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南充民俗.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347319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3.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充民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南充民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南充民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南充民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南充民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南充民俗概况,南充物质生产民俗 物质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仪礼 民间科学技术 行旅民俗 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艺术 民间游戏娱乐,农业民俗,清代和民国时期,南充农村新春兴祭祀神乐氏以及送“春牛图”和皇历。 年初,多数农户准备杀虫农药,虫害出现,及时施放扑灭,书纸条、“嫁毛虫”的习俗未沿袭。 每年立春之日,由县长率机关法团成员进行祭祀,祈求丰收,交通工具,鸡公车: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承担农村主要运输任务 自行车:用于代步,物质生活民俗,清 清代和民国时期,境内民众大都生活艰难,节俭度日,多以稻米为主食,兼用面食及杂粮,也有以玉米、麦面、红苕为主食的。普通农家平时大都一天只吃两顿稀饭

2、用泡菜下饭。农忙时一日三餐,中午吃顿干饭,饭中掺以红苕、萝卜、酸菜等。多数农户口粮不足,用糠、麦麸、瓜菜、野菜等充饥,“红苕半年粮”、“糠菜半年粮”的情况较为普遍。城镇普遍一日三餐,中午吃顿干饭,每月打两次“牙祭”,故有“一天两顿稀,初二十六打牙祭”的俗语。凡遇红白喜事、寿庆和接待宾客,皆尽力置办酒席。普通人家多是“八碟八碗”、“九大碗”、“十大碗”,以猪肉为主,且越肥越好,一桌用肉五斤以上称“好席”,三斤以下称“孬席”。富豪人家宴席除猪肉外,还用鸡、鸭、鱼、鳖、海参等。农户大都于年前宰一头猪,腌制成腊肉、腊油,备年节和火工、来客时食用。城镇餐馆一般只经营稀饭、干饭、面条、包子、馍馍、凉粉等大

3、众饮食,少有上档次的菜肴。,1950年后,民间膳食习惯逐渐改变,城乡均一日三餐,早上多吃稀饭,馒头,用泡菜下饭,中午吃干饭,配以菜、汤,晚上吃干饭或面条。农村部分地方仍是一天两顿稀饭,一顿干饭1978年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普遍以大米、白面为主食,玉米、红苕为辅,副食品种增多,猪肉敞开供应,食用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鱼类、牛奶、豆浆、鸡蛋、面包等开始普及。举办酒宴的明显增加,菜肴丰盛,一般为二十道菜左右。城镇开始出现高档饭店、酒店,民间小吃品种丰富,北方水饺、拉面、重庆“火锅”等也在境内流行。1992年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粮食和肉类、蔬菜等副食品供应充足,农村大都将玉米、红苕当饲料

4、,不再作为口粮。城镇居民饮食讲究营养搭配和色、香、味、形,酒席菜肴用料由传统的猪肉逐渐向牛、羊、鸡、鸭、鱼肉和海鲜、野味转变。,南充锅盔灌凉粉,是四川省南充市著名的汉族特色小吃,该品既有新鲜出炉锅盔的香脆,热气腾腾,又有川北凉粉的晶莹剔透,麻辣绵软。芳香可口,独具特色。另广安市武胜县也有一道类似小吃,叫做武胜凉粉锅盔。,张飞牛肉,其实就是腊牛肉.按照腊猪肉的制作工艺即可在家自制张飞牛肉.以下是制作流程: 1,把牛肉切成1斤左右的块状. 2,在其表面涂抹盐和花椒.盐的份量一定要足,不然肉会腐败. 3,把牛肉找个盆装起来,等其盐份慢慢渗透进去.至少需等一星期. 4,把吃透盐份的牛肉吊起自然风干,风

5、干约需一星期. 5,准备足够燃烧1小时的柏树枝,把树枝点燃,并手动控制火焰大小,使火焰保持在将熄未熄的状态,此时柏树枝会释放出大量的浓烟及高温.将风干的牛肉挂在这堆柏树枝的上面烘大约一小时,牛肉即变黑. 6,把烘好的牛肉再次挂起风干一天,待烟气敞尽,即成.,白糖蒸馍保宁白糖蒸馍,采用控温自然发酵,不加碱与任何添加剂,白糖蒸馍保宁白糖蒸馍,采用控温自然发酵,不加碱与任何添加剂,生产出的蒸馍绵软酥散,色白如银,曲香纯正,回甜适口。既没有中式馒头的碱涩味,也没有西式面包的微酸味。 生产出的蒸馍绵软酥散,色白如银,曲香纯正,回甜适口。既没有中式馒头的碱涩味,也没有西式面包的微酸味。,保宁醋以麸皮、小麦

