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南高考化学培优易错 难题 ( 含解析 ) 之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 南京理工教授制出了一种新的全氮阴离子盐AgN5,目前已经合成出钠、锰、铁、钴、镍、镁等几种金属的全氮阴离子盐。(1)基态 Mn 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银与铜位于同一族,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区。(2)Mg(H 2 O)6 2+(N5)2(H2O)42-的晶体的部分结构如图1 所示:N、 O、 Mg 元素的前3 级电离能如下表所示:元素I1 /kJ?mol-1I2/kJ?mol-1I3/kJ?mol-1X737.71450.77732.7Y1313.93388.35300.5
2、Z1402.32856.04578.1X、 Y、 Z 中为 N 元素的是 _,判断理由是 _。从作用力类型看, Mg2+与 H2O 之间是 _、 N5 与 H2O 之间是 _。N5-为平面正五边形,N 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_。科学家预测将来还会制出含N4-、 N6-等平面环状结构离子的盐,这一类离子中都存在大键,可用符号mn 表示,其中 m 代表参与形成大 键的原子数, n 代表参与形成大 键的电子数 (如苯分子中的大键可表示为64-中的大 键应表示为 _ 。6 ),则 N(3)AgN5 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2 所示, Ag+周围距离最近的 Ag+有 _个。若晶体中紧邻的 N5-与 Ag+的平均距
3、离为a nm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AgN5 的密度可表示为_g?cm-3(用含 a、 NA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 3d5ds ZX最外层为 2 个电子, X 为镁; N 的 2p 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其失去第一个电子较难,I1 较大,则 Z 为氮元素配位键 氢键sp258.91022412a3NA【解析】【分析】(1)根据构造原理 写出25 号Mn元素的原子核外 子排布式,Mn原子失去最外 2 个 子得到Mn 2+;根据原子 构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确定Ag 在周期表所属区域;(2)根据元素的 离能大小 合原子 构确定X、 Y、 Z 三种元素,然后判断哪种元素是N元素;根
4、据 示,判断晶体中阳离子、阴离子中含有的作用力 型; 合 N5- 平面正五 形 构, 合原子 化 型与微粒构型关系分析判断, 合微粒的原子 构分析大 的形成;(3)根据晶胞中离子的相 位置判断Ag+的配位数,利用均 方法 算1 个晶胞中含有的mAgN5 的个数, 合= 算密度大小。V【 解】(1)Mn 是 25 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得Mn 原子的核外 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54s2, Mn原子失去最外 2 个 子得到Mn 2+,其价 子排布式 3d5;Ag、 Cu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IB, 生 化的 子有最外 的s 子和次外 的d 子,属于ds 区元素;(2) X 的第一
5、、第二 离能比 小且很接近, 明X 原子最外 有 2 个 子,容易失去,则 X 为 Mg 元素, Z 的第一 离能在三种元素中最大, 合N 原子 2p 道 于半充 的 定状 ,其失去第一个 子 ,I1 大,可推知Z 为 N 元素, Y 是 O 元素;在 晶体中阳离子Mg(H2O)62+的中心离子 Mg2+含有空 道,而配位体 H的 O 原子上2 O含有孤 子 ,在 合 ,Mg 2+提供空 道, H2O 的 O 原子提供孤 子 ,二者形成配位 ;在阴离子 (N 5 22 42-上 N5-与 H2NH-O,)(H O)O 的 H 原子之 通 合在一起,形成故二者之 作用力 ;若原子采用sp3 化,
6、形成的物 构 四面体形;若原子采用sp2 化,形成的物 构 平面形;若原子采用sp 化, 形成的 直 型 构。N5 - 平面正五 形, 明N原子的 化 型 sp2 化;在 N5- 中,每个 N 原子的 sp2 化 道形成 2 个 , N 原子上 有 1 个孤 子 及1 个垂直于 N 原子形成平面的p 道, p 道 形成大 , N5-为4 个 N 原子得到1 个 子形成 有1 个 位 荷的阴离子,所以含有的 子数 5个,其中大 是由4 个原子、 5 个 子形成,可表示 54 ;5+ 研究 象,在晶胞中与 Ag+(3)根据 AgN 的晶胞 构示意 可知,假 以晶胞 点Ag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g+在晶
7、胞面心上,通 点Ag+可形成 8 个晶胞,每个面心上的Ag+被重复使用了 2 次,所以与 Ag+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g+的数目 3 8=12 个;在一个晶胞中2+11-1-7 3含有 Ag 的数目 8+6 =4,含有 N5 的数目 1+12 =4,晶胞体 V=(2a 10)8244 178?g / mol3mN A/mol8.910223。cm , =g/cmV2a 10 7 3 cm3N Aa3【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涉及电离能的应用、作用力类型的判断、大 的分析、晶胞计算,掌握物质结构知识和晶体密度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要注意电离能变化规律及特殊性,利用均摊方法分析判断晶胞中含有微粒数目,
8、结合密度计算公式解答。2 同一周期 (短周期 )各元素形成单质的沸点变化如下图所示 (按原子序数连续递增顺序排列)。该周期部分元素氟化物的熔点见下表。氟化物AFBF24DF熔点 /K12661534183(1)A 原子核外共有 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_种不同能级的电子;(2)元素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为_ ;(3)解释上表中氟化物熔点差异的原因:_;(4)在 E、G、 H 三种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大的是_(填化学式)。 A、B、 C 三种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填离子符号)。【答案】 11 4AlO-+Al(OH)3Al3+-2+H +H2O
9、+3OH NaF与 MgF2 为离子晶体,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离子键是强烈的作用力,所以熔点高;Mg 2+的半径比 Na+的半径小,离子电荷比 Na+多,故 MgF24的熔点比 NaF 高; SiF 为分子晶体,分子之间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故SiF4 的熔点低 HCl+2+3+NaMgAl【解析】【分析】图中曲线表示 8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递增顺序连续排列)和单质沸点的关系, H、 I 的沸点低于 0,根据气体的沸点都低于0,可推断 H、I 为气体,气体元素单质为非气体,故为第三周期元素,则A 为 Na, B 为 Mg , C 为 Al,D 为 Si, E为 P、 G 为 S, H 为
10、 Cl, I 为Ar。(1)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相同的电子,由几个电子就具有几种运动状态;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式判断占有的能级;(2)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有酸式电离与碱式电离;(3)根据晶体类型不同,以及同种晶体类型影响微粒之间作用力的因素解答;(4)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据此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 为 Na, B 为 Mg, C 为 Al, D 为 Si, E 为 P、 G 为 S, H 为 Cl, I 为 Ar。(1)A 为 Na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1,故共有 11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
