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公害农产品 芦蒿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芦蒿的产地环境、适宜的自然条件、生产技术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和采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芦蒿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2/T18407.1-2001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DB32/T343.2-1999 无公害农产品(食品)生产技术规范GB4286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8321
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用药至芦蒿采收时允许的间隔天数。3.2塑料棚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棚,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或复合材料建造而成。3.3打顶摘除主枝和侧枝的生长点4 产地环境条件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DB/T18407.1-2001 的规定。5 适宜自然条件5.1 温度全年日均气温 12-16,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8。适宜日均气温 4-20,其中根状茎萌发温度 4-20,嫩茎生长最适温度 12-18,20以上茎杆迅速老化。5.2 日照全年日照时数1900h。5.3 雨量全年降雨量 850mm-1100mm。5.4 土壤条件冲
3、积沙壤土、壤土,土层深厚,疏松,肥沃。6 生产技术管理6.1 保护设施的规格要求6.1.1 塑料小棚:矢高 0.8m-1m,跨度 1.5m-2.5m,长度不限。拱杆根部入土 20cm,拱杆间距 0.5m。6.1.2 塑料中棚:矢高 1.3m-1.5m,跨度 2.5m-4m,长度不限。拱杆根部入土 30cm,拱杆间距 0.5m。6.1.3 塑料大棚:矢高 1.5m-2.5m,跨度 4m-6m,长度不限。拱杆根部入土 30cm-40cm,拱杆间距 0.5m-1m。6.2 栽培季节划分6.2.1 冬春芦蒿:11 月下旬-翌年 4 月下旬上市的茬口,通过地下根状茎萌发,采摘萌发的嫩茎上市。6.2.2
4、伏秋芦蒿:8 月上旬-10 月中旬上市的茬口,通过适当密植、遮阴降温、高肥水栽培管理,促进地上部分叶腋萌发侧枝,采摘侧枝嫩头上市。6.3 品种选择6.3.1 冬春芦蒿:选择香味浓、产量高、萌芽早、耐寒的青(杆)芦蒿。6.3.2 伏秋芦蒿:选择茎杆粗壮、组织柔嫩、耐热的青(杆)或白(杆)芦蒿。64 种株质量选择无病、虫,植株顶端 5cm-10cm 呈深绿色的健壮植株用作种株。选种时要去除植株顶端呈红绿色的杂株。65 种株用量651 冬春芦蒿每 667m2用种株鲜重 300Kg。652 伏秋芦蒿6521 茎杆扦插:每 667m2用种株鲜重 350 Kg。6522 茎杆压条:每 667 m2用种株鲜
5、重 400 Kg-450 Kg。6.6 种株处理661 冬春芦蒿选择粗壮的种株平地割下,截去顶梢柔嫩部分和基部老化部分,取中部半木质化茎杆,截成10cm-20cm 长小段,扎成小把,浸入水中 24 小时;或用 80%敌敌畏乳油,按每立方米用量 1 毫升-2 毫升薰蒸 2 小时,然后在阴凉通风处放置 7 天-15 天,待须根发出后栽种。662 伏秋芦蒿选择种株中部茎杆,截成 10cm 长小段,扎成小把,处理方法同冬春芦蒿。67 整地施肥671 栽种前田块需深耕晒垡,施足基肥,耕后细耙,整平做畦,畦床周围开好排水沟,墒沟宽30cm,沟深 20cm。672 基肥以优质有机肥和有机复合肥为主,结合整地
6、每 667m2施腐熟猪、牛、鸡粪 3000 Kg -3500 Kg;或每 667m2施腐熟饼肥 200 Kg,有机复合肥 100 Kg;或每 667m2施经炒熟破壳的菜籽 50 Kg,有机生物菌肥 100 Kg,深翻入土,使肥料与土壤充分翻匀耙碎。68 定植681 定植时间6811 冬春芦蒿:在 6 月中下旬-8 月上中旬均可定植,以 7 月底至 8 月上旬为最佳定植期。白钩小卷蛾危害严重的老基地,定植时要避开 6 月中下旬的卵孵高峰,定植期安排在 7 月上旬以后。6812 伏秋芦蒿:在 6 月中下旬-7 月下旬定植,梅雨期间(一般 6 月 20 日至 7 月 20 日)定植最佳。682 定植
