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 年 上 学 期 好 教 育 云 平 台 9 月 内 部 特 供 卷高 三 化 学 ( 一 )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2、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14 O16 Na23 Al27 P31 S32 Cl35 5 Cu64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63=48,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配制 100mL 1.0molL1Na2CO3 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 10.6g 无水碳酸钠,加入 100 mL 容量瓶中,
3、加水溶解、定容B称取 10.6g 无水碳酸钠于烧杯中,加入 100 mL 蒸馏水,搅拌、溶解C转移 Na2CO3 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D 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2用 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33.6 L HF 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 1.5NAB常温常压下 16 g O3 和 O2 混合物中氧原子数为 NACpH=1 的 H3PO4 溶液中,含有 0.1NA 个 H+D0.1 mol H 2O2 分子中含极性共价键数目为 0.3 NA3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晶体中,有 NA 个 Si 就有 2NA 个
4、 SiSi 键B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CO3 与 Na2S 溶液中 Na+数目相等C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若线路中通过 2NA 个电子的电量时,则阳极产生气体 22.4 LD1molNa 2O2 与足量 CO2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 NA4标准状况下,m g 气体 A 与 n g 气体 B 的分子数目一样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任意条件下,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mnB同质量的 A、B,其分子数之比为 nmC25、1.0110 5Pa 时,两气体的密度之比为 nm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 A 与 B 的质量之比为 mn5下列实验中,pH 试纸的使用, 过滤,蒸发,配制一定
5、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均用到的仪器是A蒸发皿 B玻璃棒 C试管 D分液漏斗6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7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A除去 MgCl2 酸性溶液中的 Fe3+:加热搅拌,加入 MgCO3,过滤,加适量的盐酸B制备 Fe(OH)3 胶体:向饱和 FeCl3 溶液中滴加少量 NaOH 溶液C检验 Fe2(SO4)3 溶液中是否含有 FeSO4:滴加少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并振荡D使盛有少量氢氧化镁沉淀的试管中的沉淀溶解: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铵溶液8如图是某学校购买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molL1B1mol Zn 与足
6、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 2g H2C配制 20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 50mLD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 9.2molL19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用 1g 98%的浓硫酸加 4g 水配制成 19.6%的硫酸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定容后,塞好塞子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10%的硫酸和 90%的硫酸等体积混合配制50%的硫酸溶液 向 80mL 水中加入 18.4molL1硫酸 20 mL,配制 3.68molL1的硫酸溶液 质量分数为 5x%和 x%的两种氨水等体积混合配制成 3x%的氨水A B C D10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
7、于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A用 CCl4 代替水,测得氢气的体积更准确B量气管压入漏斗的水过多而溢出,会导致测定失败C必须待体系温度降低到 0 时才可进行读数D上提水准管,量气管液面高度不断改变,说明装置漏气11某温度下,物质 X2SO4 的饱和溶液密度为 gmL-1,c(X +)= c 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Mgmol-1,溶解度为 S g,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c= B C DS=12塑化剂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增塑剂 DCHP 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环己醇反应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CHP 的分子
