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地理和新 经济地理的研究框架.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3762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地理和新 经济地理的研究框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地理和新 经济地理的研究框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地理和新 经济地理的研究框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地理和新 经济地理的研究框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地理和新 经济地理的研究框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的研究框架第 23 卷 2008 年第 8 期月刊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的研究框架张琰一,郭英之(1.复旦大学产业经济系,上海 200433;2.复旦大学上海论坛研究办公室 ,上海200433;3.复旦大学旅游学系,上海 200433)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的影响因素.在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计量分析检验影响中国会议产业集聚的因素.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城市级别,城市化水平,城市交通状况,信息传播等要素是影响中国会议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对外

2、开放程度等对会议中心城市集聚也有一定的影响.关键词 中国会议中心城市;产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o8)080085061 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跨国,跨区域的经贸会议,展览活动日益频繁.据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2007 年的统计,全球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中,参加国超过 4个,参加人数超过 50 人的国际会议有 40 万个,其市场价值超过 2800 亿美元.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日益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与频繁,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会议在中国召开(王春雷

3、等,2006).同时,国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67301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6BZH00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KBm142513),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5KEH3154088)收稿日期20080310作者简介 张琰 (1979 一),女,复旦大学产业经济系博士研究生,上海论坛办公室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学,E.mail:;郭英之(1964 一 ),女,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旅游市场.固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种类型的国内商贸会议,展览活动也日益繁荣.2006 年全国举办的 3000 多个各类展会,带动交

4、通,酒店,通信等 10 多个相关产业的收入高达 1260 亿元人民币(马勇,2007).在中国的旅游学研究领域中,虽然理论界对推动中国会议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诸多战略建议(鞠航等,2006),但是对于会议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却没有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将运用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理论,研究如下问题:(1)导致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的经济地理因素和新经济地理因素;(2)这些因素在中国会议产业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3)为中国会议产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建议.2 文献综述2.1 产业集聚文献回顾: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的视角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空间现象,由于这种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影响的广泛

5、性,使得自马歇尔开创了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研究的先河之后,学者们分别从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国际贸易等多种学科对产业集聚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角度看,产业集聚是一种地理现象,因为它表现为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因此,研究产业集聚问题自然成为经济地理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克斯(Perroux,1955)运用 “增长极“的概念解释了产业集聚的形成过程.所谓“增长极 “是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工业“.经济增长在地理空间上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并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当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

6、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第 23 卷 2008 年第 8 期月刊心,并通过乘数效应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新产业区理论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1977 年意大利的社会学者巴格那斯科(Bagnasco,1977)通过对意大利东北部 (第三意大利)地区特点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新产业区“ 的概念,并将“ 新产业 “界定为 “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仑业,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 之后 ,f着这一思路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家主要有皮埃尔和塞伯(Piore 和 Sabel,1984),哈里逊(HarrisO13,1992)等.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新产业区的形成进行

7、了理论解释.新经济地理的兴起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左右,克拉格曼(Krugman,1991)引入了收益递增假定,在分析工业集聚现象中取得了成功.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抓住了导致工业集聚的最为本质的经济力量收益递增,其核心思想是,即使两个地区在自然条件方面非常接近,也可能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例如历【是事件)导致产业开始在其中一个地方集聚,由于经济力量的收益递增作用,在地区间交易成本没有大到足以分割市场的条件下,就可能导致工业的集聚.在新经济地理学中,以下被认为是影响工业集聚的重要因素:(1) 一个地区企业的数量 ;(2)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3) 地区经济水平 ;(4)交通运输条件等.2.2 会

8、议产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与影响理论和实践界的专家和学者们都认为会议产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具有重要作用(Crouch 和 Ritchie,l998:Ruthefiord 和 Kreck,1994).会议产业不仅通过乘数效应迅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通过与会者的口碑和重复访问,推动旅游业的进步和城市形象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会议产业是一个环境友好型的“ 绿色产业“, 因而很多城市把会议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部门(Kim,Chon 和 Chung,2003).根据 ICCA2007 年发布的统计数据,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举办了 147 次国际会议,位居 2006 年世界 10 大会议城