7、方法6821 冬春芦蒿采用茎杆扦插法栽种,将处理过的种株茎杆,按行株距 35cm30cm 或 30cm30cm 挖穴, 每穴 2株斜插在畦面上,栽后将周围土踏实,浇透水。每 667 m2植 2 万株。6822 伏秋芦蒿68221 茎杆扦插:处理过的种株茎杆,按行株距 30cm20cm 挖穴, 每穴栽种 3-4 株,每 667 m2植 4 万-5 万株。栽后踏实,浇透水。68222 茎杆压条:按行距 10cm -15cm 开沟,沟深 5cm-7cm,将种株茎杆横埋入沟中,头尾错开,然后覆土 3cm-5cm,稍拍实,浇透水。69 管理691 冬春芦蒿6911 露地生长阶段管理69111 水分管理:
8、栽种活棵前,每天清晨 7 时之前浇水,保持畦面湿润,促进植株成活。在高温干旱期间,一定要灌水抗旱,汛期或大雨后应及时排涝降渍,防止田间积水。69112 施肥管理:9 月下旬-10 月上旬是芦蒿地下部分根状茎营养积累的关键时期,每 667 m2追施有机复合肥 50Kg 或尿素 10 Kg,促进根状茎生长,防止后期早衰。69113 打顶防抽苔:8 月上旬-9 月,扦插早的植株易抽苔开花,在现蕾开花前要及时打顶,促使养分积累到根状茎上。6912 棚室生产阶段管理69121 覆盖时间:一般在 11 月下旬至翌年 3 月上旬进行覆盖栽培,覆盖后 40 天左右芦蒿即可上市,生产者可通过不同时间覆盖调节芦蒿
9、上市期,使产品均衡应市。11 月下旬至翌年 1 月可选择大、中棚覆盖,2 月上旬以后可利用小棚覆盖。69122 覆盖前准备:覆盖前 10 天植株被严霜打枯后,一株株割去地上植株,清除残枝枯叶,操作时注意不能碰断地面嫩芽;覆盖前 10 天-15 天,每 667 m2撒施有机复合肥 100 Kg -150 Kg,土壤过干要补充水份,覆盖前 10 天-15 天停止浇水,切忌覆盖前土壤水份过多。69123 覆盖方法:一般先贴地盖地膜再盖大棚,如果土壤湿度过大,可先盖大棚,在晴天中午掀通风口进行通风排湿,待土壤湿度降低后再盖地膜。69124 温湿度管理:棚室覆盖后,白天保持 15-30,超过 32,放风
10、降温,夜间保持 4以上。相对湿度 65%-75%。69125 水肥管理:扣膜后一般不浇水,以免降低地温,芦蒿难发棵,或湿度过大引发病害。芦蒿茎苗出齐后,喷施一次叶面肥,促进苗色转绿。当嫩茎长至 10cm 左右(即上市前 5 天至 7 天),每667m2 用赤霉素 5ml-10ml,兑水 50Kg 进行叶面喷施。692 伏秋芦蒿茎杆扦插的 3 天-5 天发出腋芽,茎杆压条栽种的 10 天-15 天出芽。嫩芽长出后,晴天上午 10 时-下午 4 时在大棚顶部覆盖遮阳网降温,早晚将网揭去。重点抓好水分管理,高温期间每天清晨 7 时前浇水保湿。10 天和 20 天后各追肥一次,每次每 667m2追施尿
11、素 5Kg-7Kg,追后随即灌透水。当苗长至5 公分左右(即上市前 5 天),每 667m2用赤霉素 3ml-8ml,兑水 30Kg-80Kg 进行叶面喷施。7 采收71 冬春芦蒿711 采收期嫩茎长高到 20cm-30cm 时采收上市,用快刀从植株近地面处割下。712 采后处理芦蒿采收后立即运至阴凉处,抹去植株上的叶片,分级捆把,站立排放在纸箱或保鲜袋内低温贮放或出售。713 采后管理采收后清理床面,人工拔除或用小锹挑除杂草,立即追施肥水,每 667m2 施有机复合肥 100Kg。继续覆盖,重复以上管理,30-40 天后,又可采收第二茬。一般采收二茬,每 667m2 可收鲜芦蒿1000Kg-
12、1500Kg。72 伏秋芦蒿721 采收方法7211 分批采收:覆盖后 30 天左右即可采摘叶腋间萌发的嫩头上市。嫩头长到 10cm-15cm 时采摘,采收时剪大留小,分批采收,并要保留基部 2-3 片功能叶片。7212 一次性采收:覆盖后 35-45 天,嫩头长到 15cm 时,用快刀从植株近地面处一起割下上市。722 采后处理将采收的嫩头去叶,分级捆把上市。也可喷清水在阴凉处堆放,并盖草捂 48 小时进行软化处理,以后去叶上市。723 采后管理7231 分批采收:每采摘 3-5 次追肥水一次,每 667m2 施尿素 7Kg。每 667m2 可采摘商品芦蒿 500 Kg 左右。7232 一次
13、性采收:可采收一至二茬,一茬采收后清理床面,拔除杂草,每 667m2施尿素 10Kg。每 667m2 可采摘商品芦蒿 500Kg-750Kg 左右。8 病、虫、草害防治81 药剂使用的原则和要求811 使用化学农药的种类、浓度和安全间隔期,应执行 GB4286 和 GB/T8321 的规定。812 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82 农业防治的基本原则821 忌长期连作,每三年换茬可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822 秋冬茬覆盖后,注意棚室内通风排湿,降低湿度,防止病害发生。83 病害防治831 主要病害种类病毒病、白粉病、菌核病和灰霉
