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体育教学目的:就是人们设立体育学科和实施体育教学的行为意图与初衷。是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对体育教学提出概括性的和总体性的要求,他把握着体育教学的进展方向。体育教学目标: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教学某个目的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成果以及最后的预期成果。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它通过对活动的各方面的控制和调节,使活动维持其稳定的方向,成为具体行动的导向。激励作用。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体育教学任务:是为了完成预定目的、实现预定目标所应该做得和必须要做的工作。学校体育的目标类型1、学校体育的条件目标是指为了实施学校体育目标所必需的主、客观条件,包括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
2、量、场地器材设备和体育经费等条件。2、学校体育的过程目标是指在一定阶段里,学校体育目标实施的经过或发展历程,包括工作计划、组织管理、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卫生保健、学校体育教学、科学研究以及体育教师的进修的实施措施。3、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是实施学校体育目标的最终效果,包括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养、发展、增强体质和课外运动训练的达到的实际效果。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1、总目标:有效地增进
3、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得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保健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2、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实现我国学校
4、体育教学目标的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课外体育竞赛。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组织形式: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整体观点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加强领导,科学管理,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体育课的学科基础: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人体机能适应规律第一阶段:开始运动时,承受运动负荷,器官和系统功能发生剧烈的变化,能源物质被逐渐消耗,机体的疲劳
5、运动能力下降。第二阶段:休息或运动内容的变化,使运动负荷下降,体内能源物质及各种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或接近到机体工作前的水平。第三阶段:在经过合理休息,补充能源物质,机体的能源物质的储备和生理机能可以恢复到或超过原水平,从而提高机能能力。第四阶段:运动后,如果休息时间过长,原来获得的超量恢复效果会消失,恢复到原有水平,甚至会降低。.恢复的三种不同效果第一种效果,休息时间过长,超量恢复的效应完全消失。 第二种,休息时间过短,人体在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的练习,使人体的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对人体有一定的损伤。第三种效果,休息时间合适,最终使人体机能逐渐提高。人体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上升阶段:在进
6、行体育活动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效率不可能在运动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步提高的。进入工作状态是工作过程中神经中枢和其他系统克服惰性的结果。一般的,如果各器官系统功能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缩短就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工作效率。保持和相对稳定阶段:用中等强度和大强度工作时,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人体各种生理惰性已被逐步克服,植物性神经功能发挥到较高水平,再继续运动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将它相对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变化范围不大的水平上。但进行极量和亚极量强度的周期性练习不会出现稳定后的保持状态。机能下降阶段(运动性疲劳的状态):人体运动2到一定时间,运动能力及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现
7、象称为运动性疲劳。这是一种警报性信号,是一种保持健康的保险阀,由于有疲劳现象出现,会使运动参加者减低运动强度或停止运动,可以防止有机体过度消耗。在运动中出现疲劳,标志着运动引起的机体具有较大的负荷,进而可以产生运动适应,使体质增强。训练适应的特性:1、训练适应的普遍性。2、训练适应的特殊性。3、训练适应的异时性(与迭加性)4、训练适应的连续性(系统性)体育课程与社会政治的关系:1.受政治制约 2.为政治服务体育与经济的关系:1、生产力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制约这体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2、体育有助于生产力的提高。体育课程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体育课程对社会的反作用 1、保存、传递和重建体育文化 2
8、、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体育课的编制1、设计阶段:是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题与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的过程。2、实施阶段:只有通过体育课程的实施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角色。3、评价阶段:是对体育课程设计和体育课程实施活动以及整个系统所进行的评价活动,通过课程评价以期对已有体育课程进行反馈,为体育课程编制、修正和完善提供事实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1、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1.基础性 2.实践性 3.健身性 4.综合性。2、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
9、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4.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3、课程设计思路:1.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3.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5.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4、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1)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