8、式为 C20H24O4B环己醇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有 4 个吸收峰CDCHP 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不能发生酯化反应D1mol DCHP 可与 4mol NaOH 完全反应13 Chemsci 报道麻生明院士团队合成非天然活性化合物 (b)的新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 的分子式为 C18H17NO2 Bb 的一氯代物有 9 种Cb 可发生取代反应 Db 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4下列除去杂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CuO 中混有 Al2O3: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BFeCl 2 溶液中混有 CuCl2: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Na 2CO3 固体中混有少量 NaHCO3:加入过
9、量 NaOH 溶液,反应后加热蒸干D氯气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15某溶液由 Na+、Cu 2+、Ba 2+、Fe 3+、AlO 、CO 、SO 、Cl 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 2 23 24 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中一定只存在 AlO 、CO 、SO 、Cl 四种离子 2 23 24 B气体 A 的化学式是 CO2,其电子式为 O:C:OC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Cu2+、Ba 2+、Fe 3+D生成沉淀 B 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3OH =Al(OH)316C 和 CuO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产物有 Cu、Cu 2O、CO 、
10、CO 2。若将 2.00gC 与 16.0g CuO混合,隔绝空气加热,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共收集到 1.12 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5.00 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 Cu 的质量为 12.8 gB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碳C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总质量为 14.4 gD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二填空题(共 52 分)17下列是某无色水样成分的检验,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K+、Mg 2+、Fe 3+、Cu 2+、Ag +、Ca 2+、CO 、SO 、Cl 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 100 mL2
11、3 24水样进行实验:向样品中先滴加硝酸钡溶液 ,再滴加 1 molL-1 硝酸,实验过程中沉淀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1)水样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2)写出 BC 段曲线所表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由 B 点到 C 点变化过程中消耗硝酸的体积为_ 。(4)试根据实验结果推测 K+是否存在?_(填“是” 或“否”);若存在,K +的物质的量浓度 c(K+)的范围是_(若 K+不存在,则不必回答)。18海水晒盐后所得的苦卤中含有较高浓度的 MgCl2、KCl 以及金属溴化物。以下是苦卤化学分离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若试剂 A 是一种有色气体单质,则 A 是_
12、(填化学式) ;(2) “操作 II”是 _, “操作 III”是_。( 填字母)a蒸发 b蒸馏 c分液 d重结晶 (3)试剂 B 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_。(填字母)a饱和 NaCl 溶液 bCCl 4 cNaOH d乙醇 一种工业制备 SrCl26H2O 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M(SrCl 26H2O)267 gmol-1;K sp(SrSO4)3.310 7 、K sp(BaSO4)1.110 10 ;经盐酸浸取后,溶液中有 Sr2 和 Cl 及少量 Ba2 。(1)加入硫酸溶液的目的是_;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滤液中 Sr2 的浓度应不高于_ molL 1 (注:此时滤液中 Ba2
13、 浓度为 1105 molL1)。(2)产品纯度检测:称取 1.000 g 产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向其中加入含 AgNO3 1.100102 mol的 AgNO3 溶液(溶液中除 Cl 外,不含其他与 Ag+反应的离子 ),待 Cl 完全沉淀后,用含 Fe3 的溶液作指示剂,用 0.2000 molL1的 NH4SCN 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AgNO3,使剩余的 Ag 以 AgSCN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滴定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若滴定过程用去上述浓度的 NH4SCN 溶液 20.00 mL,则产品中 SrCl26H2O 的质量百分含量为_(保留 4 位有效数字) 。19某 Fe 2(SO4) 3
14、 样品含有少量 FeSO4 杂质,为了测定该样品中铁元素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称取样品 m g,加入稀 H2SO4,后加水配制成 250.00 mL 溶液;取 25.00 mL 溶液,先加入 H2O2,然后再加过量的氨水,过滤;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后,烘干;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红棕色固体,冷却后称量,质量为 n g。请根据上面操作流程,回答以下问题:步骤中称量使用的仪器是_,配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步骤中过滤用的仪器有滤纸、铁架台、铁圈和烧杯,还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加入 H2O2 的主要目的是_ 。 若要检验溶液中的 Fe3+,则应该加入_试
