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鼻 科 学,鼻 外 伤,鼻 骨 骨 折,鼻骨位于梨状孔的上方,与周围诸骨连接,受暴力作用易发生骨折(fracture of nasnal bone)。临床可见单纯鼻骨骨折,或合并其它颌面骨和颅底骨的骨折,如鼻根内眦部受伤使鼻骨、筛骨、眶壁骨折,出现所谓 “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一、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鼻出血、鼻及鼻骨周围畸形 (鼻梁变宽、鞍鼻)等属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依所 受暴力的方向、强度等不同,可有不同表现。如皮下气肿、鼻中隔偏曲、脱位等 。 二、诊断结合病史、临床检查多可作出诊断。鼻骨正侧位 X 光片或CT有助于判断骨折位置。,三、治疗鼻骨骨折应在外伤后的23小时内处理。鼻骨复位术宜
2、在10天内进行,一般不超过14day,以免发生畸形愈合。骨折无错位可不复位。闭合错位骨折可在表面麻醉后行鼻内或鼻外法复位。鼻内器械复位不能超过两内眦的连线。开放性骨折应争取一期清创缝合与骨折复位及固定。,鼻 窦 骨 折,额窦骨折 (fracture of frontal sinus)额窦骨折较为复杂,常与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同时存在,分为前壁、后壁、鼻额管骨折。每一种又分为线型、凹陷型和粉碎型。,一、临床表现额窦骨折多合并颅脑外伤,故临床表现为脑部症状和额窦局部症状。局部症状包括鼻出血、额部肿胀或凹陷、眼球下移。特别是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常合并鼻额管骨折、 泪器损伤和视力障碍。 二、诊断结合病史
3、、症状和体征,以及局部检查,多可,诊断。一般不用探针对开放性骨折作深部探查。X片和CT可帮助诊断。 三、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处理:1. 处理颅脑外伤。2. 清创缝合,骨折复位。3. 保持鼻额管通畅或重建鼻额管通道。,筛窦骨折筛窦结构复杂,筛骨水平板及筛顶均为颅前窝底一部分,因其骨质菲薄,又与硬脑膜等紧密连接,故筛窦骨折易并发脑脊液鼻漏;后筛与视神经管毗连,外伤可损伤视神经;如损伤动脉(筛前A),则鼻出血或眶后血肿不可避免。 一、临床表现鼻根部扁平宽大;Marcus-Gunn瞳孔(瞳孔散大、对光放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视力减退;脑脊液鼻漏。 二、诊断视力下降, Marcus-Gunn瞳孔,应考虑
4、视神经管骨折。X片、CT有助明确视神经管骨折部位及眶内病变。 三、治疗外伤后视力下降,经糖皮质激素治疗12h以上无改善,应行视神经管减压术。鼻出血可鼻腔填塞或筛前A结扎。,击 出 性 和 击 入 性 骨 折,击出性骨折(眶底爆折)是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内压力骤增,致眶底薄弱处骨折,骨片、组织“疝”入上颌窦。分为下壁型和内壁型。 一、临床表现1.局部症状 眼睑肿胀皮下出血皮下及眶内气肿2.复视3.眼球陷没4.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二、诊断根据症状和体征,结合X片或CT 检查一般不难,需请眼科医师会诊。 三、治疗无眼部症状和体征者可先保守治疗。否则,应尽早手术复位,一般以伤后7d10d为宜,不超过1
5、4d。击入性骨折较少见,暴力击中眶外侧壁或颧部,使额颧缝骨折,并延续到眶下壁,部分眶底向上旋转进入眶内。,一、临床表现眼睑及颧部肿胀,眶周皮下出血,外眦向外下方移位,眼球突出,但视力、眼球运动、瞳孔反射均正常。 二、诊断与治疗结合病史、体征及X片,诊断不难。治疗需手术复位固定。,脑 脊 液 鼻 漏,脑脊液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或变薄处,流入鼻腔,称之为脑脊液鼻漏。 一、病因与部位外伤,医源性损伤,肿瘤,先天性病变。筛骨筛板和额窦后壁较易发生鼻漏(颅前窝);颅中窝骨折损伤蝶窦上壁;中耳乳突天盖或咽鼓管骨部骨折造成脑脊液耳鼻漏。,二、诊断1.确定是否脑脊液鼻
6、漏 无色液体干燥不结痂,葡萄糖 定量1.7 mmol/L(30 mg % )以上。.瘘孔定位 鼻内镜法 鼻内镜检查顶前部、后部、蝶筛隐窝、中鼻道、咽鼓管咽口个部位。 三、治疗大多脑脊液鼻漏通过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而愈。长期不愈需手术修补。,外 鼻 炎 症 性 疾 病,鼻 前 庭 炎,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可分为急、慢性。一、临床表现局部红肿,触痛,重者皮肤糜烂。慢性者局部发痒、干燥、皮肤增厚。 二、治疗1. 去除病因2. 局部治疗,鼻 疖,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多因局部皮肤损伤或抵抗力低。 一、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有时
