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逍遥散治疗儿科疾病举隅【摘要】逍遥散组方功效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举例说明该方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慢性咳嗽的疗效,以期为该方在儿科病证中的应用参考。 【关键词】逍遥散;慢性腹泻;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慢性咳嗽 Abstrat:【摘要】 逍遥散组方功效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举例说明该方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慢性咳嗽的疗效,以期为该方在儿科病证中的应用参考。 【关键词】 逍遥散;慢性腹泻;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慢性咳嗽Abstrat: Arding t Xiaya Pder psitin and pathphysilgial harateristis f hildren,usi
2、ng se ases as exaple t explain its effet fr pediatris diseases suh as hrni diarrhea, hrni ugh and funtinal reurrent abdinal pain, hih ill give referene fr its appliatin in thers pediatris diseases.Key rds: Xiaya Pder; hrni diarrhea;funtinal reurrent abdinal pain; hrni ugh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此方由当归、白芍、柴胡、白
3、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组成,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功效,配伍严谨,疗效。因其“解郁”功效而命名“逍遥” ,为肝郁脾虚的经典代表方剂。在内科、妇科中应用,而在小儿科中的应用鲜有报道。其组方功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逍遥散可辨治多种儿科病证,举例如下。1 慢性腹泻患儿,男,2 岁 9 月,于 2008 年 3 月 7 日就诊。主诉:腹泻 2 月余。症见:泻黄色稀便,时夹有不消化乳食,每日 35 次,量不多,食后易泻,纳食差,易激惹,夜间易惊,易哭闹。患儿因饮食不当而腹泻,曾服用金双歧、思密达、妈咪爱、乳酸菌素片、腹泻配方奶粉、参苓白术散等药物未收效,腹泻时轻时重,且患儿烦躁激惹,夜寐不安,查舌质淡
4、、舌边尖红、苔白,指纹淡滞。四诊合参,属肝郁脾虚证,予以疏肝解郁之逍遥散加减:当归 6 g、白芍 6 g、柴胡 3 g、茯苓 6 g、白术 6 g、党参 6 g、陈皮 6 g、黄芩 3 g、药 6 g、砂仁 3 g、木香 3 g、薏苡仁 6 g、灶心土 15 g、甘草 3 g。3 剂,水煎服,少量频服,每日 1 剂。服 3 剂后腹泻大减,食乳精神,舌边不红,上方去黄芩,加生楂、焦楂各 6 g,继服 3 剂,大便已成形,再调理 5 剂而愈。按:腹泻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病证,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夹有不消化乳食黏液为特征。慢性腹泻是指病程迁延 2 月,缠绵难愈,可小儿生长发育。中医称之为
5、“泄泻” 。小儿肝常有余,脾常,消化功能弱,而对营养物质需求迫切,加之小儿寒暖饥饱不知自调更易发病。烦躁激惹、夜寐不安为肝旺之象,更易致脾弱,药证合拍。慢性泄泻一经,多为寒热虚实表里错杂,并非单一证型,仅从脾虚湿滞入手难以奏效。临证中应拓宽思维,分别施治,方可收效。2 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儿,男,8 岁,2008 年 8 月 7 日就诊。主诉:反复间断腹痛 1 年余,加重 1 月。患儿于 1 年多前腹痛,多在脐周,多为隐痛或钝痛,每于饮食不当、情绪不畅、活动、外感后诱发,睡眠中未发作,每次发作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每月发作 10 次,多可自行。曾做腹部超声、全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等检查均未异常,服用
6、西药止痛剂、助消化、驱虫等药物及健脾消食类中成药未见效。近 1 月腹痛发作频繁,每 2 d 发作 1 次,有 2 次发作时腹痛剧烈予以对症。患儿平素争强好胜,调皮任性,家长溺爱。查舌质淡、苔白微腻,脉弦细。证属木郁土壅。方药:当归 10 g、白芍 10 g、柴胡 6 g、茯苓 10 g、白术 10 g、生姜 3 g、赤芍 8 g、薄荷 6 g、木香 6 g、枳壳 8 g、半夏 6 g、蒲公英 8 g、甘草 6 g。嘱科学喂养,服5 剂后患儿腹痛减轻,继服 10 剂,每周仍发作 12 次,短暂,症状轻。改服逍遥丸 1 月,随访 1 年只发作 3 次。按: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是以慢性、反复发作腹痛
7、为主而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组症候群。病程超过 3 月,疼痛为非特异性间断发作,多与饮食、活动等,在脐周、中上腹或无固定范围,可有局部压痛。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是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心理因素在本病中越来越受到,报道证实心理干预治疗 1。功能性再发性腹痛属中医“腹痛”范畴,小儿脾胃虚弱,经脉未盛,易致邪干,不通则痛,痛者则为气机不通,经脉瘀滞。肝木生长需脾土运化水谷以涵养滋润,脾土健运需肝木疏理温养。现代社会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娇生惯养,溺爱成风,科学的教育,性格乖张,一有不顺,便成积郁,加之但不健康的物质,脾胃不堪重负,木郁土壅证。选用逍遥散,药证相符。笔者在临床遇到本病大都以此证为主辨治。 3 慢性咳
8、嗽患儿,女,4 岁 6 月,2015 年 2 月 26 日就诊。主诉:间断咳嗽 8 月余,加重 3 d。患儿间断反复咳嗽 8 月余,每因外感诱发,在晨起、夜间、活动后。3 d 前因汗出受风咳嗽,咳痰,痰色白、清稀,鼻流清涕,汗出恶风,脉浮。急则治其标,先投以止嗽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3 剂后外感症状已减,仍咳嗽痰多,汗出,患儿平素体弱,纳谷不香,且前已服用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等补益脾肺之剂,效微。考虑肺脾本虚,肝木郁滞失养。方投:党参 8 g、白术 8 g、茯苓 8 g、陈皮 8 g、半夏 6 g、柴胡 6 g、当归 6 g、白芍 8 g、薄荷 6 g、麻黄根 5 g、五味子 3 g、蝉蜕 6
9、 g、甘草 3 g。服 6 剂后咳痰均和,汗出少,胃纳转佳。上方随症加减 10 剂而愈。按: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状持续 4 周,可分为特异性咳嗽与非特异性咳嗽,这里主要是指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慢性非特异性咳嗽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即所谓“狭义的慢性咳嗽” ,不同年龄病因不同,西药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为主,疗效不定。咳嗽一证,中医主要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久咳者多属内伤咳嗽,证型错杂。 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指出五脏六腑均可致咳,咳嗽的中医病位在肺,但脏腑均可肺脏而咳,久咳亦脏腑。五行关系中土木占主导地位,故而脾肝二脏关系密切。提示在临床上对咳嗽一证的治疗,要找出病的所在而辨证施治,不可见咳治咳,舍本求末。4 结语医学是实践科学,以临床疗效为,贵在愈疾,方药是治病工具,选择药物治病,全赖理论。医学是几千年劳动的智慧结晶,是朴素的唯物哲学观,以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为思想。治疗何种疾病,要明白治病之理,传统经典理论是中医临证的基石。逍遥散主治肝郁脾虚证,而上述病证据此证型用药施治,效仿先哲前辈之经方治疗现代疾病,说明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与强大生命力。【参考文献】 1周丽.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 32 例临床观察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29(5) :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