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61184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二章 第二节 第 2 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基 础 巩 固一、选择题1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是 sp2杂化的是( D )APBr 3 BCH 4CH 2O DBF 3解析: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的对数中心原子的 键个数,A、B、C 采用的都是 sp3杂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CHCl 3是正四面体形BH 2O 分子中氧原子为 sp2杂化,其分子几何构型为 V 形C二氧化碳中碳原子为 sp 杂化,为直线形分子DNH 是三角锥形 4解析:A、甲烷中 4 个共价键完全相同为正四面体,CHCl 3分子的 4 个共价键不完全相同,所以不是正四面体,故 A 错误;B、H 2O 分子

2、中 O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 (612)4,为 sp3杂化,含有 2 个孤12电子对,分子为 V 形,故 B 错误;C、二氧化碳中 C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 (422)2,为 sp 杂化,分子为直线12形,故 C 正确;D、NH 中 N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4 (5141)4,为 sp3杂化,不含有孤电 412子对,为正四面体形,故 D 错误。3用过量硝酸银溶液处理 0.01 mol 氯化铬水溶液,产生 0.02 mol AgCl 沉淀,则此氯化铬最可能是( B )ACr(H 2O)6Cl3BCr(H 2O)5ClCl2H2OCCr(H 2O)4Cl2Cl2H2ODCr(H 2O)3Cl33H2

3、O解析:0.01 mol 氯化铬能生成 0.02 mol AgCl 沉淀,说明 1 mol 配合物的外界含有2mol Cl 。4(2018宁夏石嘴山月考)下列各组微粒间不能形成配位键的是( B )AAg 和 NH3 BAg 和 HCH 2O 和 H DCo 3 和 CO2解析:A、Ag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4d105s1,失去一个电子后变为 Ag ,5s 轨道为空轨道,NH3分子中,N 原子有孤电子对,Ag 和 NH3能形成配位键,A 错误。B、Ag 有空轨道无孤电子对,H 有空轨道,不含孤电子对,两者不能形成配位键,B 正确。C、H 有空轨道,H2O 分子中氧原子含有孤电子对,两者可形成配位键

4、,C 错误。D、Co 3 有空轨道,CO 中碳和氧均含孤电子对,可形成配位键,D 错误。正确答案为 B。5如图所示,在乙烯分子中有 5 个 键和一个 键,它们分别是( A )Asp 2杂化轨道形成 键,未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 键Bsp 2杂化轨道形成 键,未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 键CCH 之间是 sp2形成 键,CC 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 键DCC 之间是 sp2形成 键,CH 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 键解析:在乙烯分子中碳原子与相连的氢原子、碳原子形成平面三角形,所以乙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均采取 sp2杂化,其中杂化轨道形成 5 个 键,未杂化的 2p 轨道形成

5、键。6向盛有少量 Cu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 NaOH 溶液,再滴入适量浓氨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开始生成蓝色沉淀,加入过量氨水时,形成无色溶液B开始生成 Cu(OH)2,它不溶于水,但溶于浓氨水,生成深蓝色溶液C开始生成蓝色沉淀,加入氨水后,沉淀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D开始生成 Cu(OH)2,之后生成更稳定的配合物解析:向 CuCl2溶液中加入少量 NaOH 溶液,生成 Cu(OH)2蓝色沉淀:Cu2 2OH =Cu(OH);再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溶液:Cu(OH)24NH 3H2O=Cu(NH3)42 2OH 4H 2O。7了解有机物分子中化学键特征以及成键方式是

6、研究有机物性质的基础。下列关于有机物分子的成键方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烷烃分子中碳原子均采用 sp3杂化轨道成键B炔烃分子中碳碳叁键由 1 个 键、2 个 键组成C甲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采用 sp2杂化轨道成键D苯环中存在 6 个碳原子共有的大 键解析:烷烃分子中碳原子均形成 4 个键,杂化轨道数为 4,均采用 sp3杂化轨道成键。碳碳叁键由 1 个 键、2 个 键组成;苯环中碳原子采用 sp2杂化轨道成键,6 个碳原子上未参与成键的 p 电子形成一个大 键;甲苯分子中CH 3中的 C 采用 sp3杂化。8关于Cr(H 2O)4Br2Br2H2O 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配体为水分子