15、剂。步骤中检验该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计算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是_。20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FeSO 4XH2O) ,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 KSCN 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由此可知:_、_。(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 K1 和 K2) (设为装置 A)称重,记为 m1 g。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 A 称重,记为 m2 g。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仪器 B 的名称是_ 。将下列
16、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填标号) ;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 恒重,记为 m3 g。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 K1 和 K2d打开 K1 和 K2,缓缓通入 N2 e称量 A f冷却至室温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 x=_(列式表示) 。若实验时按 a、d 次序操作,则使 x_(填“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 A 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 和 K2,缓缓通入 N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C 、D 中的溶液依次为BaCl2 溶液、浓 H2SO4。C 、D 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
17、现象分别为产生白色沉淀、品红溶液褪色。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1化合物 G 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已知: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名称是_ 。(2)BC 的反应条件为_,AB 和 DE 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_、_。(3)D 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一种含六元环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4)H 是一种高聚酯,DH 的化学方程式为_。(5)下列关于化合物 G 的说法错误的是 _。AG 的分子式为 C12H14O5B1molG 与 NaOH 溶液加热最多消耗 2molNaOHC一定条件下 G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存在顺反异构体D在一定条件下 G 能
18、与 HBr 发生取代反应(6)M 是 D 的同分异构体,与 D 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则 M 可能的结构有_种。(7)已知酚羟基不易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写出由苯酚,甲苯为原料制备苯甲酸苯酚酯()的合成路线(其它试剂任选)_。2018-2019 学年上学期好教育云平台 9 月内部特供卷高 三 化 学 ( 一 ) 答 案1.【答案】D【解析】A 项,称量好的固体不能直接放入容量瓶中,应先在烧杯中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中,错误;B 项,题中 100mL 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蒸馏水的体积,错误; C 项,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滴外洒,错误;D 项,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
19、摇匀,正确;答案选 D。2.【答案】B【解析】A标况下 HF 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 A 错误;B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 16g 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1mol,故氧原子数为NA 个,故 B 正确; C可以根据 N=cVNA 来计算微粒的数目,但是 V 不知道,所以无法计算,故C 错误; D双氧水中含 2 条极性共价键,故 0.1mol 双氧水中含极性共价键为 0.2NA 条,故 D 错误;故选 B。3.【答案】A【解析】A1mol 晶体硅中含 2molSiSi 键,故 NA 个 Si 即 1mol 硅中含 2NA 条 SiSi 键,故A 正确;B
20、 、不知道溶液体积是否相等,故溶液中钠离子的个数无法判断是否相等,故 B 错误;C用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当电路中通过 2NA 个即 2mol 电子时,阳极生成 0.5mol 氧气,但由于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其体积无法计算,故 C 错误;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过氧化钠中的 O 元素由-1 价变成 0 价和-2 价,1molNa 2O2 与足量 CO2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NA,故D 错误;故选 A。4.【答案】C【解析】m g 气体 A 与 n g 气体 B 的分子数目一样多,即表示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A 与 B 的摩尔质量的比为 m n。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应该等于摩