9、市之首.亚洲城市中,新加坡和韩国首尔分列第 3,第 7 位.为什么某些城市对于会议主办方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在圈外 ,协会组织者和会议策划者是会议选址的主要决定因素,对会议目的地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议的规格,进而影响到会议的成败.对于目的地城市来说,理解协会组织的会址选择过程能够帮助他们在会议市场营销,宣传,服务等方面更具有竞争力,进而赢得协会组织的青睐(Lee 和固Back,2005).因此,对于会议选址偏好的研究成为这个领域的热点话题之.表 1 国家和城市 2006 举办国际会议数量排名(ICCAl排名田家会议数鞋排名城市会议数量l 美围 4l4l 维也纳 l472 德国 3342 巴黎

10、 l303 典围 2793 新加坡】274 法国 2694 巴塞罗那 1O35 西班牙 2665 柏林 9】6 意大利 2096 布达佩斯 867 巴西 2077 首尔 858 奥地利 2048 都掏 829 澳大利亚 l909 哥本哈根 6910 荷兰 l879 蟹斯本 69资料来源:http:/www.iccaworldeom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研究,会址选择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状况;(2) 合适的场馆;(3)高质量的服务 ;(4)资金保证;(5)目的地形象;(6)旅游休闲设施 ;(7)安全等(Weber 和 Chon,2002;Crouch 和 Ritchie,19

11、98;Oppermann,1996)此外,一些学者还发现价格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进而建议目的地城市运用价格战略在竞争激烈的会议市场中取得优势(Hu 和 Hiemstra,1996).还有学者认为,不同目的地城市之间会议设施和服务的差异性均不显着,而休闲设施的差异性是区别目的地城市特征的关键因素(Bonn 等,1994).关于会址选择影响因素的评价,学术界比较广泛地采用了 IPA 分析方法(Importance.PerformanceAnalysis),即设定量表,请被调查者对相关因素的重要性和表现做出评价.由于 IPA 使用和分析都比较方便,并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此被研究者广泛使用(Balog

12、lu 和 Love,2003).本文并不否认目的地发掘自身特色,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等是会议选址决策和与会者做出参会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Go 和 Govers,1999).但是此外是否还有更基本的要素导致会议产业的集聚?通过 ICCA2007 年的会议城市排名发现,国际上排名靠前的会议城市在城市特色上具有两个重要的基本特点:(1) 政治或经济中心城市 ;(2)旅游资源丰富.中国会议城市的排名也显示了同样的特征.旅游与会议的关系已经受到学者的关注,并已经有很多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目的地的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是协会组织选择会议地址以及个人做出与会第 23 卷 2008 年第 8 期月刊决策

13、的影响因素之一(Fenich,1998). 然而,对于另外一个特点,即为什么政治或经济中心城市更容易产生会议产业集聚? 仅仅从旅游学的角度 ,通过研究会议选址过程以及采用调查表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很难得到可靠的结论.本研究借鉴了经济学中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运用汁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导致会议产业集聚的因素.在传统的经济地理理论里,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地理因素的差异,例如,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以及大港口附近通常会成为产业集聚的中心地区.对于会展产业而言,经济比较开放的地区,经济文化活动相对频繁,市场信息交流平台的影响力比较广,会展业的确得到较快的发展优势.但是,对于造成

14、会展产业集聚的其他因素,经济地理并没有给出解释.本研究进而将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引入对会展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在肯定经济地理因素会对地区会展产业初始的集聚产生影响的前提下,新经济地理的因素通过收益递增的影响对产业集聚具有增强效果.在指标设计上,本研究引入了城市级别(直辖市与非直辖市)和城市区位( 沿海城市与非沿海城市)两个指标反映经济地理因素的影响;引入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水平,城市交通状况,地区消费者需求,信息传播等因素衡量新经济地理因素对会议产业集聚的影响;此外还引入了对外开放程度指标分析经济政策的影响作用.通过对 10 个会议中心城市的实证检验得出会议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3 数据来源在

