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被杀害的多是犹太人。,关于普利策新闻奖,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自191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分为14个新闻奖和7个艺术奖两类。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
2、次,评选结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颁奖。它代表美国新闻界的最高成就。,该奖以约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国著名的报纸编辑和经营者,先后买下了圣路易斯的电讯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创立了编辑写作制即记者采写的材料由编辑润色、整理、综合成稿件见报。这种写作规则,至今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普利策对报纸的经营与编辑独树一帜,强调报纸发表新闻要真实和准确,文字要简洁和通俗,要花力气写好社论。普利策1911年去世,为纪念他的贡献,人们于1912年设立了普利策新闻奖。,关于普利策新闻奖,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奥斯维辛集中营密布的电网,巨大的焚尸炉,囚房,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大批的犹太人被送向死亡,奥
3、斯维辛集中营档案室中部分遇难者照片,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集中营里的万人坑,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孩子们,被饿死的囚犯,集中营里骨瘦如柴的战俘,凭吊者在昔日枪决人的高墙下献上束束花环,学习过程,检查预习重点讲解巩固训练延伸扩展,字 词,婆娑嬉笑噩梦纳粹剥光撰写,步履焚尸炉废墟雏菊花窒息祷告,理解标题,既然“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作者还要去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是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奥斯维辛虽然是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但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和窒息
4、,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请找出本文中的导语、主体、结语,并以此为依据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导语(1-3段)主体(4-1段)结语(第16段),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奥斯维辛现在的情景: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景象固然美好,却与这里的历史不相配。这里曾经是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发现,这个该被历史永远诅咒的地方,竟然有着这么和平美好的景象,作者一时无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的强烈愤懑
5、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讽刺,无论纳粹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可理解为一种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请归纳这篇文章的中心。,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选文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在布热金卡集中营大门附近的草地上,有孩子们在追逐游戏。对此有四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开头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B、奥斯维辛集中营曾经是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孩子们竟在此追逐游戏,这是不相配的景象,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C、最后一段,与标题和首段遥相呼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也显得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D、作者通过这种方式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莫名的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