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治疗学教学大纲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教研室2002 年 3 月2前 言药物治疗学与临床药理学是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药物治疗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应用于新药临床试验、观察和评价,而且应用于临床病人的个体化治疗。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合理用药,这是一项涉及到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卫生人员共同努力的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上市的药物必须经过严谨的药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等多方面的实验研究,通过严格的审评、批准程序,并得到新药证书,才能获准生产上市,以保证用药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由于药动学与药效学的多样性(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
2、c variability)等因素引起的个体差异,不能保证用药的每位患者都安全与有效,因而需要药物治疗的”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 of drug therapy)。一项治疗方案实质上就是一项进行临床试验或验证的科学设计,这种设计的基础是药物研制时的有对照的临床试验以及药品上市后应用的经验。在开始药物治疗之前,必须明确与临床用药的目的和判断疗效的指标。药物治疗的个体化需要掌握药物在具体病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情况,了解年龄、肝肾功能、食物、药物相互作用、耐药性、影响药动学和药物毒性的多种遗传因素等对药效的影响。开展药物的血浆药物浓度监测有助于了解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和控制药效的多样
3、性。药效学多样性的监测,需要预先确定药效与毒性作用的标准并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性。有些不良事件是药效学作用的延伸,而药物相互作用的多样性(variability in drug interaction)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药物治疗的”个体化”也有利于避免因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事件的发生。3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时 数绪 论 第一篇 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学 (1)第一章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2)第二章 痴呆的药物治疗(1) 第三章 头痛的药物治疗(1)第二篇 精神与心理疾病的药物治疗学第四章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1)第五章 焦虑症
4、的药物治疗(1)第六章 情绪稳定药的临床应用(1)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2)第三篇 心血管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学第八章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2)第九章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2)第十章 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治疗(1.5)第十一章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1.5)第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1)第十三章 血栓性疾病的防治(1)第四篇 内分泌系统及内脏疾病的药物治疗学第十四章 糖尿病药物治疗(1.5)第十五章 肝脏疾病的药物治疗(1)第十六章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1.5)第十七章 前列腺疾病和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1)第五篇 化学药物治疗学第十八章 化学治疗概论(1.5)
5、第十九章 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2.5)第二十章 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2.5)第六篇 免疫调节药的临床应用第二十一章 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用药(1.5)4第二十二章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用药(1.5)第二十三章 艾滋病的药物治疗(1.5)第七篇 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制品的临床应用第二十四章 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制品(1.5)第二十五章 生物制品的临床应用(1.5)第八篇 心肺复苏及急性中毒抢救用药第二十六章 心肺复苏药物(1.5)第二十八章急性中毒抢救药物临床应用(1.5)合计 42药物治疗学教学大纲(临床药理教研室 王怀良编写)使用教材: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年出版王怀良
6、主编编委名单:北大、协和、复旦、二军大、三军大、山大、吉大、中南、哈医大、天津医大、西安交大等参编5第一篇 绪论【目的要求】该章所列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用药原则、选择药物、临床评价【教学内容】药理作用:药物作用及作用原理(基础部分从简) 、临床药理。临床药代动力学:与临床相关的临床药代动力学信息,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特征;生化转运途径,药物代谢产物及其活性;消除速率、半衰期;与治疗作用或毒性有关的体液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程度;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情况。是否常规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及相关情况。相互作用: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药物或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可对机制简单描述。适应症:适用
