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化学专题题库∶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69659 上传时间:2021-0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7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题库∶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专题题库∶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专题题库∶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专题题库∶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专题题库∶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 向一定质量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Zn,溶液质量与加入 Zn 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 种B c 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u(NO3)2C取 d 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D若取 ab 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答案】 D【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Zn Cu Ag,向一定质量AgNO3 和 Cu(NO3)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 3 = Zn NO+2Ag265216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

2、质量减少的过程;Zn +Cu NO 2 = Zn NO 2 +Cu6564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详解】A、在 a 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是三种,故A 错误;B、 c 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故B 错误;C、取d 点的固体,有过量的锌,在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故C 错误;D、 ab 段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滴加稀盐酸,有氯化银白色沉淀,故D 正确。故选D。2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 与加入水的质量关

3、系B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 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KNO3固体C向一定量FeCl3 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不符合题意;B、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 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KNO3 固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但KNO3 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即起始值不为0 ,不符合题意;C、向一定量FeCl3 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NaOH 先与盐酸反应

4、,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符合题意;D、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不符合题意。故选C。3 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合理的是M 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图中 ab 间(不含a、 b 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bc 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无气泡产生c 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少于两种A【答案】 ABCD【解析】【分析】【详解】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

5、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硫酸能与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和水,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 oa 段沉淀质量增加; ab 段沉淀质量不变; bc 段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的沉淀中,一部分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M 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不能共存,故说法正确。图中 ab 间(不含 a、 b 两点)是过量的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的过程,过程中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变红,故说法正确。M 中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镁等,当杂质为氯化镁时,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没有气泡产生,故说法正确。若 M 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

6、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稀盐酸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c 点后溶液中稀盐酸过量,溶质有氯化钡、氯化镁、氯化氢三种溶质,c 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少于两种,故说法正确。故判断均合理。故选: A。4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时,溶液pH7B c 点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C b 点时,溶液质量比原混合溶液质量小D d 点时,整个反应过程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8g【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

7、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后发生的反应分别是:NaOH+HCl=NaCl+H2O, MgCl2+2NaOH=Mg(OH)2 +2NaCl,a 点时,盐酸没有完全反应,溶液显酸性, pH 8g,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能从图像中获取正确的化学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 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含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d 点溶液为蓝色B a 点固体为Zn、 Cu、AgC b 点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D c 点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答案】 C【解析】【分析】锌、银、铜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 银;锌粉加入到含硝酸

8、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溶液中硝酸银反应完全后,再与硝酸铜反应;反应过程中析出固体质量是纵坐标,加入锌粉的质量是横坐标;锌和硝酸银反应固体质量增加,锌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所以 0b 段是锌和硝酸银反应,bc 段是锌与硝酸铜反应,cd 段是锌粉过量。【详解】A、 d 点是锌粉过量,已经把硝酸银和硝酸铜两者反应完全,溶液中没有了硫酸铜,溶液不为蓝色,不符合题意;B、 a 点是锌与硝酸银反应了一部分,所以a 点固体只有Ag,不符合题意;C、 b 点是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硝酸铜还没反应,所以 b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锌、硝酸铜两种,符合题意;D、 c 点是

9、锌与硝酸铜完全反应,析出固体是Ag、 Cu,Ag 和 C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与稀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金属和混合盐溶液的反应: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间相距越远,就最先反应;2、加入锌粉的量是引起滤渣和滤液成分的关键变量;3、对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便知道固体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6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向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B相同质量的铁和锌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C向一定量氯化钡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中一份加入少量 MnO 2【答

10、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向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错误;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由于盐酸是足量的,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要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铁就较少,所以相同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铁生成的氢气多,水平线靠上,故选项图象正确;C、向一定量氯化钡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 逐渐

11、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 pH=7;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 大于 7,故选项图象错误;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故选 B。7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C 在一定量 AgNO3 和D 向 NaOH 溶液中滴加稀入过氧化氢溶液酸钾固体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盐酸至过量入铁粉A AB BC CD D【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12、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图像应该是呈一条水平直线,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增大,最后为一定值,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C、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 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 和Cu(NO3) 2 的混合溶液中,首先置换出银,银被置换完才继续置换铜。铁过量时,得固体为铁、银、铜,所得滤液所含溶质只为生成的Fe( NO3) 2,加铁粉为0 的时候,溶质只有AgNO3 和 Cu( NO3) 2 两种,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

13、意;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至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pH7,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8 下列四个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 pH=4 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C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向等质量的锌粉和

