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村中学生作文的困惑和对策.doc

上传人:myk79025 文档编号:4352456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学生作文的困惑和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中学生作文的困惑和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中学生作文的困惑和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中学生作文的困惑和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中学生作文的困惑和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农村中学生作文的困惑和对策农村中学生作文的困惑和对策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中,我们发现学生作文存在着诸多困惑。概而言之,主要表 现为以下几种情形:1、怕写作文“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搜 肠刮肚,仍难成文。”我校学生,十之八九害怕写作。一些写作差一些的学生“ 谈 文色变” ,无 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 动拼西凑,勉 强成文。绝大多数写作一般的同学,也只能人云亦云,落入俗套。长此以往,效果可想而知。作文教学,教师往往面有难色,因为学生的习 作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的且质量较好的只是凤毛麟角,多数学生虽能完成,但质量较差, 还有少数学生只能抄袭他人的作品。学生

2、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这表现出许多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长此下去,学生便 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老师的写作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 2、模式之文我校学生作文中严重存在着模式化的倾向。这里说的模式化是指写作变成了集体化的内容和语言模式,没有个人的深刻体验和感悟。立意老套,表达僵化,造成作文千篇一律,就像工厂里生厂的模具,一模一样。比如写做好事就是送老奶奶过马路;写感人的事情就是生病了老师帮助补课、下雨天帮人推车子、路上拣了钱夹子,下雨天同学借了雨伞;写同学关系就是两个人开始关系很好,后来因为误会而疏远,后来同学家要搬走了,才后悔没有好好相处,两个人和好了还有

3、以不变应万变,写成背诵作文。3、言之无文 具体有这么几种表现:21)、无特点描绘:比如写我们的校园,教室都是“ 宽敞明亮”,师生都是“ 朝气蓬勃”。写妈妈就用“慈爱”,写爸爸就用 “严厉” ;大雨就用“ 倾盆”,花就用“ 美丽”等等。2)、简单模仿:比如学了猫一课,于是在作文中无论兔子还是小狗、羊等,均是“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亮、尾巴美丽、动作敏捷轻快”一类。3)、引用面窄:引用名人名言或是格言,翻来覆去总是耳闻能详的几句,缺少更多的积累,如“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书 使人类进步的阶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功在于勤奋 ”“失败乃成功之母”等等使用频率极高。而生活中便可触及的谚

4、语俗话则引用很少,唐诗宋词或文学名著中的传世名句更是几乎绝迹。4、无物之文。所谓无物之文,是指有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以刻板的印象代替新鲜的生活,以现成的理论代替生动的实践,不能在文章中留下时代脉搏跳动的声音,很少能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假恶丑,成了一种扭曲的反映社会和时代的“ 虚拟现实”。新 课改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后,无物之文, 还表现在学生在语言运用及文字写作上能力差。学生虽心有千千结,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洋洋千言,却总是马屁股上钉掌离题太远;既使七拼八凑,却艰涩难懂。种种表现,不一而足。5、无我之文。“ 无我之文” 就是没有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和真情实感的文章。学生常常为了追求文

5、章的“ 高尚 ”主题“带者镣铐跳舞”,从而失却了自己的个性 语言。这类文章中,往往为文造情,代社会立论,以共性取代个性,以教条取代思考,没有坦诚的真我,只有虚空的假我,动辄以我们自居。却缺乏了自我的眼光与思考。这种文章仅仅是他人的一种传声筒而已。3造成写作困惑的原因很多,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写作困惑,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应对措施。首先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1、坚持一个原则即“不熟悉的不写“。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的一切机会观察人的言行及其一切事物的特征,做一点读书笔记。某项活动开

6、展之前(如演讲比赛、升旗仪式、趣味运 动会、观看爱国电影等),给学生指点观察记叙的方法,活 动过后及时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趁热打铁”,方能成功。立足于区域特征,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家乡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因此,乡村中学生应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观察农 村景色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 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

7、记,又无不 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 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4“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 枣”,这是农村一年四季农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谚语。又如“ 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天旱,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因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于收集、交流 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 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体验农 村生活 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 树粘蟋蟀,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

