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433973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第 1 章 新闻采访写作概述1.1 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 ,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 300 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1.2 采访的特点:目的的差异性;时间的限制性;项目的突发性;需要的广泛性;知识的全面性;活动的艰辛性。1.3 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 4 个方面: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

2、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1.4 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

3、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 ,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 ,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

4、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 Emial 交流;查阅收集资料。从性质上分: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

5、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1.5 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唯物论的反映论;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

6、想。第二章 记者的修养2.1 作风修养: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2.2 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新闻职业道

7、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坚持2真理,忠于事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互敬互学,积极竞争;摆正位置,不谋私利;甘为人梯,严禁剽窃。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受众负责,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记者与群众的关系:1、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态度问题) ;2、记者与受众的关系(创造一切机会广泛解除受众;要及时处理受众来访、来电、来信) ;记者与同行的关系。1、新闻单位与新闻单位之间的关系;2、新闻单位内部之间的关系;3、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关系(误区:雇用观念严重;轻视通讯员的劳动成果;将通讯员视为捞外快的

8、渠道;如何处理:要把通讯员看作是专业之师;甘于做无名英雄;努力维护、塑造自身形象) 。2.3 知识修养:知识修养的重要性:能提高采访活动效率;能满足受众求知心理;能加强对新闻的感知力和判断力。知识修养的范围和内容:理论知识修养;新闻专业知识修养;基础知识修养。2.4 技能修养: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语的技能;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的技能;熟悉和掌握摄影技能;熟悉和掌握电脑操作技能;熟悉和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熟悉和掌握辨向、测时技能。2.5 情感修养:情感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梁;情感是构成谈话的基因;情感是促使记者采访的动力;情感是写作激情的源泉;情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构件。2.6 体质修养

9、: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尽力养成良好、有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睡眠。2.7 公关修养:不要轻易失信;不要忽冷忽热;不要夹杂私利第三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3.1 坚持真实性:真实性,即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称为准确性。真实性的具体要求: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讲究分寸,留有余地(1、要求新闻报道既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令人生疑;2、在许

10、多情况下,单单就某一个具体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将该事实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考查,就很难说是真实的了) 。新闻报道失实原因:初步接触,不明要求;作风浮夸,粗枝大叶;知识不足,真假难辨;道听途说,不经核实;追求生动,合理想像;急功好利,夸大事实;移花接木,牵强附会;沽名钓誉,胡编乱造3.2 坚持思想性:所谓思想性,即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倾向。在中国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即指政党的新闻事业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思想性也俗称指导性。怎样使新闻报道较好地体现思想性: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

11、实现的客观条件;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抓哪些问题:1、抓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抓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需注意的问题:1、要完整、准确地学习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中央政策、指示的精神实质;2、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3、思想解放,肯钻敢碰) ;增强可读性是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1、引而不发,含而不露。2、借用知识,纠正偏见;3、增强趣味,寓教于乐。3.3 坚持时间性:所谓时间性,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新闻报道迟缓的原因: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陈旧,作风素质较差;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审稿制度繁琐;通讯、交通设备更新慢;发行渠道单一;坚持时间性的做法:新闻

12、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简化审稿制度;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3.4 坚持用事实说话:所谓用事实说话,即指让新闻的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记者一般总是带倾向性地选择事实,因此,事实能反映、体现记者的立场与观点。新闻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胜于雄辩怎样用事实说话:精选事实;多细节,少议论;多解释,少晦涩;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第四章 发现和判别新闻4.1 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

13、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3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 、 “新闻眼”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迅速判断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迅速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要立足全局看问题;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知识广博助敏感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记者的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比新闻敏感还要重要的东西,也可以说

14、,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4.2 新闻价值:原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概念,被称为记者的“第六感官”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某些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新闻价值因素: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显著性: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时新性: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时间性;新鲜性) ;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4.3 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新

15、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复合新闻政策,两则兼备,就报道,缺一,就不报道,两者之间应当相辅相成,互为制约。第五章 采访的第一阶段采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通常也称为采访前期、采访中期和采访后期。采访的第一阶段也即采访的策划与准备阶段。5.1 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政策、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报道

