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典舞创作现状研究.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21895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舞创作现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古典舞创作现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古典舞创作现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古典舞创作现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古典舞创作现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古典舞创作现状研究目 录一、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1(一)流派 1(二)流派的划分 1(三)中国古典舞创作“流派” 1二、汉唐古典舞 2(一)“汉唐古典舞”名称的由来 .2(二)汉唐古典舞整体基调的确立 .2(三)寻求理论依据 .3(四)创作实践 .3三、中国古典舞创作“流派”之现状与特征 4(一)传统文化现状 4(二)形态 4(1)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的基本动律元素 .5(2)中国古典舞形态特征的提取 6四、创作“流派”对中国古典舞作品的影响和意义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0一、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一)流派 创作“流派” ,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指学术思想或文艺创作方面的派别 ”,而辞海则

2、释义:“1.水的支流。2.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 ” 万事万物,有源就有流,有流就有可能见出分支和派别。自然如此,社会如此文化、 艺术、学术,莫不如是。当然,本文的视角在艺术。有了框定,才有言说的理性前提。 创作“流派”研究,对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在某一历史时期, “流 派”的出现往往是其领域繁荣与发达的重要标志。 “流派,贵乎流” ,先有“流”而后 成“派” 。以京剧表演流派为例,任何流派只能是某一表演风格的总结,是众多表演形式中的一个侧面。流派不能滞流,它只有在长流不息的过程中才会走向成熟。 (二)流派的划分 艺术流派的形成,融合了多种因素,它们都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思

3、潮、哲学观念、 审美意象有密切联系,体现在人的主体思维、事物的客体存在以及艺术的表现方式等方面的独特主张。这些因素在创作与实践中,形成某些鲜明的风格特点,构成了流派形成的基 本条件。构成艺术风格特征的形成要素有很多种,所以,即便是以风格特征来划分流派, 也存在多种范式。 (三)中国古典舞创作“流派” 创作“流派”之于中国古典舞,似乎从未发生过。但从前文对艺术流派的阐释来看,中国古典舞已然是置身于这一生态之中了。 艺术家因为有群众的喝彩才称其为伟大;流派艺术也是因为有广大观众的拥戴才能够风靡一时。观众的支持意味着对这一群体成就的相对肯定,以及对其艺术风格的赞赏。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发展在社会上已经有

4、很大影响, “戏曲” 、“汉唐” 、 “敦煌”三大支流 的风格、作品与代表人物也早己得到同业的赞赏和专家的肯定。但业内的赞赏与肯定,也 许至多是“沙中宝塔” ,只有得到广大1观众的认可,才是创作“流派”得以延续的关键。二、汉唐古典舞 从流派构成的角度看, “汉唐古典舞”能够称为流派,是在有了教学基地以后,因为“师承自有”和“后续有人”是流派构成的基本条件之一。严格说起来, “汉唐古典舞”的出现不过六、七年时间,不同于“戏曲”与“敦煌”流派的发展脉络, “汉唐古典舞”与其他两个流派比较,虽然相差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是,取得的成果却是十分惊人的。 “汉唐古典舞”的理论与实践早于教学,对教学有着指导作

5、用。可以说, “汉唐古典舞”的“崇古倾向”从确立至今,已有近三十年。 (一) “汉唐古典舞”名称的由来 北京舞蹈学院采用孙颖的古典舞教材以后,为了避免专业设置的不便,最终将其定名“汉唐古典舞” 。在孙颖看来,他的“古典舞”道路,虽然以汉唐舞蹈文化为起点,但视野却涵盖整个古代舞蹈文化。这样的命名,听起来似乎是以汉、唐为文化基础进行的一种断代研究的古典舞,实在不是他的初衷。然而,“汉唐古典舞”的称谓已经广泛传开,颖也只能被动接受。 名称上的限定,并不影响“汉唐古典舞”对民族文化品格的追求。在学科建设的道路“汉唐古典舞”仍然以“文化”做基础,解决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二)汉唐古典舞整体基调的确立 孙

6、颖对中国古典舞的认识,构成了汉唐古典舞所有观点的整体基调。尽管这时他还没明确表达汉唐古典舞的表现形式,但是“复古” 、 “崇古”等倾向,在其表述中己然十分明显。 为何将“汉唐”作为古典舞的整体基调?孙颖认为“汉代舞蹈由于江淮流域楚文化和河流域周文化的合流,形成了历史上俗乐舞的发展高潮。是为后世舞蹈的艺术风格、美传统奠定基础的时期。 ”“唐则是在第二次民族大融合(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状上,二次南北文化合流和中原(广义的) 文化与西域文化的沟通所形成的第二次发展高潮,成为全2盛时代。 ” 在古代舞蹈史上,前者是“奠基时期” ,后者为“总其成时代” ,这两个时期最能够代表中国古代舞蹈的整体风貌。 “

