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 要求》(征求意见稿).doc

上传人:杨桃文库 文档编号:4319908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 要求》(征求意见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 要求》(征求意见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 要求》(征求意见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 要求》(征求意见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 要求》(征求意见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发布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TXXXXX2009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 要求(征求意见稿)Food Regional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200XXXXX 发布 200X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GB1前言(1)引言(2)1 范围(4)2 规范性引用文件(4)3 术语和定义(5)4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7)4.1 总要求(7)4.2 管理职责(8)4.3 安全方针(9)4.4 策划(10)4.4.1 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10)4.4.2 法律法规与其它

2、要求(11)4.4.3 安全目标(11)4.4.4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方案(12)4.5 实施与运行(12)4.5.1 资源提供(12)4.5.2 能力、培训和意识(12)4.5.3 信息交流(13)4.5.4 文件(14)4.5.5 文件控2制(15)4.5.6 运行控制(15)4.5.7 可追溯性系统(16)4.5.8 应急准备和响应(16)4.6 检查与纠正(16)4.6.1 监视与测量(17)4.6.2 合规性评价(17)4.6.3 不合格品控制(17)4.6.4 撤回(18)4.6.5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18)4.6.6 记录控制(19)4.6.7 内部审核(19)4.7 管理评审

3、 (20)附录 A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相关程序文件(21)附录 B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清单(22)附录 C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相关记录表格(23)3前 言 本标准由国家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安丘市人民政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宗亮、刘先德、张铁军、倪阳、张焕海、徐京隆、贠军锋、叶志平、刘海燕 本标准 200X 年首次发布。4引 言当前,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面临诸多实际困难,一般单位无法通过自身能力有效地控制食品链中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特别是对初级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等化学危害缺乏有效

4、的控制手段。为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主导构建食品安全区域,通过区域化管理,采用系统化、标准化手段,控制区域内初级产品的种植、养殖、捕捞等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从而预防、消除或降低食品安全的各种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如何做好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急待解决的问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落实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要求,本标准借鉴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与关键 控制点(HACCP)以及风险分析、评估和管理等原理,提出食品安全

5、区域化管理的原则,并按照ISO9000族标准中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运行模式,对区域内安全危害进行控制,拟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主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应包括以下原则:5(1)地方政府主导;(2)形成联合推动机制;(3)发挥企业带动作用;(4)依托GAP 标准的技 术支撑和运用HACCP工作原理指导;(5)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6)持续改进。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区域组织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外,未提出对食品安全指标的统一要求。因此,涉及管理相关食品及其生产活动的区域组织,均可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和相关食品的标准确定所需的安全指标。6

6、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 要求(初级产品部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区域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及其它应当遵守的要求,结合区域内农业环境、农业活动及安全危害的特征,制定安全方针与目标,建立、实施并持续改进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实现区域内食品安全。本标准适用于在某一区域内有主导能力并有下列愿望的区域组织: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b)符合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c)请感兴趣的一方(如顾客)予以确认;d)寻求外部机构对其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在一定区域内涉及管理任何类别

7、食品及其生产活动的区域组织及单位。2 规范性引用文件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标准条款)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CAC/RCP1-1969 Rev.4-2003食品卫生通则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200020

8、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GB/T 20014.124-2008,良好农业规范相关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3 术语和定义注:未定义的术语保持其字典含义。3.1 初级产品 Primary Product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3.2 农业化学投入品 Agricultural Chemical Input Product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或添加的化学物质,包括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等农用生产资料产品。3.3 安全危害 Safety Hazard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危害或食品存

9、在状况。3.4 安全方针 Safety Policy由区域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区域组织总的安全宗旨和方向。3.5 安全目标 Safety Vision区域组织依据其安全方针规定所追求的区域总体安全目的,如可行8应予以量化。3.6 区域 Region在一定地理范畴(或行政疆域)内,区域组织建立并实施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范围。一般情况下,实施区域化管理的地理范围应不小于一个县(区) ,并且在一个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内。3.7 区域化 Regionalization由区域组织建立并实施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包含的所有活动。3.8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 Regionalization

10、Management System of Food Safety建立和实施安全方针、目标,通过过程管理来实现安全目标,确保区域内食品安全的管理体系。3.9 区域组织 Regional Organization主要指在区域内建立并实施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地方政府(或具备条件有相近能力的其他组织和企业集团)。3.10 单位 Unit区域组织管辖区域内涉及农业活动的所有机构,包括各职能部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企业、服务机构等。3.11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Rur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自愿联合、出资入股、保持农业活动的独立性以及使有关的经济活动尽可能

