:再来一个难度更大一点的。看另一组照片:黑寡妇;伊拉克;天安门自焚事件中陈果甜美的脸。请同学们透过这几张照片,找一找这几张脸背后共同的话题。(教师引导学生窥探人性的另一面。具体内容略。)师:大家边看边思考作家韩少功是怎样论述脸这个话题的。教师配乐朗诵。生活阅历一直在悄悄地进行着整容。生:他从社会组织行业说明面容是怎样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的。任何一个团体都会批量产生人的面容。师:除此之外,还讲到了什么?生:有些人的经历。照片。师:从照片可以看出少年和盛年是不一样的。这样我们就此做一个小结。从韩少功的文章里,可以看到文化的层面、人生的层面,除此以外,还有道德层面,比如第二幅图。还有哲理的层面
8、。如正义与邪恶、天使与魔鬼。师:好。到此为止,我们是不是趁热打铁、再思考一个话题?有人说:每一种声音都有一种心动的理由。下面我们来听听一些声音。课件播放声音:听古筝高山流水;听民歌采茶舞曲;听命运交响曲;听神六发射倒计时;听歌曲我要飞得更高;听演讲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教师要求学生从五种声音里选择一种你最有感触的来写。字数不限,但要求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刚才的方法可以适当运用。请几位学生来读读他的作品,教师适当点评:声音是有深度的,有浓度的。具体内容略。)师:大家已经懂得如何展现精彩了。怎么样?是不是来点有挑战性的?出示瀑布画面,但没有配音。师:你听到了什么?生:水流撞击石头发出的有力
9、的声音。还有坠入深潭,刚柔并存的声音。师:还有什么声音?生:磅礴的气势。师:有没有别的?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感受到河山的壮丽。师:接下来,听听诗人如何听出瀑布背后的东西。一条瀑布 /在滔滔地演讲自杀的意义 /千丈深潭 /报以轰然的掌声至于泡沫 /大多是些沉默的怀疑论者师:如果上面这首诗还太长了点,我们听更简短的:平躺着的声音 /一旦站起来 /便成奇观。师:最后,我们比较一下,发现诗人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所在。有兴趣的同学,以“瀑布的声音“为题,也许便会诞生一篇佳作。师:送给大家两句话。思想塑造人的全部伟大,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学生积累了一些“原生态”的生活
10、素材,老师还应该帮助他们进行“深加工”。这节课教给学生开掘的方法,感受到“思想”的魅力。有的学生很想写文章,苦于不知写什么,无从下笔。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善于从材料中提炼主题。在学生占有一定素材的基础上,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鉴别能力的基础上,老师要帮助他们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开掘,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 (1)这些给我一些朦胧启示的素材,最使我感动的是什么 ?(2)这个令我感动的地方,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操 ?(3)这种思想、情操是否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典型性 ?(4)具有时代性、先进性了,那么是否有新意 ?是不是别人都写“滥”了的,我还能否从中掘出新意、选出新角度 ?凡此种种,经过认真思索,对写作素材进行深度挖掘,最终确定下来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即文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