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院校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张光桃 嵇煜 周启伦 扬州市职业大学 摘 要: 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 科研任务管理中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对其教学水平和科研效 率都有直接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高职院校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已成为趋势, 完善的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科研效率以及学校的综 合管理能力, 而目前的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 对此, 本文从建 设定位、建设理念等方面出发建设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系统, 以支持教师、科研人 员和学生日益丰富的教科研管理需求。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 科研; 管理; 信息化; 基金: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2017年度课题
2、(55371) 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建立教科研在线管理平台, 以对教师的教学、 科研等 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 同时也有助于学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但 现有的高校教科研管理系统, 存在一些问题, 而大数据、 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 飞速发展也对现有的教科研管理平台产生了一定影响。 因此, 高校应持续地对教 科研信息系统进行探索和设计, 以满足学生、 教师和高校日益丰富的教科研需求, 使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两大模块的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1 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化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 高职院校 更是信息化教育
3、的主要阵地, 近年来的慕课 (MOOC) 、 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以及 科研管理需求和方式的逐渐发展都体现了高职院校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 要性。 完善的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能够支持和满足教师日趋复杂的教科研需求,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整体管理能力。 1.2 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效率 传统的高校科研管理中, 由于管理系统的不完善, 信息化程度较低, 科研项目 的申报、 资金申请等流程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 从而降低了教师的科研效率和科研热情。而高度信息化的教科研管理系统则拥有一套标准化的过程组织管 理、 流程完善的手续管理、 全生命周期的资金管理、 内外部资源协作的进度管理、 动态合
4、约与成本核算的规范管理、透明化的招采管理、可追溯的交付成果管理及 风险可量化的现场管理, 保证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从繁杂的手 续流程中解放出来, 大大提高科研的效率。 1.3 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理念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教育创新主 要途径, 如慕课及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教育理念都依托了互联网技术, 而为了支 持不断创新的教育方式, 就需要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教科研管理系统来支持, 首 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状态的可视化窗口来了解每个学习个体的具体情况, 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学习计划, 让个性化教育真正落地。 其次, 通过教科研管理 系统, 教
5、师能够更为便捷地对教学任务、 教学计划等内容进行管理, 通过系统给 予的反馈调整教学过程, 从而达到更佳的学习结果。 此外, 学生也能通过教科研 系统进行自我学习管理, 针对教师的反馈完善自身学习, 同学之间也可通过系 统进行交流, 如疑问问题解答、 知识求助等功能都会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 果。 2 高职院校教科研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教科研信息化建设定位不准确 在进行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时, 许多高职院校管理系统的定位不够准确, 追 求一步到位。 首先, 在系统建设前期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对系统受众的需求进行 调研, 过分依赖已有的管理系统如本科科研管理系统、 本科学生管理系统来进
6、行, 因此在系统底层缺乏更为细致的设计, 在后期进行更新时就要受到底层设计的 限制, 很多新的需求无法实现或者需要消耗更多的成本来实现。 其次, 由于技术 限制, 高职院校在进行系统设置时往往需要通过招标外包来进行, 而目前很多 院校采用的“低价中标”的方式大大削弱了系统的品质, 供应商为节省成本而 降低系统建设的标准, 为教科研管理埋下隐患。 此外, 大部分高校的系统建成后 更新的频率太低, 无法实时跟进科研和教学管理的需求, 使得系统与需求脱节, 降低了其实用性。 2.2 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滞后 从教育的目的来看, 研究型大学在教学上更偏向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在科 研方面的投入较
7、多, 而高职院校更偏向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是以培养 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 因此在进行教科研信息化建设时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投入 更多的精力建设教学环节, 而忽略了科研环节, 科研与教学模块的不平衡也导 致了科研人员在系统应用方面的体验大大降低。 同时, 高职院校内的科研人员相 对较少, 因此教师对科研管理系统缺乏积极性, 即使学校提供了完善的科研管 理系统, 教师也缺乏动力, 不配合学校进行科研管理系统的推进和发展, 使得 科研管理系统无用武之地。 2.3 缺乏专业的教科研管理信息人才 建成后的教科研管理系统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进行运行和维护, 目前大部分高 职院校的系统维护工作还由供应商
