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研究方案关于儿童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泗阳县新袁镇中心小学 晏浪一、研究思路:从“课程材料”、“学习时间”、“学习小组”、“课堂环节”、“练习题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1)优组课程材料。结合教材,随机索取信息材料,训练数学知识的驾驭能力。(2)优组学习时间。激活课堂流程,多角度讨论,从思维的不同扩散方向,获得多种可能的结果。(3)优组课堂环节。课堂形式多样,环节经济实效,讨论点拨恰倒好处。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独特。(4)优组训练练习题。题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识迁移、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二、研究目标:(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传统的角色地位,变“主宰”为“主导”,把
2、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大脑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2)发扬创新学习精神,于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愉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渗透、人品塑造。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研究方法:(1)类比法: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对解题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题模式,并通过经常变换题目情节,提高学生模式辨认的能力。(2)归纳法:学生要善于归纳知识、规律,教师只起强化作用。(3)假设法:假设思维方法的训练,开始由老师作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要点,直至学生能独立假设解题为止。(4)乐学法:根据保加利亚心
3、理学家乔治的“乐学法”原则,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结合多种形式,营造愉悦氛围,产生乐学效果。四、研究步骤: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第一阶段(用时 1 个月):主要是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1.确定内容: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2.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畅游与学校的图书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我阅读了发散性思维训练丛书 、思维影响认识 、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系列)东尼博赞等图书,学习了吴正宪等专家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
4、论著、教学方法,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态。虽然调查的结果让我有些失望,但这却更坚定了我进行研究的决心。4.拟定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计划。第二阶段(用时 5 个月):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完善教学模式,反思、修正计划。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情况记录,以便修整训练方法和方案。2.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3.加
5、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4.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研究深入。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第三阶段(用时 5 个月):主要是继续进行试验、观察、检测、比较,针对第二阶段发现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修正研究计划1、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发散”素材,培养发散思维的积极性。2、充分运用“一题多解”的训练方式,培养发散思维的求异性。3、注重变式引申,培养发散思维的探索性。4、重视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发散思维的创造性。5.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一步修正研究计划。第四阶段(用时 1 个月):主要是进行研究行动验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迎接结题验收。1. 进一步研究、探索、总结、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在校内上研究课,进一步获取同行们的评价和建议。2.通过多种方式,测试学生的训练成果。3.收集、整理课题的研究材料,总结研究的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