7、如能追索到这两代的风范和成就,就完全可能形成风格浓郁、民族特色鲜明的古典舞蹈体系。 ”基于以上的认识,孙颖将古典舞文化视野向前追溯到汉、唐,并以此为支点,广泛搜寻古代舞蹈资讯,探索历史上存在的任何一种舞蹈形式,力图还原古代舞蹈的真实风貌,为当代创建的中国古典舞寻找出路。(三)寻求理论依据 第一:从概念上分析, “中国古典舞”是一种历史文化形态,是形成于古代的,具有范性与代表性的舞蹈。 第二:艺术史与文化史、通史一样,不能将末代作为历史的缩影。因此,戏曲舞蹈只是中国古典舞传统资料的来源之一,不能作为创建中国古典舞的基础。第三:寻找中国古典舞的资源,必须要了解中国历史,了解古代文化。指导古典舞的资

8、源开发,要从文、史、哲等方面入手,不能脱离开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第四:艺术是上层建筑,是一种意识形态,既然中国古典舞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就要符合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因此,无论在创建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从中国的本土源中去寻找解决办法,万不可走捷径,以芭蕾舞之长,补古典舞之短。 孙颖对“中国古典舞”的总体感悟,就是其后来创建“汉唐古典舞”的理论基础。无他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多么让人难以接受,时下又是多么让人无法忽视,这一切,概源于此。 (四)创作实践 “汉唐古典舞”的理论基础完全是孙颖在夹缝中孤军奋战的成果。在当时,没有政府支持,没有同行的肯定,更不可能成为一个研究项目、在他人看来,孙颖的这

9、套理论几没有实践的可能性。然而,八十年代初,事情出现了转机。 (一)铜雀伎 的启蒙 1983 年,孙颖创作的 www.biyezuopin.cc 舞剧铜雀伎台本以及多年来搜集的资料得到了中国歌剧舞剧的重视。从那以后,他的创作3设想与意向开始进入实践过程。从理论到实践的道路不可是平坦的,孙颖对当时的古典舞创作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构成作品的骨架大多仍技术趣味,缺少艺术表现的现实主义品格真实性,并因此而显得立意的文化基础淡。 因此,在铜雀伎的创作上,如何提高文化韵味成为突出作品艺术水平的重要环。孙颖指出, 铜雀伎要在两方面作些尝试:一是研究课题,即能否实现 “开拓中国古典舞领域”的理论设想,充分

10、利用中国本土文化资源,在文化母体内创造、翻新,在“结合”风格、戏曲风格、 “丝路”风格之外,再形成一种汉代舞蹈风格,进而印证一下“文化、社会基础不同,必然存在审美观点不同”的舞蹈理论观点;二是艺术创作方向的实践,追求结构、人物、语言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深度,追求艺术韵味,追求个性和特色,不走大路踏生荒。 三、中国古典舞创作“流派”之现状与特征(一)传统文化现状 谈到中国古典舞创作“流派” ,不得不宽泛地谈谈广义的创作“流派” 。古今中外艺术门类创作“流派”的生成虽然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但却存在一定的共性。艺术领域中,创作“流派”的划分大致按照三个原则,即风格、地域、个人。 从中国古典舞当代建构的整体

11、来看,风格无疑是划分创作“流派”的主要因素;也可以说,创作“流派”的产生是以文化为依托的。 中国古典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下重新创造的体系,其根性,就是传统文化。也以说,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遗存。目前存在于中国古典舞文化圈内的各“流”的生成,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无论是在文学、还是美学上,与中国文化都是一脉相的关系。 (二)形态 形态,又称形状、神态、姿态,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形态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如果没有形态来表现艺术,艺术的审美性就不可能存4在。中国古典舞的风格同样依存于外在形态的变化。对中国古典舞外部形态进行剖析,整理各流派的形态特征,旨在更清晰地看见中国古典舞

12、各创作“流派”的风格属性。 (1)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的基本动律元素 舞蹈动作是经过艺术加工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它是舞蹈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构成舞蹈的基本单位。狭义的舞蹈动作是指舞蹈运动过程中的动态性动作,包括单一动作和过程性动作,如提、沉、冲、拧、倾、云手、穿掌等等。最初,中国古典舞从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和身体文化中提取动作素材,根据自身的运动规律提炼出适合古典舞的动律,构成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律元素。在今天看来,这些“元素”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它们包括: 1.提:这是中国古典舞“身韵”课首先要接触的“气息 ”训练之一。它是由呼吸带动躯干直线向上的动律,是被加工后的气息。其动作流程为:躯体保持垂