7、,外界为 BrB中心原子采取 sp3杂化3C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6D中心离子的化合价为2 价解析:4 个 H2O 分子和 2 个 Br 是配体,配位数为 6,1 个 Br 是外界。Cr 原子以空轨道形成配位键,O 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sp3但 O 原子不是中心原子。中心离子是 Cr3 ,配离子是Cr(H 2O)4Br2 。故 A、B、D 三项均不正确。9对盐类物质可有下列分类:如氯化硝酸钙Ca(NO 3)Cl是一种混盐,硫酸铝钾KAl(SO4)2是一种复盐,冰晶石(六氟合铝酸钠)Na 3AlF6是一种络盐。对于组成为 CaOCl2的盐可归类于( A )A混盐 B复盐C络盐 D无法归属于上述类别解

8、析:CaOCl 2可写成 Ca(ClO)Cl,是混盐。二、非选择题10(1)在配合物离子Fe(SCN) 2 中,提供空轨道接受孤对电子的微粒是_Fe3 _。(2)根据 VSEPR 模型,H 3O 的分子空间构型为_三角锥形_,BCl 3的构型为_正三角形_。(3)Cu2 能与 NH3、H 2O、Cl 等形成配位数为 4 的配合物。Cu(NH 3)42 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AC_(填序号)。A配位键 B离子键C极性共价键 D非极性共价键Cu(NH 3)42 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Cu(NH 3)42 中的两个 NH3被两个 Cl 取代,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Cu(NH 3)42 的空间构型

9、为_平面正方形_。11已知 A、B、C、D、E 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其中 A、B、C 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 DC 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 的二价阳离子与 C 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 2为非极性分子。B、C 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E 的原子序数为 24,ECl 3能与 B、C 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A、B、C 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CON_。(2)B 的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三角锥形_,其中心原子采取_sp

10、3_杂化。(3)写出化合物 AC2的电子式_ _;一种由 B、C 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_N 2O_。(4)E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1s 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 54s1)_,ECl 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_Cr(NH 3)4(H2O)2Cl3_。解析:根据 D、C 形成 DC 离子晶体,且 D、C 都为二价离子,A、B、C 为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所以 D 可能为 Mg 或 Ca,C 可能为 O 或 S。又因为 B、C 的氢化物比同族相邻周4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所以 B、C 的氢化物一定能形成氢键,且核电荷数 ABCDE,所以 B 为 N

11、,C 为 O,D 为 Mg,E 的原子序数为 24,所以 E 为 Cr,AC 2为非极性分子,所以 A为碳。(2)B 的氢化物为 NH3,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中心原子是 sp3杂化;(3)AC 2为 CO2,其电子式为 ,N 与 O 形成和 CO2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应为 N2O;(4)Cr 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 54s1,根据信息,ECl 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r(NH 3)4(H2O)2Cl3。能 力 提 升一、选择题1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原子的杂化轨道理论,判断 NF3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 D )A直线形、sp 1杂化 B三角形、sp 2杂化C三角锥形、sp

12、 2杂化 D三角锥形、sp 3杂化解析:在 NF3分子中,N 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 1,与其相连的原子个数为 3,所以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3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类似 NH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VSEPR 模型就是分子的空间构型B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一定存在 键CNa 3AlF6、Na 2SiF6和Cu(NH 3)4Cl2的配位数都是 6D共价键键长越短,键能一定越大解析:A、VSEPR 模型可用来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但不是分子的空间构型,故 A 错误;B、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存在共价键,共价键中一定有 键,故 B 正确;C、Cu(NH 3)4Cl2的配位数都是 4,故 C