21、尔质量所以两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为 mn,选项 A 正确。同质量的 A、B,其分子数(即物质的量)之比为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即为 nm,选项 B 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比,所以为mn,选项 C 错误。相同状况下,同体积代表物质的量相等,物质的量相等时,质量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比,即为 mn,选项 D 正确。5.【答案】B【解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托盘天平(量筒)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等;pH 试纸的使用常用到玻璃棒、玻璃片或表面皿;过滤用到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滤纸等;蒸发用到酒精灯、铁架台(三脚架) 、蒸发皿、玻璃棒等,则均可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
22、,故选 B。6.【答案】D【解析】A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符合题意,故 A 正确;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C 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故 C 错误;D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故 D 错误;故选 A。7.【答案】B【解析】A向溶液加入 MgCO3
23、,发生沉淀溶解平衡:MgCO 3(s) Mg2+(aq)+CO (aq)。23这时 Mg2+会与 Fe3+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除去 MgCl2 酸性溶液中的 Fe3+,不符合题意。B制备硅酸胶体时应该加热蒸馏水至沸腾,然后向其中滴加饱和的硅酸钠水溶液,并继续加热,至溶液出现大量白色胶状物质。符合题意。CFe 2-有还原性,容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 Fe3+而使紫色褪去。因此可以用于检验其存在,不符合题意。D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水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镁沉淀能够在酸性环境中溶解,不符合题意。8.【答案】C【解析】A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18.4mol
24、L1,故 A 错误;B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浓硫酸足量没有氢气生成,故 B 错误;C设配制 200mL 46molL 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的体积为 xL,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0.2L4.6molL1=x18.4molL1,解得 x=0.05L=50mL,故 C 正确;D 浓硫酸和水的密度不同,等体积混合后体积不等于硫酸体积的 2 倍,混合后物质的量浓度不是 9.2molL1,故 D 错误,故选C。9.【答案】C【解析】1 g98%/(14)g 19.6%;没有误差;设 10%的硫酸和 90%的硫酸的密度分别为 1 与 2, 110%40% 50%,混合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25、50%;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小于 100 mL,导致浓度偏高;氨水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小,解法同,混合后得到的氨水的质量分数小于 3x%。10.【答案】D【解析】A实验时,若用 CCl4 代替水,由于 CCl4 是有机物,会和橡胶管发生反应,因此使测得氢气的体积不准确,A 错误; B实验时,量气管压入漏斗的水过多而溢出,由于量取气体时两侧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就可以保证气体的压强是一个标准大气压强,因此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 错误; C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实验时,待体系温度降低到原来的温度并保证两侧液面在同一水平面时方可进行读数,C 错误;D上提水准管,量气管液面高度不断改变,说明装置漏气,
26、D 正确,答案选 D。11.【答案】D【解析】c(X +)=c molL1,则该物质的浓度是 0.5c molL1,根据 可知,;,故 AC 不正确; ,故 C 错误;根据,可知 ,故 D 正确。12.【答案】C【解析】A根据图示,DCHP 的分子式为 C20H26O4,故 A 错误;B环己醇( )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有 5 个吸收峰( ) ,故 B 错误;C DCHP 中含苯环和-COOC- ,则苯环发生加成反应,COOC可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酯化反应,故 C 正确;DCOOC与 NaOH 反应,则 1mol DCHP 可与 2mol NaOH 完全反应,故 D 错误;故选 C。13.【答案
27、】B【解析】Ab 的分子式为 C18H17NO2,故 A 正确;Bb 的一氯代物有 10 种,故 B 错误;Cb 苯环上的氢、甲基上的氢可发生取代反应,故 C 正确; D b 中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 D 正确;故选 B。14.【答案】C【解析】A氧化铝与 NaOH 反应,CuO 不能,则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分离,故 A 正确;BFe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杂,故 B 正确;C 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引入新杂质 NaOH,不能除杂,应选加热法,故 C 错误;D 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饱和食盐水除杂,故 D 正确;故选 C。15.【答案】C
