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CC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70302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C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CC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CC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CC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朱集中学“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七年级( 语文) 导学方案设计 寄语: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1学习内容 爱莲说 主 备 初一组 使用者 审 核 教研组 课 型 新授 时 间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2.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学法导航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学 习 活 动 环节一:激趣导入,目标领航(明标 )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

2、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1、 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蕃( ) 淤泥( ) 濯清涟( ) 亵玩( ) 鲜有闻( )2、 加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 (2)香远益清 益: (3)亭亭净植 植: (4)陶后鲜有闻 鲜: (5)濯清涟而不妖 濯: 妖: (6)宜乎众矣 宜:(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 亵:(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9)出淤泥而不染 染;环节二:学案导学,自主学 习(自学 -查)3、重点语句翻译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 予独

3、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互学 -查)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朱集中学“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七年级( 语文) 导学方案设计 寄语: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2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6、谁爱菊花?为什么写他

4、爱菊花?7、谁爱牡丹?为什么写世人爱牡丹?8、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环节四:精讲点拨,释疑解难(导学 -查)9、借花喻人,归纳主题。(1)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环节五:学以致用,巩固拓展(测评 )、课后作业1、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2、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4)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教(学)反思:朱集

5、中学“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七年级( 语文) 导学方案设计 寄语: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3课前练习1、 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蕃 淤泥 濯清涟 亵玩 鲜有闻2、 加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多。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妖媚。 (6)宜乎众矣 宜:应当(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9)出淤泥而不染 染;沾染(污秽)3、重点语句翻译 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

6、的还有谁呢?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

7、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6、谁爱菊花?为什么写他爱菊

8、花?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朱集中学“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七年级( 语文) 导学方案设计 寄语: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47、谁爱牡丹?为什么写世人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正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8、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

9、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课文中的两“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9、借花喻人,归纳主题。(1)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四、课后作业1、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2、理解性默写 (1)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4)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