6、、大米、糯米为原料,用砂仁、麦芽、元楂、独活、肉桂、当归、乌梅、杏仁等多味开胃健脾,促进血液流动的中药材制曲,取观音寺莹洁甘冽、沸而无沉之唐代古“松华井”之优质泉水(古称观音圣水)精酿而成,近百年来被人们被誉为川菜精灵,甚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的说法。,川北地区的街市民居,既有现代园林的建筑式样,浓墨重彩,高低借落,迂回曲拆,又有青瓦、粉墙、坡屋顶、穿梁斗拱的建筑结构,体现典型的川北民居建筑风格。 传统的街市布局 川北地区的传统街市布局,是古街巷间不时闪入眼帘的一株株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老榕树,层叠弯曲、错落有致的街市空间以及自然延展、起伏变幻的独特地貌,每一个细节都充分体现了川北古镇和自

7、然的完美接合。石阶高低有致,青石板路面整齐划一;低矮的房檐,伸出墙面之外的骑门柜台,以及细长的绣楼,对川北古街道离世封闭的传统街式生活发挥了最有效地保护作用,抵挡了现代交通工具的喧嚣入侵,相对完整地保留了掩映绿树丛间的青石小道。,川北建筑风格,岁时节日民俗,岁时节日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往往有悖于日常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律。所以,岁时节日又被称为时空以外的时空。,南充民间甚为看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各个节日 纪念风俗各异。春节大年三十吃团年饭、发压岁钱、放鞭炮。

8、春节,古称元旦,新年,民间称为过年,是最具传统特色的节日。一到腊月 各家便开始准备过年了,打扫扬尘、换洗被褥、缝新衣、做新鞋、腌制腊肉等 等。其中,祭灶神、扫尘贴春联、贴门神、守岁、爆竹最具代表。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也称过小年。因为民间传说,灶神是一家之 主,它经常暗中观察一家人的善恶,每到腊月二十三,就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 报,供玉皇大帝作为赏罚的依据。如果被它说了坏话,就会被夺去100到300天 不等的寿命。因此,人们于腊月二十三日这天祭灶神,用意是让灶神“上天言 好事,下界降吉祥”。为显示祭灶神的诚意,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将灶台、案 板、锅碗瓢盆收拾得干干净净,并将旧灶神像揭下换上新

9、的灶神像。像前摆 上供品,以此讨得灶王的欢心,到天上“言好事”后下界“降吉祥”。,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门神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

10、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年。,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称为“团拜”。 除此之外,在有

11、些农村地区大年三十那天要去给祖先祭坟,在吃年夜饭之前也要先祭拜祖先。大年初一那天不能扫地也不能把水往外倒。还有大人给小孩拿压岁钱,在工作的子女给父母拿等。,人生仪礼之婚嫁习俗,【请期】为传统婚俗“六礼”之一,俗称“订期”、“下期”。请期,男家多请人占卜择定结 婚的吉日良辰,让媒人告知女家,求得女家的同意,然后双方各自备办婚事,有的地方女子 多由亲戚请吃“嫁饭”。请期与合婚大体相同,主要根据男女双方的八字与属相选择适当的迎 娶吉日和迎亲、送亲之人,不能犯男女双方的八字和属相忌讳。迎娶时间多为双月双日。 如二月初八、四月十六、八月二十八等。,【回门】 新婚夫妇结婚后,需即由娘家兄弟接回。住10天,

12、 再由丈夫接回,俗称“回七”;也有在第九天回娘家的,住上九 天再由丈夫接回,俗称“住九”。有的地方丈夫接妻子回家时, 要带上礼物,三催三请。女方家设宴款待,不等席完,新婚 夫妇就辞别而去,要赶在星月出现前回家,以免将煞星带回 家。解放后,回门习俗在南充农村仍普遍存在。,哭嫁,客家人对于婚嫁十分重视,因此客家的婚俗很多,哭嫁就是其中的一种。以前客家人办婚事,男方家光婚宴就得举办3天,女方嫁女也要举办两天。“迎亲”时,男方花轿、乐队等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甚为壮观,回去时,还外加挑的挑、扛的扛的嫁妆,那高亢的唢呐声,响亮的锣鼓声引来众多路人观看。然而,嫁女一方却大不一样,产生了迎亲仪式中的一道独特的

