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刻舟求剑说课稿一、 说教材内容刻舟求剑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二则中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掉入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时他立刻从刻记号的地方找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自己的剑。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拘泥守旧,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学会变通。文章共有两层结构。第一层是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第二层是议论、反思这种糊涂的找剑方法。虽然这则寓言故事篇幅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有很强的震慑力和感染力。二、 说学情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善于交流。他们已经不是低年级的学生,想法已经比较多样化,对生活也有所体验与感
2、悟,思想也开始走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备了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教师需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在学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三、 说教学目标1、 学习刻舟求剑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利用工具及译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4、 了解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四、说教学重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流畅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难点:学生对掉剑之人错在哪里的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道理。五、 说教法语文是最重要的
3、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乐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六、 说学法采取以“以诵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的方法。对文言文采取小组朗读、齐读、单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意思。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理解课文的意义和道理。七、 说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之前学习的寓言故事都有哪些?请选择一两个
4、讲讲,它们又分别蕴涵着什么道理呢?(学生回答)2、 综合同学们说的,我们知道了寓言就是蕴含着深刻道理的短小故事。即短小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相信你们从中也能明白相应的道理。3、 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寓言故事的出处,这个寓言出自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 。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底下的宾客撰写的,里面有很多寓言故事, 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个。(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听示范朗读,学生感悟。2、 学生齐读。3、 教师示范朗读并断句。4、 再次集体朗读。5、 请几个同学朗读比赛。(三) 、学生自学,教师引导。1、 给予学生思考时间,自学课文并根据黑板提示复
5、述课文。2、 教师进行简单总结。(四) 、学习课文,整体朗读,了解寓意。1、 逐字讲解,做出相应解释,并且分析掉剑、刻记号之后的神情。2、 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读译文一组读原文。然后互换。3、 举例引出寓意,举例家长溺爱孩子,老师错误指导学生学习。再由学生举例。4、 教师总结实例,要求学生根据实例回答寓意5、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寓意。 (五) 、再次齐读,并引入问题。1、 再次巩固原文,学生齐读。2、 教师引出疑问,楚人最终的结局是什么?他是怎么捞到剑的?没捞到的神情如何?会做什么说什么?周围人又是怎么议论他的?分组讨论。3、 各组选出学生代表回答问题。4、 教师总结,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六) 、结束新课,提出要求。1、 总结寓言故事2、 提出作业要求,背诵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及相关作业。3、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个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