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最新教科版思品八下公共利益的维护教案第一节社会组织的公共责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政府是提供公共利益的最主要且最重要的主体 , 了解政府提供公共利益的途径和手段;懂得不同的组织和个人承担不同责任。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社会、考察社会的方法;学会为他人服务的最基本的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形成公共服务意识 , 关注社会公共福利。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政府提供公共利益的途径和手段。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政府的力量)阅读资料 , 引出主体1.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5 页社会学家做的实验研究结果, 自由交流由故事引发的感想。2. 教师:这块公共草地就好比是社会公共利益。照理
2、说, 公共利益应由大家共同来维护但是如何维护, 需要有人来负责, 否则就会变成人人负责, 但又人人都不负责。社会上有很多组织和个人在尽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之义务。(请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提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组织和个人)点出本课的中心思想, 故事有趣且寓意深刻 , 很能反映主题意图。活动一:政府的力量1. 教师:在这些所有力量中 , 政府作为人民授权履行公共管理的责任者, 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和最大的维护力量。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提供政府所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政府的存在就在于维护国家的公共利益。像公共教育、医药卫生、社会福利、国家安全等公共利益的提供和维护, 只
3、能依靠政府, 或者在政府领导下实现。2. 学生列举反映政府在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事例。如青藏铁路的开通、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 如果没有政府投资组织, 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无法启动和完成这样重大的项目。3. 教师:政府履行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职责, 首先采用的方式是制定法律, 利用法律手 段规范组织和个人的行为 , 维护公共利益。法律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最有力的武器。4. 教师列举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森林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等法律中有关条文 , 说明我国政府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公共利益。5.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关于新加坡利用法律治理环境的阅读资料,
4、 并交流课前查找的我国政府有关利用法律保护公共利益的事例 , 或者是法律制裁破坏公共利益的案件等。6. 教师:除了法律之外 , 政府还通过行政手段来维护公共利益。7. 学生交流国家和地方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一些行政措施, 说说利用行政手段维护公共利益的优势。如:教科书中“休渔期”的行政手段;目前国家为控制住房价格过高而采取行政手段控制房价。8. 教师:经济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方式 , 如我国政府通过投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通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国家投资项目 , 往往是关系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项目 , 如我国投巨资兴建三
5、峡水利工程, 可以造福全国人民子孙万代。9.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政府投资的一些项目 , 说说这些项目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怎样的益处。强调政府在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进一步突出政府在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强调法律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以事例说明如何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指出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行政手段。指出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经济手段。以事例说明经济手段的有效性。总结可以请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课时(非政府组织的贡献)设计情景 , 引出主体1. 呈现一组非政府组织开展活动的照片或者录像。学生交流对
6、这些资料所反映的情况的看法。2. 教师:以上是我国一些非政府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的照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 非政府组织是又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体现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用事例说明它们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活动一:了解非政府组织1. 教师: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性民间组织以民间性、非营利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为特征, 与政府及企业相比有其独特优势。非政府组织最初产生于19 世纪中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发展到一定阶段, 仅靠政府与企业所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 非政府组织就应运而生。它是时代的产物 , 是相对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三部门。 20 世纪 8
7、0 年代以来 ,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在谋求经济公平和社会正义、维护整个社会整体利益乃至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事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 阅读教科书第48 页至第 49 页中关于非政府组织的资料, 了解非政府组织的性质以及非政府组织在公益方面所起的作用。3. 教师呈现国际国内一些重要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它们在维护人类和平、维护正义、扶贫济困等方面所做的努力。4.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或者自己所了解的公益性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 , 了解这些非政府组织的宗旨、工作原则以及它们的影响力。说明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全面地了解非政府组织。通过
8、具体事例感受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关的非政府组织, 为社会做出贡献总结人类的公益事业是伟大的事业, 任何组织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非政府组织都是保障人类公共利益的强大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 作为政府和企业力量的补充 ,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不可忽视。由于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 参与和从事这些组织的活动的人们更需要有奉献精神。强调公益性非政府组织的意义, 称扬赞叹这些组织以及参与这些组织的人们的精神 , 激发学生热爱人类、为人类的幸福奉献力量的精神。第二节 每个人的责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社会生活规范;懂得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能力目标:掌握最基本的社会
9、生活规范;学会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态度、情感、价值观:形成公德意识 , 关注社会公共福利。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政府提供公共利益的途径和手段。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提出课题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 , 我们了解了提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其实 , 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组织, 其组成成员还是不同的个人。公共利益不能自动生成, 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还是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 每个人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也都承担相应的责任。请看这些人在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上, 承担什么责任。指出个人在公共事业中的角色和责任 , 说明在提供和维护社会
10、公共利益方面, 每个人都要承担义务。活动一:分内的职责2. 呈现一组承担不同社会责任的集体、个人的照片或录像。让学生说说这些集体或个人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 他们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 , 他们的分内之责是什么。3.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0 页的阅读资料, 通过边防战士忠于职守的感人事例 , 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可以让学生设想 , 如果这些战士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 , 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4. 教师:由此看来, 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是当代社会最崇尚的品质。在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扩大 , 人与人相互交往日益频繁, 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更多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 , 我们每
11、个人都必须忠于职守 , 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用具体事例说明角色和责任、义务的对应关系 ,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学做负责任的社会成员奠定基础。强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公共利益的影响 , 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活动二: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1. 教师:在社会公共生活中 , 我们还承担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 , 就是维护公共秩序、净化社会环境。良好的公共秩序是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的人都有益的。无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合理的公共秩序, 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秩序的混乱。公共秩序混乱的后果表面上是破坏者的一时的方便, 深层次来看是对自己的利益损害。遵守社会规范, 培养社会公德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应有的要求。请大家说说 , 在
12、我们的生活中 , 有哪些最基本的社会规范。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规范, 并讨论违反这些社会规范对人对己会造成的不利影响。3. 学生讨论自己和同学乃至整个班级在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规范等方面应尽的责任是什么。指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 说明人人有责任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了解主要的社会规范, 懂得遵守社会规范的必要性, 培养公德意识。活动三:自愿者行动1.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 , 我们了解了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 , 在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人说 , 对于公共利益来说 , 一个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这话也许不错
13、, 但是有时一个人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就看人们是否愿意付出。国际红十字会的创立就是基于亨利杜南的呼吁和奔走。可以 说没有亨利J 杜南,就没有国际红十字会。(可以让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参考资料 国际红十字会)2.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赞扬他们的精神。3. 教师:是的 , 投身于公益事业, 需要热情 , 更需要爱心和奉献精神。没有对伤员的极大同情和爱护,亨利杜南就不会付出那么大的努力来推动国际红十字会的成立。公益事业又是一项神圣的事业, 我们在付出爱心、艰辛后, 收获的则是公众利益。4. 呈现一些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而受到称赞的人和事。如徐本禹、李嘉诚等。5.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的计划。可以分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最后要拟订个人计划或拟订集体计划。可以讨论成立一个学生自己的“非政府组织” , 并制定本 组织的目标、宗旨、行动等。讨论成立自愿者组织, 确定活动主题、规则 , 行动方式等。总结可以请学生进行总结。总结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交流计划书、为那些在公益事业中做出贡献的人写赞歌、展出公益广告、进行表演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强化本课的学习效果, 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