16、思想要符合实际。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实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而已:报道思想和“框框”都是主观产物,它能够引导记者更好地深入实际,有效地挖掘新闻事实,但这仅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有时,报道思想与“框框”同客观实际也有不符的时候,此时记者则应当相机修订或改变采访计划。报道思想和“框框”虽然是对以往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指导记者深入实际的指南和依据,但这毕竟总还是属于“上面的” 。比较而言,记者则应当更重视“下面的” ,即来自客观实际的第一手材料。记者只有理顺、摆正了“上”和“下”的关系,才能不把报道思想和“框框”当教条。5.2 获取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17、。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通过各种会议、简报;通过记者耳闻目睹;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运用新闻线索注意事项: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5.3 做好采访准备:平时准备:理论的准备;政策的准备;情况的准备;知识的准备;临时准备:又称专题准备或专项准备: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采访计划,即指大体的活动方式,确定要访问的部门、人员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所谓调查

18、纲目,即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 ;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5.4 明晰对方心理:采访对象访前心理的分类:从性质内容上看可分为:先期性心理:即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这一观念构成采访对象访前心理活动的基础。临访性心理:即指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通常也称作采访对象临访期间的原始心理。这一心理一般主要由采访对象对自己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新闻位置”和临访心境组成。从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积极配合型;一般协作型;蓄意应付型5.5 创造访问条件:创造哪些访问条件: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设计

19、较得体的仪表风度;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原则 是 先 避 开 正 题 , 拣 对 方 最 熟 悉 、 最 感 兴 趣 、 最 易 回 答 的 事 物 和 问 题 为 话 题 , 与 对 方 闲 聊 片 刻 。 步 骤 : 1、只 需 简 单 表 明 身 份 和 来 意 , 然 后 自 己 找 个 地 方 坐 下 来 , 可 以 顿 时 缓 解 紧 张 气 氛 ; 2、 趁 落 座 之 机 , 迅 速 用 眼 光 扫 视一 下 室 内 环 境 的 布 置 和 装 饰 , 然 后 将 视 线 停 留 在 某 一 物4体 上 了 ; 3、 以 这 一 物 体 为 话 题 , 与

20、 对 方 闲 聊 片 刻 。 ) 摆 正 较 合 理 的 相 互 关 系 ( 记 者 应 自 尊 与 尊 重 采 访 对 象 ) :1、 见 了 外 宾 、 领 导 、 名 人 、 专 家 等 采 访 对 象 , 不 要 低 三 下 四 、 阿 谀 奉 承 ; 2、 见 了 基 层 普 通 群 众 , 也 不 要 眼 睛 朝天 、 盛 气 凌 人 ; 穿 插 较 丰 富 的 形 态 语 言 : 面 部 表 情 ; 体 态 表 情 ; 手 势 ; 掌 握 较 灵 活 的 注 意 转 换 。 具 体 做 法 :1、 强 调 采 访 意 义 ; 2、 约 束 神 情 语 态 ; 3、 排 除 外 来

21、 干 扰 ; 4、 变 换 活 动 方 式第六章 采访的第二阶段采访活动的实质性阶段,则在采访的第二、第三阶段,即采访活动的中、后期,或称作意志行动的执行阶段。6.1 掌握提问技能:所谓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提问的三种形式:正面问,即提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要拐弯抹角兜圈子。适用于两类采访对象:记者熟悉的或干部、学者、演员、外宾等;侧面问,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启发引导通常也称联想,由具体规律和方法可循:1、接近性启发引导。即记者

22、凭借经验,对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客观事物形成联系,而使采访对象通过一事物回想起另一事物;2、相似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假设、列举出在性质上相似的一些客观事物,而使采访对象通过这些事物回想起另一些事物;3、对比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列举、假设出在性质上相反的一些客观事物,而是采访对象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想;反面激: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 ,从而打开采访通道。此形式通常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和身份高而不屑谈等采访对象。反面激可从两个方面掌握:激问。即记者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强度的刺激,迫使对方感觉朝相反方向转化,然后趁势

