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科技创新类调研合集8篇.doc

上传人:zhengtu342 文档编号:21513498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科技创新类调研合集8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科技创新类调研合集8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科技创新类调研合集8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技创新类调研报告合集8篇关于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XX要求,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就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并召开了科技、发改、工信、财政、商务、质监、工商、公安、农业、教育等市级相关部门和XX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善创新创业环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市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加,科技贡献率达到47%。(一)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一是组织保障有力。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XX市科技发展

2、计划项目与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XX 区出台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个人所得税减免、创新型企业奖励等办法,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二是投资机制建立。市本级财政科技创新经费逐年增加,专项资金管理更加规范。市本级财政预算科技创新经费由2014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4000万元,今年在保证4000万元的基础上,再增加5000万元的企业创新研发资金。建立了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先后为162家科技企业获得银行贷款9.6亿元。三是建立“书记市长进高校进院所”工作机制。岳亮书记、卫华市长带队赴西安交大、西安工程大学等高校进行洽谈合作,寻求科技支持,推进先进技术、人才

3、、成果向在咸企业集聚。(二)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拓宽围绕全市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组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转化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目前,全市现有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试验站6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国家标准化专业委员会3个,“众创空间”2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企业技术中心71家,现代农业园区230个,技术创新战略同盟5个。2017年9月,三原县成立了全省首家食品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原县食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安上了助推器。(三)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科技项目申报更加规范。修订完善了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项目评审指标体系,项目申报程序更加规范,

4、提高了申报的成功率。2014年以来,全市共申报各类项目960项,其中2017年省科技计划立项60个,争取资金1700多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一批创新产品,为培育新动能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制订印发了科技服务工业企业发展对接活动实施方案,编印了产业发展需求技术及企业技术难题项目册等,先后与10所高校、12所科研机构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签约项目198个。三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引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高端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目前,全市共有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6名,省突出贡献专家49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硕士或副

5、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600多名。乾县利用五年时间,选拔、培养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500多名。(四)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升一是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开展科技进园入企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2014年以来,获省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76项,取得国家及省级重点新产品6项,转化科技成果309项。去年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31.14亿元。二是培育了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六大工程”,扶持培育瞪羚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培育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270个,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74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08家,参与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202家。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68.9亿元

6、,较上年增长24%。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发明、创造,提升原始创新能力。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3166件,专利申请授权1788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37家,知识产权“贯标”第三方认证企业33家。渭城区财政每年列支30万元专利创新奖励基金,对专利授权和专利转化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单位进行奖励,已累计发放165万元,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二、存在问题(一)科技创新意识亟待加强有些政府部门对科技创新认识不够,认为投资技术创新远没有招商引资、引进项目见效快、出成绩,对创新工作不重视。有的企业过分关注眼前利益,不敢创新,怕担风险;

7、有的企业认为能力有限,不去创新;有的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识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拥有量较低。全市把知识产权工作系统地纳入到企业生产、研发、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不到10%,拥有或申请过发明专利的企业不到30%。(二)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一是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比重低。2014年到2016年,市本级财政预算科技经费虽逐年增加,但由于底数小,所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偏低。2016年我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2.01亿元,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为0.59%,低于宝鸡(1.01%)0.42个百分点。二是全社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规模小。2014年至2016年,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规模

8、和强度连续三年低于宝鸡、渭南。2016年,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12.09亿元,分别比宝鸡、渭南低13.44亿元、7.72亿元;研发强度为0.51%,分别比宝鸡、渭南少1.02、0.82个百分点(详见附表:数据引用自陕西省统计局)。三是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有待提升。我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较低,尤其是民营企业。2016年,我市规上民营企业研发资金占全社会研发投入为94.58%,分别比宝鸡、渭南低4.79、4.49个百分点。(三)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主要存在“四多四少”:一般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传统产业的人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少;单一领域