13、直站或坐的体态,通过呼吸(吐气)使气息下沉至丹田; 在此基础上,由体内的深呼吸( 吸气 )使气息从丹田提到胸腔,进而带动腰椎、胸椎、颈椎和头顶,由身体的微弯状一节一节变成“提”的直立状,感觉气息向上延伸,头顶虚空。同时,眼皮由微松状逐渐张开,瞳孔以气之力“放神” 。 2.沉:“沉”与“提”是一对相互对应、不可分割的元素,也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动律元素中的核心元素。 “提” 、 “沉”同时构成中国古典舞课必须要接触的气息训练。它由体内的深呼吸带动身体与头部,形成-上, “提”不止; 下,“沉”不完的动律。其动作流程为:躯体保持垂直站或坐的体态,呼吸 (吐气)使气息下沉至丹田,在这个过程中,用气息带动

14、腰椎、胸椎、颈椎、头顶,由身体直立状一节一节下沉而形成胸部微含、身体微弯的体态,同时,眼皮随沉气而徐徐放松。 3.冲:“冲”是在“提” 、 “沉”的基础上,躯干“斜前移 ”的动律。其动作流程为:身体在“沉”的过程中,肩部外侧和胸大肌向 8 点或 2 点水平冲出,双肩与地面保持平行线,腰侧肌向斜前方拉长。 “冲”的头部配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头与肩方向相反,如肩向左冲时,头部略向右偏,眼神与冲的方向一致;另一种是在肩向左冲的过程中,头向右转成后看状。 54.靠:“靠”与“冲”是一对相反的、不可分割的动律元素。 “靠”是在“提”、 “沉”的基础之上,躯干“斜后移”的动律。其动作流程为:在“沉”的过程

15、中,用后肩部及后侧肋带动上身向 4 点或 6 点靠出,前肋内收,后背侧肌拉长,双肩与地面保持平行线。 5.含:“含”是指上身在垂直线以胸腔为动力,由呼吸带动腰、背、肩、颈、头的“前”向下的动律。 “含”的动律是“沉”的动势的延续和幅度的加大,其动作流程与“沉”本一致,但在动作幅度上强化胸腔的含收,形成呕胸、裹肩、阔背、颈部下压的体态。 6.腆:“腆”是与“含”相反的运动,是离开身体的垂直线,以胸部和肩部为推力的前外开的动律。其动作流程为:在“提”的过程中,胸部尽量前探,头微仰,双肩向后,肩、胸、完全舒展。 7.移:“移”是在髓关节相对固定的状况下,腰肩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的水平运动,横向的动势。

16、其动作流程为:先经过“提” ,在“沉”的过程中,以腰部发力,肩部带向左或向右的正旁移动。腰肋肌向旁拉长的同时,头部与身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有不断延伸感,肩与地面保持水平线。 “基本动律元素”之说法,并不存在于汉唐古典舞的训练中。因为, “汉唐”一派将态看成一个整体,认为中国古典舞的形态从古代开始就是综合的。而“元素”是一个自科学的概念,来自西方,并非产于本土。 “元素”训练随着西方芭蕾的训练程序而来,这种训练是尽量把一个动作分解开,并不符合中国古典舞从古至今的训练规律,也不符合中国舞蹈传统的美学倾向。 “汉唐古典舞”强调呼吸的作用,强调发力的传导作用。发力的力源由呼吸所引起,由此可推断, “汉唐

17、古典舞”的动律重点围绕在“呼吸”上。尽管在“汉唐古典舞”看来,中国的古典舞不应该有“元素”的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典舞的形态正是由这些被解构了的“基本动律元素”构成,它们贯穿于所有中国古典舞流派的形态之中。 (2)中国古典舞形态特征的提取1、动作形态构成 “汉唐古典舞”认为, “古典艺术只能来自于古代” , 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言应该是“自古传来的历史形态由今人与当代重新创造一台古典舞语言体系6是根本不可能的。 ” 因此,孙颖收集了大量的汉画像及其他带有舞姿形象的古代文物,作为提取“汉唐古典舞”舞蹈姿态的依据,力图赋予古典舞的姿态造型以鲜活的生命力,致力于“从广阔的文化空间去探索认识古典舞

18、的发生发展演变流程。 2、典型性动作形态 “典型性” , 辞源解释为“代表性、个性反映共性的程度。 ”“中国古典舞”各流派并非都具有典型的动作形态。在此问题上, “身韵”无疑领先一步,以其相对成熟的舞蹈语言体系在“中国古典舞”中占据着无法取代的位置。 在“汉唐古典舞”的语言体系中,并没有“典型性动作形态”这一说法。 “汉唐”一派对于“动作形态”有自己的归纳方法,但是由于目前“汉唐古典舞”的学科建设尚未完成,教材尚处于保密阶段,教学细节封锁十分严密,以至于外界对“汉唐古典舞”具体的形态特征不得而知。 3、继承与发展 “文化”是“汉唐古典舞”学科建设的认识基础和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孙颖主张以唯物主