10、践要求和重要途径。目标: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2)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目标: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3)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本方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目标: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
11、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方面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目标: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体育教学过程与特征:体育教学的双边性;体育教学的教育性;体育教学的技能传习。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形式的过程。体育教学特点:身体直接参与;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育教学过程要素:学生;教师;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论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史研究和说明体育
12、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章教师主导性的内容:贯彻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加工;选用与学生学习需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体育学习的评价;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环境;“导航”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发挥主导性的条件:体育教师主导性发挥的构成三要素:学生、目标、路线。条件:教师熟知体育教学观念;教师要熟知体育教材;教师要熟知学生。主导性与主宰性:启发型的、民主型的“教师主3导性”不同于灌输性和管束型的“教师主宰性” ,两者在“性质和本质” 、
13、 “教师课前的工作重点” 、 “课中教师的主要工作重点” 、 “课中教师的主要行为方式” 、 “所构成的教学氛围” 、 “所构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学习主体性的内容:学生对体育学习内容的选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1、对自己学习的方略有着独立自主的意识。2、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有着一定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可能性。3、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的条件:1、教师要教授的目标转化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14、2、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体育教材。3、教师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的学习过程。4、教师创设民主的教学情景。5、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主体性与自由性:“学生主体性”与“学生自由性” ,两者在“性质和本质” 、 “行为体现” 、 “课中的主要行为方式” 、 “所构成的课堂氛围” 、 “教学中的景象”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体育学习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1、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是统一的。两者是一个事件的两个方面。两者的连结点是“学习过程” ,即教师的指导性就是“对学习过程的指导性” ,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2、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15、。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越强,相反,教师的指导性差,学生的主体性也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浑然一体的关系,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3、通过强化和优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章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粗略掌握阶段;改进提高阶段;自动化阶段。1、粗
16、略掌握阶段生理特征 :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肌肉动作的反应是兴奋过程。不必要的生理反应较多,整个生理能量的消耗大于完成动作所需的实际能量,促使动作用力不当,忽强忽弱,很难稳定,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 技术结构特点 :动作生疏彼此缺乏应有的联系,紧张不协调,动作连续系统不严密,质量较差,速度迟缓,费力,不熟练,常伴有多余动作,或有干扰性的错误动作。学生能够运用运动只是作出相应的技术动作,但是作为运动技术,已经基本形成了。 此阶段的教学任务 :使学生建立动作的正确表象和概念,防止和排除不必要的多余与错误动作。学生在重复练习中粗略掌握动作。 此阶段的主要教学
17、方法 :应当采取示范、讲解和直接保护帮助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明确动作的意义和概念、技术结构、动作要领和完成方法。这是教师为主导的教学阶段,而不是学生独立完成动作的分散练习阶段。 要求 :应当以先掌握技术的基础为重点,对于技术细节,可以不提出什么要求;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要善于预防和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2、改进提高阶段生理特征 :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过程有所加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并建立初步的动力定型,能够较精确地分析与完成动作。作为神经生理能量的消耗,已经开始大量减少。 技术结构特点 :个别动作已经能够顺利完成
18、,动作间的部分联系开始巩固,多余动作减少,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但不熟练,初步建立动力定型,遇到新的刺激,多余的和错误动作可能会重新出现。 此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 :在粗略地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紧张和错误的动作,加深理解动作结构的内在联系,从而不断地提高动作质量,建立动作动力定型。 要求 :教师应运用多种教法,帮助学生认识完成动作技术关键和技术细节,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找出错误的原因,以及改进的办法,通过反复练习,改进提高动作质量。3、自动化阶段生理特点 :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泛化现象消失,生理能量消耗与调节得当。 技术结构特点 :动
