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微信成瘾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 李艳 姚佳佳 许丹莹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数字化学习研究所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摘 要: 微信作为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商业的社交媒体, 已极大程度地深入并影响着使用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为微信使用的重要主力军, 大学生使用微信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成瘾水平是否较高?哪些因素影响其微信成瘾水平?从 981 位大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微信成瘾水平整体并不高, 但不同性别、专业背景、受教育阶段的大学生微信成瘾水平有显著差异, 且微信使用时间越久, 好友以及参与微信群、关注公众号数量越多, 微信成瘾度越高。另外, 大学生微信阅读行为对微信成瘾水平无显著的直接影
2、响, 但它能通过交互行为和创作行为间接影响微信成瘾水平;交互行为对微信成瘾有显著负影响, 创作行为对微信成瘾有显著正影响。预防大学生微信成瘾, 可以通过高校学习共同体建设、学习空间改造、社团/俱乐部活动创新等方式, 提高学生参与校内外/课内外活动的机会, 减少其对手机和微信的依赖与成瘾可能;通过高校课堂教学设计的改进引导大学生优化使用微信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等。关键词: 大学生; 微信; 社交媒体; 成瘾水平; 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李艳,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作者简介:姚佳佳, 博士研究生,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数字化学习研究所 (浙江杭州 310028) ;作者简介:许丹莹, 本科生,
3、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8) 。收稿日期:2017-08-10基金:浙江大学文科教师教学科研发展专项资助Investig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WeChat Addiction Level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LI Yan YAO Jiajia XU Danying Abstract: As a social medium that connects people, services and business, WeChat has deeply influenced the users work, study an
4、d life. As an important group of We Chat users, college students might have their own features of using We Chat and what the features would be? Do they have a high level of We Chat addiction? Which factors might impact their We Chat addiction level? Based on a random survey from 981 college students
5、,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We Chat addiction was not high, however,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majors and academic level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We Chat addiction levels; the more time college students spent on We Chat, the more friends they had
6、, the more groups they joined, and the more public account they follow, the higher level of We Chat addiction they would have. In addition, college students We Chat reading behavior had no significant direct effect on their We Chat addiction level, while it could have indirect effect on We Chat addi
7、ction through We Chat interactive and creative behaviors; interactive behavior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We Chat addiction level, while creative behavior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We Chat addiction. To prevent college students from We Chat addiction, univ
8、ersities migh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communities, learning space reform, innovation of community/club activities and so on, and try to impro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on-campus and off-campus activiti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students d
9、ependence and addiction on the mobile phone and the We Chat. At the same time, instructors might improve their instructional design to guide students to optimize their awareness, habits and ability of WeChat usage in learning.Keyword: College Students; WeChat; Social Media; Addiction Level; Influent
10、ial Factors; Received: 2017-08-10一、研究背景从 2011 年诞生至今, 微信已从最初的社交通讯工具成长为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商业的平台, 微信在海内外华人社交传媒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7 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7 年 6 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 7.51 亿, 而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 6.92 亿, 占网民总体的 92.1%, 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用户 6.68 亿, 占手机网民的 92.3%, 微信朋友圈使用率达 84.3%, 用户渗透率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7) 。20
11、16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 作为行业第一应用, 微信已覆盖 68.04%的移动智能终端, 且通讯社交全天活跃度普遍较高, 凌晨时段活跃度不减 (Talking Data 移动数据研究中心, 2017) 。2016 年微信团队发布的微信影响力报告显示: (1) 微信用户中男性居多, 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 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 1 小时; (2) 拥有 200 位以上好友的微信用户占比最高, 61.4%的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 (3) 朋友圈更在意“生活信息流”, 文章链接在朋友圈中的接受度低于图片、文字和短视频; (4) 35.8%的微信读书用户利用碎片时间
12、提升了自己的阅读量, 超过 1/4 微信运动用户提升了自己的运动量; (5) 微信红包是微信支付中渗透率最高的功能, 超过六成微信用户使用过微信生活服务; (6) 社交网络成第二大新闻渠道, 渗透率超过电脑和电视; (7) 公众账号是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 泛媒体类公众号比例最高, 超过 1/4 (腾讯科技, 2016) 。由此可见, 微信已极大程度地深入并深刻影响着使用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人们对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依赖度快速提升的同时, 社交媒体成瘾现象也日益凸显, 过度使用微信带来的负面问题常见于各种媒体报道。作为微信使用的重要主力军, 大学生使用微信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微信成瘾水平是否较高?
