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未来加工贸易发展模式论析第 13 卷 第 1 期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年 2 月 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113,No1 Feb,2014 文章编号:1671-7041(2014)O1-0020-03 辽宁未来加工贸易发展模式论析 张佰英,崔万有,喻蓝慧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929) 摘要:分析辽宁近十年来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指出产业结 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国内企业参与不足等主要问题,提 出辽宁未来加工贸易发展的新模式:促进加工贸易
2、逐步向产 业链高端发展,继续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 易,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加工贸易国际竞争力。并给出辽宁 未来加工贸易的政策建议:从品牌建设入手,提升产品附加 值;合并低端加工贸易企业,扩大企业规模;促进软件产品加 工贸易的多元化发展;利用 中日韩 VIA 谈判的契机,推进 中 日韩加工贸易合作。 关键词:加工贸易;发展模式;进 出口;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志码:A 辽宁加工贸易发展至今,对辽宁经济、就业及产 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在单 纯的鼓励出口和优惠外资企业的导向下,前些年国 外的一些高污染、高能耗和低端产品企业也转移进 来 ,加大了辽宁省
3、在能源环保方面的压力。辽宁对 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要求尽快调整加工贸易发 展模式,探索实现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就业为 目的 的未来加工贸易发展模式。 一、辽宁加工贸易近十年发展现状 1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加工贸易在引进先进管 理模式、提升现有加工企业生产水平、培训适应国际 制造标准的员工队伍、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特有 的作用,已成为全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重 要方式。但是,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处于主导地位 的经济模式,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不发达,因此与国 内其他加工贸易发达的省份相比,目前辽宁省加工 贸易还处于不发达状态,与辽宁省的基础实力和对 外开放水平很不
4、相称。国家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2 年全国加工贸易总额为 13 4395 亿美元,加工 贸易出口额为 86278 亿美元,其中辽宁省分别为 3583 亿美元 和 2307 亿 美元,都 只 占全 国的 267,远远低于广东、江苏等其他沿海经济发达省 份。 2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额比重呈下降趋势 根据表 1 的统计,2002 年以来,辽宁省加工贸 易总额和加工贸易出口额虽然有了成倍的增加,但 却比不上同期全省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增加速 度,所占比重一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一趋势近 两年来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意味着辽宁省加工贸易 在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后仍处于低谷状态。 表 1 2002-2012
5、 年辽宁对外贸易和加工贸易指标 资料来源:根据 2002-2012 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计公报整理。 3外商投资企业占据加工贸易的主要地位 目前,辽宁省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 80以上是 外资企业,呈现以外资企业为主导、国内企业参与不 足的局面 u J。在全省的外商投资企业中,中国华录 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大连东芝电视有限公司、 佳能大连办公设备有限公司以及英特尔半导体(大 连)有限公司等占据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绝大部分。 相比之下,辽宁本土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处于明显落 后的状态。 收稿 日期 :2013-0612 基金项 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 目(L12DJY069) 作者简介:
6、张佰英(1965 一),女,副教授;Emafl:baiyingzhang163net 第 1 期 张佰英,等:辽宁未来加工贸易发展模式论析 2l 4软件加工贸易成为加工贸易出口的新亮点 软件加工贸易现已成为辽宁加工贸易出口的新 亮点。以大连为例,全市从事软件与服务出口的软 件企业有 80 多家,已初步形成对 日软件出口开发骨 干企业群。例如:IBM、埃森哲、索尼、东芝、松下、三 菱等 19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已在大连建立了其在中 国和东北亚的软件研发中心;CSK、阿尔派、欧姆龙、 FTS、日立造船等多家 日资软件企业已在大连设立了 其在中国或亚洲地区的研发中心;东软、浪潮、中软、 信雅达等
7、一批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在大连设立了面向 日本市场的出口基地;有 9 家大连企业在 日本设立 了分公司。随着面向日韩软件外包业务的增多以及 BPO(商务流程外包)业务的逐渐开展,GE、DELL、 IBM、日立造船、CSK 等公司纷纷将其 CALL center、 CAD、数据处理业务等转向了大连,带动了经济增长 和大批高质量劳动力的就业,成为辽宁省加工贸易 新的增长点。 二、辽宁加工贸易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际市场低迷,加工贸易行业形势严峻。 201 1 年以来,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扩 散,各国政府虽出台各种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但并未 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复苏缓慢的局面。欧盟、美国、日
8、本是辽宁对外加工贸易的主要合作伙伴,其经济复 苏缓慢,使辽宁省加工贸易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环 境。特别是作为辽宁省软件企业对外服务承包的主 要市场的 日本,从 2012 年四季度开始出现了日元贬 值的势头,使得刚刚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软件行业 的加工贸易步履维艰。 (2)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 辽宁省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属于中小企业,配套能 力不强,加工组装环节大都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竞 争优势仍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成熟技术,产 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大连海关网站数据显 示,2012 年,辽宁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1004 亿美 元,占外贸出口总值的 173,比重较上年提高了
9、 52 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速比上 年下滑了 6。6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下 降 146,比重较上年也下降了 28 个百分点。 (3)外资企业是加工贸易的主体,国内企业参 与不足。目前,辽宁省加工贸易依然是主要依赖外 资企业。跨国公司为保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大都将 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环节留在母公司,把低附加值 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具有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和地 区生产,东道国一直面临着外资企业因为某些特殊 原因而进行撤资的风险。金融危机以后,一方面 日 本经济陷入低迷,另一方面中国劳动力成本有所上 涨,因此,一些小型的以 IT、电子类产品为主,产业竞 争激烈、技术更新速度较快