23、追问;错问。该方式的刺激强度超出激问,而且,要求记者从事实的反面设问。提问的注意事项:提问宜简洁;提问宜具体;提问宜间接;提问宜深刻;提问宜自然;提问宜节制(谈话提问要得体、贴切;谈话提问要讲究分寸)6.2 主持调查座谈:调查座谈会的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支持调查座谈会的技能:事先通知对方;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三五人或六七人为宜) ;不要轻易下结论;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6.3 注重现场观察: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讲,就是记者用眼睛采访。为什么要强

24、调现场观察:强调现场观察即是强化视觉功能。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靠感觉开始;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希望能的可信性;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注意事项:明目的;多请教;抓特点;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 ;善用脑6.4 协调听觉功能:悉心闻取线索;适时调节音强;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6.5

25、强调当场笔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 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记要点;记易忘点;记疑问点;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记观察所得;记记者的联想记录注意事项: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留得宽一些;字迹应尽可能工整第七章 采访的第三阶段7.1 精心深入采访:悉心抓特点。1、看准形势抓特点;2、通过对比抓特点;3、选择角度抓特点。在选择角度时,应当抓住 3 个字:一要比;二要小;三要异。悉心抓本质。注意:1、对问题要想得宽一点、远一点;2、对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盲目自满;忽略质量;怕苦畏难;先入为主;轻视理论7.2 仔细验证材料:验证方法:投入记者智力;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

26、(排斥那些不是事实的新闻)三角定位法:如果要确定一个事实的真实、准确程度,要通过 3 个信息来源核准。7.3 迅速整理笔记: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内容;再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作上自己熟悉的标记;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5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最好用不同墨水的笔,将材料根据其归属的部分,分别标出 123 或ABC 等。7.4 积累剩余材料:搞好材料或资料积累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有利于记者从中

27、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方法:勤奋读书、勤于摘录;养成习惯、持之以恒。第八章 新闻体裁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新闻体裁又被俗称为新闻写作中的“十八般武艺” 。8.1 消息:消息,即指新闻体裁的名称,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体裁。它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历来是新闻报道的正宗。世界上最早的消息雏形是公元前 59 年的罗马执政官恺撒下令抄发的每日纪闻 (又称罗马公报 )上的文告性消息。该体裁的成形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报纸正式问世之后。在中国, “消息”一词始见于易经消息卦

28、 。消息主要趋于两类,动态消息,即迅速简洁地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通常一事一报、一二百字而已;综合消息,即对某事物或同类事物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8.2 通讯: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新闻常用体裁。在叙描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关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1870 年,王韬在国外游历时写的普法观战记可说是最早的通讯。辛亥革命后,以黄远生的“北京通信”(日记体通讯)为代表的政治通讯影响很大,正式奠定了通讯这一文体的地位。目前,通讯体裁的主要题材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

29、等。8.3 消息与通讯的异同:消息与通讯虽分属不同新闻体裁,但新闻属性是相同的,包括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也应共同遵循。明显区别:表现对象不同:消息涉及的题材及表现对象主要是事,而通讯涉及的题材及表现对象主要是人;表现手法不同:消息以叙述为主。要简练、明白、迅速,不能多加描写,不能滥发议论,抒情更是受到严格的限制。通讯则可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举;人称不同:消息和一般的通讯多用于第三人称,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充当“隐身人”的角色,不直接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然而在访问记或新闻特写中就可以用第一人称写;结构布局不同:消息的结构形式与其他新闻体裁有明显区别,主要采用“倒金字

30、塔式结构” 。通讯的结构形式则要比消息灵活自由得多。第九章 新闻主题与新闻材料9.1 新闻主题的提炼: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反过来又统率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因此,新闻主题又可称之为采访写作的“统兵之帅” 。新闻主题认识上的两个问题:一篇新闻究竟允许有几个主题?不能同意“两个主题”或“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说法,而必须强调:一篇新闻一个主题,这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原则。这是因为,主题即中心,有了中心,文章就集中、深刻;反之,多主题即多中