8、提供, 供应商虽然能够更加专业地对系统进 行修正和调试, 但仍有很大局限性。 首先, 缺乏对紧急突发问题的处理, 在系统 突然出现故障时修复时间太长, 而且还面临着数据崩溃、丢失的风险。其次, 供 应商对系统的运维无法从教师、 学生以及高校的角度出发, 无法在运营和管理中 更深入地挖掘教师的需求。 另外, 高校中对教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维护的人员往往 身兼数职, 还承担着较多的如教学、 科研等任务, 因此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系统 的管理中来, 对系统的运用也仅仅停留在管理权限等基本事务的操作上, 这也 阻碍了高职院校全面推进教科研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2.4 缺乏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 教科研管理信息化
9、是依赖网络的,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就涉及了信息安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国家的倡导以及信息泄露事件的频繁发生, 人们已经逐渐建立了 信息安全意识, 开始注重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然而在教科研等公共管理系统方 面还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 首先, 部分高职院校还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证信 息安全, 如管理权限移交流程、 登录密码的保密等都较为随意, 存在着很多能够 人为影响的因素。 其次, 高职院校对教科研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缺乏投入, 没有 重视安全问题, 在信息安全上的投入无法满足其需要, 在此类问题的处理上多 以事后补救为主, 还缺乏事先的预防工作。例如:2017年5月爆发的比特币病毒 就影响了国
10、内多所院校, 大量科研资料泄露, 学生毕业论文等资料被锁定, 给 高校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 高职院校教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3.1 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 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 有助于高校了解教师及学生的需求以建设更完善的教科 研管理系统。 高校应尽可能地在科研和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埋点, 以获得更 大体量的数据, 减少后期分析的片面性。 数据收集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 作, 它决定着信息化的方向和价值。因此, 在前期高校应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 来进行, 如前期投入过大, 可先选取某院或者某系进行试点, 将试点结果制作 成调查问卷后全校发放, 根据收到的问卷反馈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指导,
11、以充分 满足师生的需求, 让系统变得人性化。 同样, 在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完成后, 仍要 对数据进行收集, 以获得相应的反馈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在后期的维护和更新 中进行修正。 3.2 平衡教学和科研的比重 上文已提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偏向教学,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因此在 科研关节相对薄弱, 体现在教科研管理信息化上则是对科研环节不重视, 科研 管理系统滞后、体验差、功能少, 长此以往则会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越来越不愿登录科研模块, 使科研模块形同虚设。 因此, 在设计方面, 科研模块的设计不能 大范围地应用现有的模板, 而是应该从学校本身的科研特色出发, 去除不相关 的内容, 将科研的各
12、个环节简化并全部采用线上操作。 同时, 在教学模块的设计 中加入科研模块的入口, 让教师认识到科研模块的重要性, 增加登录科研模块 的频率。此外, 还应采用可视化的界面来呈现科研项目的进度、资金使用情况、 预期完成情况等, 让教师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 充分减轻 其负担。 3.3 建立专业化的系统管理队伍 教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还离不开管理系统人才的培养。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 学校就应招聘专业的人才或者安排校内专职人员, 全程跟进信息化建设的全过 程, 如此才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管理系统的功能、优势、缺陷等问题。如无条件 招聘专职人员, 则要加大对校内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
13、 首先, 组织人员到信息 化程度较高的院校学习访问, 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其次, 还应聘请专业的机构 对校内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此外, 在校内人员的选拔上尽量安 排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年轻人, 以适应较高强度的管理工作以及较为复杂的 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 3.4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首先, 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制度, 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 严格制定每个人负 责的职责模块, 完善权限管理、 账户移交、 信息查阅等涉及信息安全事项的流程。 同时, 要定期对管理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 及时对系统漏洞进行填补, 防止系 统崩溃和信息泄露的事件发生。 此外, 在校内应加强信息安全
14、教育, 普及信息安 全知识, 让师生充分重视自身的信息安全。 当信息安全危机事件发生后, 要及时 进行补救, 同时切断网络防止信息的进一步丢失, 将线上工作转为线下工作, 保证日常工作不受影响。 如果本校无条件进行信息安全网络构建, 在进行招标时 要严格筛选供应商资质, 摒弃“最低价中标”, 采用“择优中标”策略, 充分 保障科研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4 结语 高职院校教科研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出发, 以建立完善的数 据收集体系、 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及高素质的信息教科研信息管理队伍为 基础, 均衡发展教学和科研模块, 从而给高校的教科研管理提供完善的系统支 持和制度支持。 参考文献 1常秀娟, 肖寒.基于网络的高教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制J.黑龙 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 . 2詹杨.高职院校教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 2017 (1) . 3史俊霞, 乜勇.“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 信息化, 2015 (3) . 4刘洋, 李舸, 吴晓艳.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科技信 息, 2012 (14) . 5梅雁清.高校教师教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速读旬刊, 2017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