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云南畜牧兽医(2013年第3期) 农村小规模养猪场环境卫生现状 调查分析及评价 李秀,唐俊瑜,胡红梅,胡香兰,马江波 (永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永胜674200) 摘要:对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10个农村小规模养猪场环境卫生现状进行了调查,同时按春、夏、秋、冬分别测定 了猪场空气中的氨气浓度,猪舍内外空气中细菌菌落数和饮用水水质。结果表明:农村小规模猪场受猪场条件,建筑 模式的影响较大,猪场水源易受地表水污染。猪场设计不规范,环境管理措施不落实,猪场空气中细菌含量高是影响 场区空气环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畜牧学;猪场环境现状;猪舍建筑;卫生防疫 中图分类号:$8582812 4 文献
2、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1341(2013)030004一o4 永胜县位于云南省丽江市中部,是典型的农业县,属山 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养猪场开展了环境卫生状况调查, 地季风气候。近年来,随着养猪生产方式的转变,规模化养 分析研究猪场内外环境,以期了解规模猪场的环境现状,为 猪发展迅速,成为了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养猪发展的主要生 合理的维护规模猪场生态系统的平衡提供科学依据。现将 产方式。目前全县已有农村小规模养猪场15个。这些规模 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化养猪场猪的存栏数量多,饲养密度高,运动范围小,环境应 1调查方法及范围 激因素多,猪舍内环境变化大,夏季高温、高湿、通风不足,冬 在永胜
3、县境内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存栏能繁母猪50头 季温度偏低、湿度大、通风差,舍内空气质量差。加之猪场的 以上或年出栏肥猪500头以上的1O个规模养猪场作为调查 粪便和污水不做处理任意堆弃和排放,导致场区大气质量恶 对象,由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对被调查猪场采用观察、测 化,土壤和水也受到污染,场区环境也同时发生改变。这些 量、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 制约因素的存在,造成疾病的流行,生产水平下降,给养猪企 2调查内容及结果 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当前农村小规模猪场在 21基本情况 环境卫生体系建设中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笔者在全县范围 生产存栏规模、生产类群、建场时间(见表1)。 表1 农村小规
4、模养猪场环境现状调查 萼 攀 雾蒸攀 喜 意 篓 譬嘉 霎 1 938 6 4 000 无 封闭 无 无 自来水南北向 2 703 2 3 000 无 半封闭 5 3 728 3 20 无 半封闭 6 襄 地下水南北向 山泉水东西向 4 780 4 2 500 有 封州 尢 尢 地 水南北同 5 864 4 2。o0 有 封闭 6 地下水东西向 6 742 6 1 800 无 封闭 7 无 地下水东西向 7 78。 4 3。o0 无 封闭 无 蓁 山泉水南北向 8 764 2 1 000 无 半封闭 3 无 自来水南北向 9 647 6 3 000 无 半封闭 3 无 Ll1泉水南北向 l0
5、854 3 1 400 有 封闭 6 无 地下水南北向 全部 干湿分离、 硬化 水冲 部分 干湿分离、 硬化 水冲 部分 人工 硬化 清洗 全部 干湿分离、 硬化 人工清扫 全部 干湿分离、 硬化 水冲 部分 干湿分离、 硬化 人工清扫 部分 人工 硬化 清扫 部分 人工 硬化 清扫 部分 人工 硬化 清扫 全部 干湿分离、 硬化 水冲 化粪池计划定期 处理免疫消毒 化粪池计划定期 处理 免疫消毒 化粪池计划定期 处理免疫消毒 化粪池计划预防 处理免疫消毒 化粪池计划定期 处理免疫消毒 化粪池定期预防 处理 防疫消毒 堆粪场定期预防 发酵 防疫消毒 堆粪场计划定期 发酵 免疫消毒 堆粪场计划定
6、期 发酵 免疫消毒 化粪池计划定期 处理免疫消毒 云南畜牧兽医(2013年第3期) 5 22场址选择 场址离交通干线的距离和周边环境状况(见表1)。10 个规模养殖场场内及周边树木绿化情况一般的占70(7 10)较差的20(210),无绿化的10(110),场内及周边 均无水域;各场水源情况分别为山泉水、地下水、自来水,其 中山泉水占30(310),地下水占50(510),自来水占 20(210)。 23场区布局 场内建筑间距见表1,猪舍朝向大多以南北座向为主,部 分东西向,场内道路均未按功能进行净、污道划分100(10 10),其中路面全部水泥硬化的占30(310),部分水泥硬 化的占70(
7、710)。 24舍式建筑 猪舍全部采用双坡面屋顶,封闭式猪舍占60(610), 半封闭式猪舍占40(410)。猪舍地面除50的场内有部 分(限于母猪产床)漏缝地板外,其余为水泥地面。猪舍的采 光、通风均良好。 25环境现状 猪舍清粪方式均为人工清扫,然后用水冲洗100,粪尿 固、液分离仅限于有母猪产床的猪栏,粪污排放前全部都经 过简单的沉淀处理,然后用于种植业。 26防疫情况 所有调查场入口处都有人员进场消毒设施,但仍存在设 置不合理,执行防疫制度不力等情况。实行完全计划免疫的 占80(810),实行定期免疫的占20(210),实行定期消 毒灭虫的占80(810),实行预防消毒的占20(210