19、作巩固且达到自动化状态,各种技术动作之间的联系固定,整个动作系统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进行协调行动,因而能高度准确、熟练、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够随机应变地灵活自如地运用。 此阶段的教学任务 :巩固发展已形成的动力定型,使学生能熟练、省力、轻快地完成动作,并能够在各种条件下自如的运用。 要求 :4教师要继续采用反复练习,严格要求动作技能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把各种练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运用,使学生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够熟练、准确、省力地完成动作,不断巩固已形成的动力定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合理地利用生理负荷,又要合理地控制生理负荷,就是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体育教学中
20、的的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过程是:1、热身和逐渐加强运动负荷阶段;2、根据需要调整和控制运动负荷阶段;3、恢复和逐渐降低运动负荷阶段。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身体-动觉智力”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体能否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并使之对事件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是否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身体-动觉智力”三个核心要素:有效地控制身体运动能力; 熟练地操作物体的能力;体脑协调一致的能力。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认知过程是:1、广泛进行感性认知形成感性基础的阶段;2、进行理性的概括形成理性认知的阶段;3、将理性的认知演绎到各种运动情景的应用阶段。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是指在体
21、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在集体合作、配合和相互帮助中进行的。要求:1、要选择体育集体性项目作为教学内容;2、要采用分组的小群体教学组织形式;3、要研究集体性学习的评价方法。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不断地体验运动的乐趣,这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首要条件,也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健康的前提条件。体育教学中的乐趣体验过程:1、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技能水平上充分地运动从而体验运动的乐趣阶段;2、学生向新的技能水平进行挑战从而体验运动学习乐趣的阶段;3、学生在运动技能习得以后进行技术和战术的创新从而体验探究和创新乐趣的阶段。 第五章体育教学原则1、概念:是
22、实施体育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2、含义:1.体育教学原则是众多体育教学要求中的那些最基本的内容;2.这些要求是最具有体育教学特征的那些性质;3.实施体育教学是首先必须遵循这些要求,否则不能成为好的体育教学,甚至不能称为体育教学。3、形成:1.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3.体育教学原则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4、一般教学原则:是指一般的教学条件下各门学科教学都应遵守的基本教学要求。5、体育教学的特点:1.教学活动主要在身体活动中进行;2.体育教学具有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性;3.教学经常
23、在相对自由的集体活动中展开;4.体育教学组织更加复杂。6、体育教学原则的作用:1.体育教学原则是更加明确的教学要求;2.体育教学原则是进行教学的工作思路;3.体育教学原则是观察体育教学的视角;4.体育教学原则是评价体育教学的标准。基本体育教学原则: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注重体验乐趣原则;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第六章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体育教学模式
24、研究的意义:1、有利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2、有利于简化教学问题 3、有利于体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4、有利于活跃第一线体育教师的研究。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属性:理论性、稳定性、直观性、整体优化性、对应性、可评价性。几种成熟的教学模式: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教学模式;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运动教育的总目标:通过采用这个模式使学生体验不同的活动经历,使学生作为一个全方位的比赛者而受到教育,最终发展成为有运动能力(competent)具有运动素养(literate)具有高度参与运动热情(enthusiastic)的体育人。 运动教育的具体效果目
25、标 :1)发展特定运动的技巧和体适能;2)在运动参与中,能鉴赏与实施合适的运动策略;3)适应身心发展规律,参与合适的运动;4)能与他人分享运动经验;5)养成负责的领导能力;6)有效率地在团队运作下,朝向共同的目的而努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7)能欣赏与了解运动典礼、仪式和运动集会的特殊意义;8)自觉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参与运动议题的决定能力;9)发展和应用实践仲裁、裁判员、记分员和教练员的知识;10) 积极参与校外和社区的体育活动。5第七章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的总称。主要
26、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三个主要的层次。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按照体育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信息传递途径)和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分类,可以把比较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分为: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4)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5)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优点: 能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学生传递有关信息,正确运用语言法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形成正确的认知,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分析问