31、心,中心多了,文章还谈何集中深刻;采访阶段究竟要不要选择、提炼主题?意在笔先。有经验的记者几乎是在采访的同时,已将主题基本确定好了,或边采访边选择、提炼主题。 在新闻报道中,常有主题处理不当的现象出现,其主要原因:主题选择偏杂;议论成分偏多如何提炼好新闻主题:首先要选择好新闻主题;记者在选择主题时,是有强烈倾向性的。选择主题时所主张的倾向性是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这三个基本原则。所谓提炼主题,即指记者在占有了大量材料并初步选定了主题以后,开始了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上升或飞跃,就叫提炼主题,也称为升华主题。提炼主题通常依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信清晰度和

32、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提炼、深化主题的具体注意事项:不要强行硬化;不要分散空乏;不要雷同浅薄9.2 新闻材料的选择:新闻材料,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通常将新闻材料分为三类: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第三手材料。第一手资料,即指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接触新闻事实时所得到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二手材料,即指记者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儿得到的材料(口头的或书面的) ;第三手材料,即指记者从非当事人或非目击者那里辗转得到的材料。原则:以少胜多。6第十章 新闻语言10.1 新闻语言的基本概念:新闻语言,即指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其实指的

33、就是新闻作品的语言。新闻语言以使用者的本民族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又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新闻语言不等于新闻腔。10.2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准确(注意词义差别;要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通俗简洁第十一章 新闻结构所谓新闻结构,是指消息这一文本的内部构造成分及其组合方式。11.1 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用以揭示、概括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常常还起美化版面作用。11.2 消息头:消息头指消息正文前括号内对新闻来源、发稿单位及时间、地点、类别的交代。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消息头形式主要有:“讯”和“电”

34、 。 “讯”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电”指通过电报、电传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消息头作用: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表明新闻来源;体现媒体的责任和水平;便于读者阅读。11.3 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指消息中具一定独立性和较强可读性的开头部分。通常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两项使命:以简洁的文字扼要点题;起导读、导听、导看作用。导语的产生和历史沿革:第一代导语:即新闻“六要素俱全”的导语。雏型产生于 19 世纪 60 年代,到19 世纪末期定型并延续至 20 世纪 40 年代。第一代导语的问世导致世界新闻写作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电报与战争促进了新闻写作

35、上的突破。长处:具体、完整,看了导语,对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大体上都能了解。缺点: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不够深刻。第二代导语:又称部分要素式导语或最精华事实导语,即从受众兴趣和新闻价值出发,选取新闻要素中的一个或两个作突出处理,收取先声夺人之功效。该导语形式产生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仍有生命力。第二代导语要求好中挑好,把最重要、最新鲜、最能吸 引 读 者 兴 趣 的 内 容 , 突 出 地 写 在 导 语 里 , 使 这 条 导 语 勾 魂 动魄 、 紧 紧 地 抓 住 读 者 。 第 三 代 导 语 : 又 称 丰 富 型 导 语 或 当 代 导 语 。 与

36、 第 二 代 导 语 相 比 , 其 少 于 规 范 与 限 制 , 讲 究 新 奇 、 丰 富 的 表现 形 式 , 追 求 最 佳 表 现 角 度 和 手 法 , 获 取 最 佳 报 道 效 果 。 这 是 20 世 纪 90 年 代 后 出 现 的 一 种 导 语 现 象 , 目 前 正 处 在萌 生 嬗 变 过 程 中 , 特 征 等 尚 较 难 固 定 化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要出语不凡。即善于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个新闻要素;要展现内涵。即要抓住事件的核心与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要明确出处。即要简要地交代新闻来源和新闻根据;。导语的类型和特征:叙述型导语:包括直

37、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形式。直叙式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大气包举,笼罩全篇,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这类导语适用于那些内容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对比式导语,就是把现在的情景和过去的情景相比较,或者把此时此地的情景与另一处情景相对比,使之相映成趣。它的特点是着眼于当前,讲过去是为了衬托现在,使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充分地显露出来。描写型导语:以展示事物的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议论型导语:引语式导语,记者自己不便直接出面议论,但可借别人的口 发 议 论 ; 设 问 式 导 语 , 记 者 故意