13、 错误;D、决定键能大小的不仅仅是键长,还有结构、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故 D 错误。3(2018新疆呼图壁县考试)关于Cr(H 2O)4Cl2Cl 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中心原子的化合价为2 价B配体为水分子,外界为 ClC配位数是 6D在其水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解析:A、Cr(H 2O)4Cl2Cl 中阴离子是氯离子,氯离子的化合价是1 价,所以铬离子的化合价是3 价,故 A 错误;BCr(H 2O)4Cl2Cl 中配体为水分子和氯离子,外界为Cl ,故 B 错误;C、中心原子铬离子配位数是 6,含有 6 个 键,所以铬离子采用 d2sp3杂化,故 C 正确;

14、DCr(H 2O)4Cl2Cl 的外界为 Cl ,在其水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故 D 错误;故选 C。4已知 Zn2 的 4s 轨道和 4p 轨道可以形成 sp3杂化轨道,那么ZnCl 42 的立体构型为( C )5A直线形 B平面正方形C正四面体形 D正八面体形解析:根据杂化轨道理论知,Zn 2 的 4s 轨道和 4p 轨道形成的 sp3杂化轨道为正四面体形,Zn 2 再结合 4 个 Cl 形成ZnCl 42 ,其中 Zn2 的孤电子对数为 0,所以ZnCl 42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5(双选)苯分子(C 6H6)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下列有关苯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15、( CD )A苯分子中的中心原子 C 的杂化方式为 sp2B苯分子内的共价键键角为 120C苯分子中的共价键的键长均相等D苯分子的化学键是单、双键相交替的结构解析:由于苯分子的结构为平面正六边形,可以说明分子内的键角为 120,所以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 sp2杂化,所形成的碳碳共价键是完全相同的。其中碳碳键的键长完全相同,而与碳氢键的键长不相等。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NO 2、SO 2、BF 3、NCl 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 8 电子稳定结构BP 4和 CH4都是正四面体形分子且键角都为 10928CNH 的电子式为 ,离子呈平面正方形结构 4DNH 3分

16、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解析:NCl 3分子的电子式为 ,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A错误;P 4为正四面体分子,但其键角为 60,B 错误;NH 为正四面体结构而非平面正方 4形结构,C 错误;NH 3分子电子式为 ,有一对未成键电子,由于未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使其键角为 107,呈三角锥形,D 正确。7下列过程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的是( A )A除去铁粉中的 SiO2可用强碱溶液B向一定量的 AgNO3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C向 Fe3 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后溶液呈血红色D向一定量的 CuSO4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解析:对于 A

17、 项,除去铁粉中的 SiO2,是利用 SiO2可与强碱反应的化学性质,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对于 B 项,AgNO 3与氨水反应先生成 AgOH 沉淀,再生成Ag(NH 3)2 ;对于C 项,Fe 3 与 KSCN 反应生成配离子Fe(SCN) n3 n(n1,2,3,4,5,6),颜色发生改变;对于D 项,CuSO 4与氨水反应生成 Cu(OH)2沉淀,再生成Cu(NH 3)42 。68已知Co(NH 3)63 呈正八面体结构,各 NH3间距相等,Co 3 位于正八面体的中心。若其中 2 个 NH3被 Cl 取代,所形成的Co(NH 3)4Cl2 的同分异构体有( A )A2 种 B3 种C4

18、 种 D5 种解析:Co(NH 3)4Cl2 的同分异构体有 2 种,见下图。9(2018高考训练)以下微粒含配位键的是( C )N 2H CH 4 OH NH Fe(CO) 3 Fe(SCN) 3 H 3O Ag(NH 3)2OH 5 4A BC D全部解析:氢离子提供空轨道,N 2H4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所以能形成配位键,N 2H 含 5有配位键;甲烷中碳原子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氢原子满足 2 电子稳定结构,无空轨道,无孤电子对,CH 4不含配位键;OH 电子式为 H ,无空轨道,OH 不含有配位O 键;氨气分子中氮原子含有孤电子对,氢离子提供空轨道,可以形成配位键,NH 含有 4配位