13、哪些因素影响其微信成瘾水平?本研究旨在调研中国大学生的微信使用行为, 了解他们的微信成瘾水平, 为高校引导大学生健康、理性地利用这一流行社交软件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二、研究现状“社交媒体成瘾” (Social Media Addiction) 是近几年国内外心理和技术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 也是继“网络成瘾” (Internet Addiction) 之后又一新的技术成瘾研究话题。挪威卑尔根大学 (University of Bergen) 心理科学系的 Andreassen 教授是该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发表的诸多关于社交媒体成瘾的文章 (包括理论与概念界定、测量量表研制、各类综述研究等
14、) 在该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并对国外社交媒体成瘾的研究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根据 Andreassen 等 (2014) 的界定, “社交媒体成瘾”指的是个体过度关注社交媒体, 登录或使用社交平台的动机强烈, 在社交媒体上花费过多时间以致于影响了其他社会活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和身心健康。Andreassen (2015) 曾较为全面地阐述过社交媒体成瘾研究的现状, 且总结了较为权威的四项社交媒体成瘾测量工具, 分别是卑尔根 Facebook 成瘾量表 (Andreassen et al., 2012) 、Facebook 依赖度调查问卷 (Wolniczak et al.
15、, 2013) 、社交网站成瘾量表 (Turel et al., 2012) 和成瘾倾向量表 (Wilson et al., 2010) 。社交媒体成瘾现象与诸多因素有关, 哪些人会对社交媒体成瘾?社交媒体成瘾会对哪些个体和社会产生哪些消极影响?这些问题是当前社交媒体成瘾研究关注的重点。Karakose 等人的研究关注了高中生 Facebook 成瘾与其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Karakose et al., 2016) , 发现高中生们最喜欢的 Facebook 活动是在平台上分享个人照片和视频, 在 Facebook 上花费时间越多的人 Facebook 成瘾水平越严重, 学生孤独感高低与 F
16、acebook 成瘾水平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Hong 等人研究了 241 位台湾大学生心理性格特征、Facebook 使用行为与 Facebook 成瘾之间的关系模型 (Hong et al., 2014) , 发现自卑、消极的心理对 Facebook的使用、成瘾有显著影响, 且 Facebook 使用行为会显著影响其成瘾现象。Koc等人研究了大学生 Facebook 成瘾与其心理健康、人口学变量及 Facebook 使用特征间的关系 (Koc et al., 2013) , 发现 Facebook 成瘾与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失眠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愈发频繁参与 Facebook 社交互动的
17、人, Facebook 成瘾现象越严重, 不同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 Facebook 成瘾情况并无显著差异。不过, 在这一点上, Andreassen 等人的一项涉及 23532 人的调查研究有不同发现:年龄、学历和收入越低, 自尊心越弱, 自恋, 单身, 学生族和女性等群体更容易对社交媒体成瘾 (Andreassen et al., 2016) 。Elphinston 等人研究了 Facebook 成瘾对恋爱中嫉妒心理和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Elphinston et al., 2011) , 发现 Facebook 成瘾通过对恋人嫉妒心理和监视行为的影响而密切影响着恋人间的恋爱关系满意度, 恋
18、人间过度使用 Facebook交流和相处会更容易引发嫉妒和不满的心理。Sriwilai 等人研究了社交媒体成瘾对职场人士专注力与情绪衰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Sriwilai et al., 2015) , 发现对社交媒体高度成瘾的人专注力更低, 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做事, 由此引发的职场焦虑和压力也更倾向于选择情绪性发泄来释放, 从而导致其更严重的情绪衰竭。类似结果在大学生群体中也被证实存在。Hormes 等人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交媒体成瘾与其情绪调控能力的缺失有着密切关系, 具有在线社交成瘾特征的大学生也更容易在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方面成瘾 (Hormes et al., 2014) 。同样的, X
