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提升危害识别质量, 保障安全措施落实.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84669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危害识别质量, 保障安全措施落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提升危害识别质量, 保障安全措施落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提升危害识别质量, 保障安全措施落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提升危害识别质量, 保障安全措施落实 高红卫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 摘 要: 应用危害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和方法;以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为指导;严格施工作业前、作业期间及作业结束后的危害识别、风险控制;强化施工作业的监督检查, 强化承包商的自主管理;最大程度的消除作业中的危险因素, 保障施工作业安全。关键词: 工作危害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 风险控制; 监督检查; 安全总结; 持续改进; 作者简介:高红卫 (1985-) , 男, 天津滨海新区人, 助理工程师, 学士, 主要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害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

2、健康, 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 但从本质上讲, 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 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因此, 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 3 个方面, 也就是人、机、物、环境等众多的危害因素, 如不加识别和防范, 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

3、合的根源或状态。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通常把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 (能量源或能量载体) 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包括:1、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3、管理上的缺陷。丁二烯/MTBE 装置是配套项目之一, 原料为乙烯装置副产的裂解碳四, 通过萃取精馏和普通精馏等物理分离过程, 最后得到聚合级的 1, 3-丁二烯产品, 作为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的单体原料。本装置副产的抽余碳四, 作为下游 MTBE/丁烯-1 装置的原料, 用于生产 MTBE 和丁烯-1 产品。由于其生产装置

4、属于连续、长周期生产运行, 且部分管线、换热器存在腐蚀现象, 还有负荷变化、内部应力和磨损、腐蚀、以及聚合物的产生等因素影响, 造成隐患和缺陷, 威胁生产工艺安全。所以, 要及时消除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类隐患, 各类隐患的消除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直接作业环节的检维修, 由于其生产的危险性大, 丁二烯聚合物的不稳定性, 决定了生产装置检维修的危险性更大。众所周知安全是相对的, 危险是绝对的, 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作业 (尤其是检维修作业) 都存在着包括人、机、物、环境等方面的危险因素, 如果未进行预知, 不及时消除, 就可能酿成事故。预防事故的根源在于作业者本人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5、在于其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去消除作业中的危险因素, 克服不安全行为 (即消灭第二类危险源) 。而危害识别就是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进行危害识别就要辨识出危险源, 进行风险评价与控制, 使作业人员熟知各种危险, 掌握预防对策, 提高作业者防范意识及自保能力, 最大程度的消除作业中的危险因素, 以保障作业安全。本文主要论述中沙石化结合 SHEMS 管理体系 (SHEMS 管理体系是 SABIC 在安全、健康、环境等方面应用多年的管理系统, 它整合了 SABIC 在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生产操作、变更管理、可靠性、培训等领域的最佳做法) 与安全生产实际, 应用危害识别、风险评价、风

6、险控制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和方法, 在直接作业环节的检维修作业中开展危害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实际效果。1 保障检维修作业安全, 实施危害识别的具体做法1.1 作业前对施工用具及作业环境进行危害辨识检维修作业前危害识别主要是结合安全检查表分析和结合当天的主要作业内容, 提醒作业人员应注意的安全内容及要求, 这样使作业人员提前了解了当天工作的安全要点, 在具体作业时自觉按规程进行操作, 避免了作业失误及乱动现场设备、设施, 如下附表 1:作业前危害分析 下载原表 1.2 作业结束后及时进行安全总结施工作业结束后, 承包商现场负责人 (即作业许可证接收人) 组织进行“作业后安全总结”, 对当班作业中是否出现不安全行为、是否发现安全隐患、作业任务完成情况及作业中的一些建议、心得、亮点和不足等进行总结。使作业人员逐步认识、发现当班工作中的问题, 使隐患被及时发现, 及时解决。2 检维修作业中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取得实际效果通过上述危害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的开展, 落实安全措施, 为直接作业环节检维修的作业安全提供了保障, 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保障了施工作业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