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族民俗,一、概况 1、藏族主要分布在清藏高原上、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四省部分地区。 2、藏族发源于西藏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 3、藏族有语言文字,属汉藏语系。 4、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也有少数人信奉原始的苯教。 5、藏族以牧业为主,兼营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和小麦。,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蕃”(音bo),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蕃巴”。“蕃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堆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拉萨地区),“康巴”(四川西部地区),“安多洼”(青海、云南、川西北等地区)。藏语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藏族人民热
2、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一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如集体舞。这些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二、民俗 1、藏族服饰 农区男子外着长袖肥腰圆领、向右开襟系带的氆氇长袍。妇女冬春穿长袍,夏秋着无袖袍,内有各种颜色的衬衣,前系氆氇围裙,领、袖、衣襟上镶边;男女均系腰带,穿长靴。牧民男女穿羊皮袍,不缝袍面。,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
3、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
4、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帮典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帮典颜色,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2、宗教信仰,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 3 0 0 多
5、年的历史。公元1 3 至1 6 世纪中叶,佛教日益盛行,佛事活动频繁,佛教寺庙遍及西藏各地。著名的寺庙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布达拉宫,3、饮食习惯,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酥油茶: 酥油茶主要原料是酥
6、油、牛奶,还可加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鸡蛋和盐。将这些原料放入搅拌桶,再将茶水煮至棕红色后倒入,搅动片刻后,一桶喷香的酥油茶就制成了。制成的酥油茶必须倒入一把大壶,并放在微火上保温。,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青稞酒: 青稞酒是藏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也是欢度节日和招待客人的上品。青稞酒的制作方法是将青稞或小麦淘净煮熟,加曲发酵,数日后成酒,其酒色微黄,酸中带甜,被称为“藏式啤酒”,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
7、,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敬献青稞酒,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敬献奶茶、酥油茶,茶食主要有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 糌粑、卓花包子是藏族农区的主要
8、食物,按照他们的传统习惯,用卓花包子招待客人,是一种盛情的表示。 奶品是藏民的重要食品,主要有酸奶子和奶渣子。酸奶子有两种,一种是“达雪”,另一种是“俄雪”。奶渣子是奶子提炼酥油后剩下的物质,经过烧煮,水分蒸发后,剩下来的就是奶渣子。 蕨麻米饭、虫草炖雪鸡、蘑菇炖羊肉被誉为甘南藏区的“草原三珍”。风干的牛羊肉和手抓羊肉是颇具特色的藏族传统肉食。,4、社交礼仪,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9、。 磕头也是西藏常见的礼节。对佛像、佛塔、活佛和长者磕头 鞠躬是对长辈或尊者所施之礼。行礼时要脱帽、弯腰,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 宴请习俗讲究较多。第一道上的是红白馍馍和奶茶,第二道上的是蕨麻米饭(蕨麻是红色,米饭是白色)。第三道上的是包子、手抓肉、清汤面片。最后一道上的是酸奶子。,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
10、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在盛奶、盛饭的用碗上也非常讲究。一是用双龙碗,表示贵客是英雄好汉。二是用八宝碗,碗上有海螺法轮,寓意贵客吉祥如意。三是用三叶碗。碗上有三个荷叶,表示贵客前程似锦,不管客人用哪一种碗都不能有裂缝,尤其对老年客人更是如此。,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或下属,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献哈达就系在他们脖子上。,敬献“哈达”,对晚辈献哈达,对尊者、长辈,献哈达,对平辈或下属献哈达,藏民在
11、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见面打招呼,5、民族禁忌,忌讳直呼其名. 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
12、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口时,必须一饮而尽.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6、传统节日,藏历年: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都要举行“驱鬼”仪式。称为“固朵”。背回新水,初二互相走访。 酥油花灯节:藏历元月十五日举行 雪顿节: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5至7天。“雪”意为喝酸奶子,“顿”为宴会。又称为“藏戏节”。 旺果节又称丰收节,“旺”指土地,“果”指转圈,旺果就是绕田间地头转圈。没有固定日期,一般在藏历八月选择吉日举行,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