10、、退出成本低的日资企业 不断从我国撤资,转而投向东南亚国家,这在辽宁省 也不例外。从实际情况看,近年来聚集于大连和沈 阳的中小型 日资企业撤资,已经对辽宁省加工贸易 的出口以及整个出口贸易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辽宁省未来加工贸易发展模式思考 (1)促进加工贸易逐步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为 促进加工贸易逐步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必须沿产业 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其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即 发展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自主研发,向产业链 下游延伸即发展产品的服务和营销。依据国家产业 政策,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环境污染小、 资源能源消耗低、产业关联度强的加工贸易,限制不 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和过多消耗国内
11、资源的加工贸 易。为此,辽宁省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首先加 强加工贸易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进行新 产品的研发,实现现有技术的改造。其次,继续吸引 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转移到辽宁省,进而带动辽宁 省加工贸易的革新。另外,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和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新材料和新能源等 新兴产业,带动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J。 (2)继续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加工 贸易,逐步提升制造层次。辽宁省以丰富的劳动力 资源和低端加工贸易带动了大批劳动者就业,因此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还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情况看,纺织业、食品 加工业以及其他一些低端的加
12、工制造业,尽管它们 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利润不高,但却推动了辽宁省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的增加。从国际比较 看,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其软件业的发展水平虽 然较高,仅次于美国,但其所创造的就业人数却不过 200 万人而已,相比之下 ,中国仅出口产业的制造部 门就创造了高达 15 亿个左右的就业岗位。这是中 国与印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拉开一定距离的主要原 因之一。因此,如果现阶段让低端产业出局,高端产 业不能直接替代其吸纳就业的地位,就必将使一大 部分劳动者面临失业的困局,造成社会的恐慌和就 业的新问题。 (3)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加工贸易国际竞争力。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辽宁省已经形成了
13、一些 产业集群,如沈阳铁西装备制造、大连软件信息服 22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13 卷 务、本溪生物制药、辽阳芳烃及精细化工、铁岭专用 车、阜新液压等,都是全省示范的产业集群,是全省 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这些产业集群的资本、信息、 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也是全省未来加工贸易实 现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发展 产业集群,可以有效抑制外资因工资成本上涨向其 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规模 J。因此,辽宁 省首先要实施既定的产业规划,采取产业配套措施,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 建设,为沿海口岸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便利的通关服 务。其次,不断加快研发、设
14、计、人才培训、检验检测 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 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四、对辽宁省未来加工贸易的政策建议 加工贸易承接着制造业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 过渡的使命,如何在产业转型中实现新发展,在经济 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跨越发展,这是辽宁省乃至 全国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几 点政策建议: (1)从品牌建设人手,提升产品附加值。全省 各级政府的质量监督检查部门,应加大对加工贸易 企业生产标准、产品质量等的监察力度,使其逐步与 国际先进水平标准接轨。其次,各级政府应鼓励企 业以优质产品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不 断提高 自己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
15、。另外,加 工贸易企业在确保加工贸易档次不断提升的同时, 要密切与上下游厂家的供应链,专注经营 自己的优 势产品,迅速提升加工水平,力争实现产品或服务的 不可替代性,避免受制于人,摆脱利润微薄的地位。 (2)合并低端加工贸易企业,扩大企业规模。 辽宁省进行低端产品加工贸易的中小型贸易企业过 多,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较弱。为此,可建议其建 立行业联盟,在必要时参股合并,共同发展。这样, 不仅可以扩大产品的生产规模,共同打造主打产品, 还可以优势互补,共享各种资源,提升抵御加工贸易 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能力。只要全省的低端加工贸 易企业联合起来,长期专注于所擅长的领域,精益求 精,就能实现在生产工艺
16、、管理及各程序等方面的整 合创新,形成特有的成本竞争优势,其经济价值和就 业贡献绝不亚于高端技术产品对辽宁省的影响。 (3)促进软件产品加工贸易的多元化发展。从 2012 年 10 月开始,因日元对人民币持续贬值,辽宁 省软件行业的加工贸易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中, 一 些软件产品的加工贸易企业经营惨淡,每单生意 从开始运作到结算周期结束,明明是可以赚钱的交 易,却因为不确定的日元贬值预期而变得扑朔迷离, 致使很多软件加工贸易企业业务中断或被迫转向其 他国家寻找机会。为此,必须实现软件产品加工贸 易的多元化发展,即在未来的软件加工贸易发展过 程中,要努力寻求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合作,进一步 发展全
17、方位、多元化的软件加工贸易。这既是规避 单一海外市场经营风险的有效方式,也是软件企业 实现营销组合的客观需要。 (4)利用中 日韩 FTA 谈判的契机,推进中日韩 加工贸易合作。2013 年 3 月 2628 日,中日韩 FTA 第一次谈判在韩国首尔举行,三国代表讨论了自贸 区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及谈判方式等议题。从 目 前情况看,因钓鱼岛和独岛(日本称竹岛)纠纷,中 日、韩 日关系紧张,中 El 韩 FTA 谈判的进程受到了 很大的影响,前景并不明朗。尽管如此,但由于中日 韩 FTA 事关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大局,对推动中日韩 三国关系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因此三国都不轻言放 弃。中日韩 FTA 在
18、推动中日韩经济合作的过程中, 将为辽宁加工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辽宁应抓住机遇,调整加工贸易的思路,向沿海集 聚,向港口集聚,向资源所在地集聚,向加工区集聚, 使加工贸易成为带动辽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孟亮,梁莹莹辽宁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研究J黑龙江 对外经贸,2007(11):3839 2商务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 导意见 EBOL(20111221)20130420ht tp: mofcom gov coJarticlezt zhcjdsubjectb1 201 l1220l1 1207890945shtm1 3赵玉敏加工贸易是否导致中国陷入低端制造业陷阱研 究J国际贸易 ,2012(1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