14、病。832 防治方法8321 病毒病: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旺盛生长,提高植株对病毒病的抵抗力。8322 白粉病:每 667 m2用 50%甲基托布津 500 倍液喷雾于叶背面,7d-10d 喷一次,连喷 2 次,或 15 %粉锈灵 1500 倍液喷雾。8323 菌核病:每 667m2用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50g-100g 兑水 50Kg 喷雾。8324 灰霉病:每 667m22%速克灵烟熏剂 12 颗,分散点燃,关闭棚室,熏蒸一夜。84 虫害防治831 主要虫害蚜虫、猿叶虫、斜纹夜蛾和白钩小卷蛾。832 防治方法8321 物理防治栽种活棵后至大棚覆盖前,用 20 目防虫网全程覆盖,防止
15、害虫侵入危害。8322 药剂防治83221 蚜虫:可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或 25%蚜青灵乳油 1000 倍液,喷雾防治。83222 猿叶虫:可用 80%敌敌畏乳油 1000 倍液,或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或 10%氯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喷雾,交替、轮换使用,10 天喷一次,连续防治 2 次。83223 斜纹夜蛾:在幼龄阶段,选用 5%抑太保乳油 1500 倍液,或 0.6%阿畏菌素 1000 倍液,或 2.5%菜喜悬浮剂 1000 倍,或 BT500 倍,或乐斯本 1000 倍液喷雾,交替、轮换使用,10d 喷一次,连续防治 2 次。83224 白钩
16、小卷蛾:将种植期推迟到 7 月中旬以后,避开 5 月下旬-6 月卵孵高峰期;定植前将种株中下部截去集中烧毁;中部茎杆浸入水中 24 小时处理,或用 80%敌敌畏乳油,按每立方米用量 1毫升-2 毫升薰蒸 2 小时处理。85 防杂草采用人工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防止草害。851 人工除草人工拔除,或挑除杂草。勿用锄头锄草,否则易伤害根状茎。852 化学除草8521 土壤处理:整地结束后,每 667m2用 43%蒜草净 100 毫升,兑水 50Kg,在土壤表面喷雾,喷后再进行种株定植。8522 苗期处理:草长至 5cm 以上进行,用 10.8 %高效盖草能乳油,每 667m2用量 30 亳升,
17、或 15%精稳杀得乳油每 667m2用量 60 亳升。前 言本标准由南京市农林局提出并组织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南京市农林局蔬菜管理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芳 尹位坤 蒋留青 夏维东 章泳 刘丽 杨余康 周达彪。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2002 年月日。无公害农产品 芦蒿生产技术规程编 制 说 明一、 项目背景芦蒿是我市的特色农产品,“九五”期间,通过“大棚+地膜”覆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使芦蒿的上市期延长 4 个多月,从翌年 4 月,提前到当年的 12 月上市;芦蒿的产量翻了 4 倍,平均亩产量达到 1500 公斤。栽培技术的突破,促进了我市芦蒿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至 2001
18、 年底,全市芦蒿栽培面积达到 4 万多亩,年产量 6000 万公斤,年产值达 1.2 亿元。产区已由栖霞区八卦洲镇扩展到大厂区、浦口区和六合县的不少乡镇。产品除供应本市外,已大量销往上海、武汉、南昌和苏、锡、常等周边城市,2001 年芦蒿外销周边城市达到 3000 万公斤。南京的特色农产品-芦蒿,在国内市场上的名声越来越响,特别是“八卦洲”牌芦蒿已成为知名品牌。芦蒿生产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芦蒿已成为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芦蒿主产区栖霞区八卦洲镇不少农户,因种芦蒿致富,盖起了一排排“芦蒿楼”。随着芦蒿产业的不断发展,产区农民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违背芦蒿的生产技术,滥用化肥