19、anidis 等人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成人用户社交媒体使用情况调查也发现, 社交媒体成瘾会通过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成瘾者白天工作和学习中认知水平方面的正常发挥 (Xanidis et al., 2016) 。国内媒体界虽然对现代人的“社交媒体 (微信) 成瘾”存在热议现象, 但与社交媒体 (微信) 成瘾影响因素相关的学术性研究尚不多, 较有代表性的当属几篇硕博士学位论文。刘杰在他的硕士论文中使用大学生网络关系倾向量表 (钱铭怡等, 2007) 等工具对哈尔滨 5 所高校的 800 名学生进行了自尊、网络关系成瘾、孤独感与社交焦虑调查, 发现自我悦纳、孤独感、社交焦虑均能显著预测网络关系成瘾的发生
20、, 且孤独感和社交焦虑在自我悦纳和网络关系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 (刘杰, 2015) 。王晓静在她的硕士论文中自主开发了一套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问卷, 通过问卷发现女生的社交网络成瘾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社交网络成瘾倾向与孤独感显著相关, 但与网络道德情感无显著相关 (王晓静, 2016) 。江会标在其硕士论文中使用改编自国际权威期刊论文中的量表工具对341 名中国微信用户进行了调查, 深入探讨了用户微信成瘾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发现微信使用的方便性和满意度正向影响用户的微信习惯, 而微信习惯又正向影响用户的微信心理依赖和强迫性微信使用, 用户的学历越高, 越不容易发生强迫性微信使用行为 (江会标
21、, 2016) 。Ndasauka 在其博士论文中使用自编社交网络成瘾量表对中国、马拉维、英国三国社交网站使用者使用社交网站的动机和成瘾问题进行了调查, 发现娱乐性作为使用社交网站的一个动机在三种文化中具有相似性, 但三种文化中社交网络成瘾的预测因素存在差异;另外, 在面向 1245 名中国大学生微信过度使用的调查中发现微信成瘾水平越高的人具备更好的网络社交技巧, 且微信成瘾者与网络或手机成瘾者的特质、状况并不完全相同 (Ndasauka, 2016) 。综上所述, 当前国外社交媒体成瘾主要关注 Facebook 成瘾, 国内社交媒体成瘾主要关注微信成瘾, 国内外社交媒体成瘾影响因素研究中考察
22、过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学变量、心理/性格特征及使用行为/特征。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学历、工作性质、文化差异、婚姻状况等内容;心理/性格特征包括自我悦纳、孤独、自卑、抑郁、焦虑、嫉妒、失眠、注意力、情绪调控力等内容;使用行为/特征主要包括使用频率、时长、偏好、好友数量、使用强度等。国内外现有研究都一致表明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会显著影响社交媒体的成瘾水平, 但大都没有具体探讨哪种使用行为、怎样影响成瘾问题。Ryan 等人曾对有关 Facebook 使用和Facebook 成瘾的部分文献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虽然已有部分研究证实 Facebook使用特征和 Facebook 成瘾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但还需要
23、更多实证研究来挖掘两者之间的具体联系或机制 (Ryan et al., 2014) 。考虑到目前研究中仍缺少对中国大学生群体微信成瘾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本研究拟通过制定合适的调研工具, 并选择有代表性高校进行问卷调查, 从中了解中国大学生微信成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或机制, 为社交媒体成瘾研究领域提供中国高校的研究案例, 并为后续技术融入的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领域的实践提供改进方案。由于微信既包括社交功能, 也包括阅读、创作等学习功能, 因此本研究设计者认为微信成瘾和一般的社交成瘾的机制可能不太一样。大多数微信用户在阅读内容的同时也会想着和他人交流互动, 并很多时候会表达 (