7、于对某疾病或状态的治疗、预防或诊断;适用于治疗或缓解某征候等。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有可能,根据器官系统、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毒理机制介绍。例如发生率最高的/较少见的/其他罕见的不良反应是 XXX(给出发生率或多少分之几) ;严重不良反应、潜在危害以及由此引起的限制;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采取的措施;临床前及临床毒理(特殊毒性/遗传毒性/依赖性) ;药物过量(与药物过量有关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改变、并发症;与毒性或致死性相关的血药浓度;生理及病理情况对药物量效的影响;药物中毒时的有效解毒剂,可否通过透析清除等) ;注意事项指与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信息,配伍禁忌。
8、特殊人群用药:包括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用药。6妊娠期妇女用药应指出该药按药物致畸危险发生率分类所属类别;哺乳期妇女用药应说明动物或人体实验提示的对儿童的不良反应或潜在危害。禁忌 如果有,则予以介绍。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用药方法;常规剂量范围及剂量上限;不同适应症剂量;推荐用药间隔;特殊人群(小儿、老人、肝病病人、肾病病人)用药剂量调整等。用量表示法:一次 XX(或者 XXXX) (重量或容量单位,如 mg, g, L, ml 等) 。需进行疗程用药者说明疗程剂量、用法、期限。其他情况,如负荷量、维持量、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饭前饭后服用、有无按体表面积计算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9、【教学时数】1第二篇 精神与心理疾病的药物治疗学【目的要求】该章所列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用药原则、选择药物、临床评价【教学内容】药理作用:药物作用及作用原理(基础部分从简) 、临床药理。临床药代动力学:与临床相关的临床药代动力学信息,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特征;生化转运途径,药物代谢产物及其活性;消除速率、半衰期;与治疗作用或毒性有关的体液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程度;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情况。是否常规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及相关情况。相互作用: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药物或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可对机制简单描述。适应症:适用于对某疾病或状态的治疗、预防或诊断;适用于治疗或缓解某征候等。7
10、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有可能,根据器官系统、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毒理机制介绍。例如发生率最高的/较少见的/其他罕见的不良反应是 XXX(给出发生率或多少分之几) ;严重不良反应、潜在危害以及由此引起的限制;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采取的措施;临床前及临床毒理(特殊毒性/遗传毒性/依赖性) ;药物过量(与药物过量有关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改变、并发症;与毒性或致死性相关的血药浓度;生理及病理情况对药物量效的影响;药物中毒时的有效解毒剂,可否通过透析清除等) ;注意事项指与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信息,配伍禁忌。特殊人群用药:包括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用药。妊娠
11、期妇女用药应指出该药按药物致畸危险发生率分类所属类别;哺乳期妇女用药应说明动物或人体实验提示的对儿童的不良反应或潜在危害。禁忌 如果有,则予以介绍。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用药方法;常规剂量范围及剂量上限;不同适应症剂量;推荐用药间隔;特殊人群(小儿、老人、肝病病人、肾病病人)用药剂量调整等。用量表示法:一次 XX(或者 XXXX) (重量或容量单位,如 mg, g, L, ml 等) 。需进行疗程用药者说明疗程剂量、用法、期限。其他情况,如负荷量、维持量、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饭前饭后服用、有无按体表面积计算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时数】抑郁症的药物治疗(1)焦虑症的药物治疗(1)情绪稳定
12、药的临床应用(1)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2)8第三篇 心血管及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学【目的要求】该章所列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用药原则、选择药物、临床评价【教学内容】药理作用:药物作用及作用原理(基础部分从简) 、临床药理。临床药代动力学:与临床相关的临床药代动力学信息,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特征;生化转运途径,药物代谢产物及其活性;消除速率、半衰期;与治疗作用或毒性有关的体液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程度;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情况。是否常规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及相关情况。相互作用: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药物或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可对机制简单描述。适应症:适用于对某疾病或状态的治疗、预