9、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我市研发人员,特别是企业研发人员中的博、硕士人数分别为15名、279名,低于宝鸡和渭南。研发机构中高端、领军人才缺乏,创新人才多在某一个具体方面出类拔萃,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人才少。(四)创新平台的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创新平台缺乏对市场调研、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方面的服务,服务链不完整,科技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衔接不够紧密。二是产业引领带动作用不强。创新平台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缺乏支撑人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先驱性创新服务大平台,产业引领作用不强。目前我市只有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家,宝鸡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8家,比我市多7家。

10、三是部门协同不够。政府相关部门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纷纷出台了扶持政策,但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和信息沟通,一定程度影响了对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五)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是创新激励机制没有形成。我市没有出台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奖励、企业研发投入量化考核办法,相关部门、企业缺乏研发的压力和动力,企业主要依靠引进技术发展,二次创新积极性不高。二是产学研合作不够。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保护自身利益动机过强,资源和利益共享共用不够,勇于承担创新风险意识不足。三是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健全。除彬县外的12个县市区都没有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从事专利申报、代理等人员少,且多为兼职;大

11、多数企业没有确定这方面的专门人员。知识产权专利有时因不能及时申报而被模仿,成果流失,影响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品牌的形成。三、意见建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把XX打造成大西安创新型区域产业新高地、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增长和“一带一路”沿线创新节点城市,建议如下:(一)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陕西制造2025”,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打破“陕西制造、XX配套”,“西安研发、XX转化”的发展定位藩篱,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营造良

12、好的政策环境。要引导企业树立创新意识,采取交流、培训、考察、典型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让企业认识创新的重要作用,实现“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二)加大投入,提高创新产出能力一是建立完善投入长效机制。优化投入结构,建立推动持续创新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确保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要完善科技投入政策体系,加强引导和激励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二是设立专项基金。财政投资组建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战略型产业等创新型企业发展。引导和支持风险投资、银行信贷等参与和支持企业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三是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13、强化科技企业扶持力度,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不断提高创新产出能力和成果转化率。(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创新素质一是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出台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健全高素质、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储备、评价、监督和保障的长效机制,建立高端人才资源库,优化发展环境,使高层次创新创业和管理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二是促进人才向企业集聚。要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转化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发展新兴业态、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强化人才培养。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项目,培养一批能够站在行业科

14、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又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性人才。(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一是加强创新平台建立。围绕创新XX建设,以支撑产业创新和增加研发投入为主线,扶持建设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二是完善创新平台服务功能。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基础性服务与链条式服务、公益性与盈利性、孵化企业与孵化产业等相结合,在推动平台数量规模扩张的同时,完善服务功能定位,搭建集展示、交易、转化、共享、服务、交流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形成要素完备、配置高效的创新驱动体系。三是加强协作。科技创新涉及多个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政府协调和

15、服务的能力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水平。要加强部门沟通合作,统筹全市的科技创新政策,协调创新资源配置,有效组织科技创新攻关研发、产业转化,提升科技创新的组织效率。(五)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出台新认定高新企业奖励办法,加大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企业的培育。出台企业研发投入考核激励办法,对自主研发的高技术产品纳税业绩突出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奖励,激发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研发投入政策落实绩效评价制度,发挥研发资金引导放大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联盟。按照我市产业规划发展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要求,完善合作机制

16、,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共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三是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县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并加强对企业专利申报、代理人员的培训指导,提升专利办理能力和水平。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保护企业研发技术,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关于我区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近期我们教科文卫工委对近年来我区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到吴江开发区、太湖新城、汾湖高新区调查了解企业科技创新情况,并赴南京、扬州等地学习考察。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企业科技创新

17、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八大标杆”、加快推进“555计划”提供科技支撑。 1.多措并举助推企业科技创新。我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吴江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意见等文件,形成了科技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今年以来,成立高企辅导培育专家组,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辅导培训,一对一辅导企业完善申报材料,全区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56家,创历史新高。区政府与XX大学、东南大学等10余所院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每年组织有具体技术需求的企业参加各级各类产学研活动20余场,积极从高校院所引进科技成果,同时还联合高校新建了7个技术转移中心。