14、铁粉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 向 pH=4 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反应中有水生成,溶液的pH 会不断趋近于 14,但不会大于14,不符合题意;B.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的质量不断增大,当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C.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该过程不会产生沉淀,氯化铁再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沉淀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D.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

15、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 2H 2, Fe2HCl=FeCl 2H 2,。当盐酸少量时,因为加入盐酸的质量相等,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也相等;当盐酸过量时,根据方程式可知,每 65 份质量的锌产生2 份质量的氢气,每56 份质量的铁产生2 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铁产生的氢气多,图像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9 向含HCl CuCl222+Mg2+、和 MgCl 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 溶液,随着 pH 增大, Cu、依次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溶液中析出固体质量与p

16、H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pH 小于 4.2 的范围内,无化学反应发生B a 点处析出的固体是Cu( OH) 2 和 Mg ( OH) 2C pH 在 6.7-8.6 范围内,溶液中有3 种溶质D若 m2 =2m1,则原溶液中氯化铜和氯化镁的质量相等【答案】 C【解析】【分析】向含 HCl、 CuCl2和 MgCl2 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 溶液, HCl 先和 NaOH 反应生成 NaCl 和H O, CuCl 再和NaOH 反应生成 Cu(OH) 沉淀和 NaCl,MgCl再和 NaOH 反应生成 Mg(OH)22222沉淀和 NaCl。【详解】A、 pH 小于 4.

17、2的范围内,是 HCl 和 NaOH 反应生成 NaCl 和 H2O,没有固体析出,不符合题意;B、 a 点处是 CuCl2 和 NaOH 反应生成 Cu(OH)2 沉淀和 NaCl,析出的固体是 Cu(OH)2,不符合题意;C、 pH 在6.7-8.6 范围内, HCl、 CuCl2 已完全反应, MgCl2 还未反应,所以溶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有3 种溶质,符合题意;D、 若 m =2m1,说明生成的Cu(OH) 和 Mg(OH)质量相等,均为m ,设原溶液中氯化铜的2221质量为 x,氯化镁的质量为y。CuCl 2Cu(OH) 2MgCl 2Mg(OH) 213598

18、9558xm1ym1135 x95y98m158m1x1.38m1y 1.64m1所以原溶液中氯化铜和氯化镁的质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故选C。10 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A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B分别加热 KNO3 、Ca(OH)2 的饱和溶液(溶剂蒸发忽略不计)C少量硫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D常温下将足量的Na2 CO3 、块状CaCO3 固体放入少量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 氨水易挥发,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氨水质量减小;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液

19、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B. 硝酸钾溶解度所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分别加热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点燃C. 硫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不符合题意;D. 常温下将足量的 Na2 CO3、块状 CaCO3 固体放入少量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因为碳酸钠是粉末,碳酸钙是块状的,所以碳酸钠反应速率较快;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O+CO2可知,每73 份质量的氯化氢能生成 4

20、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加入的盐酸少量,盐酸完全反应,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所以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一样,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一样,符合题意。故选D。11 下列图象的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A向 pH=10 的 NaOH 溶液中不断加入水B在久置的NaOH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C分别向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 MgD在饱和的KNO3 溶液中加入KNO3 晶体【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向的接近pH 10 的 NaOH 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7,但是不会小于7,故 A 错误;pH 值逐渐减小,无限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久置氢氧化钠中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

21、钠。在久置的 NaOH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会先与盐酸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才会出现气泡,故B 正确;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所以镁的反应速率比铁的反应速率快,故C 错误;D、在饱和的KNO3 溶液中加入KNO3 晶体,不会溶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D 错误。故选 B。12 用右图能正确反映下列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序号实验内容x 轴含义y 轴含义坐标图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中不断滴加硫酸 硫酸铜溶液质量 单质铜的质量铜溶液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质量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溶质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钠质量质量分数中加入氯

22、化钠固体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时间剩余固体中锰元素质量ABCD【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中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那么铜的质量不断的增加,直至铁完全反应,铜的质量不再增加,关系正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加入的稀盐酸的量不断的增加,即使反应完全,溶液中水的质量也不断的增加,因为盐酸中含有水,关系错误;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会逐渐的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达到饱和状态后,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关系正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