7、有低热和全身不适。淋巴结肿大。 二、并发症鼻翼或鼻尖部软骨膜炎、颊部及上唇蜂窝织炎、眼蜂窝织炎、海绵窦栓塞 三、治疗抗炎;局部治疗。不宜行鼻疖切开,切忌挤压。,酒 渣 鼻,酒糟鼻为中老年人外鼻最常见的慢性皮肤损害,以鼻尖及鼻翼处皮肤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为特征,常伴有痤疮。 一、临床表现1. 红斑期2. 丘疹脓疱期3. 鼻赘期 二、治疗,鼻 腔 炎 症 性 疾 病,急 性 鼻 炎,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有传染性,四季发病。 一、病因1. 病毒感染(鼻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继之合并细菌感染。2. 人体处于某种不利的因素(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
8、,二、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及闭塞性鼻音,全身症状。鼻腔检查:粘膜充血、肿胀,鼻道分泌物。潜伏期13d,病程710d。 三、并发症鼻窦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肺炎、鼻前庭炎。 四、治疗支持和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慢 性 鼻 炎,慢性鼻炎是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表现为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或反复发作为特征。 一、病因1. 局部因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获彻底治疗。鼻腔及鼻窦慢性炎症。严重的鼻中隔偏曲阻碍鼻腔通气引流。,邻近感染性病灶。鼻腔用药不当或过久。2. 全身因素全身性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或失调。3. 不良嗜好4
9、. 环境及职业因素,慢性单纯性鼻炎 一、症状 1. 鼻塞间歇性交替性 2. 多涕 二、检查1. 鼻粘膜充血,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柔软,,富于弹性,探针轻压凹陷,移开后立即复原,对血管收缩剂敏感。2. 鼻腔底、下鼻道或总鼻道有较粘稠鼻涕。 三、治疗1. 病因治疗2. 局部治疗应用血管收缩剂封闭疗法针刺疗法,慢性肥厚性鼻炎 一、症状 1. 鼻塞持续性2. 多涕3. 一般有闭塞性鼻音、耳鸣和耳闭塞感。 二、检查1. 下鼻甲粘膜肥厚,鼻甲骨肥大。粘膜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样,下鼻甲前端游离缘和后端尤为明显。探针轻压无凹陷(有实质感),或有凹陷,但不立即复原。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2. 鼻腔底、下鼻
10、道有粘液性或粘脓性鼻涕。 三、治疗1. 保守治疗。2.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 窦 炎 症 性 疾 病,本病的发生与鼻窦的解剖特点有关: 窦口小,稍有狭窄或阻塞,即导致鼻窦通气引流障碍。 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腔粘膜炎症常累及鼻窦粘膜。 各窦口彼此毗邻,一窦发病可累及他窦。 各窦自身特点及窦口的位置,急 性 鼻 窦 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鼻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 【病因】1. 局部因素 鼻腔疾病。 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 直接感染。 鼻腔填塞物留置时间过久。 鼻窦气压骤变。,2. 全身因素 【致病菌】多见化脓性球菌,如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其次为杆菌
11、,此外,厌氧菌感染亦可见。注意多数为混合感染。 【病理】1. 初起为卡他期2. 进而发展为化脓期3. 炎症扩散引起并发症,【临床表现】1. 局部症状 鼻塞 多脓涕 头痛或局部疼痛,急性上颌窦炎:眶上额部痛,可能伴有同侧颌面部痛或上列磨牙痛。晨起轻,午后重。 急性筛窦炎:一般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头顶部。前组筛窦炎的头痛有时与急性额窦炎相似,后组筛窦炎则与急性蝶窦炎相似,疼痛位于枕部。 急性额窦炎:前额部痛具有周期性,即晨起即感头痛,且逐渐加重,至午后开始减轻,晚间则完全消失,次日又重复发作。 急性蝶窦炎:颅底或眼球深处钝痛,可放射至头顶和耳后,亦可引起枕部痛。早晨轻,午后重
12、。,【治疗】 原则有三: 根除病因; 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 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慢 性 鼻 窦 炎,多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为彻底治愈迁延而致,可单侧或单窦发病,但双侧发病或多窦发病极常见。【病因】1. 局部因素 鼻腔疾病。 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 直接感染。 鼻腔填塞物留置时间过久。 鼻窦气压骤变。,2. 全身因素 【病理】表现为粘膜水肿、增厚、血管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上皮纤毛脱落或鳞壮化生以及息肉样变,甚至囊性改变;亦可出现骨膜增厚或骨质被吸收;亦可发生纤维组织增生而致血管阻塞和腺体萎缩,进而粘膜萎缩。可分为水肿浸润型、浸润型和浸润纤维型。,【临床表现】1. 局部症状 多脓