18、深入实施新一轮“55352”人才工程,引进培育创新人才队伍,全区累计培育国家“千人计划”17人,省“双创计划”42人、双创团队2个,市级姑苏领军人才计划68人,吴江科技领军人才计划402人。 2. 建成了一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载体。目前已建有吴江科创园、汾湖科创园、盛泽纺织科创园、太湖新城科创园4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科技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先后建立了盛泽纺织、平望智能物流两个省级科技产业园,以及纺织新材料、高速电梯、光电缆三大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为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一批新平台。加快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了国家级

19、众创空间4家、省级众创空间9家、苏州市级众创空间6家,成立了吴江区众创空间联盟。 3.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企业。至2017年底,全区有效高企共383家,同比增长14.63%;目前全区列入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259家,列入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296家,省、市级入库企业数量均位居苏州大市前列。科技创新取得喜人成果,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吴江科创园领军人才凭借核心技术优势和持续再创新优势已经在产业领域脱颖而出。赛伍太阳能背板材料、迈为太阳能丝网印刷设备、绿控汽车混合动力系统已经成为国内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杰成自主研发的心脏瓣膜及微创植入系统填补国际空白

20、并获国家药监局创新审批进入产业化,君盟生物仿制药阿达木单抗、一类新药PD1、PDL1、降血脂三个单抗药物获国家药监局审批进入临床研究并准备产品审批和产业化,苏州迈为技术成功过会即将上市,赛伍技术等待审批过会,科技创新企业的资本运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是信息互通不畅,全社会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不够理想。全区企业的科技家底不够清楚,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工作亟待加强。同时,科技信息资源不够,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不足,难以满足广大中小科技企业对科技服务专业化、多样化的需求。高校院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之间信息不畅通,不能及时掌握企业需求,往往需要企业寻找项目源;高校院所

21、技术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有差距,致使技术不能完全转化,企业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 二是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研发转化能力不足。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对科技创新还缺乏系统理解和认识,真正从创新端培育和激发发展持久动力的意识还不够强烈。高水平的研发机构还比较少,以企业为主体与大院大所的合作还大多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层次。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着科技人员少、科研经费不足、自身科技开发能力差等多种困难。企业建立的研发机构运行成效普遍不是很理想,存在着基础研发力量缺失、产业化研发力量薄弱等问题。即使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很多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研发活动,企业整体没有进入内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三是服务

22、体系和支持政策还不完善。科技服务业还不发达,市场化的创新服务产业规模较小,高水平、专业化的创新服务机构还不多,与载体建设相配套的科技服务不能及时到位。空间分布不均匀,只有在产业集聚程度高的盛泽,建有相对完善的产品检测、综合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业机构运行机制不灵活,市场经验不足,远远跟不上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构建适合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要以科技创新集聚资源要素、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转型,把吴江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加强顶层设计,处理好引进与培育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确立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的导向,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建立科技项目的领导联系挂钩制度,帮助解决

23、好各类问题,增强科技创新信心,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大环境。进一步加快以高层次人才、技术、资本为要素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构建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加快推动创新从单一技术创新向技术、产业、金融、管理、商业模式等综合创新转变。从基础创新、源头创新、协同创新方面发力,推动创新生态再优化、创新能力再突破、创新竞争力再提升。 2、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发展规划,重点完善评审评价体系,认定一批真正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进行早期培育,按照引进领军人才、建设领军团队、发展领军企业的路径,调整和完善现有的政策扶持体系,围绕发展初期

24、,政策前移、精准发力,在企业持续研发投入、创新团队建设、金融和投融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配套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更大力度的产业扶植政策,避免政策多头、重点不突出、实施低效率的情况。 把履行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充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吴江区后备高企培育库,加强分类动态管理服务。要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共同促进一批有良好前景和高度成长性的企业在吴江落户和发展。深入实施“人才新政15条”,充分利用高企辅导培育专家组等专家团队的力量,高标准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科技型企业打造针对性、贴身型的金融产品,提升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层次。鼓励和引导企业