19、义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来继承与发展古典舞,要“把中国几千年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集中起来,作为古典舞的神,作为古典舞的魂。靠身体的各种形态、流动、表情,哪怕是九牛一毛,争取把中国几千年中最值得我们称道的,我们引以自豪的东西、想法,装进去,因此是个创造!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复古。创造的前提就必须先了解中国文化。 ” 因此,只有了解古代文化,才能发现中国的舞蹈资源。从舞蹈的角度说,戏曲不能完整地保留古代舞蹈的形式与风格,戏曲舞蹈也不是古代舞蹈的原有面目,更不能发挥舞蹈独立存在的功能和价值。而孙颖的“汉唐古典舞”恰恰包含了戏曲舞蹈,而且是越过戏曲向前追溯的舞蹈文化。也可以说, “汉唐古典舞”的形态是“戏曲古典

20、舞”形态的升华。被“升华”的这部分,就是目前“汉唐古典舞”的追求。 四、创作“流派”对中国古典舞作品的影响和意义 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发展已具备社会影响, “戏曲” 、 “汉唐” 、 “敦煌”三个流派的风格、作品与代表人物早已得到同业的赞赏与专家的肯定。尽管在教学中,7各创作“流派”都加强建设各自的学科体系,但是,作为教学的最后环节实践(即作品 )得到观众的认可,才是创作“流派”得以延续的关键。 “中国古典舞”从建国初期的单一戏曲风格到如今古典风格的多元发展,经历几代人的艰辛求索,终呈“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中国古典舞”以京、昆戏曲为基础,从发生伊始便具有兼收并蓄的豁达胸怀。随着“中国古典舞”

21、内在风格的逐渐细化,逐渐出现了有别于戏曲舞蹈的形式与意蕴-“汉 唐古典舞”与“敦煌古典舞 。不同风格的出现,并不能证明创作“流派”的形成,但是对此风格的传承、产生相关教学表演体系,并出现多部成熟作品,说明其已经具备了形成创作“流派”的因素。 作品作为“戏曲” 、 “汉唐” 、 “敦煌”三个流派存在的必要因素,丰富了“中国古典舞”作品风格的多元化内涵。无论是创作“流派”之间风格上的碰撞,还是观念上的对峙,作品都是最直接的展示。前文所述的三个创作“流派”作品、创作队伍及风格的成熟程度,以及中国古典舞创作“流派”的整体生存环境,清晰地表明:尽管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作品的成功对创作 “流派”的发展至关重要

22、,但笔者认为,艺术家群体本身的创作能力、艺术观念、以及推广能力,更是创作“流派”的作品得到观众认可的决定因素。 结束语 作品是“中国古典舞”流派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创作“流派”代表着相对高层次的艺术个性,它对艺术家和优秀作品的产生,会起到积极、有力的推助作用。反之,优秀作品和艺术家的出现,也是衡量流派成熟和成功的标志。 中国古典舞的整体风格,是在汲取古典文化思想、追求古典审美形式和趣味的基础上形成独特性的。无论是主观个人因素,还是客观历史因素,它都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制约。中国古典舞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形成风格的基础,也是中国古典舞的精神趋向。然而,任何舞蹈风格都与当时的社会潮流息息相通;任何一种

23、思想,也都有其哲学基础或借鉴来源。由于创作者个人主观上对于“中国古典舞”理解的偏向,导致了当代中国古典舞文化圈内风格的差异。 而今,中国古典舞正处在创作“流派”形成的过程中,这一进程无疑拓宽了中国古典舞审美追求的新境界,而这正是创作“流派”积极因素所产生的推助作8用。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中国古典舞各创作“流派”成熟之际,将再次引领这一艺术领域走向蓬勃与发展的春天。参考文献1赵丽敏.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创作训练中的价值.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4)2张蕊. 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中的运用.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1(1). 3唐满城. 中国古典舞身韵创作法. 2004 4贾安

24、林.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 2004 5刘青戈. 中外舞蹈精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6吴晓邦舞蹈学研究A胡大德等舞蹈学研究C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 7于平 舞蹈文化与审美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8期刊论文 www.biyezuopin.cc身韵,中国古典舞的灵魂兼论中等舞蹈专业身韵课训练的意义 - 福建艺术 2003(6) 9期刊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身韵“的作用及教材选取的目的性 - 齐鲁艺苑 2002(3) 10隆荫培、徐尔充 .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隆荫培、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12罗雄岩. 中国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13资华筠. 说舞-舞蹈学研究文萃M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 14期刊论文 古典舞“身韵“技巧的运用 - 大众文艺 2009(11) 15期刊论文 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及学习技巧 - 魅力中国 2009(14) 16期刊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训练 -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