15、样本数据选择上,本文选取 10 个城市作为分析对象,采集了近 5 年各城市面板数据,对导致会议产业集聚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检验,为会议产业集聚要素的研究提供了来自中国的证据.所选取的 10 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重庆,青岛,大连,天津.在这 10个城市中,既包括直辖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省会城市(杭州,成都,广州),也包括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深圳 ,青岛,大连); 既包括沿海城市 (青岛,大连,天津等),也包括内陆城市(成都,重庆等),因此,具备一定的代表性.由于统计数据限制,本研究选取了上述城市 2001-2005 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中国会展年

16、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各地区的统计年鉴.尽管由于中国会议产业发展时问不长,对于会议产业的统计和调研比较有限,因此在计量分析团上本研究只能选用 5 年的数据,但不可否认本研究的结论对于深入研究会议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不断创造有利于会议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实现会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研究方法通过回顾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对于产业集聚的研究理论和会议中心城市聚集的影响因素,可以根据面板数据的特征,将会议中心的城市集聚因素分析的计量模型设为如下形式:=OLo+OLIX1+OL2X2.,l+OL3X3,lI+“(1)其中,表示的是各年各个地区会议产业年收入

17、,这是度量会议中心城市集聚的变量.为了便于计量,本研究采用了某地区会议产业年收入与 10 个城市的年收入均值之比.一个地区的会议产业收入份额上升了,就说明在这个地方发生了会议产业的集聚.由于中国统计数据的不完整,对于不统一的数据本研究采取了标准化处理.X1 表示经济地理因素的向量,X2 表示新经济地理因素的向量,X3表示经济政策因素的向量.对于随着时间变化的经济地理因素和经济政策因素,本研究对相应变量作了滞后一期的处理,使这些解释变量成为被解释变量被观察到之前已经被决定的变量,以减少模型的联立性偏误.其他希腊字母表示常数项,变量的系数和残差.X1经济地理因素变量本研究选取了“沿海地区“和“直辖

18、市“两个哑变量作为经济地理因素变量.(1)沿海地区哑变量(coast)绝大多数研究中国地区差异的文献都使用了沿海或内地的虚拟变量,由于无论是地理和历史条件还是改革开放后的政策倾向都有利于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中部和西部的差异则并不特别显着,但另一方面会议产业对城市经济发达的要求并非绝对,因此,本研究预期沿海地区的虚拟变量对于会展业向沿海地区集聚有正的影响.(2)直辖市哑变量(city)中国 4 大直辖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的功能与一般的省区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它们更多地承担着政治中心,航运中心或者服务业中心的功能,大都市经济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会议产业的进入,所以本研究估计这一变量的

19、影响是正的.2新经济地理因素变量选取了 5 个新经济地理因素变量,分别如下:第 23 卷 2008 年第 8 期月刊(3)第三产业比重(serviceindustry)会议产业需要住宿,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配套和支持,同时也拉动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本研究采用了第三产业 GDP 占当地 GDP 比重与 10 个城市历年第三产业比重的加权平均数的比值,衡量会议产业外部性.(4)城市化水平(urban)考察城市化因素对会议中心城市形成集聚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非农人口比重与全国均值之比来代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并取其与各年 10 个城市均值之比作为一个地区的相对城市化水平.(5)城市交通状况(road)考察城市交通因素对于会议中心城市形成集聚的相关性.本研究用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与 10 个城市均值之比来代表相对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6)人均 GDP(pergdp)本研究使用人均 GDP 对数值与各年 10 个城市的均值之比来度量一个地区消费者的相对购买力,从而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和市场规模.(7)信息传播能力(internet)本研究使用该城市当年互联网用户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与 10 个城市的均值之比来度量该城市的信息传播能力水平.x3经济政策因素变量(8)对外开放程度(fdi)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经济和信息交流就越频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