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中、美、日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83678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美、日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中、美、日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中、美、日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中、美、日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中、美、日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中、美、日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资料来源:大学生教育资源摘要: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和 Intemet 查询等方法,对中、美、日等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改进我国研究生课程设置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通过对三国体育学科研究生课程从基础理论、专业、相关学科、学科前沿知识及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美国、日本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结论: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课程设置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学科 硕士研究生 课程设置 中美日三国研究生课程设置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及科研能力的培

2、养等方面的课程。如果说专业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培养方向,那么课程设置就直接影响学生培养质量。把研究生教育教学重点转移到提高培养质量上来,这是进入新世纪,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改革正是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重点之一,就此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选取研究生教育较为发达,且有代表性的美、日两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为提高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并从课程设置角度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1 选择比较对象 美国在研究生课程设置强调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强调课程的时代性,即及时

3、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二是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即培养研究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适应当代跨学科、多学科科研的新形势;三是强调实践性,即大量参加科研工作,一方面培养研究生从事创造性研究的素质,另一方面创造出新的科技成果。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日本研究生教育最显着特征是研究培养与社会需要密切相关,比较注意把握社会需求的变化,使之及时转化为对学生新的质量要求。日本文部省提出研究生的知识面应当宽广,所学知识应是最先进的,即便是传统专业,其内在结构,包括课程设置都应适应现代化要求。本研究选择美国、日本体育硕士生课程设置作比较,主要是考虑到“美国模式”已居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主流,而日本的

4、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与我国有相似的方面,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按教育科学比较法要求,被比较对象的选择应具有历史性、代表性和时代性,以保证比较结果的有效性。本研究所选择的被比较对象均具备这些属性。2 中、美、日三国体育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 研究生课程设置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及科研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课程。三国研究生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两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在我国必修课通常又分为公共必修课(指任何专业都必须学习的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美国和日本研究生必修课程的设置没有细化为三个组成部分,但与我国研究生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三

5、者仍然具有可比性。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比较,即主要从研究生课程构成部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课程的设计、相关学科课程设计、学科前沿知识课程设计等 6 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21 不同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课程设置的差异 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具体的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学校自身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课程必须依据培养目标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教学、研究型人才,这一点也能够从历届的学生毕业分配所证实。反映在课程设置上的特点是我国重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美国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

6、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课程设置的特点是重视研究方法论课程,建议选修课与专业研究密切相关,体现了“宽度”和“深度”的有机结合;日本体育学科硕士生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扩大视野,在专攻领域内,使之具有理论研究与应用的能力。 22 公共必修课 我国研究生教育不论何专业都开设公共必修课,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即政治理论课(4 学分)和外语课 (8 学分),这部分课程国家有统一的要求,所以在各院校培养方案中所占学分均相同,共 12 学分,外语课课时通常在 144216 学时之间(各校学时分配不尽相同)53。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通常不开设公共必修课。日本研究生课程一般设置公共必修课,但属于学

7、科公共必修课,必修范围是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例如开设体育科学论 、 健康科学论和现代社会与体育文化等课程引。另外,日本大学通常不为研究生设外国语课程,其硕士生或博士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主要靠平时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来实现。 23 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 我国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课一般要求修 810学分,课时多于 1130 个学时,但是所学课程仅有 1-2 门,并且主要由导师 1 人或导师组成员讲授 l8;美国比较重视基础理论学习,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取向,这主要是考虑到没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入学习的效果就不佳;日本专业教育的性质强,专业门类和课程门类多,弥补了大

8、学本科教育阶段专业教育的不足。 24 相关学科课程 三个国家都重视相关学科课程的设置,开设了多门综合性或跨学科课程。我国目前约有 50 余所高等院校可授予体育学科硕士学位,相对而言单科体育院校是培养研究生的主体,其专业设置和开设的研究方向以及招生数量一般比综合性大学体育院系多,这是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特点。单科体育院校虽然在体育学科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没有综合性大学具有的多学科学术背景的教师队伍,受此客观条件的限制,单科体育院校跨学科课程的设置水平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课程设置的数量和水平二者缺一不可,它们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教育质量;美国

