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额信贷管理的再规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贷款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农民的普遍青睐,小额信贷的品牌效应有效地提升了农信社的社会形象和地位。目前,小额信贷在农信社贷款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小额信贷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信社资产管理的质量。基于小额信贷的品牌特征,仅取决于农户的信誉程度、经营能力与道德水准,即第一还款来源,在核定的额度内向农户发放,无抵(质)押及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保障,稍有不慎贷款本息就可能无法收回。因此,在现行的贷款产品中是风险系数较高的一种信贷产品。鉴于此,省联社成立后,对小额信贷管理办法进行了几次较大修改,不仅将原来的小额信贷管理办法一分为二(小额信用与小
2、额担保),并且核心内容也较以往不同,用途更窄、适用范围更小,特别是引入了“包发放、包管理、包收回、包赔偿、与绩效挂钩”为核心内容的责任制度(简称四包一挂),有效地防范了小额信贷风险。但通过前期运行情况看,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修改现行的小额农贷管理办法。由于全省各地实际情况与信贷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同时山区与平原、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差异。全省统一模式难以有效促进全省小额信贷水平的整体提高。全省小额信贷管理办法可参照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来制订,易粗不易细。各地市级或县级联社可结合地方特色与实际,在不超过省联社总体原则框架下,灵活制订区域性
3、小额信贷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合理确定贷款用途和额度。如将用途拓展到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项目,对规模养殖户,可根据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扩大授信额度等。这样既具有可操作性,也可更好地甄别与防范风险,同时还可充分激发全员规范管理小额信贷的能动性,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建立科学的小额信贷管理体系。小额信款与其它贷款种类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较大的区别。它的特点是额小、面广、分散,服务对象是“三农”,管理难度较大,稍有疏漏便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只有创新管理理念,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小额信贷管理体系,用科学的方式和科技的手段对小额信贷的发放、使用和回收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使其真正起到
4、为农民服务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充分利用现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现行的信贷管理系统与综合业务系统进行深度融合,把资金结算、储蓄、贷款及评级授信等相关功能集中在“一卡通”上。完善与改进“四包一挂”责任制度。将现行的“四包一挂”责任制度从小额信贷管理办法中单列出来,纳入信贷基本办法中去,并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同时由省联社对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进行相应修订,将“四包一挂”中的“与绩效挂钩”纳入其考核范畴。引入责任贷款风险金制度。对小额信贷逾期三个月未收回的,按月建立责任贷款台账,逐月按一定比例扣收责任贷款风险金,直至贷款收回,实行责任终身追究。将“四包”中的“包赔偿”取消,以银监会的“三包一挂”提法为
5、准。因为“包收回”内容就包含了赔偿收回部分,赔偿属于责任追究范畴,过分强调赔偿易导致基层信贷人员产生“惧贷”、“惜贷”现象,同时对轮岗、工作调动等原因导致的原经办人发放的小额信贷会出现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到位现象。规范贷款管理责任移交,对原经办人因工作变动原因导致不能继续从事小额信贷贷后管理的,应经审计部门、信贷部门进行责任认定后移交,接手人通过贷后检查发现属违规贷款的,可实行责任返还。协助建立农业保险。由于农业生产受各方面环境因素制约,加上当前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防灾抗灾能力低,对自然依赖性强,农业生产收入好坏关系到小额信贷能否按期回收。因此,农信社应积极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防止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从而有效降低小额信贷风险。建立农业保险体系,是支持保护农业的有效形式,可以有效化解农业生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同时,农信社要推动政府部门对农业保险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对自然灾害保险政府要给予大量财政补贴,改灾后补救为灾前保障,从而降低小额信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