11、多地获得利润、共同承担风险、按出资比例分配利益并实施民主管理的经济组织。9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集管理、服务、沟通、监督、协调等职能于一身的农村社区经济组织,是联结政府宏观管理、企业微观管理、农户自主经营的纽带,引导、保障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3.12 监视 Monitoring为评估、验证管理体系和控制措施是否有效运行,对控制参数进行策划并实施一系列的观察或测量活动。4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4.1 总要求 区域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区域组织应确定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范围,形成文件。该范围应规定体系中所涉及的行政

12、管辖区域、产品或产品类别、活动和生产场地,并确定管理体系涉及的单位(见 4.2.2)。区域组织应:a)确保在管理体系范围内合理预期发生的安全危害得到识别、评价和控制,以避免区域组织的食品直接或间接伤害消费者;b)在整个食品链内沟通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适宜信息;c)在区域组织内就有关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更新进行必要的信息沟通,以满足本标准的要求,确保食品安全;d)定期评价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必要时更新,以确保体系反映区域组织的活动并包含需控制的安全危害的最新信息。e)指导并监督区域内单位的有关活动,特别要积极引导、鼓励、10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区域组织应确保控制所选择的任何

13、可能影响食品符合性且源于外部的过程,并应在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形成文件。4.2 管理职责4.2.1 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有效性作出承诺,并通过以下活动,为其承诺提供证据。a)制定安全方针;b)确保区域组织制定的工作目标包含食品安全要求;c)在区域组织内宣传满足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本准则要求以及相关方要求的重要性;d)进行管理评审;e)确保资源的获得。4.2.2 区域组织内单位的确定区域组织应根据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所覆盖的范围,确定涉及的所有单位,无论这些单位是否与区域组织存在隶属关系。应对所确定的单位及其与食品安全区域相关活

14、动的关联予以描述,并形成文件。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区域组织的要求建立覆盖本单位相关活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4.2.3 职责和权限区域组织应对在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管理者、区域组织内相关单位的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职责和权限的规定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11及本管理体系的要求。当需要外部专家帮助区域组织建立、实施、运行或评价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时,区域组织应在签订的协议或合同中对这些专家的职责和权限予以规定。区域组织应建立食品安全小组,其成员应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建立与实施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包括

15、但不限于区域组织的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范围内的食品、环境、农业化学投入品、过程、设备、安全风险和安全危害等方面。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应来自区域组织内的主要单位。区域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无论其在其它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管理食品安全小组,并组织其工作;b)确保食品安全小组成员的相关培训和教育;c)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d)向最高管理者报告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应保持记录,以证实食品安全小组成员符合相关要求。4.3 安全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区域组织的安全方针,并确保它在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内:a

16、)适合于区域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以及对食品安全区域的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12c)包括对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其它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安全目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单位以及为区域组织工作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g)可为公众所获取。4.4 策划4.4.1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 区域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可参考附录A),对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涉及到的农业环境、农业活动、初级产品进行危害分析,识别并确认其中已有的或潜在的安全危害,描述危害特征,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从中判定那些对食品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17、、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安全风险,并应在建立安全目标时加以考虑。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应考虑:a)对食品安全有影响的区域环境;b)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有的常规活动和发生异常、紧急情况下的非常规的活动;c)源于区域管理之外但对区域内区域组织控制下的食品安全产生有害影响的已识别的风险;d)人的因素;e)食品本身具有的危害。区域组织用于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应:13a)依据其范围、特性和时间安排加以确定,以保证该方法具有主动性而不是被动性;b)能提供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区域组织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在确定控制措施或改变现有的控制措施时,应根据下列顺序考虑降低风险:a)消除;b)替代

18、;c)工程控制;d)隔离。针对食品安全区域新增加的单位、农业活动、初级产品以及食品安全区域的变化,应按照上述要求操作,并在相应程序中予以保持。区域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4.4.2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区域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用来:a)识别确定适用于区域组织的农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安全风险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它要求(可参考附录 B),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b)确定这些要求和安全风险之间的关联;c)针对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食品,确定与安全危害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的指标要求。区域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加以考虑。4.4

19、.3 安全目标14区域组织应针对其与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有关的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安全目标,安全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安全方针保持一致。区域组织在建立和评审安全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它应遵守的要求、它自身的重大安全风险、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目标应符合安全方针。4.4.4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方案区域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安全目标的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区域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安全目标的职责;b)实现安全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4.5 实施与运行4.5.1 资源提供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为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建

