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思考作者:郑金萍 文章来源:转载 文章录入日期:2008-02-18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着的巨大困难, 并就如何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如何走出困境, 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改革现状; 思考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传统的中专学校,经历着严峻的挑战,中专学校的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走出困境,是我们须认真思考的紧迫问题。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的普遍问题1. 缺乏规范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的定位源于培养目标的明确。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这一问题直
2、接关系着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调整。在这一问题上认识不统一,教学工作难以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总之,在培养目标认识与理解上的差异,使各中职学校教学目的和教学组织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2. 学生文化水平低由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扩招,生源不足,中职学生质量尤其是文化水平低,是中专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也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中专学校春招和自主招生这一块,这一问题更显突出。3. 现行教材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培养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变化,对中专的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教材选用显现出比较混乱的状况。特点是乱、多、厚、旧,强调系统性和学科特征,忽略实践性
3、和学生特点。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大约有 50%的学生认为“教材过深”、“很多原理听不懂”、“与初中知识没有衔接”。教材的理论过深和系统化,实用性不强,难以收到好的效果。4. 师资培训整体规划不够从整体上看,中专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教师观念更新滞后,很多教师感叹教书累,但很少有教师能主动和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改革去适应学生。二是教师负担过重,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修。三是教研活动不活跃,气氛不浓。四是多数学校缺乏对教师培训的长远计划和措施。5. 教学方式方法仍然落后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尽管不少学校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可喜探索,但总体上说创新不够。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观念更
4、新不够,部分教师仍在传统教材的系统理论中没有走出来。二是教学方法传统,“一支笔、一本书、黑板上开机器”的现象仍然普遍。三是手段创新滞后,很少运用电化教学等辅助设施。四是实践性教学途径不多,真正在企业和生产一线指导教学还有较大的差距。6. 教学改革实践发展不平衡面对中专教学的新问题,很多学校在教学制度和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改革实践发展不平衡。在培养目标上,有些学校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培养目标,有些学校则单一以上岗就业为导向;在“学分制”探索方面,有些学校已经在实践上进行了可喜尝试,有些学校还停留在研讨和论证上;在评价考核上,有些学校已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移”,有些学校
5、仍然是搞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与建议1. 界定中专教育的性质和内涵这一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这一问题不明确,就难以正确树立中专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改革无法深入进行。2. 努力为中专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通教育尤其是初中的应试教育不能面向所有学生,对中专学校的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另一个是社会舆论的主导方向问题,使社会只关注中考和高考,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及前景得不到有力的宣传。3. 积极建立中专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的结合制度国家正在加快推行职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鉴定成为基础和前提。4. 不断完善中专教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目
6、前,统一的中专教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因而学校缺乏一定的标准激励和评价教师、检验教学效果。许多学校的干部和教师看到了这一问题,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一指导,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与配套措施。5. 加快“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实施步伐“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更有针对性。6. 加大教材建设和教研信息交流的力度。总之,中职学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参考文献: 1关于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的思考- 课程改革冀州市职教中心教务处 2当前中专学生工作的探索与思考常州物资学校陈国民对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
7、路的解读与思考作者:浙江省衢州市教研室蒋逸然 文章来源:转载 文章录入日期:2008-02-18摘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企业的推动, “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和方向。模式没有高低之分, 效益有高低之别,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 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因时、因地、因校制宜, 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 讲求实际效果, 谨防流于形式。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思考纵观世界职业教育林林总总的教学模式和改革发展趋势,无论是新加坡的“教学工厂”、英国的“工读交替”、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还是日本的“产学合作”、俄
8、罗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运用校企双方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合作的方式开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校企合作教育,即在为社会培养和培训合格的劳动者这一目标指引下,开展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并增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企业的推动。“依托企业办职教,办好职教为企业。”这是广大职教工作者和企业界有识之士在多年的职教探索后所逐渐形成的共识。“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之
9、路,生命之路。一、校企合作的历史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最早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德国。这是因为产生于中世纪的学徒培训制度在 19 世纪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出现了以帮助学徒提高普通基础知识和职业理论水平为目标的职业进修学校;二是出现了它与企业的教学车间共同承担学徒培训任务的萌芽,从而有了校企合作教育产生的基础。1897 年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形成年,由于这种双元制的实质就是校企合作教育,并且它的出现远早于美国和其他国家,故将其视为校企合作教育的开端。“校企合作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初的美国。而校企合作教育在美国最早产生于大学的工程技术学科领域,即现在的高职领域,它主要是指辛辛那提大学同大企
10、业合作,对 27 名技术系学生实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育形式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新兴新型专业工人的需求。现代工业的特殊性对劳动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本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教育和培训的途径,才能更好地使高职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应现代工业生产发展要求的合格劳动者。学校是理论教学基地,企业是实践培训场所,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实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宏观上的分工又有微观上的融合,其有机结合是校企合作教育成功的有效途径和保障。只有充分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职能,并在法律基础上统一协调,才能共同完成中