27、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1、讲解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的方法。主要形式:直陈式、分段式、概要式、侧重式、对比式、比喻式。要求: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讲解内容要正确;讲解要生动形象;讲解要具有启发性;讲解要注意时机与效果。2、口令:是有一定的形式和顺序,有确定的内容,并以命令的方式指导学生活动的语言方式。要求:洪亮、准确、清晰、及时。指示:是运用比较简明的语言,组织指导学生活动的语言方式。要求:准确、及时、简洁,尽量用正面词。3、口头评价:是指按教学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练习完成的情况
28、以口头的方式进行评价的方法。要求:坚持以正面鼓励评价为主;否定的评价要注意分寸与口气;要指明努力的方向。4、口头汇报: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自身的体验,简明扼要地说明自己见解的语言方式。要求:认真研究提问的时机、内容、方式、并在事先做好认真的准备。5、默念与暗示:是学生在实际练习前通过无声语言重现整个动作或动作的某个部分的过程、重点、时空特征,以提高练习效果的语言方式。要求:认真、专注、正确,把握重点。6、问答法:也称为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优点: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作用。与文化课区
29、别:语言短简;不能有太长时间的讨论;以伴随练习的思考为线索;经常散在练习和讲解之中,在开始和结束部分更显重要。 提问的类型:回顾性的提问、归纳性的提问、演绎性的提问、价值判断式的提问。7、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能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参加集体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语言法总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要多用设问和解释;结合其它直观教具。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1、动
30、作示范:动作示范是指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要素:动作示范的“示范面”(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 ;速度(常速示范、慢速示范、静止示范) ;距离(考虑完成示范的活动范围、学生人数和安全需要等问题) ;视线(让所有的学生能够看得到、看得清楚) ;视线干扰(背风、背光、背干扰) ;其他媒介物的配合(多媒体、挂图等) 。要求:动作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示范要正确;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2、演示法: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常用手段:可活动的人体模型、战术板、
31、图片、图画、幻灯片、多媒体、具体事物器械等。3、预防纠错:是体育教师为了预防和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产生错误原因:学生对完成动作不认真、敷衍了事;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怕苦畏难、缺乏勇气与毅力,过分激动兴奋、或自卑忧郁;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的概念模糊不清;学生受旧技能的干扰;学生的运动能力较差导致产生错误动作;学生疲劳的情况下导致的错误;外部客观条件方面的原因。纠正方法:强化概念法;转移法;降低难度法;信号提示法;外力帮助法;自我暗示法。要求:鼓励学生,增强其信心;以纠正主要(关键)的错误动作为主;要合理使用各种方法纠正错误;要教育引导学生发现与纠正动作错误贯穿于动作教的全过程。
32、4、助力与阻力:是指借助于外力的帮助,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体验正确的用力时6机、大小、方向、时空特征,从而正确掌握动作的一种直观方法。 5、定向:是以相对静态的具体视觉标志,给学生指示动作方向、幅度、轨迹、用力点等的直观方法。领先:是以相对动态的、超前的视觉(或听觉)信号,给学生以刺激和鼓励,以利于他们完成动作的方法。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1、分解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适用动作: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较高且又可以分解的动作。优点:便于降低动作技术的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和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缺点:
33、容易割裂动作各环节的联系,破坏动作的结构,影响动作技术的正确形成,不利于对完整动作地领会、掌握。分解的方法:按动作技术的结构顺序分解;按动作技术的结构相反顺序分解;按学习难度分解;按身体各部分分解。分段练习法:分进式(纯粹)分段法、递进式分段法、连进式分段法。要求:划分动作时要注意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确所划分的段落或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地位和相互作用;要和完整法结合运用;切忌为分解而分解的练习和步骤。2、完整法: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适用动作: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不高或不可以分解的动作。优点:可以保持动作的完整结
34、构和环节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完整地掌握动作。缺点:不易很快地掌握动作技术中较为困难的要素和环节。运用方式:直接运用;突出重点;降低难度;改变练习的外部环境;采用多种辅助练习或诱导性练习。3、领会法:特点:从项目整体特征入手,然后再回到具体技能的学习,最后再回到整体的认识和训练中;强调从战术意识入手,把战术意识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整体意识和战术为主导的特征很强;突出主要的运动技术,而忽略一些枝节性的运动技术;注重比赛的形式,并在比赛和实战中培养学生对项目的理解,教学往往从“尝试性比赛”开始,以“总结性比赛”结束。4、循环法:又称巡回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
35、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流水式进行或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的方法。它是练习的方法,不是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组织形式。特点:能有效的控制与调节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体能。构成要素:目标;站(点)的数量和内容;每站练习负荷的数量;站与站之间的间歇时间;循环的次数;练习要求。要求:选择作业点的数目、各作业点练习的内容、次数、间歇时间以及巡回的总次数等,应依据发展体能的任务及学生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和提出简明的要求;重视动作质量,教师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各作业点规定的内容,应简便易行、实用有效,使学生熟悉的内容。以