28、【解析】某溶液加入过量的盐酸后产生气体,说明有碳酸根离子,则钡离子铁离子和铜离子都不存在,溶液 A 加入过量的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有偏铝酸根离子,沉淀为氢氧化铝,滤液 B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滤液 C 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因为最初加入盐酸,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是否有氯离子。A 通过分析,原溶液中一定有偏铝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钠离子,不能确定氯离子,故错误;B 气体 A 的化学式是 CO2,其电子式为 ,故错误;C 通过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Cu2+、Ba 2+、Fe 3+,故正确;D生成沉淀 B 的离
29、子方程式为:Al 3+3NH3H2O=Al(OH)3+3NH ,故错误。故选 C。 416.【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生成的 n(CO2)=n(CaCO3)=5.00g100gmol-1 =0.05mol,n(CO)=1.12L22.4 L mol1=0.05mol,A假设 CuO 完全被还原为 Cu,根据 Cu 原子守恒,生成 Cu 的质量=16g80gmol -164 gmol-1 =12.8g,由产物中 CO2、CO 中的 O 原子守恒可知失去氧的质量=(0.05mol2+0.05mol)16 gmol-1 =2.4g,故 CuO 反应后的总质量 =16g2.4g=13.6g,故反应
30、后固体中 Cu 的质量小于 12.8g,故 A 错误;B生成的 n(CO2)=n(CaCO3)=5.00g100 gmol-1 =0.05mol,n(CO)=1.12L22.4L mol1=0.05mol,根据 C 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 C 的质量=(0.05mol+0.05mol)12gmol-1 =1.2g,故还有 2g1.2g=0.8g 碳未参与反应,故 B 正确;C 反应后固体总质量=16g+2g0.05mol(44 gmol-1 +28 gmol-1)=14.4g,故 C 正确;D反应后 m(O)=13.6g12.8g=0.8g,Cu 2O、CuO 均含有 1 个氧原子,根据氧原子守
31、恒可知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物的物质的量=0.8g16 gmol -1 =0.05 mol,故 D 正确;故答案选 A。17.【答案】 (1)CO 、SO 23 24(2)12 (3)BaCO 3+2H+=Ba2+CO2+H2O (4)40 mL (5)是 (6)c(K +)0.6 molL-1【解析】该水样为无色溶液,水样中 Fe3+、Cu 2+不存在,根据图象分析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证明水样中一定含有 CO 、SO ,又因为 Al3+与 CO 发生23 24 23双水解,CO 与 Ag+、Ca 2+、Mg 2+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存在,所以23Al3+、A
32、g +、Ca 2+、Mg 2+不存在;n(SO )=2.33/233=0.01mol,n(CO )=n(BaCO3)=(6.72-2.33)24 23/197=0.02mol,所以 c(SO )c (CO )=12,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Cl ,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电荷24 23 守恒,阳离子 K+一定存在;根据电荷守恒得到:0.012+0.022+ n(Cl )=n (K+),推知 n (K+)0.06mol,则 c(K+)0.06molL1。18.【答案】 (1)Cl 2 (2)b (3)d (4)b (5)除去 Ba2 杂质 (6)003 (7)加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 30
33、s 不褪色 (8)9345%【解析】海水晒盐后所得的苦卤中含有较高浓度的 MgCl2、KCl 以及金属溴化物,加入试剂 A 为氧化剂,发生反应生成溴单质,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得到含溴单质的混合溶液B 和混合溶液 C,混合溶液 B 通过蒸馏得到液溴和试剂 B 为四氯化碳,混合溶液 C 通过结晶法分离氯化镁和氯化钾。 (1)若试剂 A 是一种有色气体单质,则 A 是 Cl2 ,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 -+Cl2=Br2+2Cl-,故答案为:Cl 2;(2)操作 II 是从萃取剂中分离出溴单质,利用物质沸点不同,控制温度通过蒸馏方法分离得到溴单质,操作 III 是
34、浓缩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可以利用重结晶方法分离氯化镁和氯化钠,故答案为:b;d;(3)试剂 B 是萃取剂,萃取剂与水不互溶,且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萃取剂,且不发生反应,acd 水溶液中不能分层不能做萃取剂,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溴单质再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于水中可以做萃取剂,故选 b,故答案为:b。 (1)经盐酸浸取后的溶液中含有少量 Ba2+杂质,加入硫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 Ba2+杂质,由于在 Ba2+浓度为 110-5 molL1,BaSO 4 的溶度积常数为 1.110-10,所以 c(SO )=24molL1=1.110-5 molL1,而 SrSO4 的溶度积常数为 3.310-7,所
35、以 c(Sr2+)= molL1=0.03 molL1,故答案为:除去溶液中 Ba2+杂质;0.03;(2)Ag +完全以 AgSCN 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后,再滴加 KSCN 溶液,就会与 Fe3+产生络合物是溶液变为红色,因此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血红色,且 30s 不褪色,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为血红色,且 30s 不褪色;n(NH 4SCN)=0.2000molL10.02L=4.010-3mol,Ag +以 AgSCN 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所以溶液中剩余的 Ag+的物质的量为n(Ag+)=4.010-3mol,则与 Cl 反应的 Ag+的物质的量为:n(Ag +)=1.10010