11、职教育的任务。二、校企合作的现状“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项工作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要加强理论研究、更新合作理念、创新合作模式、完善保障机制。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建立,一方面取决于各个地区生产力的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及落后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很不平衡。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即如何因时、因地、因校制宜,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求效益的最大化。毋庸置疑,校企合作确实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发
12、展方向。校企合作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大家心里都会有一本账:学校选择企业,看中的应该是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代表行业先进的发展水平、能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等因素,利用和企业的共建,能够切实加强学校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也能使职业学校成为企业继续教育的基地、员工学习与岗位培训的平台,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增长,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而企业有长远的发展眼光,抢占人才高地,提前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配置、学生实习、专业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培养适应市场、贴近企业的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合作,使校企双赢。近年来,浙江省依托“制造业大省
13、”这一优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多种形式推动职业学校与各类企业的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制造业基地”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已形成了诸多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以诸暨轻工技校为代表的“校企多元紧密合作办学”模式;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依托企业,产教结合”模式;以宁海职教中心为代表的“强强合作,优势互补”模式;以永康职技校为代表的“依托区域优势,与企业群合作办学”模式;再就是组建校企结合的职教集团(目前已组建服装、大港、商贸、金融四个省级职教集团,这些职教集团以一所高职院校为龙头,均有一个以上企业和三所以上中职学校参与)。三、校企合作的思考“校企合作”需要创新,创新才能开辟美好的
14、前景。“校企合作”,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切实加强学校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浙江省衢州市农职校开创性的“校场合作”探索,强调实际、实用、实效,培养能力,我们称之为“基地建设四部曲”,很有启发意义:一是重视校园基地建设,夯实学生基础;二是跨出“围墙”,主动出击,紧密联系当地经济和科技发展实际,或联营,或承包,到校外去寻找项目、寻找结合点,合作双赢;三是帮助学生建立家庭农场,边学边用边实践;四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建立固定联系点(食用菌白菇基地、猕猴桃基地、板栗基地、养殖基地等等),开创全新的社会实践大基地,让学生在项目面前当小先生,在问题面前当小先生,在社会
15、实践面前当小先生。形成了服务农村、服务产业、服务农民,锻炼学生、提高教师、发展学校的良好局面。“校企合作”要因时、因地、因校制宜,这样才能拥有前景。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措施,服务校企发展,讲求实际效果。“校企合作”,无疑要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要受企业规模、企业产品结构、企业发展前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包括受企业领导人认识水准的影响。不难设想,如果当地企业数量少、规模又小,那么供职业学校选择(企业)的余地就小,开展“校企合作”就相对困难。其实这对欠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例如,浙江省衢州市的职业技术学校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衢州市的大多职业技术学校开设
16、有机电专业,但因为区域范围内机电行业的规模企业不多,产业优势不明显,企业容量不大,岗位工种也不一定全,技术含量也不一定高,企业数量(总量)也不是很多,学校要与单个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有困难。直面现实,要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唯有改革才是出路!衢州市教育局牵头,组建了由衢州市各骨干职业技术学校、区域内主要机电生产企业、外地市先进规模机电生产企业参加的衢州市数控技术协会。把协会作为一个“大企业”,构建以行业为主导的“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数控技术协会平台,组织校企合作洽谈会和职校校长与青年企业家合作活动以及各种比赛和专家讲座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和学校、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17、,有力地促进了科研院校、生产企业和数控人才培养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打响衢州制造品牌,促进衢州市数控人才培养和数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校企合作”谨防误区,切勿误入歧途而断送前景。必须正视现实,现阶段一些学校一些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一方面是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一方面是受职业学校自身办学水平的制约,企业行为短期,学校偏重利益,缺乏全面的合作,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操作过度简单化。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许多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说一千道一万,只要企业愿意接纳学生就业,就可以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18、,而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中企业在技术指导和学生实习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并无明确约定。对企业而言,只要事先向学校提出一定培养指标的要求,最后接纳约定数量的合格毕业生就业就算履行了“校企合作”的义务,完成了“校企合作”的使命。这种所谓的“合作”,企业无须承担多少责任和风险,就完成了一个广告行为(当然是短期的),学校赢得的是办学质量高、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的良好社会形象(当然是表面的)。“校企合作”并无多少实质性内容,忽视内涵,流于形式,这是对“校企合作”的曲解。“校企合作是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的有效举措,对于发挥校企双方积极性、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结合具有重
19、要作用。”摘自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0641 号文件,2006 年 8 月 31 日)“校企合作” 既是铺路人的机械动力,又是走路人的指引目标。无论是“前校后厂”,还是“前厂后校”;无论是把学校办在工厂、把教室搬到车间、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还是“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模式没有高低之分,合作效益有高低之别,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职业教育又一轮大发展的今天,职业学校更应主动、积极地加强同企业合作,更好、更多地为企业服务。同时企业也要放远眼光,抓住了人才就是抓住了未来,拿出更高的姿态更积极的行动。只要真合作,讲实效,认真处理好理论
20、学习与实践培训的关系,处理好企业与学校关系,处理好受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的关系,就一定会形成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校企合作”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晓明, 杨如顺. 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 职教论坛, 2004, ( 14) . 2 朱振岳. 浙江职教形成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中国教育报, 2004, 02, 19. 3 戴林东. 中等职教“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误区及改进对策. 职教论坛, 2007, ( 2) . 4 黄亚妮.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007, ( 3) . 5 张容. 以行业为主导构建“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职教论坛, 2007
21、, ( 2) .2008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作者:教育部 文章来源:转载 文章录入日期:2008-01-23(大赛项目最终以教育部文件为准)一、中职学生组:(六大专业类别 18 项)1.计算机应用技能(4 项)网络及应用;投影片制作;影视后期处理;动漫设计 2.数控技能(2 项)数控车;数控铣。 3.汽车维修技能(2 项)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整车二级维护。4.服饰与美容(4 项)服装制作;服装模特表演;女士发型;新娘化妆。5.烹饪技能(4 项)冷拼;热菜;果蔬雕;面点。6.电工电子技能(2 项)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二、中职教师组:(四大专业类别 8 项)1.计算机技能(1 项)多媒体课件制作。2.数控车(1 项)数控车3.烹饪技能(4 项)冷拼;热菜;果蔬雕;面点4.电工电子技能(2 项)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泉州职教中心 http:/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