20、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金、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专项技能等。4.5.2 能力、培训和意识食品安全小组和其他从事影响食品安全活动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并受到适当的教育和培训,具有适当的技能和经验。区域组织应a)确定从事影响食品安全控制活动的人员所必需的能力;b)提供必要的培训或采取其它措施以确保人员具有这些能力;15c)确保对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实施进行监视、纠正和采取纠正措施的人员受到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d)评价上述a)、b)和c)的实施状况及其有效性;e)确保这些人员认识到其所从事活动对实现食品安全控制的相关性和重要性;f)确保所有影响食品安全的人员

21、理解有效沟通(见4.5.3) 的要求;g)保持 b)、c)和 d)中规定的培训和措施的适当记录。4.5.3 信息交流4.5.3.1 外部信息交流为确保在整个食品链中的相关方能够获得充分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食品安全小组应制定、实施和保持有效的措施,以便与下列各方进行沟通: a)供方和承包方;b)顾客或消费者,特别是在产品信息(包括预期用途、特定贮存要求以及保质期等信息的说明)、问询、合同或订单处理及其修改,以及顾客反馈信息(包括抱怨)等方面进行沟通;c)立法和监管部门;d)对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或更新具有影响或将受其影响的其它组织。应指定人员按规定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

22、对外沟通。应保持沟通纪录,以确保所获得的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164.5.3.2 内部信息交流食品安全小组应制订、实施和保持有效的安排,以便与各单位及有关人员就影响食品安全的事项进行沟通。为保持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区域组织应确保食品安全小组及时获得变更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食品或新增产品(新的种植、养殖品种);b)农业活动;c)生产场所、设备设施、周边环境;d)农业化学投入品、食品的流通(包装、贮存、运输);e)人员资格水平和(或)职责及权限分配;f)法律法规要求;g)区域组织应遵守的顾客、行业和其它要求;h)来自外部相关方的有关问询;i)表明与产品有关的安全危害的抱

23、怨;j)影响食品安全的其它条件。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将相关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4.5.4 文件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安全方针、目标;b)对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食品安全区域、农业活动的描述;c)对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17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e)区域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大安全风险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4.5.5 文件控制区域组织应对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应按照4.6.6的要求进行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24、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确保在使用处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确保区域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确保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4.5.6 运行控制区域组织应根据其安全方针、目标,确定与所识别的重大安全风险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应针对这些活动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运行控制程序,在种植、养殖、捕捞等过程应当按照良好农业规范(GAP)组织

25、生产,以确保将安全危害防止、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适用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产地管理;18b)生产用水管理;c)农药、兽药的选择和使用;d)环境保护;e)有害生物控制;f)机械、运输设备;g)垃圾和污染物的管理、回收与再利用;h)品种种源、种苗和种畜;i)土壤和基质管理;j)肥料/饲料的使用;k)畜禽/水产品健康;l)收获物和(或)产品的处理。4.5.7 可追溯性系统区域组织应建立且实施可追溯性系统,以确保能够识别产品批次及其与原料批次、生产和交付记录的关系。可追溯性系统应能够识别直接供方的进料和终产品初次分销的途径。可追溯系统应能够保证不安全产品得以处理;在产品撤回时,也应按规定的

26、期限保持不安全产品得以处理,并应按规定的期限保持记录。可追溯性记录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例如可以是基于终产品的批次标识。4.5.8 应急准备和响应最高管理者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管理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19修订,特别是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可行时,区域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4.6 检查与纠正4.6.1 监视与测量区域组织应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规定:a)制定并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食品进行监督抽查;b)对安全目标实现状况、

27、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中的关键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c)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校准或检定,并予以妥善维护;d)保存相关的记录(可参考附录 C) 。4.6.2 合规性评价为了履行对合规性的承诺,区域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应遵守的要求的符合情况。区域组织应保存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4.6.3 不合格品控制区域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适用时,区域组织应采取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a)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2

28、0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d)当产品在区域组织的控制之外,并继而确定为不安全时,区域组织应通知相关方,并启动撤回(见 4.6.4) 。应保持不合格品的性质的记录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其符合要求。4.6.4 撤回 为能够并便于完全、及时地撤回确定为不安全批次的终产品:1)最高管理者应指定有权启动撤回的人员和负责执行撤回的人员;2)区域组织应建立、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便:a)通知相关方(如:立法和监管部门、顾客和(或)消费者)

