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春师范学院数学学院说课教案05 级 5 班 姓名: 韩玉 学号:0507140312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材分析(一) 、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高二数学上(试验修订本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八章的第一节内容,分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讲解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讲解运用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解题,巩固求曲线方程的两种基本方法,即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第三课时讲解运用中间变量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基本思路. 现在说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的方程的概念有了一定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
2、. 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体验坐标法在处理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同时培养学生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 以“神舟五号”飞船运动轨迹的演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并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使之逐步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三)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确定依据 教学大纲 学生情况解决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画图揭示椭圆上的点所要满足的条件,由此得出定义,推出方程.2.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方法 为了突破此难点,关键是抓住 “怎样建立坐标系“ 并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即建模和 “怎样简化方程“ 两个环节来进行方程的推导
4、.二、教法、学法分析(一) 教法:根据以上的分析及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发现教学法.通过这样的教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探究的能力.(二)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是教师的职责,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动手尝试、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分析讨论,最后抽象出概念,推出方程. 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三、说教学程序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与媒体应用分析(一) 创设情景,提出课题本节课的开始由多媒体演示
5、“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旋转运行的画面,并描绘出运行轨迹图.问 一 2003 年 10 月 15 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试验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 请问:“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旋转的轨迹是什么图形?此时老师可以指出,在天体运行的轨道中,除椭圆外,还有抛物线、双曲线等. 再运用多媒体演示一个平面截圆锥的各种情形,向学生介绍“圆锥曲线” 这个名称的来历,并让学生举出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关椭圆的例子.(二) 自主探究,形成概念问 二 曲线可以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 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呢?此时教师引导:要想知道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首先要知道椭圆的画法(几何特征)
6、. 于是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纸板,一段细绳,两枚图钉,按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同桌间相互磋商、动手绘图,教师巡视,并抽已完成的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准备好的工具演示,使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时,马上提出第三个问,让学生回答.问 三 1. 在纸板上作图说明了什么?2. 在绳长 (设为 2 a )不变的条件下,改变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设为 2 c) ,画出的椭圆有何变化?3. 当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让学生形成椭圆的感性认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明白生活实践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实践,同
7、时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并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圆锥曲线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对本章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师也可以很自然的引出课题.“思维从疑问开始”,由于学生熟知“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急于想知道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但现有知识又无从回答,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按学生的认识规律与心理特征引导学4.当两图钉固定,能使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教师让学生再一次动手实践,相互讨论交流,然后抽学生代表发表意见,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配合说明,可以得
8、出:当 2 a 2 c 时,是椭圆,并且当两定点间的距离越小,椭圆越圆,特别地当两点重合时,是圆,两定点间的距离越大,椭圆越扁;当 2 a = 2 c 时是线段;当 2 a 0) ,则有 F1( c, 0) 、 F2 (c ,0). 又设 M 与 F1 和 F2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2 a ( a 0 ) .2. 写出点集:让学生利用两点的距离公式,根据椭圆定义列出:P = M | |MF1 | + |MF2 | = 2 a .到此为止,学生以为椭圆的方程已求出,此时教师可以指出:为了更进一步利用方程探讨椭圆的其他性质需要尽量简化方程形式,使数量关系更加明朗化.4. 化简方程:学生对含有两个根
9、式之和的等式进行化简有一定困难,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突破难点:首先让学生明确,含根号的等式化简的目的就是要去掉根号,变无理式为有理式;其次复习含有一个根式的等式的化简方法将根式放在等式的一边,其它项移到等式另一边,两边平方可去掉根号;有了这一基础,可启发学生,化简含两个根式之和的等式,只要将两个根式分别放在等号两边,其中一边只含一个根式,平方一次后即可转化为只含一个根式的化简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化简,得到 (a 2 c 2 ) x 2 + a 2 y 2 = a 2 (a 2 c 2 ) . 指出:此方程形式还不够简捷,还有变形的必要,坐标系是解析几何解题的基本技巧之一,故设计目的是为了着重培养
10、学生这方面的能力.5. 证明: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一般情况下,化简前后方程的解集是相同的,此步可以省略. 如有特殊情况,应给出说明. 另外步骤 2 也可省略,直接列出曲线的方程.问 六 如果焦点 F1 、 F2 在 y 轴上,并且点 O 与线段 F1 F2 的中点重合, a、 b、 c 的意义同上,椭圆的方程形式又如何呢?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的理解,下面举例,巩固练习. 1. 指出在下列方程中,哪些是椭圆的标准方程?哪些是椭圆的方程?(让学生思考、抢答)再一次体现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即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中,熟练运用代数变形技巧
11、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常因运算能力不强而功亏一篑,故在此,教师不失时机地加强了运算技能的训练. 该问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得出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数学悟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动手验证,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和类比的能力.2.比较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填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标准方程图形不同点 焦点坐标定义a、b、c 的关系共同点焦点位置的判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掌握方程的本质特征,揭示规律,充分展示数形结合的和谐美、统一美,同时为解决例题做铺垫.(四) 初步运用,强化理解例 题 1. 判定下列椭圆的焦点在哪
12、个轴上,并指明 a2, b2 和焦点坐标. (五) 自我评价,反馈调节(六) 知识整理,形成系统(由学生归纳,教师完善)数学概念是要在运用中得以巩固的,通过该例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标准方程,使知识内化为智能,并在解题过程中感受 “数形结合“ 思想的优越性.变换练习方式,可增强新异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及时得到巩固,纳入长时记忆系统.1. 椭圆的定义(注意定义中的三个条件)2. 椭圆的标准方程(注意焦点的位置与方程形式的关系)3. 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七)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学有余力的学生全做,其余学生不做探究题)1. 课本习题 8. 1 第 1 (2) 、4 题2. 课后探究题: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概括能力.一方面为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周密的思维能力,发现教学中的遗漏和不足;另一方面,分层要求,有利各种层次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