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评课稿焦红梅老师的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 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有效的突破,课堂教学效果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 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与思考的机会,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课开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通过图片的放大与缩小, 自然的引出课题。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沟通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引领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构。2、关注
2、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学生能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图像变化前后的关系,所以整堂课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反复的训练,以促使学生用语言进行思维的外化。先由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说,学生简单小结到老师及时总结。 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对于放大缩小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3、数形结合学习数学焦老师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知识,难点之一是仅看一个比, 学生较难区分是要求将图形放大还是缩小,或者说学生很难明了并清楚地表达“一个图形是按1:3 放大还是按 1:3缩小,这一难点在“图形的缩小”后更加明显。而一旦离开了准确的表达,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为此在教学图形的缩小后接着让全体学生练习, 通过对练习九第 1 题的实际观察、对比、操作、思考中,把数形结合起来,再次让学生感受怎样的比表示放大,怎样的比表示缩小,并结合判断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比的前项大于后项表示图形的放大, 比的前项小于后项表示图形的缩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以自我经验为支撑点去大胆探索、 发现,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在学习之后还注重课后延伸, 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图片放大缩小的实例,比如投影,放大镜,拍照等,激发学生去探究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拓宽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