25、利用资本市场,做好研发向融资、生产经营的转型。 3.进一步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构建更加完备的科技服务体系,增强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科技服务机构健康快速发展,上档次、上规模。积极引入高水平科技服务机构,更深更细延伸服务触角,为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积极尝试引进海外研发机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具有研发创新和产业化集聚的公共技术平台、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等平台和载体,补创新链短板。 指导各区镇、各载体根据自身产业结构,错位发展,形成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增强区镇引进、培育创新型企业的意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更加注重从项目的研发创新能力方面衡

26、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加快优势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挖掘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优势科技产业的创新潜力,在全力以赴服务好大企业的同时,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着力形成不同能级的科技创新型产业。 4.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升企业创新转化能力。 通过广泛宣传、引导、服务,增强企业创新意识,让企业深入了解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法规,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深入开展新地标企业、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工程,着力壮大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要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在科研计划编制、研究方向选择与科研项目实施中主动作为,奖励具有市场应用前景、产业目标明确的

27、科技项目,促进科研与市场的结合。要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政策针对性,落实高企税收优惠政策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更多投入创新。着力推进优势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高质量研发机构,在吴江优势产业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企业研发机构。通过联合建立研究开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或者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合作方式,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活动。积极对接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促进企业承接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智力资源和创新成果,减少企业对接成本,提高对接效率。关于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解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督促政府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17年4月中旬,在

28、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院龙的带领下,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深入市科技局、高新区、东乡区和金溪县,就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成绩201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将科技创新列为全市重点工作任务予以推进,突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抚州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首次创建国家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和省知识产权富民强县工程全覆盖,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呈现高速推进的良好态势。(一)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我市围绕优

29、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深入推进“双返双创”活动,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着力打造人才发展高地,在全社会营造了“人才优先、企业优先、科技优先”的良好环境。一是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市近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促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开展“双返双创”活动的意见加快创新驱动“5511”工程工作方案抚州市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降成本、去产能、优环境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抚州市突出贡献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措施,在全社会营造了“人才优先、企业优先、科技优先”的良好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二是科技投入总量进一步扩大。

30、2016年,全市科技支出5.6亿元,市本级科技支出8674万元,市本级科技专项经费810万元,分别较2013年增长了144%,90%和189%。三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2016年,全市通过“双返双创”柔性引进引进高端科技人才345人,其中,院士5人,长江学者1人、教授(研究员、博士、高工)等303人、总数比上年增长90.6%。目前全市人才总量39.3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7.88万人,技能型人才20.49万人,高层次人才2091人,较之2013年以来分别增长了16.9%,32%和17.6%,为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二)科技创新平台载体不断完善。全市围绕全市工业主

31、导产业和农业特色产业,通过组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转化科研新成果,初步形成了从研发创业孵化中试示范产业化的比较完善的全市科技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支撑体系,有力地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我市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星创天地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省级众创空间6家、省级科技协同创新体3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个、市级院士工作站7家。抚州高新区投资3500万元高标准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科研

32、中心、人力资源市场、行政服务中心和高新区展示馆等五大创新服务平台,81个科技型创业项目先后入驻,德义科技、双菱磁材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孵化。金溪县财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香精香料检测、试验的“一中心、四平台”,成功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林业局樟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香精香料产业创新发展安上了助推器。(三)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我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部门协同”工作模式,全面深入推进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突出项目带动,大力推进政学产研紧密合作协同创新,借助“外脑”智力,实施科技项目、转化科技成果,极大提高了全市科技创新水平。市政府先后与中科院、中关村科技园、苏州大学

33、、南昌大学等1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签署科技战略协议。市直单位与60余家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科技创新、人才及决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2016年,全市与200多家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合作,比上年增长102%,合作科技项目228个,比上年增长140%;共建研究机构43个,总数比上年增长87%。博雅生物与复旦大学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转化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他汀类心脑血管原料药及中间体产业化重大科技成果,有望三年实现产值100亿。东乡荣成机械与湖南大学合作共建联合研发基地,2016年新产品实现主营收入3亿元。(四)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作用不断提高。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入园工程、科技