8、)。 在病死猪尸体处理方面,全部无病死猪尸体处理设施和合理 的处理方法,只作简单的深埋处理。 27环境卫生评价的测试指标与方法 测试分不同季节进行,2012年春季(3月56日)、夏季 (6月5-_6日)、秋季(9月5 日)、冬季(12月5-_6日)均 按以下方法进行。 271 空气中氨气浓度的测定 在测定时间内于每天日落前后在猪场生产区中心和距最 边猪舍下风向10 m处,12 m高度处,采集5 L空气,同时记录 气温与气压,用纳氏比色法测定空气中氨气浓度,连测3 d。 272空气中菌落测定 于生产区中心和距最边猪舍下风向10 m处,12 m高度 处,日落前后在每个测定点取2个营养琼脂平皿在空气
9、中暴 露10 min,37下培养24 h,计菌落数。连测3 d。 273饮用水质测定 饮用水水质感官指标为打开水管放水数分钟后进行色、 嗅觉及pH值的测定;细菌总数测定方法为无菌操作取水样 1 mL,注入平皿中,倾注约15 mL已融化并冷却至45的营 养琼脂培养基,转动平皿使水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37下 培养24 h,记菌落数,大肠杆菌群测定按发酵法进行 。 3结果与分析 31基本情况及其分析 调查所选的1O个规模养殖场,建场时间均在10年以 下,且10个规模养殖场为私有性质或私人租赁承包,反映出 永胜县规模化养猪近年来以私营猪场发展较快。 32场址选择及其分析 调查发现办场时间短的猪场在选址
10、时,对周边环境的选 择比较注意,一般周围的居民或单位少或无,地势也比较高 燥,这说明近年来生产者对猪场选址的外部环境较为重视, 而一些老场的周边情况却较差。 被调查的所有猪场的水源质量都很好,水源情况分别为 山泉水、地下水、自来水,这说明永胜县可饮用水源十分丰 富。 33场区猪舍布局及其分析 部分场存在场区内建筑系数过大,舍间距太小的问题, 这对场内防疫和卫生工作十分不利,这类场多有发病多、通 风差、场区内空气污浊等现象。今后新建猪场时应加以改 进。根据永胜县的具体情况,即使在高燥、通风良好处建场, 舍问距离也应不小于6 m。 被调查场的猪舍朝向都较合理,这与本地的南北向建筑 习惯有关。调查中
11、有3户猪舍建筑东西朝向,有两户部分猪 舍东西座向,但猪舍周围绿化很好,场区小气候较理想。 所有猪舍建筑均采用双坡、朝南半开放式,通风、采光较 好。对于冬季保暖和产仔舍的保暖一般采用将北面全部和 南面的部分窗孔用编织布、塑料布钉严,这种方法看似简陋, 但效果较好。 调查中有部分猪舍是由旧房改用的猪舍,这种猪舍不适 宜本地养猪,舍内潮湿、不通风、阴暗。 34场区卫生防疫情况及其分析 被调查场的场区卫生防疫工作都做得不好,所有场无一 户按功能进行净、污道分开,场内同一条道上既是饲养员进 出,饲料送入的通道,又是买猪出猪,粪污出场的共同通道。 多数场区内道路路面部分或全部用水泥进行了硬化,但 却不能坚
12、持每天清扫冲洗,路面上有粪渣也不及时清扫。一 些沙石路面的情形就更糟,根本无法清扫。 病死猪尸体的处理是被调查场的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 即使是饲养量较大的猪场,也没有合理、规范的处理办法。 以上问题,生产者应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彻底 改变,场区必须严格按卫生要求分设净、污道,场内道路应全 部水泥硬化,便于及时清洗;装猪台应建在猪场的下风处围 墙边,直接向外开口(平时锁门),切不可建成与净道相连;病 死猪的处理必须合理规范;另外门卫消毒也要起到作用,将 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35环境状况测量数据分析 351猪场空气环境 在被测定的10个规模猪场中,对监测结果数据分析表 明:猪场区的不同位置
13、氨气浓度有显著差异,生产区中心部 位显著高于下风向处(P005);封闭式猪舍空气中氨气浓 度各季节均显著高于半封闭式猪舍;各猪场空气中的氨气浓 度均在卫生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20 mgm )。见表2。 被测定的规模猪场中,不论封闭式猪舍或半封闭式猪舍 不同季节猪舍空气中细菌数有显著的影响(P005)。 上述测定结果表明:大气菌落数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养 殖场的情况而不同。我国对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总数的卫 生标准(GB9663967388)规定最低为7,呈 弱碱性;猪场水源质量则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氨氮、细菌 总数含量偏高;污水向下渗漏导致猪场内地表污水对地下水 的水质构成影响。因此,在选择
14、猪场场址时和污水排放管线 设计与建设时应加以注意。 表4猪场水源水质测定 云南畜牧兽医(2013年第3期) 7 4结论 (1)被调查农村小规模养猪场在本地区目前的生产条件 下是最为常见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基础设施简陋,畜舍的 布局、设计都不够科学、标准,建设不规范,其通风、排污使用 面积等方面不符合动物疫病防控要求,空气环境状况及排放 的污水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予以 改进。 (2)云南省丽江市位于我国西南部,境内地型复杂,属山 地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因此,猪舍可建成半开放式,以保证 猪舍良好的通风换气和适宜的舍内温湿度,并可在敞开部分 设置能调节温度的卷帘,既简易,又经
