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串联谐振电路原理分析.ppt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348873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5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串联谐振电路原理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串联谐振电路原理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串联谐振电路原理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串联谐振电路原理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串联谐振电路原理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串联谐振电路原理分析,2006年2月,内容,第一部分 概述;基本工作原理;拓扑 第二部分 分析:假定;输入阻抗;电压电流和功率;电压和电流应力分析; 第三部分 分析:开路和短路运行;电压传递函数;效率(导通/开通/关断损耗计算);设计实例和讨论,概述,Class D dc-ac谐振逆变电路 1959年由 Baxandall发明 应用于:dc-dc变换器,无线发射器,电子镇流器,高频电焊机,等等 可分为两类 Voltage-source inverter 电压型逆变电路 前级由电压源输入 Current-source inverter 电流型逆变电路 前级由电流源输入,串联谐振逆变(SRI)基本

2、电路,SRI 基本电路,SRI基本电路,SRI基本电路,SRI 基本电路,MOSFET导通电阻 rDS=(rDS1+rDS2)/2 总寄生电阻 r = rDS + rL + rC 线路总电阻 R = Ri + r = Ri + rDS + rL + rC,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共通问题,Ipk = VI / (rDS1 + rDS2) 假定: VI = 200V, rDS1 = rDS2 = 0.5, Ipk = 200A,SRI工作原理- ff0,工作于容性负载,输出电流的相位角超前于输出电压 导通顺序:Q1 D1 Q2 D2 MOSFET零电压关断 MOSFET导通时的三种不利情况

3、: 相对的MOSFET的反并联二极管的反向恢复 MOSFET等效输出电容的放电 密勒效应,SRI工作原理- ff0,当电路由D1导通换到Q2导通时,D1的反向恢复特性导致很大的瞬间电流,是稳态电流的数倍(甚至10倍) 二极管的电压由-1V升至Vi,电流又很大,造成很大的反向恢复损耗 MOSFET寄生三极管的二次击穿,会导致MOSFET在关断时失效,ff0,工作于感性负载,输出电流的相位角滞后于输出电压 导通顺序:D1 Q1 D2 Q2 MOSFET零电压开通,电压型逆变器拓扑,SRI,PRI,CLL,SPRI,第一部分 结束语,串联谐振电路的历史 串联谐振电路的模型 串联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 工作频率小于谐振频率 工作频率大于谐振频率 实际使用的拓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