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喷泉实验制定人:王荣日期: 20090922【复习回顾】1、 NH3 和 HCl 生成氯化铵是否为“氮的固定”?为什么?2、 NO、 NO2 对环境有何影响?如何防治?3、能否用浓硫酸、 P2O5、 CaCl2 、碱石灰干燥氨气?为什么?【学习目标 】1、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理解喷泉实验的形成条件;2、掌握喷泉实验所得溶液浓度的简单计算一、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例 1: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1 )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 )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3 )用图 1 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
2、,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4 )如果只提供如图2 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小结:实验原理 _成功关键 _二、形成条件思考: 是否只有像 NH 3 HCl 这类在水中溶解度极大的气体才可以产生喷泉现象?例 2:下表中 X 是烧瓶内的气体, Y 是烧杯(包括胶头滴管)内的溶液,挤压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打开止水夹,烧瓶内能产生喷泉现象的实验组()ABCDXCO 2SO2Cl2HClYNaOH 溶水饱和食盐水饱和食盐水液小结:形成喷泉的条件:_三、浓度计算例 3:用充满 V L 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测定)变式一:若改为混有等体积空气的氨
3、气呢?(体积比为1: 1)变式二:若改为NO2 呢?思考:从例题和变式一可以找到什么规律?能力提升:将 NO2和 O2 按 4: 1 比例收集于试管中,将试管倒置于水槽中,静置后,剩余气体体积?求所得溶液浓度?【综合训练】(2005 年南京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 3 和 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 、c 活塞均关闭(1 )若要在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I 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2 )若先打开 a、 c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 )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I 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
4、现象,其操作方法是。【巩固练习】1. 某同学用 HCl 气体做喷泉实验时, 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 1/3 ,其原因不可能是( )A. 烧瓶潮湿 B. 装置气密性不好C. 水里没有加石蕊试液D. 烧瓶内未集满HCl2. 下列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有()A.N2B.HClC.HeD.SO23. 在体积为 1L 的干燥烧瓶中,用排空气法充入 HCl 气体后,测得烧瓶中的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 1.082 ,以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 当喷泉停止后, 进入烧瓶中的液体体积是()A.1 4LB.12LC.34LD.全满4.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3 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
5、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B. C. = D. 不能确定5.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烧瓶分别充满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做喷泉实验后,水都充满烧瓶,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10.45B.11C.10.29D.4.5 2.96. 用一充满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烧瓶内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按标准状况下计算)A.0.045mol/LB.1mol/L C.0.029mol/LD. 不能确定7 如图装置,在锥形瓶外放一个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产生了喷泉,问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A 浓硫酸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8、如图所示,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A 碳酸钠和稀盐酸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C 铜和稀硫酸DCuSO4 和 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