36、-2mol4.010 -3mol=7.010-3mol,1.000g 产品中 SrCl26H2O 的物质的量为 n(SrCl26H2O)= n(Ag+)=3.510-3mol,1.000g 产品SrCl26H2O的质量为:m(SrCl 26H2O)=3.510-3mol267 gmol-1=0.9345g,所以产品纯度为: 100%=93.45%,故答案为:93.45%。19.【答案】 (1)托盘天平 (2)250mL 容量瓶 (3)漏斗和玻璃棒 (4)将 Fe2+氧化为 Fe3+ (5)KSCN (6)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 或 BaCl2 溶液)
37、,若无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已洗涤干净 (7)7n/m100%或 700n/m%【解析】步骤中称量 Fe 2(SO4) 3 样品,可以使用托盘天平,配制 250.00 mL 溶液,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 容量瓶,故答案为:托盘天平;250mL 容量瓶;过滤用的仪器有滤纸、铁架台、铁圈和烧杯,还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有漏斗和玻璃棒;加入H2O2 可以将 Fe2+氧化为 Fe3+,故答案为:漏斗和玻璃棒;将 Fe2+氧化为 Fe3+;要检验溶液中的 Fe3+,可以选用 KSCN,加入 KSCN,溶液显血红色,故答案为:KSCN;步骤中的沉淀为氢氧化铁,溶液中的溶质为(NH 4)2SO
38、4,检验该沉淀已经洗涤干净可以通过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来完成,方法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 或 BaCl2 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已洗涤干净,故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或 BaCl2 溶液) ,若无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已洗涤干净;最后的红棕色固体为氧化铁,质量为 ng,含有的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 2= mol,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mol 56gmol-1=7ng,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100%,故答案为: 100%。20.【答案】 (1)样品中没有 Fe() (2)Fe()易被
39、空气氧化为 Fe() (3)干燥管 (4)dabfce (5) (6)偏小 (7)2FeSO 4 Fe2O3+SO2+SO3【解析】 (1)滴加 KSCN 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可知样品中没有 Fe() ,但亚铁离子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铁离子,最终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样品中没有 Fe() ;Fe()易被空气氧化为 Fe() ;(2)由仪器的图形可知 B 为干燥管,故答案为:干燥管;实验时,为避免亚铁被氧化,应先通入氮气,排出生成的水,冷却后注意关闭开关,冷却至室温再称量固体质量的变化,则正确的顺序为 dabfce,故答案为:dabfce;直至 A 恒重,记为 m3 g,应为 F
40、eSO4 和装置的质量,则 m(FeSO 4)=(m 3-m1)g,m(H 2O)= (m 2-m3)g,则 n(H 2O)=mol、n(FeSO 4)= mol,结晶水的数目等于 = ,若实验时按 a、d 次序操作,会导致硫酸亚铁被氧化,则导致固体质量偏大,测定结果偏小,故答案为: ;偏小;(3)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说明生成 Fe2O3,则反应中 Fe 元素化合价升高,S 元素化合价应降低,则一定生成 SO2,可知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可生成 Fe2O3、SO 3、SO 2,C 为氯化钡,用于检验 SO3,可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D 为品红,可用于检验 SO2,品红褪色。硫酸亚铁高温分
41、解可生成 Fe2O3、SO 3、SO 2,方程式为 2FeSO4 Fe2O3+SO2+SO3,故答案为:2FeSO 4Fe2O3+SO2+SO3。21.【答案】 (1)2-甲基丙烯或异丁烯 (2)NaOH 水溶液加热 (3)加成反应 (4)取代反应 (5) (6)nHO(CH 3)2CCOOH +(n-1)H2O (7)BC (8)4 (9)【解析】 (1)乙烯中两个 H 被甲基替代,主链上为 3 个 C,所以命名 2-甲基丙烯;(2)由 D 反应生成 E 得,D 含有-COOH,所以 C 含有OH,所以 BC 的反应条件为NaOH 加热;AB 为加成反应,DE 反应为 Cl 替代了OH 中的
42、 H,为取代反应;(3)改反应为酯化反应,COOH 和OH 脱去一个水分子而结合,形成(4)D 的结构简式可写为 HO(CH3)2CCOOH,因其同时含有OH 和COOH,单元间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链节为-O(CH 3)2CCO-的聚合物,反应方程式为:nHO(CH 3)2CCOOH+(n-1)H2O;(5)A注意苯环为 C6H6,其中两个 H 被替代,所以 G 的分子式为 C12H14O5,A 正确;B1molG 水解,含有 1molOH、COOR、COOCH 3,所以 1mol G 与 NaOH 溶液加热最多消耗 3mol NaOH,B 错误;C苯环上两个取代基为对位,所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不存在顺反异构体,C 错误;DG 中含有 1molOH,所以能与 HBr 发生取代反应,D 正确。故选择 BC。(6)首先要保证 HOCHRCOOR 及COOR 两种官能团不改变。苯环上两个取代基有临位和间位,此为 2 种;(CH 3)2 中的一个甲基可以被 H 替代,而苯环上的 4 个 H 可以被甲基取代,此为 2 种,共 4 种。(7)因为酚羟基不易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又已知 ,所以可以用酚羟基与 RCOCl 反应生成目的产物。以甲基苯为原料,氧化生成苯甲酸,从而由已知条件进行反应。结构简式表达合成流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