23、锰和氧气,由于锰元素只存在于固体中,故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关系错误。故选C。13 下列各选项与如图所示曲线相符的是选实验操作横坐标纵坐标项向一定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稀硫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A/g量/g酸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加入铜粉的质量 /g溶液的质量 /gB入铜粉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加入碳酸钙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gC/g入碳酸钙粉末D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加入水的质量 /g溶质的质量 /gA AB BC CD D【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 向一定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与锌粉接触就会反应产生氢气,横坐标表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纵坐标表示

24、生成氢气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会从原点开始。故A 不符合题意;B.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2AgNO 3 CuCu(NO 3 )2 2Ag64,横坐标表示216加入铜粉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质量,由反应可以看出,一个铜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64)反应进入溶液中,两个银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08)会被置换出来,所以溶液质量会随着铜的加入而减少直到反应结束。故B 不符合题意;C.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CaCO3 +2HCl=CaCl2+H 2O+CO 2100)是固体,二氧化100,碳酸钙(相对原子质量为44碳(相对原子质量为 44)为气体,溶液中每进入100 份

25、质量同时减少44 份质量,进去的多,出来的少,所以溶液质量会增加,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钙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质量,加入碳酸钙前盐酸有一定质量,故起点在纵坐标上不为原点处。故C 符合题意;D. 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横坐标表示加入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不变应该是一条直线。故故选 C。D 不符合题意。14 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D向 pH=14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答案】 A【解析

26、】【分析】【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选项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两个反应同时进行,故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水后碱性减弱,pH 减小,无论怎样加水,其pH 总是大

27、于7,不会小于 7 ,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15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B BC段对应溶液pH 逐渐变大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

28、硝酸钡D C 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碳酸钠、硝酸钡【答案】 C【解析】【分析】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步骤: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而图像中最终有固体剩余,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据此分析回答此题。【详解】A、 AB段对应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选项A 错误;B、 BC段对应是硝酸不断加入,不在反应,所以溶液酸性增强,溶液pH 逐渐变小,选项B

29、 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C 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选项C 正确;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并未提及有硝酸,选项 D 错误。故选: C。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6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肼( N2 H4)又称联氨,有类似于氨的刺鼻气味,贮存时用氮气保护并密封,用途广泛。肼燃烧放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常用作火箭燃料,点燃时与助燃物质液态N2O4 发生反应,生成N2 和 H2O。高压锅炉水处理时用于脱除氧气以防止锅炉的腐蚀,也可以把锅炉内表面锈蚀后的氧化铁还原为结构紧密的四氧化三铁保护层,减缓锅炉锈蚀。用于烟草、土豆、玉米

30、的贮藏,用于食用盐酸的制造等。熔点1.4 ,沸点 113.5;有强烈的吸水性,形成水合肼( N2H4H2O),可以用固体烧碱进行脱水;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液氧接触能自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或短时间受热时易发生分解。对眼睛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延迟性发炎,对皮肤和粘膜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肼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填字母序号,下同)。A与氧化铁作用B易溶于水C易分解D有刺鼻的气味( 2)肼在常温下为 _(填 “固态 ”“液态 ”或“气态 ”)。( 3)肼作为火箭燃料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肼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CO2,下列

31、物质中的 _也具有这些性质。A NaCl B Ca( OH)2C NaOH DNaHCO3(5)肼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点燃【答案】 AC液态2N2 4 2 4322C 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H +N O +4H O二氧化碳;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分解【解析】【详解】( 1)肼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与氧化铁作用和易分解;( 2)熔点 1.4所以肼在常温下为液态;点燃(3)肼作为火箭燃料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 2H4+N2O43 2 +4H2O;(4)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和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故选C;( 5)肼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长期暴

32、露在空气中易分解。17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_和天然气。(2)煤燃烧会产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煤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请写出酸雨的一点危害_。(3)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该反应后生成的C 与 D 的粒子个数比是_。根据如图所示,请写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_。【答案】石油温室效应加剧腐蚀大理石建筑物2:1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

33、发生改变【解析】【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腐蚀大理石建筑物;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催化剂2CO+2NO2CO2+N2 进行分析。【详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 石油(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腐蚀大理石建筑物;故填:温室效应加剧;腐蚀大理石建筑物( 3)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催化剂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34、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所以 该反应后生成的C 与 D 的粒子个数比是2: 1;故填: 2: 1 根据如图所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是: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填: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点睛】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18 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陆地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金属矿藏。部分常见的金属矿石矿石名称赤铁矿孔雀石辉铜矿铝土矿白钨矿图样主要成分Fe2O3Cu2( OH) 2CO3Cu2SAl 2O3CaWO4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