24、创作) 自己的内容。因此, 本研究决定将微信的使用行为具体分为交互行为、阅读行为、创作行为三方面, 且将阅读行为作为基础, 假设阅读越多, 交互和创作发生的可能性越多。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如下:H1:大学生微信使用中的阅读行为对微信成瘾有正向影响。H2:大学生微信使用中的交互行为对微信成瘾有正向影响。H3:大学生微信使用中的创作行为对微信成瘾有正向影响。H4:大学生微信使用中的阅读行为对交互行为有正向影响。H5:大学生微信使用中的阅读行为对创作行为有正向影响。H6:大学生微信使用中的创作行为对交互行为有正向影响。H7: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微信成瘾水平上有显著差异。H8: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微信成瘾水平
25、上有显著差异。H9: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微信成瘾水平上有显著差异。H10:微信开始使用时间不同的大学生在微信成瘾水平上有显著差异。H11:微信每日使用时长不同的大学生在微信成瘾水平上有显著差异。H12:微信好友数不同的大学生在微信成瘾水平上有显著差异。H13:微信群数量不同的大学生在微信成瘾水平上有显著差异。H14:关注微信公众号数量不同的大学生在微信成瘾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对应的初始结构模型建构如下图 1。图 1 微信成瘾影响因素初始结构模型 下载原图三、研究方法1. 调查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国内某研究型大学在校学生。该大学学科门类齐全, 生源优质,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涵盖本、硕、博不同阶段
26、, 在读全日制学生约 5 万人次, 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各占一半左右, 由此, 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被试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有一定的代表性。2. 调查工具本研究使用的调查工具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微信用户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微信开始使用时间、微信每日使用时长、微信好友数、微信群数量、关注的公众号数量等。第二部分是学生的微信使用行为强度调查, 行为量表主要参考自 Rosen 等人研制的社交媒体技术使用量表 (Rosen et al., 2013) , 并结合微信自身的结构特点对描述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和补充, 然后将描述的所有行为分为三个子量表, 每个子量表的行为强度
27、均分 10 个等级 (1=从不, 2=一个月一次, 3=一个月多次, 4=一周一次, 5=一周多次, 6=一天一次, 7=一天多次, 8=一小时一次, 9=一小时多次, 10=随时) 。如表 1 所示, 交互行为子量表包含 19 个条目, 主要包括学生在微信上与各类人群的私聊、群聊行为以及在朋友圈点赞、评论与单纯转发行为等;阅读行为子量表包含 10 个条目, 主要包括学生对朋友圈中各类内容、以及公众号文章的浏览等行为;创作行为子量表包含 5 个条目, 主要包括学生在朋友圈中发表原创性内容、对他人内容或公众号文章进行加工性转发、自己撰写公众号内容等行为。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 (EFA) 和验证性因
28、子分析 (CFA) 结果显示, 三种行为子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良好, 每个子量表中包含的陈述都对各单因子具有一定的贡献作用, 且内部一致性较高, 达到了显著水平, 因子载荷范围和 Cronbachs 系数如表 1 所示。表 1 微信使用行为强度调查量表信效度检验结果 下载原表 第三部分是学生的微信成瘾水平调查, 使用量表改编自卑尔根大学 Andreassen教授团队开发的 Facebook 成瘾量表 (Bergen Facebook Addiction Scale, BFAS) (Andreassen et al., 2012) 。微信成瘾子量表由 8 条指标构成, 学生对陈述的态度采用 7
29、点等级量表 (1=强烈反对, 4=中立, 7=非常同意) 。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 该子量表单个因子 8 项陈述的因子载荷均在 0.7 以上, 且均达到显著水平, 8 条陈述的内部一致性较高 (=0.916) 。3. 数据收集与分析2017 年 1 月 20 日-2 月 10 日, 研究者将制作好的问卷发布到国内知名在线调查网站“问卷星”上, 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随机邀请在读大学生填写,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 981 份, 收集的问卷数据主要通过 SPSS 20.0 对不同类群 (性别、年级、专业、微信用户特征) 的学生微信成瘾水平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显著性分析, 并用 AM