15、济。 (3)农村小规模养猪场多数养殖场未建立养殖档案,生 产、免疫、用药、销售等信息记录不祥,一旦发生疫病则难以 溯源。 参考文献: 1 林海,吴庆鹉,杨全明,等规模猪场的环境卫生评价 J中国畜牧杂志,2003,39(1):3132 2 何华西,廖仁彩,颜文彬,等湖南衡阳市养猪场环境卫 生学现状调查J家畜生态,2003,24(4):3133 3 阎宏,李晓梅,宋彦芳,等养猪场空气和水体染状况调 查J畜牧与兽医,2003,35(10):2829 收稿日期:20130319 富源县规模猪场疫病防控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牛元力 (富源县畜牧兽医局。云南富源655500) 中图分类号:$858281
16、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1341(2013)03000702 大河乌猪于2003年审定为国家级猪新品种,富源县把 大河乌猪产业作为振兴富源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2008年开 始组织实施“扶百帮千带万”、养殖小区建设等工程。通过几 年的努力,据统计,2012年底全县建成饲养大河乌猪母猪20 头以上和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1 033户,其 中:大河乌猪核心场1个,大河乌猪扩繁场14个;饲养大河 乌猪母猪400头以上的万头猪场12户,200400头的11 户,100199头50户,5099头的104户,2O一49头的135 户,养殖小区172个;年出栏肥猪:5005 000
17、头的规模户78 户,100499头的278户,5099头的356户。富源县成了 生猪调出大县之一。 规模化猪场日趋增多,面对近年来疫病流行复杂的现 状,深感养殖中疫病风险深不可测,无法应对。为搞好规模 化猪场提供参考,笔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并对全县 规模化猪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在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方面存在 着诸多问题,在此提出与同行探讨。 1 选址布局不合理,设施落后,为生产埋下安全隐患 富源县属于煤炭大县,一些煤老板为响应县里“工业反 哺农业”的号召,积极投身到大河乌猪产业发展中。由于经 验不足或认识误区,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盲目上马,自己的猪 场要建成什么样子,怎么建,养多少猪,怎么养等问
18、题都不清 楚,导致规模是有了,但质量太差。二是迷信他人,模仿性 强,在建设中没有认真考察分析,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模仿别 人,导致好的养殖理念、好的设施设备没有引入,在生产过程 中逐渐显现出很大弊病时,才想办法改进弥补,造成重复投 资,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畜牧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严格审批;严格按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要求 来建设,且不可自作主张。通过调查对比,在2009年后建成 的规模养殖场,总体都比过去的科学合理。 2对引种问题不慎重,带病入场 21盲目追求名种,引种频繁 听别人说哪个猪种好立即去买,特别是公猪,有的猪场 公猪五花八门,使商品代品种混杂。特别
19、是种猪来源繁多的 猪场,给疫病防控带来困难。一个本来非常单纯清洁的猪场 变成了“百病猪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基础设 施、管理水平、资金情况、目标需求等来选择品种,尽量做到 一步到位,切不可盲目。 22引种时没有严格执行隔离和训化饲养 虽然供种单位提供了检验报告,也要按要求隔离,不急 于合群。 最好坚持自繁自养,为确保安全要到非疫区的种猪场引 种,引种前对其猪场周边的环境做疫情调查,对要引购的种 猪采血到有资质的化验单位检验,各项检验指标合格后才可 引种,引进后要严格按照引种程序在离本场外3 km处隔离 45 d以上。到隔离处715 d后,采血监测猪瘟、口蹄疫、蓝 耳病、伪狂犬、传染性
20、胸膜肺炎等抗体情况,并根据抗体监测 情况及本场内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补免。每种疫苗接种间 隔7 d。隔离期结束后,可将原有猪群断奶仔猪的粪便拌人 饲料中给所引种猪饲喂34次,每周饲喂2次进行本土训 化。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种猪无异常情况,彻底消毒后,方可 转入生产场区合群饲养。 3 日常防疫工作问题 31免疫程序的制定不合理,类型繁多、混乱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对于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起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免疫计划是减少疫病发生的 重要保障。一些养殖户不结合自身猪场的实际情况,随意搬 用其他养殖场使用的免疫程序或盲目使用疫苗经销商提供 的参照程序是错误的。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要根据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