13、哭嫁风景。在南充仪陇县和南部县农村部分地区至今沿袭了客家人的哭嫁风格。,生育习俗,【报喜】 清代、民国时期,婴儿出生之后,女婿要赶紧到女方娘家报喜,其讲究各地不同。有的地方女婿要带上染成红色的鸡蛋即“喜蛋”,喜蛋为单数表示生男,是双数则表示生女。有的地方则是提鸡报喜,生男孩提公鸡,生女孩提母鸡,一看便知。还有的地方女婿提一壶酒,壶嘴拴红布条,壶盖上饰红须并贴一“喜”字。解放后,报喜习俗在南充农村仍存在。 【开荤】 清代、民国时期,婴儿长到一定的时候,要举行开荤仪式。时间有的在100天,有的在5个月,也有在半岁或7个月的。届时,主人家办好酒席,请来德高望重的老人,用筷子蘸点酒和菜,抹到小儿嘴唇上

14、,边抹边说吉利话,如“吃点酒,天长地久;吃点油,穿缎穿绸;吃点肉,多福多寿;吃点饭,家财万贯”等等。说完,还要给小儿赏钱以示祝贺。,南充民间科学技术,铁匠 旧时,南充各地县城及场镇都有铁匠铺,形成打铁巷、打铁街。打造铁器主要是锻打、淬火与冷锤。故有“世间唯有三般苦,打铁、弹花、磨豆腐”之说。 弹花匠 南充历代各地弹花匠弹棉花,主要加工棉絮,次为做棉衣和手工纺线者加工泡棉。匠人身吊弹枋(又称弹弓),弓腰,一手用木锤弹弦,一手不停弹压棉花,尘扑鼻遮面,十分劳累而收入微薄。,石匠 南充历代石匠活路分细作与粗作。细作是勒石刊碑,建房石刻,摩崖造像等。粗作是开山、打石、建桥、砌路,系重体力劳作,一般需几

15、人或十多人联合操作。 泥水匠 南充历代泥水匠又称砖瓦匠。匠活有粗细之分。粗作主要夯土墙、砌土砖墙,盖草房或瓦房。细作为砌灶、房屋压脊以及塑造花、鸟、虫、鱼、龙、凤等各种装饰物。,南充民俗文化-行旅休闲,行旅,清末民国时期,居民外出多是步行或搭乘木船。官、商、士绅多乘坐轿子、滑竿或骑马。每年除夕之夜,城乡居民在祭祖辞岁之后,备香烛纸钱和“刀头”(方块猪肉)、水酒等祭品,在院坝里或路边、街边设祭,祈求保佑来年外出旅行平安,称为“出天行”。出门远行,须择吉日起程。亲友设酒宴送别。外出所带行李衣物,多用一幅3尺见方的布帕,对角包裹,俗称“包袱”。富商或士绅外出则带上箱笼,雇力夫挑运。一般外出者都要带上

16、纸伞或布伞。小商贩或苦力外出,多带上斗笠和数双草鞋,每天步行约3040公里,入夜一般在路边小店或场镇旅店投宿。 20世纪50年代初,修通公路干线。60年代,建立公共汽车站,自行车逐渐普及。居民外出多选用汽车、轮船、飞机、三轮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外出旅行者所带行李,20世纪50年代多盛行帆布挎包。,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仍是上班族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小学生骑车上学,短途旅行也常用。南充市内公共汽车由2路增加到9路,其中有2路专线车。机动三轮(摩托)车、中巴车于80年代中期在市内一度增多,造成交通堵塞,污染严重,在整顿城市秩序时取缔机动三轮,限制中巴车入城。1984年城内开始出现10余辆人力三

17、轮车。到1993年发展到近1000辆。 1990年,市内出现出租车。起价初为10元,后降为5元,按计程器打表计费。1993年统计,市内各类私人营运机动车辆近1000辆。市内私人拥有各类各型摩托车增多。 90年代至今,女士轻便摩托出现。长途客车中,夜班车、卧铺车增加。去成都乘飞机旅客增多。长途汽车公司增办飞机、轮船、火车联运业务,方便乘客。南充至龙门、南充至青居等辟有客船航线。外出旅行用手提包、马桶包、旅行包、旅行箱、密码箱。亲友或贵宾到来仍有接风洗尘的风俗。公路交通便利,人们旅行甚至赶场、探亲访友多搭乘机动车,徒步旅行者减少,休闲,南充自古就有踏青、郊游、坐茶馆、听戏文、赶庙会等休闲活动。清代

18、、民国时期,茶馆为三教九流聚会场所,不同行业、各类社团在此了解行情、洽谈生意、看货交易,黑社会买卖枪支、鸦片也常在茶馆进行,袍哥组织的“码头”亦常设在茶馆里。每逢寒暑假,茶馆又成为争聘教师的场所。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馆当做结交聚会的去处。清代、民国时期的茶馆还是调解社会纠纷的处所。亲朋邻里之间出现纠纷,双方约定到某茶馆评理,请当地头面人物调解。双方参加辩论的对手经过一番舌战之后,由调解人仲裁。如果双方各有不是,则各付一半茶钱,如是一方理亏,则要认输赔礼,包付茶钱。一些茶馆晚上还有川剧玩友坐唱、评书、金钱板等演出活动。,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机普及,社会生活不断丰富,各种室内娱乐场所和项目迅