13、涕粘脓性或脓性。前组鼻窦炎,鼻涕从前鼻孔擤出;后组鼻窦炎者,鼻涕多经后鼻孔流入咽部。 鼻塞 头痛 一般表现为钝痛和闷痛。多属脓毒性或真空性头痛。,本病头痛常有下列特点: 伴随鼻塞、流脓涕和嗅觉减退等症状。 多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多为白天重、夜间轻,且常为一侧。前组鼻窦炎多在前额部痛,后组鼻窦炎者多在枕部痛。 休息、滴鼻药、改善引流、鼻腔通气后头痛减轻。咳嗽、低头位或用力时因头部静脉压升高而使头痛加重。吸烟、饮酒和情绪激动时头痛亦加重。, 嗅觉减退或消失多属暂时性,少数为永久性。 视功能障碍是本病引起的并发症,多与后组筛窦炎和蝶窦炎有关。2. 全身症状较常见为精神不振、倦怠、头昏、记忆力减退、注
14、意力不集中等。,【检查和诊断】1. 详细了解病史2. 鼻腔检查3. 口腔和咽部检查4. 影像学检查5. 上颌窦穿刺6. 鼻窦A型超声波检查,【治疗】1.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改善鼻腔通气。2. 上颌窦穿刺冲洗3. 置换法4. 鼻腔病变手术5. 鼻窦手术,鼻 出 血,鼻出血既是鼻腔、鼻窦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也是某些全身性疾病或鼻腔、鼻窦邻近结构病变的症状之一,但以前者多见。多为单侧出血,亦可为双侧。可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多少不一。儿童及青年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的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即利特尔动脉丛或克氏静脉丛,中老年患者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后部的鼻-鼻咽静脉丛及鼻中隔后部动脉
15、。,一、病因1. 局部病因 鼻和鼻窦外伤或医源性损伤。鼻腔和鼻窦炎症。鼻中隔病变。肿瘤。2. 全身病因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内分泌失调。 二、治疗1. 一般处理2. 常用止血方法 烧灼法, 填塞法 鼻腔可吸收物填塞 鼻腔纱条填塞 后鼻孔填塞 鼻腔或鼻咽部气囊或水囊压迫 血管结扎法 血管栓塞法3. 全身治疗,鼻 中 隔 疾 病,鼻 中 隔 偏 曲,两个基本点: 鼻中隔的上下或前后径偏离矢状面,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者局部形成突起 引起鼻腔功能障碍者,【病因】 1. 发育不平衡 2. 外伤 3. 鼻
16、腔、鼻窦肿瘤,【临床表现】 1鼻塞 2鼻出血 3反射性头痛 如偏曲部位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鼻 息 肉 和 鼻 息 肉 病,为一常见鼻病,好发于鼻腔外侧壁特别是前筛区。单侧或双侧发病。 【病理】为一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上皮结构为鳞状上皮、柱状上皮以及其他移行上皮。浸润细胞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可见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浸润。息肉中血管、腺体均无神经支配。,【临床表现】 鼻塞渐进性加重 脓涕 嗅觉下降 听力下降 蛙鼻息肉过大,压迫鼻-上颌窦结构,使鼻根增宽,双眼分离过远、鼻侧向两侧扩展,形成“蛙鼻”。,【检查和诊断】 前鼻镜检查,一侧或双侧鼻腔可见1个或多
17、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或淡红色的荔枝状半透明新生物,可移动。柔软,不易出血。X线及CT均有助于明确诊断及病变范围。,【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1.糖皮质激素疗法 初发及单发的息肉; 堵塞总鼻道的大体积息肉;作为手术前的常规用药,多采用短期冲击疗法; 鼻息肉术后。通过治疗可使大息肉变小,小息肉消失 。,2. 手术摘除 药物治疗无效者; 合并多发及/或复发性鼻窦炎者; 术后广泛复发者。,真菌性鼻-鼻窦炎,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 rhino-sinusitis, FRS)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一、病因最常见的是曲霉菌,属于条件致病菌。 二、临床类型与病理1.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
18、窦炎(NIFRS)真菌球(FB)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FRS)2. 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IFRS)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IFRS)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CIFRS),1.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NIFRS)病理学特征是真菌感染局限与鼻窦腔内,粘膜和骨壁内无真菌侵犯。 (1)真菌球(FB) 病变如肉芽肿、干酪样或坏死样物,呈暗褐色或灰黑色团块状。不断增大可压迫窦壁变薄或吸收。粘膜水肿或增生,但无真菌侵犯。 (2)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FRS)病变为一坚硬、易碎或粘稠如湿泥状物,黄绿色或棕色。粘膜水肿或增生,无真菌。,2. 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IFRS)真菌感染