36、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1、游戏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做游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特点:有一定的情节和竞争成分;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心理锻炼,促进社会化过程。要求:1、选择游戏法的内容与形式,应根据发展体能的需要,要有明确的目的,并采取相应的规则和要求,才能取得预定的效果。2、应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规则,同时鼓励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去争取胜利。3、在游戏时裁判应认真、严格、公正、准确,只有客观评定游戏的结果,监督不良行为,才能激发学生参加游戏的兴趣。4、要布置好游戏的场地器材,加强游戏的组织工作。5、游戏结束时,要
37、做好评讲,指出优点与缺点。2、竞赛法:是指通过组织学生比赛进行技能学习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3、情景法:是一种主要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 。特点:有助于学生态度、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要求:1、活动前,要进行情景诱导和竞争欲望的调动。每人都要自己的角色,并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2、活动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3、在活动中还要注意个体差异。4、活动后,要讲学习和比赛等进行有机的结合。自主学习1、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能动性。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有效性。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
38、讲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相对独立性。自主学习有其独立性的一面,它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对学习的各个方面做出选择和控制。但这种独立性又不是绝对的,其学习的许多方面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都不可能全然由自己来决定,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因而还有其依赖性的一面。72、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自主学习应以一定的认知基础为前提;强调自主学习不是否定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不等同于自学;明确自主学习的范畴;明确自主学习与其他教学策略的关系。3、自主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主体性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9、;通过学习契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用目的:通过建立学生的“自我学习目标”和有意地设置一段“自我练习时间” ,让学生进行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学习。优点:有利于学生习惯于进行有个性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缺点:教学不容易组织,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觉性和学习能力,安全方面有一定的隐患。适用对象:掌握了一定基础技能的、明确了学习目标的、有学习自觉性的学生。使用教材:不需要进行有难度的学习、以练习为主的、比较安全的教材。使用频率:在每个单元的学习阶段后安排 2-3 次课 。合作学习1、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
40、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对学习和学校、教师和校长的积极态度,形成更高水平的推理策略、更加娴熟的合作技能及从他人角度审视情境的能力,提高批判性推理能力、解决冲突的技能,改善合作小组之间的关系等。2、对合作学习实质的正确理解:合作式学习不等同于传统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不否定竞争;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学习内容;合作学习也需要教师的讲授;合作学习应具有如下基本要素(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评) 。3、合作学习的正确应用:合理分组,明确责权;合理分配合作学习的时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
41、用科学恰当的评价方式。使用目的:通过建立学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课题,建立适合学生交流的学习形态,促进学生在互帮互学和共同提高。优点: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同学间的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集体性。缺点:学习效率不太高,要求有很好的学生集体形成为基础,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适用对象:已经形成了一定集体意识的、已经具有交流意识的学生。使用教材:集体性项目,或需要集体进行学习的有深度个人性项目教材。使用频率:在每个单元的学习阶段后安排 2-3 次课 。 探究式学习1、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同义(都由英文 Inquiry Learning 翻译而来) ,是指“学生在教师
42、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3、对研究性学习的解读:1、研究性学习不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唯一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重在“研究”的过程 3、研究性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 4、研究性学习不意味着否定接受式学习5、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习” ,而非“研究”6、研究性学习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更适用于不确定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分类:结构良好领域的学习(知识确定,结构稳定;可以通过模仿与练习获取) ;结构不良领域的学习(知识具有不确定性,结构具有不稳定性;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