19、键;Fe 有空轨道,CO 中的氧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可以形成配位键,Fe(CO) 3含有配位键;SCN 的电子式 ,铁离子提供空轨道,硫原子提供孤电子对,Fe(SCN)3含有配位键;H 3O 中 O 提供孤电子对,H 提供空轨道,二者形成酸位键,H 3O含有配位键;Ag 有空轨道,NH 3中的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可以形成配位键,Ag(NH 3)2OH 含有配位键;故选 C。二、非选择题10(1)CH 、CH 3、CH 都是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3 3_CDE_。A它们均由甲烷去掉一个氢原子所得B它们互为等电子体,碳原子均采取 sp2杂化CCH 与 NH3、H 3O 互为等

20、电子体,几何构型均为三角锥形 3DCH 中的碳原子采取 sp2杂化,所有原子均共面 3E两个CH 3或一个 CH 和一个 CH 结合均可得到 CH3CH3 3 3(2)锌是一种重要的金属,锌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指出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_四_周期,第_B_族,属于_ds_区。葡萄糖酸锌CH 2OH(CHOH)4COO2Zn 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补锌剂。葡萄糖分子中碳原子杂化方式有_sp 2、sp 3_;写出基态 Zn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1s 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_。7解析:(1)甲烷去掉一个氢原子后为甲基CH 3,甲基再失去一个电子为 CH ,得到一

21、 3个电子为 CH ,很明显它们不是等电子体的关系。由 VSEPR 模型和等电子原理可知,CH 3为三角锥形,CH 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分别为 sp3和 sp2杂化。 3 3(2)葡萄糖 CH2OH(CHOH)4CHO 中五个连有OH 的碳原子均为 sp3杂化,醛基中的碳原子为 sp2杂化。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答案中涉及字母均用具体元素符号作答)(1)I 的元素符号为_Cr_,K 的元素名称为_镓_,J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第三周期第族_;(2)写出基态时 J 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1s 22s22p63s23p6 3d64s2_

22、,N 元素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_Ar3d 104s24p5 _。(3)ABGH 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_AlSiCN_; ABCD 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_FNOC_;ABCD 的电负性大小顺序是_FONC_ ABGH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顺序是_HNO 3H 2CO3H 2SiO3Al(OH) 3_;(4)AC 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sp 2_,微粒的空间构型是_平面三角形23_;BD 3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sp 3_;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三角锥形_;(5)根据等电子原理,指出 B2C 与 AC2,AC 与 B2互为等电子体,那么 A2B 分子中的 键数目为_2_, 键数目

23、为_2_,AC 分子中的 键数目为_1_, 键数目为_2_;(6)在 L3J(AB)6中中心离子是_Fe 3 _,配体是_CO_,配位数是_6_。解析:(1)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 为碳,B 为氮,C 为氧,D 为氟,E 为 Ne,F为 Mg,G 为 Al,H 为 Si,L 为钾,I 为 Cr,J 为 Fe,M 为 Cu,K 为 Ga,N 为 Br,O 为Rh,J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族;(2)J 为 Fe,核外电子数为 26,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 3d64s2,N 为 Br,核外电子数为 35,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4s24p5;(3)同周期

24、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AlSiCN;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N 元素原子核外处于半满、全满,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FNOC,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电负性增大,故电负性:FONC;非金属性 AlSiCN,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故酸性:HNO3H 2CO3H 2SiO3Al(OH) 3;8(4)CO 的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 0,价层电子对数234 2 232033,C 原子采取 sp2杂化,微粒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5 132NF3的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 1,价层电子对数134,N 原子采取5 132sp3杂化,分子空间构型三角锥形;(5)N2O 与 CO2,CO 与 N2互为等电子体,则 N2O 的结构为 NON,分子中的 键数目为 2, 键数目为 2,CO 的结构为 CO,分子中的 键数目为 1, 键数目为 2;(6)在 K3Fe(CN)6中 Fe3 为提供空轨道的为中心离子,CO 提供孤电子对,为配体,配位数为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