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言与文化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10071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与文化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言与文化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言与文化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言与文化实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言与文化实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语言与文化实习报告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有了文化,语言也更上一个台阶。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分述: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上个学期我选修的是中西文化差异,其中有些理论在自己的自主实习中更得到了鲜明的证实。记得老师举过一个例子,当其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她做的几样那手的中国菜,闲暇的功夫总会漏两手,攻外国的友人品尝。为了答谢她的邀请。外国友人将自家农庄生产的无公害蔬菜番茄,送其一篮,当时老师想要,但是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接到东西,特别是

2、别人送的,总要推脱一番,当时情况有点着急,也没有来得及细想,就用中国式的回答说,不用,这点事麻烦什么啊,你看你真是的,英文呢就是“no thanks”首先外国友人是睁大眼睛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然后缓过神来有点诧异的说“are you sure ” 老师当然是骑虎难下,继续中国式的推脱“yes”.结果一篮番茄就给了跟老师想跟的一个老师,事后老师很是后悔,说明明是想要的啊,咋么就理解不了她的意思。那位老师规劝她说“外国人的思维都是直线型,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你说的是拒绝,当然人家果断收回了啊,他可不会绕弯,理解明明想要口头上却是不要这样的道理。 ”以后得到了教训,别人送东西时都说肯定的。确实如此

3、,中国人信奉的是儒教,学习教导我们做人要谦虚,爱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谦逊在中国是传统的美德,但是在外国,外国人信奉的是基督教,基督教讲的是人,突出人的本性,以人为本。人生之初,人的思维本身就没有那么复杂,所以保持了最原始的状态,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不会拐弯抹角。更不会理解别人的拐弯抹角是什么意思。这是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再如,比如, “知识分子”和 intellectual 在中西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大不相同。在中国, “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在中国农村有许多地方,连中学

4、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 。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 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在美国 intellectual 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如同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叫“臭老九”一样。又如:“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美国留学生听了只能笑着点点头,挥挥手表示告别,就走了,因为他知道,中国朋友的话等于英语中的 Hello 或 Hi, 但如果照字面译成 Have you eaten yet?或 Have you had your lunch?外国人听起来就很怪,美国人会以为,这种打招呼似乎是说:“我也

5、没有吃。走吧,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吧。”或者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总之,这样打招呼有时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 汉语中的“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 Where are you going?和 Where have 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幸好打招呼的话并不都令人感到奇怪或者引起对方反感。有许多打招呼的话是相似的,有些只是说法不同。在许多语言里,打招呼的话往往与时间有关,但即使在一种语言中也有不一致的地方。英语

6、中有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都相当于汉语中的“您好”,只是说的时间不同而已。而 Good night(晚安; 明天见;再会)根本不是打招呼的话(大多数讲英语的人不会这样说)。这只是告别时说的话。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宇称呼。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可以听到孩子叫年长的人 Joe,Ben,Helen 等。甚至孩子对父母或祖父母也可以这样称呼,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也是这样的。这当然与中国的习惯

7、完全相反。中国孩子对祖父母,学生对老师,若直呼其名,成年人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孩子会挨一顿骂,甚至会挨几巴掌。 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二哥”、“王大伯”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对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主要的例外是:称父母为Dad, Mum,称祖父母为 Grandpa,Grandma 等,有时称年长的亲戚为 Aunt Mary 或 Uncle Jim。就连对这种亲属关系,美国人也倾向于用名字相称,不用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语。小结: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

8、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 ,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文化包含着语言。并影响着语言。(分述:语言对文化的影响):以法语对英语文化产生的影响为例:英语单词 ballet 来自于法语。凡是用人体的动作和姿态表现故事情节和某种情绪的舞蹈都可以称之为芭蕾。在 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文艺复兴的推动下,法国在芭蕾形成的初期起了奠基者的作用。芭蕾艺术的真正形成是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它成为提高君主的威望和显示法国国力的工具。英语中有大量法语词汇对芭蕾舞的舞步、舞姿进行描述,如:ballet 芭蕾舞、assembl 并合舞

9、姿( 单腿跳起;落地时两脚交叉并拢):ballonn 巴隆奈舞姿(单腿跳跃):arabesque 阿拉贝斯克舞姿( 迎风展翅;身体前倾):ballon 弹跳、ballott 巴洛特舞姿(跳跃;一只腿在一侧;另一只腿支撑着摇摆身体) 、chass 快滑步、Cirouette 竖趾原地旋转;单足旋转。这些外来词带来了英国的社会文化,反映了英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建筑艺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对于同时代的英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于是大量关于建筑艺术的法语词汇涌入英语,如:baroque 巴罗克建筑风格(以过分装饰或奇形怪状点 ):baroquerie 巴罗克式样集锦、basreli

10、ef 半浮雕和浅浮雕、 art nouveau 新艺术派(一种在 1895 年开始风行起来的装饰艺术风格)、gargoyle( 用作建筑物檐、槽泄水口的 )怪异雕像和怪滴水嘴。英语中的这些法语外来词带来了法国的社会文化,与英国的社会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使英语不断充实、丰富、完善。 法语外来词对英语的句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中世纪英语时期有许多布道散文和说明文性文书是从法语原著中转译过来的,译文中常常有法语句法的痕迹。有时候译文过于模仿原文结构,而使译义不清。如:Andsothey were in the ship,so aroseagreattempest.这句话中起连接作用的两 so,尤

11、其是后一个 so,可以说是法语原文句子的翻版。试比较法语原文:Et si cum ilfurent en la mier, si leua un grant torment.另外,英语中许多连接词都是来自法语,如:thatistosay 来自 Cesta dire; asto 来自 auregard de; andtherefore 来自 dont 即现代法语 donc;而 thewhich,to thewhich 都来自法语 lequel 一词的各种形式。 小结: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

12、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全篇总结:总之,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体现文化又受制于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每个民族因其不同的地理位置、社会风俗等的不同会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这也是造成不同母语背景的人在交流中产生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该注重从文化视角进行语言教学,提高文化敏感性,尽量达到恰当并且得体的跨文化交际的目。记得郑少龙导演说“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名族的文化,没有好坏之分。甚至没有高低之别。但是,一个名族的文化意识,文化宽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文化石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或者说是打上了人类活动印记的一切现象与产品。语言是人类所创造的,在文化中孕育,在文化中生根发芽,反映人的思维,更反映一个国家浩浩荡荡的文化。我们学习语言,其实质也是在探究国家的文化。当代世界,文化交流空前,在文化的熏陶下,我相信我们所学的语言会更有实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