19、速发展,人们休闲活动不断丰富。休闲活动分室内与室外,室内休闲活动主要有看电视、玩麻将、打扑克、打桌球、下棋、打电子游戏、喝茶、跳舞、卡拉OK演唱等。室外则有逛公园、逛商场、郊游、野炊、长途旅游等。一般家庭夜生活主要是看电视,较富有的家庭备有放录像设备和卡拉OK等设备。模范街夜市及一些夜间营业的商场兴起,春秋及夏季逛夜市连同晚饭后散步逐渐成为一部分市民的休闲时尚。节假日郊游、逛公园的市民增多。近则游北湖,远则登西山、玉屏、猪山等公园,四季皆游,春秋更盛。春季风筝热,每逢风和日丽的天气,平坝高楼、山头河畔,到处可见放风筝的人群。打门球及诗文娱乐演唱活动、清晨老年迪斯科、太极拳、气功既是退休职工休闲

20、活动又是健身活动。晚间,常有老人自发聚集在滨江公园、嘉陵江大桥桥头、青少年宫、五星花园等处自唱自演或打莲霄。,民间传说故事,南充市高坪区龙门镇是南充三大古城镇之一。距川南充市北郊15公里的龙门山与龙门坝之间的接合部,位于嘉陵江边,门镇早在宋代就被列为全川五大集镇之首,1995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小集镇。在宋代以前,龙门镇叫安福场。场北有云雾山,嘉陵江绕场东流过。后来洪水冲断云雾山,嘉陵江改由龙门场西流。云雾山断裂处两山对峙形成峡口,如门状,就是现在的龙门峡,安福场也因此而得名龙门镇。,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

21、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线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

22、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客头上呢。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民间艺术,皮影戏 川北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四川皮影戏的一种,又称川北灯影儿、川北皮影灯等,流行于以南充阆中为中心的广大川北地区,以加过工的黄牛皮雕镂成影偶,借助灯光由人操纵取影,在屏

23、幕上表演戏剧故事而名。 大木偶 川北大木偶艺术属于杖头木偶。大木偶一般身高1.5米,与真人相似,人物造型以写实为主,眼、眉、口、头、耳、鼻、手、腰以及指关节均可活动,表演时能取物握物,穿衣解带、吹火点蜡、变脸下腰,同时扇子功、水袖功等能与真人媲美。,剪纸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槛等,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珍藏。,灯戏 川北灯戏,有灯、有戏、有歌舞,即所谓“无跳不成灯”、“灯有戏文戏有灯”。其剧目一般以笑戏、闹戏为主;其表演诙谐滑稽,

24、风格自然;其语言通俗诙谐、朴实健康;其唱腔高亢悠扬,粗狂奔放;其形式短小精悍、载歌载舞,是大家喜爱的民间艺术。,南充民间游戏娱乐,斗鸡,比赛至少在两人以上,向前盘起左腿或右腿,用双手抓住脚腕,使自己的左/右腿不落在地上。双方人用单脚一蹦一跳地对撞。其中一方把另一方的盘起的那条腿撞在地上后。就算脚没落下的那一方赢了,抓石头子,抓石头子又叫做抓大把儿,七粒,手上一粒,分别抓一二三,抓完后翻手,一次不能少于两粒,累计到十粒后撒,再抓二二,抓完了又向上抛,手成握,接住又继续,依次类推。还有其它的玩法,如:5颗石子在桌面上或地板上丢开,拿起其中一颗向上抛,趁上抛的石子未落下前,抓起地上第二颗石子,再接住

25、向上抛的石子。如果抛起的石子没接住,或者桌面上的石子没抓起或没抓够数量,或者抓石子的时候手碰动了桌子上的其它石子,就结束游戏,该对方开始。游戏结束时,谁赢得的石子多谁就胜利。,陀螺,有用鞭子连续抽打陀螺使之在冰面、平滑地面上不停地旋转,或相互碰撞,看谁旋得密,看谁旋的久;有将陀螺旋放或抽到一定距离外的规定范围内,看谁放得准,看谁旋得久;也有先将一陀螺旋放后,其他人站在一定距离之外用旋转着的陀螺去打击之,看谁打得准,看谁旋得久;还有用鞭子抽着陀螺上斜坡,或抽陀螺越过各种障碍,看谁先到达终点的陀螺竞速比赛等。,谢谢观赏!,南充成员: 刘瑶 胡昌平吴进 张红英 李丽 胡琪 杨海霞 王鲜 龙俊宇 夏雪 李红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民俗传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