38、在 消 息 开 头 提 出 某 个 尖 锐 的 、 读 者 所 关 心 的 问 题 , 然 后 加 以 解 答 。 注 意 : a 要 注 意 抓 取 读 者 有 共 同 兴 趣 的 问 题 ;b、 不 要 无 疑 而 问 ; c 设 问 是 为 了 回 答 ; d 一 般 不 要 连 续 提 问 。 所 提 问 题 以 具 体 明 确 为 宜 。 评 论 式 导 语 , 在 叙 述 新闻 事 实 的 同 时 , 对 此 事 作 出 画 龙 点 睛 的 评 价 , 用 以 揭 示 其 涵 含 的 因 果 关 系 和 现 实 意 义 。11.4 新闻躯干:即指导语之后新闻事实的展开段落。作用:深

39、化导语和展开事实写作要求:取材必须围绕主题;叙述必须充实具体;层次必须清晰分明11.5 新闻结尾:一般指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结尾方式:自然结尾法。即按照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顺乎自然地把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新闻诸要素交代完毕,而全文已具有“水到渠成”之势,就此戛然而止,不再旁生枝蔓,不再增添所谓“结尾段”之类;拾遗补阙法:这种结尾有个较为明显的“结尾段落” ,它主要用于补充新闻导语和躯干部分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新闻报道完整、圆满;或者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更充实、可信;卒章见义法:主要用以画龙点睛,总括全篇,突出主旨。新闻结尾不论采用何种形式,7应注意:应紧扣报道主题;应以叙事为主,切忌

40、空泛;应顺势而行;应干脆利索11.6 新闻背景:即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类型:衬托对比性材料;注释说明性材料;分析解释性材料。怎样运用:要防止喧宾夺主;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要灵活穿插11.7 消息结构:即指消息写作中材料选择、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与方法。倒金字塔式结构:即指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起源于 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特点:打破叙事常规;呈“头重脚轻”之势;导语突出部分要素;叙事简略时间顺序式结构:即指消息写作中按新闻事件发生、结局的原来时序和过程选择材料及安排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又叫编年体式结构。它没有导语,只是自

41、然而然地按照事件发生的事件顺序来写。悬念式结构:即指消息写作中以设置悬念及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这实际上是把倒金字塔式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并 列 式 结 构 : 安 排 两 个 或 两 个 以 上 相 互 独 立 又 有 内 在 联 系 的 材 料 和 段 落 为 同 一 个 主 题 服 务 的 一 种 消 息 结 构 形 式 。消息结构运用应注意:要量体裁衣,度身定做;要统筹兼顾,上下贯通;要赋形定势,标新立异。第十二章 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12.1 政治新闻:即指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

42、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体裁。要求:立场坚定,头脑冷静;实事求是,保证真实;作风踏实,深入实际;宏观选题,微观选材;知识广播,善于社交12.2 外事新闻:即使以报道外宾来访活动和向国外报道本国各方面情况的新闻体裁。注意:依靠组织,熟悉情况;抓住战机,迅速成篇;亲临现场,捕捉细节;注重礼仪,遵守纪律12.3 会议新闻:即指以各种政治性、专业性会议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访要求:摸清会议宗旨,亲临现场采访;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坚持报道原则,讲究机动灵活;12.4 军事新闻:即指以军事和战争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要求:时代转变,题材转移;明确原则,突出重点;讲究效应,注重节制;谨慎从事,严守机密

43、;作风踏实,雷厉风行第十三章 经济与科技新闻的采访写作13.1 经济新闻:即指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熟悉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情况对记者的帮助:能判断、预见问题;能提出、交谈问题;能解释、说明问题。学习时注意:及时、系统、全面。记者应把注意力放在:抓问题抓事实抓角度抓趣味抓通俗(多进行形象比喻;多进行解释说明;多采用数字换算法;多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13.2 科技新闻:即指以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群众科普生活为题材的新闻体裁。注意:深入采访,力求真实;虚心求教,正确认识;长期积累,密切联系;慎重评价,切忌溢美。 (慎重的原则有三:实事求是,准确恰当;尊重权