13、防或诊断;适用于治疗或缓解某征候等。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有可能,根据器官系统、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毒理机制介绍。例如发生率最高的/较少见的/其他罕见的不良反应是 XXX(给出发生率或多少分之几) ;严重不良反应、潜在危害以及由此引起的限制;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采取的措施;临床前及临床毒理(特殊毒性/遗传毒性/依赖性) ;药物过量(与药物过量有关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改变、并发症;与毒性或致死性相关的血药浓度;生理及病理情况对药物量效的影响;药物中毒时的有效解毒剂,可否通过透析清除等) ;注意事项指与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信息,配伍禁忌。特殊人群用药:包括儿童、妊
14、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用药。妊娠期妇女用药应指出该药按药物致畸危险发生率分类所属类别;哺乳期妇女用药应说明动物或人体实验提示的对儿童的不良反应或潜在危害。9禁忌 如果有,则予以介绍。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用药方法;常规剂量范围及剂量上限;不同适应症剂量;推荐用药间隔;特殊人群(小儿、老人、肝病病人、肾病病人)用药剂量调整等。用量表示法:一次 XX(或者 XXXX) (重量或容量单位,如 mg, g, L, ml 等) 。需进行疗程用药者说明疗程剂量、用法、期限。其他情况,如负荷量、维持量、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饭前饭后服用、有无按体表面积计算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时数】高血压病的药物
15、治疗(2)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2)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治疗(1.5)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1.5)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1)血栓性疾病的防治(1)第四篇 内分泌系统及内脏疾病的药物治疗学 【目的要求】该章所列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用药原则、选择药物、临床评价【教学内容】药理作用:药物作用及作用原理(基础部分从简) 、临床药理。临床药代动力学:与临床相关的临床药代动力学信息,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特征;生化转运途径,药物代谢产物及其活性;消除速率、半衰期;与治疗作用或毒性有关的体液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程度;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情况。是否常规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及相关情况。相互
16、作用: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药物或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可对机制简单描述。10适应症:适用于对某疾病或状态的治疗、预防或诊断;适用于治疗或缓解某征候等。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有可能,根据器官系统、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毒理机制介绍。例如发生率最高的/较少见的/其他罕见的不良反应是 XXX(给出发生率或多少分之几) ;严重不良反应、潜在危害以及由此引起的限制;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采取的措施;临床前及临床毒理(特殊毒性/遗传毒性/依赖性) ;药物过量(与药物过量有关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改变、并发症;与毒性或致死性相关的血药浓度;生理及病理情况对药物量效的影响;药物中毒时的
17、有效解毒剂,可否通过透析清除等) ;注意事项指与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信息,配伍禁忌。特殊人群用药:包括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用药。妊娠期妇女用药应指出该药按药物致畸危险发生率分类所属类别;哺乳期妇女用药应说明动物或人体实验提示的对儿童的不良反应或潜在危害。禁忌 如果有,则予以介绍。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用药方法;常规剂量范围及剂量上限;不同适应症剂量;推荐用药间隔;特殊人群(小儿、老人、肝病病人、肾病病人)用药剂量调整等。用量表示法:一次 XX(或者 XXXX) (重量或容量单位,如 mg, g, L, ml 等) 。需进行疗程用药者说明疗程剂量、用法、期限。其他情况,如负荷量、
18、维持量、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饭前饭后服用、有无按体表面积计算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时数】糖尿病药物治疗(1.5)肝脏疾病的药物治疗(1)11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1.5)前列腺疾病和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1)第五篇 化学药物治疗学 【目的要求】该章所列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用药原则、选择药物、临床评价【教学内容】药理作用:药物作用及作用原理(基础部分从简) 、临床药理。临床药代动力学:与临床相关的临床药代动力学信息,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特征;生化转运途径,药物代谢产物及其活性;消除速率、半衰期;与治疗作用或毒性有关的体液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程度;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
19、屏障情况。是否常规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及相关情况。相互作用: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药物或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可对机制简单描述。适应症:适用于对某疾病或状态的治疗、预防或诊断;适用于治疗或缓解某征候等。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有可能,根据器官系统、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毒理机制介绍。例如发生率最高的/较少见的/其他罕见的不良反应是 XXX(给出发生率或多少分之几) ;严重不良反应、潜在危害以及由此引起的限制;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采取的措施;临床前及临床毒理(特殊毒性/遗传毒性/依赖性) ;药物过量(与药物过量有关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改变、并发症;与毒性或致死性相关的血药浓度