34、富民强县工程、知识产权入园强企工程和降成本优环境科技专家帮扶等科技创新工程,培育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2013年以来,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19家增长到86家,增长近4.5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增长20%以上;2016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875件和1949件,比2013年分别增长334%和254%;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404.90亿元,较上年增长31.93%;工业增加值为101.66亿元,占同期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5.8%,较上年增长31.1%;引导企业开发省重点新产品340项,取得优秀科技成果182项,获科学技术奖励14

35、8项;继自立环保“复杂锡合金真空蒸馏新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后,东华理工大学又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存在的问题(一)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我市大中型企业少,多为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百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比较薄弱。大多中小微企业缺少长远发展战略眼光,积极进行自主创新以实现技术储备的危机感不强,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多。(二)科技创新人才匮乏。我市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科技领军人才及后备人才不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企业在享受职称待遇、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空

36、间等方面对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引进人才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到位,引进人才的安居,配偶就业,子女就学还有不少障碍。(三)企业科技研发平台发展不快。从2015年企业研发年报数据来看,全市930家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只65家,占比只有不足7%。企业自主研发机构的设立只相对集中在一两家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多数没有属于自己的科研机构。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机构档次不高,研发机构缺乏技术人员、科技经费、科技项目支撑,研发活动的层次和水平不深,公共研发平台服务能力不强,没有平台的支撑,企业申报项目积极性不高,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四)社会协同创新体系不全。一是公共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市

37、制造业服务业发展整体相对滞后,特别是针对企业市场调研、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在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方面存在较大缺失;二是政府各部门的协同性不够。虽然在政策协调上,政府各部门为推动科技创新纷纷出台了扶持政策,但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和信息沟通,影响了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三、意见建议 (一)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科技政策和要求,针对抚州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快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金融支持体系、鼓励各类主体创新、激励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等一批鼓励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要切实优化创新创业环

38、境,健全考核机制,确保相关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要加大对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激励企业成长为创造新技术、新业态、提供新供给的生力军。(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要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意识。通过交流、培训、考察、典型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使企业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二要着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下大力气扶持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使其发展成为创新的领军者和风向标,成为区域创新的“心脏”和“引擎”。三要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特殊政策扶持,科学分类,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

39、、人才、技术上的困难与制约,拓展中小微企业成长空间。四要加大优惠扶持政策的宣传培训力度,将企业法人和企业的财务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三)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一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引进、奖励机制,不断壮大全市科技人才队伍。二要支持鼓励我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转化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新兴业态、新兴产业,发挥创新创业示范带动作用。三要加大全民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造就一批高技能型领军人才和“ 大国工匠”。四要深入推进“双返双创”活动,吸引抚州在外人才回乡发展,积极实施“靶

40、向引才”,为使引进的顶尖、领军、紧缺科技人才在抚落地,在项目经费、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处理上,必要时可打破常规。(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的新型研发组织,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器”平台、科技风险投融资平台、产学研结合平台等,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参与产业合作研究, 形成“科研开发产业化”创新链,实现科技创新平台资源的共享。要高度重视科技信息平台的建设,积极与先进地区加强合作和对接,构建我市科技信息支撑体系,为企业决策和生产提供信息参考,同时要加强企业的诉求收集工作,对创新领域专家、工

41、艺技术、配套材料等企业渴盼的信息进行重点跟踪服务,及时在平台发布。(五)全面开展科技合作,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一要大力推动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科技合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选择业务相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政府搭台、部门推动”的方式,引导企业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二要拓宽科技合作的渠道。要结合“双返双创”活动,以抚州籍在外人才为纽带,以已建立合作关系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全面深入拓展科技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三要突出科技合作的重点。以园区为依托,着力构筑合作发展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不断夯实合作基础,以项目为