44、威,服从鉴定;不应轻信,善于兼听)讲求效应,掌握时机;突出个人,兼顾群体;注重解释,巧用修辞。第十四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写作14.1 人物新闻:即指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特点:短:一则人物新闻六七百字,报道一个人,说清一件事,阐明一个思想,短小精悍,招人喜爱,鲜明突出,又节省版面;快;活;强(说服力) 。采写要求:路子要宽,选人要准;突出重点,忌大忌全;避免雷同,突出个性;粗细结合,重在节制14.2 人物通讯:即指较详尽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先进个人与集体的;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甚至是后进与反面人物。注意:主题明确,特点鲜明

45、;精心选材,富有气息;抓好情节,带动全篇;重视环境,兼顾群体14.3 人物专访:即指对新闻人物或单位、部门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一般分为人物专访(人物访问记)、事件专访和问题专访。所谓人物专访,即指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人物专访特点:针对性;代表性;适合性。 采访要求:精心选择人物(新闻人物和知情人) ;准确把握时机;合理安排观察;注意谈话纪实(1、要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访问对象本意,不能歪曲,或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2、保留谈话风格,体现访问对象的个性特征) ;控制访谈方向14.4 事件通讯:即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分为三种:以表扬、歌颂为题材,用以反映重

46、大事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和人们的思想境界及道德水准;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用以触及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弊端,起催人猛醒、驱邪扶8正等作用;介于表扬、歌颂与批评、揭露之间,即通过报道某一事件,揭示现实社会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热点或意义,起活跃思想、启发思路等作用。注意: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突发性强,要闻风而动;思想性强,要深入挖掘;具体性强,要破题细问;政策性强,要注意分寸;延续性强,要跟踪追击14.5 工作通讯:即指一种较为直接地反映和指导实际工作的新闻体裁。它是无产阶级报纸特有的品种之一。主要内容:通过报道各种生动、典型的事例,介绍各个地区、各个单位贯彻党与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的

47、具体经验;批评或揭露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课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采写时注意:题材要抓得准,有现实针对性;问题要抓得早,敢开第一腔;要“钻进去,跳出来” ,写出思想深度;要利用多种表现手法,尽可能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这方面需要注意: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对话、对比材料,适当进行一些分析说理;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要力求形象化;要力求深入浅出;工作通讯可以不必拘泥于一格,可以写成见闻式、日记式、对话式,也可以写成随笔式、故事式可以视内容表达上的需要而有所创新。第十五章 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写作15.1 教育新闻:即指以教育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注意

48、:知识广博,见多识广;密切联系,善交朋友。与知识分子打交道要注意:诚恳、尊重、主动;视野开阔,面向社会15.2 卫生新闻:即指以医疗卫生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注意:作风踏实,虚心求教;微观细察,力求通俗;客观公正,求真求实15.3 文艺新闻:即指以文化艺术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要求:体现特点,明确职责;亲临现场,认真观察;实事求是,准确评价;穿插背景,增强深度;常来常往,成为知音15.4 体育新闻:即指以体育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要求:以快制快,分秒必争;熟悉情况,深刻准确;强化观察,待机提问(1、要趁运动员、教练员空闲时访问;2、提问的内容事先要准备,提问要明了,谈话要简短) ;掌握分寸,切忌偏激;提高认识,开阔视野;控制情感,迅速发稿第十六章 社会与生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16.1 社会新闻:即指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俗称“8 小时以外的新闻” 。社会新闻产生于 19 世纪 30 年代的“大众化报纸”盛行时期,最初以色情、暴力等题材为多。特点: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突发性;思想性 采写要求: 闻风而动,刻不容缓;利用空闲,捕捉线索;研究社会,多思好奇;广交朋友,建立热线;讲究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