20、;生理及病理情况对药物量效的影响;药物中毒时的有效解毒剂,可否通过透析清除等) ;注意事项指与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信息,配伍禁忌。特殊人群用药:包括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用药。12妊娠期妇女用药应指出该药按药物致畸危险发生率分类所属类别;哺乳期妇女用药应说明动物或人体实验提示的对儿童的不良反应或潜在危害。禁忌 如果有,则予以介绍。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用药方法;常规剂量范围及剂量上限;不同适应症剂量;推荐用药间隔;特殊人群(小儿、老人、肝病病人、肾病病人)用药剂量调整等。用量表示法:一次 XX(或者 XXXX) (重量或容量单位,如 mg, g, L, ml 等) 。需进行疗程用
21、药者说明疗程剂量、用法、期限。其他情况,如负荷量、维持量、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饭前饭后服用、有无按体表面积计算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时数】化学治疗概论(1.5)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2.5)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2.5)第六篇 免疫调节药的临床应用【目的要求】该章所列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用药原则、选择药物、临床评价【教学内容】药理作用:药物作用及作用原理(基础部分从简) 、临床药理。临床药代动力学:与临床相关的临床药代动力学信息,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特征;生化转运途径,药物代谢产物及其活性;消除速率、半衰期;与治疗作用或毒性有关的体液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程度;通过血脑
22、屏障及胎盘屏障情况。是否常规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及相关情况。相互作用: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药物或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可对机制简单描述。13适应症:适用于对某疾病或状态的治疗、预防或诊断;适用于治疗或缓解某征候等。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有可能,根据器官系统、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毒理机制介绍。例如发生率最高的/较少见的/其他罕见的不良反应是 XXX(给出发生率或多少分之几) ;严重不良反应、潜在危害以及由此引起的限制;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采取的措施;临床前及临床毒理(特殊毒性/遗传毒性/依赖性) ;药物过量(与药物过量有关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改变、并发症;与毒性或致死性
23、相关的血药浓度;生理及病理情况对药物量效的影响;药物中毒时的有效解毒剂,可否通过透析清除等) ;注意事项指与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信息,配伍禁忌。特殊人群用药:包括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用药。妊娠期妇女用药应指出该药按药物致畸危险发生率分类所属类别;哺乳期妇女用药应说明动物或人体实验提示的对儿童的不良反应或潜在危害。禁忌 如果有,则予以介绍。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用药方法;常规剂量范围及剂量上限;不同适应症剂量;推荐用药间隔;特殊人群(小儿、老人、肝病病人、肾病病人)用药剂量调整等。用量表示法:一次 XX(或者 XXXX) (重量或容量单位,如 mg, g, L, ml 等) 。需
24、进行疗程用药者说明疗程剂量、用法、期限。其他情况,如负荷量、维持量、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饭前饭后服用、有无按体表面积计算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时数】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用药(1.5)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用药(1.5)14艾滋病的药物治疗(1.5)第七篇 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制品的临床应用【目的要求】该章所列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用药原则、选择药物、临床评价【教学内容】药理作用:药物作用及作用原理(基础部分从简) 、临床药理。临床药代动力学:与临床相关的临床药代动力学信息,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特征;生化转运途径,药物代谢产物及其活性;消除速率、半衰期;与治疗作用或毒性有关
25、的体液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程度;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情况。是否常规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及相关情况。相互作用: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药物或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可对机制简单描述。适应症:适用于对某疾病或状态的治疗、预防或诊断;适用于治疗或缓解某征候等。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有可能,根据器官系统、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毒理机制介绍。例如发生率最高的/较少见的/其他罕见的不良反应是 XXX(给出发生率或多少分之几) ;严重不良反应、潜在危害以及由此引起的限制;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采取的措施;临床前及临床毒理(特殊毒性/遗传毒性/依赖性) ;药物过量(与药物过量有关的症状、体征、