19、、激素;在同一块地上多年连作,不愿换茬轮作,导致芦蒿品质下降,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因此,要继续做大做强我市的芦蒿产业,制定无公害芦蒿生产技术规程,规范芦蒿栽培技术措施,推行芦蒿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势在必行。为此,2002 年市农林局下达给我站编制无公害农产品芦蒿生产技术规程南京市地方标准的任务。 我站具有蔬菜栽培、植保和植物生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两名多年从事野菜栽培研究的专家,“九五”期间我站主持了“万亩野菜规模化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获得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他们在芦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站还广泛听取了县乡农技推广部门蔬菜技术人员、芦蒿生产大户
20、和种蒿能手的意见,并经试验论证,反复修改,形成送审稿。二、 编制过程“九五” 期未至“十五”期间,我站针对生产上存在的连作和滥施化肥、激素引起的品质退化、病虫害加重,特别是白钩小卷蛾的危害逐年加重的情况,与栖霞区、浦口区、大厂区以及六合县的蔬菜技术推广部门一起开展了芦蒿无公害生产技术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年在栖霞区八卦洲镇进行了次白钩小卷蛾的发生为害情况调查,由栖霞区蔬菜技术推广站承担,进行了白钩小卷蛾发生消长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通过年的研究试验,发现避开月中旬白钩小卷蛾的卵孵高峰,将种植时间推迟到刚出梅时扦插,因出梅后的高温酷暑不利于害虫的活动与繁殖,所以可有效地减轻新栽田块白钩小卷蛾的
21、发生量。总结出将芦蒿的种植期推迟到月上中旬;改种株分株栽种为茎杆扦插,并将白钩小卷蛾栖息场所基部茎杆截除集中烧毁;用水浸泡 24 小时,或用 80%敌敌畏乳油薰蒸处理,杀死茎杆中残留的害虫。白钩小卷蛾的综合防治措施已在栖霞区八卦洲乡推广应用两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避免了高毒农药的使用。)年在栖霞区靖安镇、浦口区泰山镇,大厂区长芦镇进行了芦蒿平衡施肥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用有机复合肥替代尿素作追肥,产量提高,最高的田块亩产达到多公斤。)年年在栖霞区野菜园艺场、浦口区泰山镇进行了伏秋芦蒿栽培的试验研究和示范,通过遮阳网覆盖和密植、高肥水栽培技术措施,伏秋芦蒿的平均亩产量达到多公斤,年我站将继续组织示
22、范推广。)年和年在栖霞区和六合县进行了生长素的用量试验,确定了生长素安全的用量和喷施时间。在前几年大量试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年月上旬草拟出无公害农产品 芦蒿生产技术规程初稿,月中旬,我站召开了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四个区县蔬菜技术推广站的芦蒿栽培技术人员、市蔬菜研究所土肥专家、野生作物研究所的芦蒿保鲜专家以及我站的野菜、植保和植物生理专家。综合大家的意见进行了修改。月上旬中旬,我站分别到芦蒿主产区八卦洲镇以及生产面积较大的栖霞区靖安镇、浦口区顶山镇和六合县东沟镇召开了芦蒿生产大户和生产能手座谈会,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吸取了他们的一些实际经验,进行了第二次修改,最终形成送审稿。三、 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在无公害农产品 芦蒿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过程中,对使用化学农药的种类、浓度和安全间隔期参照了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 韭菜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 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和无公害农产品 蕃茄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