9、体育学科硕士生选修课突出针对性和先进性,在拓宽知识面、开阔学术思路等方面独树一帜。如今在美国和 Et 本,综合性或跨学科课程设置的数量与水平成为衡量一所研究生院学术水平和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美、日两国单科体育院校培养的研究生数量远远小于综合性大学,他们一般采用“学分互换制”以保证教学质量。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系一般要求学生在经济学系、心理学系、社会学系及统计学等系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例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健康体育和娱乐学院要求学生至少选修 3 个系的课程。 25 学科前沿知识课程 学科前沿知识是动态发展的,教科书上的知识往往不能及时反映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般通过学术讲座和讨论班的形式来

10、实现学科前沿知识的传授。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在这方面与美、日两国相比较为薄弱。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不习惯探讨交流的方式,讨论课的形式很少采用。学术讲座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没有确定的课时数;美国教学方法的显着特点,即大量采用讨论课形式。大学教育阶段。讨论课的课时占总课时的 40-50,研究生教育阶段达到 6070,甚至更高;日本硕士生教育注重横向联合的加强,不少学校采取了集体培养的方式,学生不仅在本校,而且,可以在其他学校接受有关教师的指导,其参加学术讲座、讲演会和报告会的机会相对较多,教学方法也更多地采取了讨论式,而不是以往学生只能洗

11、耳恭听的做法。 26 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课程 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生课程设置中较缺乏研究方法论方面的课程,学生要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途径,主要从导师或导师组那里去观察学习,而不是在拥有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再在实践中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应用训练;美国体育学科硕士生教育比较注重科研方法论方面的课程设置,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由钻研的积极性,让他们参加能发挥其才能的各种科研、学术活动,并强调科研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一般情况下,论文或实习报告计入总学分,而且有的学校实习报告的学分比论文的还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其研究生教育重视培养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日本体育学科硕士生教育虽然把侧重点放在课程

12、学习上,但也重视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实际应用能力,即研究和解决体育部门和其他与体育相关的政府或社会部门现实问题的能力,把课程的学习和培养应用能力结合起来,而不是形成两层皮。 3 建议 31 重视提高研究生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 学习外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能够运用外语进行交流。我国已经加入 WTO,客观环境的变化促使我们对研究生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 “高起点,重应用”是外部环境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研究生自身的强烈愿望。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听力、口语、翻译等方面的课程训练,并为学生创造使用外语的机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2 相关学科课程设置的数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课

13、程数量方面,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生比美、日两国学生约少修 10 学分的相关学科课程。我国一般要求学生修完 384o学分的课程,美、日两国一般要求 364o 学分(或 4o 以上)L3J,但我国学生要学习 12 学分的公共必修课,剔除该因素,我国学生实际只学习 2628 学分的专业课及相关学科课程;在质量方面,前面所述,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在学习了相关学科、跨学科的课程后,一般还不能把不同学科的方法与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要在短期内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日本的学分互换制值得我们借鉴。我国体育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单位能否与同一城市的综合性大学合作,允许学生在对方学校学习。承认取得的学分

14、,这样不仅节约双方的办学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应该说是一种双赢的解决办法。 33 重视前沿知识讲座 及时掌握本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将前沿知识讲座和研究讨论班列为必修的学习环节。研究讨论班为学生提供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的机会,运用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深入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并使学生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培养出批判能力,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 34 重视科研方法的传授 在当今知识爆炸、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情况下,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而应把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当成研究生教育的核心m。课程设置应拓宽专业基础,加强方法论指导。笔者建议,应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科研方法课程,如对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在学生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途径的基础上。参加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通过三国体育学科硕士生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可根据我国国情借鉴美国、日本课程设置的一些经验,同时也要结合现实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