43、建构而形成)4、研究性学习的应用策略:进入问题情境(问题设计的价值) ;实践体验;表达和交流。使用目的: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过程对某些难题进行理解,并通过典型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优点:有利于学生认识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点:学习效率不高,不可多用,对教材的加工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适用对象: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有一定发现和归纳问题能力的学生。使用教材:有典型意义的、有学习深度(通常是有一连串问题)的教材。使用频率:每学期 1-2 次。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一)要依据体育课的目的与任务来选择教学法(二)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三)要
4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法(四)要根据教师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教学法(五)要根据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来选用教学法(六)根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选用教学法。8第八章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包含以下两层含义:1、体育教学内容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内容。1)它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选择、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加工出来的体育内容。2)它是以大肌肉群的活动状态进行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体练习、运动技术学习和教学比赛等形式。3)它是在体育教学条件下进行传授的。2、体育教学内容也是有别于竞技运动的内容。1)体育教学内容是以教育为目的,而竞技运动内容则不是以教育为目的,而是以娱乐和竞技等为目
45、的的。2)体育教学内容必须根据教育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组织和加工。而竞技运动内容则不必要进行这种改造。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一、体育教学内容与教育内容的共性:教育性、科学性、系统性。教育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好处;摒弃了落后的东西;既有冒险性又比较安全;适合于大多数学生;避免过于功利性。科学性:内涵丰富,是人类文化和科学的结晶;科学和文化含量高;内容的编制和教学遵循教学内容编制和教学的科学规律与原则。系统性:体育教学内容本身的系统性;教学内容安排的逻辑性。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运动实践性、娱乐性、健身性、人际交流开放性、空间的约定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一)宏观层面 1、上位层次-国家课程和教
46、学内容(国家课程)2、中位层次-地方课程和教学内容(地方课程)3、下位层次-学校课程和教学内容(校本课程)(二)微观层面 1、相当于体育课程标准所示的学习内容(领域)2、是第一层次的具体化形式。3、教学中具体运用的硬件和软件,即教学内容教具。4、具体的练习方法手段,即某项教学内容的下为教学内容。中国各项体育教学内容的目标与要求体育、保健基本原理与知识:目标: 1、理解体育对人类社会、国家、自己的重要意义;2、更理性、自觉、 、科学、合理地从事运动实践和锻炼身体;3、认识健康的重要性和身体健康所需的环境;4、掌握基础的保健手段和方法,形成正确的卫生保健意识和态度。要求:1、着眼于社会,密切联系生
47、活实际;2、精选有意义的内容;3、结合运动实践组织教学内容;4、内容要有现实性、实用性、科学性、启迪性。田径类运动:目标:1、理解田径运动的概貌、意义和作用;2、明白跑、跳、投的基本原理和特征;3、掌握一些基础性、实用性强的田径运动技能;4、学会用田径运动来发展体能;5、掌握一些基础的田径裁判和组织比赛的常识和才能。要求: 1、从文化、竞技、运动、心理体验及发展体能等多方面去全面理解、分析内容;2、使学生即能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能灵活运用于竞赛、健身和娱乐实践。体操类运动:目标:1、理解体操运动的概貌、锻炼价值和作用;2、明白基本的体操原理和特征;3、掌握一些典型的、实用性强的体操技能;
48、4、学会用体操的动作进行身体锻炼和娱乐,以及保护帮助的基本知识;5、掌握一些基础的体操裁判和组织比赛的常识和才能。要求:1、要从竞技、心理、生理等视角全面地进行。2、体操学习要有一定的层次。3、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难度。4、要考虑全面性和规范性。隐形体育教学内容一、含义:使教学过程中那些不太具体的、不太明显的、教学目标也不太容易明确的教材内容。二、隐性体育教学的特点:1、隐含性 2、不确定性 3、强制性 4、持久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改革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变迁与改革的课程发展趋势:1、随着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兴起和普及,正规的竞技体育运动正逐渐代替乡土性的体育教学内容。2、体育教学内容的数量在减
49、少,但难度有所增加,越来越需要有过专门训练的体育教师来传授。3、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娱乐因素逐渐减少,而“练”和“炼”的因素有所增加。4、体育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运动器材越来越正轨。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发展的课题:1、要改变体育教学内容趋于平纯的锻炼和达标相统一的趋势;2、要解决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社会体育活动之间的差距问题;3、要解决学生因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因素而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4、要解决与体育教学内容难度关联的“教不会” “教不懂”的问题;5、要解决乡土教学内容的开发不足和体育教学内容民族化的问题。二、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呼唤:1、要改变体育教学内容趋于平纯的锻炼和达标相统一的趋势;2、要解决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社会体育活动之间的差距问题;3、要解决学生因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因素而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4、要解决与体育教学内容难度关联的“教不会”“教不懂”的问题;5、要解决乡土教学内容的开发不足和体育教学内容民族化的问题。6、学9生对一些运动希望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三、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1、教学内容的设计反映以学生为主体不够。2、过去确定体育教学内容是,只考虑到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对开放性和现代性重视不够。3、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