19、不仅位于鼻窦腔,同时侵犯鼻窦粘膜和骨壁,并向鼻窦外周围结构和组织发展。大体特征表现为坏死样组织、干酪样物或肉芽样物,并有大量粘稠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鼻窦粘膜和骨质可见真菌侵犯血管,引起血管炎、血管栓塞、骨质破坏和组织坏死等。 (1)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IFRS) 病理改变迅速向周围结构和组织发展。 (2)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CIFRS)病理改变进展缓慢。可分为肉芽肿型和非肉芽肿型。,三、临床表现和诊断FRS先单侧鼻窦起病,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蝶窦、筛窦、额窦罕见。 1.真菌球(FB)临床表现类似慢性鼻窦炎,亦可不表现任何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鼻窦CT显示单窦不均
20、匀密度增高,70%可见高密度钙化斑或点。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略多。 2.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FRS)患者多有特应性体质,长期反复发作的全鼻窦炎或鼻息肉史或合并哮喘病,有鼻窦炎或鼻息肉手术史。发病隐袭,进展缓慢。鼻窦CT显示病变中央高密度的变应性粘蛋白影。,3.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IFRS) 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4.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CIFRS)缓慢进行性的组织侵犯。早期临床表现与NIFRS相似,后期与AIFRS相似。易复发,预后差。,四、治疗 1. 手术治疗 2. 药物治疗真菌球(FB)术后不需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变应
21、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FRS)术后必须使用类固醇药物。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IFRS)术后必须用抗真菌药物。,鼻 囊 肿,鼻 前 庭 囊 肿,系指位于鼻腔前庭底部皮肤下、梨状孔的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囊性肿块。 一、病因 1. 腺体潴留 2. 先天性异常 二、临床表现发展缓慢,早期无症状,囊肿长大后,鼻前庭或鼻翼附着处隆起。可有反射性疼痛。 三、治疗手术治疗,鼻 窦 粘 液囊 肿,粘液囊肿是鼻窦中最为常见者。多发于筛窦,其次为额窦,上颌窦较少见,蝶窦罕见。 一、临床表现1. 眼部症状2. 面部症状3. 鼻部症状4. 其他表现 二、诊断 三、治疗,鼻 窦粘 膜 囊 肿,多见于上颌窦
22、,位于上颌窦底和内壁。多为单侧,生长缓慢,可自然破裂,常无症状,多为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 三、治疗,鼻-前 颅 底 肿 瘤,良 性 肿 瘤,骨瘤多见于青年男性,女性少见。多发生于额窦,其次为筛窦,上颌窦和蝶窦均少见。 一、临床表现1. 鼻部症状2. 眼部症状3. 颅内症状 二、诊断 三、治疗,脑膜瘤较少见。 一、临床表现1. 鼻部症状2. 眼部症状 二、诊断 三、治疗,内翻性乳突状瘤易复发,易恶变。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 三、治疗,恶 性 肿 瘤,在我国,鼻-鼻窦恶性肿瘤占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的21.7449.22%。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癌与肉瘤的发病率之比8.5 :1。
23、癌绝大数发生于4060岁,肉瘤则多见于青年人,亦可见于儿童。在鼻-鼻窦恶性肿瘤中,上颌窦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原发于鼻窦的恶性肿瘤较原发于鼻腔者多见。在鼻窦中,以上颌窦最为多见,筛窦次之,额窦第三,蝶窦罕见。,在鼻-鼻窦癌中,以鳞壮细胞癌最为多见,多见于上颌窦。腺癌次之,多见于筛窦。在肉瘤中,以恶性淋巴瘤最多见,软组织肉瘤以纤维肉瘤最常见。 【临床表现】1. 鼻腔恶性肿瘤 鼻塞 鼻涕 头痛、嗅觉减退,2. 鼻窦恶性肿瘤 上颌窦恶性肿瘤早期,肿瘤较小,只限于窦腔内的某一部位,可出现以下症状: 单侧脓血鼻涕 单侧面部疼痛或麻木感 单侧鼻塞 单侧上列磨牙疼痛或松动,肿瘤进而破坏窦壁,侵入邻近结构和器官则引起以下临床表现: 面颊部隆起或进而发生瘘管或糜烂 眼部症状 硬腭隆起、溃烂、牙槽变形、牙齿松动 顽固性神经痛和张口困难 颞部隆起 颈部淋巴结肿大, 筛窦恶性肿瘤 额窦恶性肿瘤 蝶窦恶性肿瘤 【治疗】1. 手术治疗2. 放射治疗3. 化学治疗,鼻 内 镜 手 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