42、载体,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要把项目的申报实施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建立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库,组织策划申报争取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全市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四要注重科技合作的质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要重质量轻数量,不能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的合作关系要有成果、有实效。五要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支持专利技术转化与产业化,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及时处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切实加大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要从培育持续增长的税源经济与后发优势着眼,把科技创新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建立健全市、县(区)各级财政科技投入逐年

43、稳定增长机制,通过财政投入带动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R&D)显著增长。要将财政科技经费重点用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等方面。同时,对具有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也要给予扶持,进一步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完善健全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担保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工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信贷支持。关于全州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全州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常委会

44、组成以王燕铭副主任为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组成的调研组,从3月下旬开始,深入到延吉、珲春、敦化等县市(其他县市委托当地人大常委会协助调研)以及延边大学进行工作调研,通过实地察看科技项目、产业园区,召开座谈会、调阅相关资料、听取各级政府和高校工作情况的汇报,对全州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有了初步掌握。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主要成绩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将科技创新列为全州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绩。(一)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州委州政府近年先后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州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5、推动绿色转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措施,并通过召开全州科技创新大会,举办科技创新成果展、创新创业大赛,落实奖励政策等,在全社会营造“人才优先、企业优先、科技优先”的良好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二是科技投入稳中向好。过去五年,全州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26项,获得立项430项,落实资金16460万元;争取国家级项目38项,落实研发资金2939万元;争取省级项目258项,落实资金11731万元;安排州本级项目134项,落实资金1790万元。过去五年,珲春市政府为企业重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投入资金2409万元;敦化市争取2.8亿元对医药、食品、机械制造、林产等重点科技项目予以支持。三是科技队

46、伍进一步壮大。州和县市政府通过引导企业与域外高校对接,创设交流平台,开展培训等方式,积极汇聚科技人才。目前,全州科技活动人员6156人,其中国务院特贴50人,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人才65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0人,科技人才总量居全省第三位。(二)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全州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1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延边大学科技园进入省级大学科技园区,敦化市省级医药高新区进入审批阶段。延吉高新区和延边大学2个双创基地在孵企业达35户,延边大学共获批“长白山湿地与生态”“妇科肿瘤生物学”“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

47、”“肉牛科学与产业技术”等14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师生创办科技企业达到18家。州政府与延边大学共建医药健康产业研发中心,组建延边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批72户会员单位加盟协同创新。(三)科技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州政府先后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韩国科技情报研究院、俄罗斯科学院分院等多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签署全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组织校企校地合约项目10余项,与中科院签约合作项目达到6个。其中,“紫杉醇深度开发”广谱抗癌新药、“珲春煤层气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等重点科研项目得到推进。加强对韩、对俄等周边国家的技术交流,成功举办5届长吉图区域中韩技术转移大会。积极推进同黑龙

48、江、新疆等地方的国内合作,并与宁波达成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图们江区域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中韩食品科技与技术、中韩动物科技创新、图们江区域科技信息数据加工、朝医药科技创新等列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四)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不断提高。目前,全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家,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35.52亿元,净利润4.6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45.55亿元,占到同期规上工业增加值9.6%。过去五年,全州获省科技奖项57项,敖东药业专利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华康药业专利获“第二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血栓心脉宁标准化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全州

49、专利申请量达2479件,其中发明专利749件,年度申请量与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三位。二、存在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全州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发展,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一)政府服务科技创新不到位。一是服务科技创新政府机构偏弱。调研中发现,仅延吉市单设科技局,有的县市从事科技服务工作仅有几名干部,有的科技干部对本区域情况掌握不清不透。二是服务科技企业措施单调。有的县市科技部门仅是“二传手”,对科技服务多停留在传达文件和项目申报、争取资金上,针对企业的市场调研、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研究不深、介入不上。三是政府对科技创新引导作用不够。过去五年,全州财政科技支出平均水平仅占GDP的0.24%左右,远低于全国的2.15%水平。州本级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每年仅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