30、OS 24.0 对学生微信使用行为强度与微信成瘾水平之间的关系机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四、研究结果1. 被调查学生的人口学变量分布被调查学生中 484 名 (49.3%) 为男生, 497 名 (50.7%) 为女生。在读年级涵盖本、硕、博三个层次, 其中本科生 558 名 (56.9%) , 硕士生 264 名 (26.9%) , 博士生 159 名 (16.2%) 。专业分布较广, 分别有人文学部 (9.9%) 、社会学部 (26.2%) 、理学部 (4.0%) 、工学部 (40.0%) 、信息学部 (6.6%) 、农业生命环境学部 (7.3%) 、医药学部 (3.7%) 等 (其他占
31、2.3%) 。2. 被调查学生的微信用户特征分布如表 2 所示, 95.5%左右的被调查学生使用微信超过一年以上, 80.7%的学生使用微信超过四年时间, 其中, 2011-2015 年期间开始使用微信的学生数分别为148、218、246、180 和 145。也有少数学生 (4.5%) 近两年才开始使用微信。超过半数被调查学生的微信好友数在 200 之内, 其中, 292 名学生的好友数在100 以内, 254 名学生的好友数在 101200 个之间;另外, 有 187 名学生的好友数为 201300 个, 还有 25.3%的学生好友数超过 300 个。可见大学生微信好友数量分布不均。78.8
32、%的被调查学生每天使用微信超过 1 个小时, 其中, 使用时间超过 1 小时但不超过 2 小时的有 231 名, 超过 2 小时但不超过 3 小时的有199 名, 超过 1/3 的学生每天使用微信时间超过 3 小时。74.1%的被调查学生微信群数量在 20 个以内, 其中, 300 名同学有 10 个以下群, 427 名同学有 1120个群;其余分别有 2130 个群 (153 人) 、3140 个群 (41 人) 和超过 40 个群 (60 人) 。91.2%的被调查学生关注了 10 个以上的公众号, 其中, 33.6%的学生 (330 人) 关注了 1120 个公众号, 26.0%的学生
33、(255 人) 关注了 2130 个公众号, 11.7%的学生 (115 人) 关注了 3140 个公众号, 19.9%的学生 (195 人) 关注了超过 40 个公众号。3. 被调查学生微信成瘾影响因素分析如表 3 所示, 整体而言, 被调查学生微信成瘾的平均水平并不高 (M=3.76, SD=1.24) 。不过, 后续的相关分析发现, 人口学变量和微信用户特征都对学生微信成瘾水平有显著影响。(1) 人口学变量对微信成瘾的影响由表 4 可见, 性别、年级、专业这三个人口学变量是影响大学生微信成瘾的重要因素 (p0.05) , 故假设 H1 不成立。其他路径系数均显著。因此有必要对初始模型作适
34、当的修正, 即删除阅读行为与成瘾水平之间的路径, 得到修正后的结构模型见图 2, 路径分析结果如表 8 所示。表 7 初始模型的路径分析数据 下载原表 图 2 修正后的微信成瘾影响因素结构模型 下载原图表 8 修正后的路径分析结果 下载原表 由表 8 可知, 修正后的模型每条路径均为显著 (p0.01) , 研究假设H3、H4、H5、H6 得到支持;但交互行为对成瘾水平是显著负向影响, 假设 H2 没有得到支持。表 9 修正后的结构模型拟合结果 下载原表 修正后模型的拟合结果如表 9 所示。最终的结构模型各项拟合度指标均达到好的标准, 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且模型明确阐释了大学生微信成
35、瘾的影响机制, 该模型预测力达到 91.1%。五、总结与讨论1. 大学生对微信的依赖度和使用度接近中等水平本研究发现, 绝大部分被调查学生使用微信时间超过一年以上, 超过八成被调查学生使用微信超过四年, 但从微信成瘾和微信使用行为强度调查的结果来看, 大学生的成瘾水平和使用强度均处于中等水平, 说明微信虽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和影响力较高, 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社交工具, 但大学生尚未对其产生较为严重的社交成瘾问题。调查同时发现, 大学生微信好友数量分布不均, 超过半数被调查学生的微信好友数控制在 200 个以内, 有 1/4 学生的好友数超过 300 个, 说明大学生群体选择微信好友较为
36、理性和谨慎。同样, 大学生们的微信群数量也基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近 3/4 学生的微信群数量控制在 20 个以内, 说明被调查大学生微信中的交流互动对象相对比较集中和固定。在微信的每日使用时长方面, 有近八成的大学生每天使用微信超过 1 个小时, 超过 1/3 的大学生每天使用微信时间超过 3 个小时。被调查学生群体的日用微信时间比微信团队发布的总用户调查结果更长 (腾讯科技, 2016) , 说明大学生这个群体虽然好友数量不及中国微信用户的平均水平, 但其投入微信的时间却大大高出总用户群体的水平。这个结果同样说明使用微信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2. 性别、受教育阶段、专业背景等人口学变量对微信成瘾水平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