8、以磨灭的印象;拔草喂兔、人牧牛羊、锄草间苗、种田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 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麦子,指导 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 观察到的内容记录 下来。又如很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割田打场等劳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

9、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 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观察农 村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农村更是 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 农村的小康化, 这些都 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 经济发展5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 辩论,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写观察日 记 我校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地感兴趣,很多同学都

10、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我们学校老师就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多年来,我校教师从这指导学生写日记、写片段来 摄取生活的各个层面入手,帮助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趣日记便跃然纸上。 其次培养真情实感。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道听途 说的材料写进文章,容易露出破 绽。例如有的同学为了使所记的事情意义“深刻” ,所写的人形象“高大” , 你就凭空编造或任意拔高,结果情节上弄虚作假,让读者一眼就看穿。还有的同学

11、作文时,喜涉足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写陌生的人,记未经历过的事,由于 对人对事所知甚少,写作时只能生编硬造,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都感到别扭、不可信,更何况 别人呢?有真情实感的前提是有独特的深刻的个人体验。也就是有个性化的深刻的生活体验。那就要多观察生活,要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要有自己对人和事客观的分析和看法。观察和积累是第一步,然后是就掌握的材料对生活进行深刻体验和感悟。没有足够的有价值的材料和对生活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就没有个性化的写作。所以要克服作文的模式化、言之无物等问题,在 语言积累之后,就是要掌握大量的材料,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要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和感悟,任何6他人都不能代替自我的独特的

12、体验和感悟。掌握材料的方法很多,眼看、耳听,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眼看的,耳听的过后很容易就会被遗忘或是淡化,那么要想长久的占有材料最好的方法是用笔把材料记录下来。而写日记是最好的方式,每天都记录一些见到的听到的事情,然后用心去分析这些事情, 记录之后不要把材料弃置不顾,隔一段时间翻阅一下,也 许在当时是一种看法, 过一段时间,因为时间的过去和自己思想水平的提高等等原因,对事情又有崭新的看法。这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不仅是观察水平的提高还有分析能力的提高。第三、引导学生多读多写。老师除要求学生认真赏析教科书中每篇文章外,利用自习时间给学生读一些优秀散文,还可倡导学生每学期读 12 本优秀小说

13、,让学生吸取语言的精华。每周给定要求写作文片段,给学生提供练笔的舞台和机会。第四、除了强调勤观察、多思考、常 动笔之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但可以解决的方法就是加强语文日常教学中能力方面的训练。所以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还应进行适当的口语训练。可以 进行如下做法:1、形式:课前三分钟讲故事、演 讲等。2、内容要求:要求反映学习和生活和各个方面,但尽量与新授课内容相联系,以便教师引题或导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此外,教 师还应针对性演讲进行评估和延伸,评估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从文体方面,把握文体特点,借助学生演讲内容作例子相对照。第二,从表达方面,综合运用各种表达,尤其在口 语表达中更可和文体

14、相对照。7第三,从修辞方面,择取较具特色的比喻,拟人、夸张要有评价,让学生大开眼界,激发兴趣。对演讲内容的延伸主要是为思想教育服务,这符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即“文以载道”一位老师在教学中有一例足可辅证:曾有初三学生在演讲结束时说了这样一句:“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而真正的努力在于我们自己,让我们用理想的成绩来报答我们的老师。” 等大家掌声响过,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快步走上讲台,用 简单的几笔在黑板上画上大海,大每中的一叶扁舟,海岸和海岸上的灯塔,在大海中我写上“ 知识”二字,在海岸上写下“理想”二字,在同学的莫明其妙的时候我问他们,谁是扁舟谁是灯塔,他们齐声回答:老师

15、是灯塔,学生是扁舟。我并没有就此罢休, “多么富有诗意呀,你们能不能就此写上一首短诗呢?想想,写写。”在众多的诗中终于发现了这样一首文情并茂的诗,也是我想说的话:“我们是小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是灯塔,导引我们驶向理想的岸。”这样,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轻松地和教师共同完成了任务,教学对方都有受益。克服作文困惑的方法是多样的,总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走出学生作文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同 时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 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这样一来学生作文必将写出新意、写出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学作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