26、实验室改变、并发症;与毒性或致死性相关的血药浓度;生理及病理情况对药物量效的影响;药物中毒时的有效解毒剂,可否通过透析清除等) ;注意事项指与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信息,配伍禁忌。特殊人群用药:包括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用药。妊娠期妇女用药应指出该药按药物致畸危险发生率分类所属类别;哺乳期15妇女用药应说明动物或人体实验提示的对儿童的不良反应或潜在危害。禁忌 如果有,则予以介绍。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用药方法;常规剂量范围及剂量上限;不同适应症剂量;推荐用药间隔;特殊人群(小儿、老人、肝病病人、肾病病人)用药剂量调整等。用量表示法:一次 XX(或者 XXXX) (重量或容量单位,如
27、 mg, g, L, ml 等) 。需进行疗程用药者说明疗程剂量、用法、期限。其他情况,如负荷量、维持量、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饭前饭后服用、有无按体表面积计算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时数】现代生物技术与生物制品(1.5)生物制品的临床应用(1.5)第八篇 心肺复苏及急性中毒抢救用药 【目的要求】该章所列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用药原则、选择药物、临床评价【教学内容】药理作用:药物作用及作用原理(基础部分从简) 、临床药理。临床药代动力学:与临床相关的临床药代动力学信息,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特征;生化转运途径,药物代谢产物及其活性;消除速率、半衰期;与治疗作用或毒性有关的
28、体液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程度;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情况。是否常规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及相关情况。相互作用: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药物或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可对机制简单描述。适应症:适用于对某疾病或状态的治疗、预防或诊断;适用于治疗或缓解某征候等。16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有可能,根据器官系统、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毒理机制介绍。例如发生率最高的/较少见的/其他罕见的不良反应是 XXX(给出发生率或多少分之几) ;严重不良反应、潜在危害以及由此引起的限制;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采取的措施;临床前及临床毒理(特殊毒性/遗传毒性/依赖性) ;药物过量(与药物过量有关的症状、体征
29、、实验室改变、并发症;与毒性或致死性相关的血药浓度;生理及病理情况对药物量效的影响;药物中毒时的有效解毒剂,可否通过透析清除等) ;注意事项指与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的信息,配伍禁忌。特殊人群用药:包括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用药。妊娠期妇女用药应指出该药按药物致畸危险发生率分类所属类别;哺乳期妇女用药应说明动物或人体实验提示的对儿童的不良反应或潜在危害。禁忌 如果有,则予以介绍。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用药方法;常规剂量范围及剂量上限;不同适应症剂量;推荐用药间隔;特殊人群(小儿、老人、肝病病人、肾病病人)用药剂量调整等。用量表示法:一次 XX(或者 XXXX) (重量或容量单位,如
30、mg, g, L, ml 等) 。需进行疗程用药者说明疗程剂量、用法、期限。其他情况,如负荷量、维持量、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饭前饭后服用、有无按体表面积计算等【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时数】心肺复苏药物(1.5)急性中毒抢救药物临床应用(1.5)17临床药理学实验课大纲第一章 高效液相色谱(HPLC )的简介第一节 HPLC 基本理论(8 学时)一、基本概念色谱流出曲线和色谱峰定性参数柱效参数相平衡参数分离参数二、基本理论塔板理论高效液相色谱速率理论三、基本分析理论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一、 输液系统二、 色谱柱和进样系统三、 检测系统四、 数据处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
31、谱仪的维护和注意事项第四节 常用生物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 生物样品的采集与储存二、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三、 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二章 临床药理学实验部分第一节 总论实验(6 学时)生物等效性实验(验证红霉素或阿司匹林不同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有无不同)第二节 各论实验荧光检测-HPLC 测定血清中庆大霉素(4 学时)(1) 色谱条件(2) 样品测定(3)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4)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5) 说明18RP-HPLC 测定全血和血浆中环磷酰胺(4 学时)(1) 色谱条件(2) 样品测定(3)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4)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5) 说明RP-HPLC 测定血清中苯妥英钠(4 学时)(1) 色谱条件(2) 样品测定(3)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4)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5) 说明柱后衍生化荧光检测-HPLC 测定原料药中的地高辛(4 学时)(1) 色谱条件(2) 样品测定(3)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4)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5) 说明溶剂提取 RP-HPLC 测定血浆中茶碱(4 学时)(1) 色谱条件(2) 样品测定(3)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4)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5) 说明第三节 示教实验治疗药物监测(TDM ) (6 学时)备注:实验所需主要必需仪器:HPLC(荧光、紫外、化学检测器)不同型号和固定相的色谱柱计算机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