29、;b)处置撤回产品及库存中受影响的产品;c)安排采取措施的顺序。撤回的产品在被销毁、改变预期用途、确定按原有(或其他)预期用途使用是安全的、或为确保安全重新加工之前,应被封存或在监督下予以保留。撤回的原因、范围和结果应予以记录,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21区域组织应通过应用适宜技术验证并记录撤回方案的有效性(如模拟撤回或实际撤回) 。4.6.5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区域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的原因,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b)评价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并对所

30、制定的适当措施予以实施;c)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d)评审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所采取的措施应与安全风险相适应。4.6.6 记录控制区域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和处置所需的控制。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4.6.7 内部审核区域组织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是否:a)符合策划的安排、区域组织所建立的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本标准的要求;b)得到有效实施和更新。策划审核方案要考虑拟审核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22审核产生的更新的措施。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

31、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审核的策划、实施以及形成记录和报告结果的职责和要求。负责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符合情况及原因,不能不适当地延误。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4.7 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区域组织内的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对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更新的需求。管理评审记录应予保持。管理评审的输入至少应包括:a)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外部审核的结果;b)沟通信息;c)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

32、内部审核的结果;d)安全目标的实现程度;e) 食品安全可追溯性记录;f)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g)以前管理评审后采取的后续措施;h)食品安全要求的变化;i)改进建议。23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而做出的,与安全方针、目标以及其它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素的改进有关的决定和措施。24附录A 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相关程序文件A-1 新种植土地风险评估指南A-2 基地选择风险评估程序A-3 病虫害的预测预计及方法A-4 人员培训控制程序A-5 顾客满意度测量程序A-6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A-7 文件控制程序A-8 基地控制程序A-9 生产灌溉用水技术规程A-10 农药使用工作程序A-11

33、环境保护程序A-12 设施与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A-13 废弃农资管理程序A-14 种子管理控制程序A-15 农药与化肥管理控制程序A-16 田间管理控制程序A-17 可追溯控制程序A-18 基地农事活动突发事故现场救助程序A-19 测量和监控装置控制程序A-20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A-21 产品撤回程序A-22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A-23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A-24 记录控制程序A-25 体系内部审核程序A-26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注:各区域组织可不受上述限制,适当选择和编制适用的程序文件。25附录 B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清单序号 外来文件名称 发布单位 来源 检索更新时间国家法律、法

34、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

35、.0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17 食品卫生通则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网上查询 2009.06.01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全国人大 网上查询 2009.06.0119 HACCP体系及其

36、应用准则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网上查询 2009.06.0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国家认监委 网上查询 2009.06.0121 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 国家认监委 网上查询 2009.06.01注:清单中还应包括良好农业规范(GAP)各部分、食品加工、职业安全、肥料、农药、兽药、种畜、种禽、种子、作物、水土等生产、检测标准以及国外相关法律法规。26附录 C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相关记录表格序号 质量记录名称 序号 质量记录名称001 文件发放登记表 035 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002 有效文件和资料清单 036 监视和测量器具校准计划003 基地部门受控文件清单 037 植保产品

37、清单004 文件收到登记表 038 农药发放记录005 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清单 039 农药出入库记录006 作废文件回收清单 040 防护服发放记录007 文件和资料更改申请单 041 喷雾器使用记录008 文件和资料销毁申请单 042 农药使用记录表009 文件销毁登记表 043 剩余农药 .废液 .药瓶.药袋处理记录表010 GAP 体系 记录清单 044 基地灌水记录011 部门 GAP 记录清单 045 肥料清单012 质量记录销毁记录 046 肥料出入库清单013 会议签到表 047 肥料发放记录014 管理评审年度计划 048 基地肥料使用记录015 管理评审实施计划 049 农

38、药化肥空包装袋回收记录016 管理评审报告 050 种子处理记录017 年度培训计划 051 繁殖材料处理记录018 培训实施计划 052 基地环境保护计划表019 资格鉴定书 053 基地安全日报表020 培训记录表 054 基地害虫控制监测表021 职工健康检查登记表 055 病虫害种类调查表022 职工登记表 056 垃圾处理记录023 设施验收单 057 主要顾客一览表024 设施管理卡 058 抱怨反馈记录表025 设备台帐 059 抱怨处理表026 设施大修计划 060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027 设施大修记录 061 年度食品安全区域管理体系内审计划27028 设施维护管理记录 062 食品安全区域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实施计划029 基地农药机械管理表 063 不符合项报告030 采购单 064 食品安全区域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031 供方评定记录表032 合格供方名录033 供方业绩评定表034 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记录注:各区域组织可不受上述限制,适当选择和编制适用的纪录表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食品饮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