11、布式为1s22s22p63s1,可见有4 种不同能级的电子;(2)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在溶液中存在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两种形式的电离作用,电离方程式为: AlO2-+H+H2OAl(OH)3Al3+3OH-;(3)NaF 与 MgF2 为离子晶体,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以强烈的离子键结合,断裂化学键需消耗较高的能量,因此它们的熔沸点较高;由于Mg 2+的半径比Na+的半径小,带有的电荷比+多,所以 MgF24为分子晶体,分子之间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Na的熔点比 NaF 高;而 SiF结合,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消耗的能量较少,故SiF4 的熔点低;(4)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2、,元素的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简单氢化物就越稳定,故HCl 最稳定性, Na+、 Mg 2+、 Al3+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 、8,电子层结构相同,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a+Mg2+Al3+。【点睛】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律等的应用,根据图象信息判断出元素是解题关键,突破口为二、三周期含有气体单质数目。3 电气石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天然石材,其中含有的主要元素为B、 Si、 Al、 Mg 、Na、O 等元素。(1)上述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用元素符号表示),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
13、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是_(用元素符号表示);(2)表示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有: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从中选择最详尽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方式,来表示氧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_;(3)B 与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F 形成化合物 BF ,检测发现BF 分子中三根 BF 键的键长相33等,三根键的键角相等,能否仅仅依据此数据此判断BF3分子的极性 _;(4)SiO2 晶体的熔点比 BF3 晶体 _(选填“高”、“低” )。【答案】 O B、 Si、 Al非极性 高【解析】【分析】(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
14、近的元素是 B、 Si、 Al;(2)最详尽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方式为核外电子轨道排布式,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处于不同能级的电子,能量不同,处于同一能级不同轨道的电子能量相同;(3)BF3 分子中三根 B F 键的键长相等且键角也相等,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根据晶体类型判断熔点高低,一般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4)BF3 是分子晶体,SiO2 是原子晶体。【详解】(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Na Mg Al SiB O,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是B、Si、 Al;(2)最详尽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方
15、式为核外电子轨道排布式,氧元素原子核外电子轨道排布式为:;(3)BF3 分子中三根 B F 键的键长相等且键角也相等,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4)BF3 是分子晶体,SiO2 是原子晶体,故SiO2 晶体的熔点比BF3 晶体高。4 正电子、负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它们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荷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 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研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 个和 7 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1)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_)A 由 1 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1
16、 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 由 1 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 个带正电荷 的电子构成C 由 1 个不带电子的中子与1 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 由 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 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2)反物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2+2A H +OH =H OB H+OH =H O-2+-2C H +OH =H OD H +OH =H O(3) 若有反 粒子( 粒子即氦核),它的质量数为_ 电荷数为 _。【答案】 B A 42【解析】【分析】根据反粒子特征和定义进行解答。【详解】(1)A. 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这是正常氢原子的构成,故A错误;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
17、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符合反氢原子的构成, 故 B 正确;C.由一个不带电的中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不正确,因为反氢原子中电子带正电,故 C 错误;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不能都带负电荷。故 D 错误。答案: B。(2) 酸碱中和反应是H + +OH -=H 2O,根据反物质的定义特征,可知反物质酸碱中和反应为H -+OH += H 2O,所以A 符合题意,答案:A ;(3) 已知 a 粒子质量数为4,带2 个正电荷,因此反a 粒子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答案: 4; 2。【点睛】根据反粒子的定义:正电子、负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反粒子的特征
18、:它们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荷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进行解答。5 据中国质量报报道,我国首次将星载铷(Rb)钟应用于海洋二号卫星,已知Rb 的原子序数为 37。回答下列有关铷的问题:(1) R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共有 _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_。(2) Rb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3)取少量铷单质加入水中,可观察到其剧烈反应,放出气体_( 写化学式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_色,因为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4) Rb 的还原性比 K 的还原性 _(填 “弱 ”或“强 ”)。【答案】 51第五周期 A 族H2蓝2Rb+2H2O=2Rb+2OH-+H2
19、强【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结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确定Rb 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利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详解】(1)Rb 是 37 号元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Rb 核外电子排布为 2、 8、 18、8、1,所以 R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共有5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 个;(2)Rb 核外电子排布是 2、 8、 18、8、1,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关系可知 Rb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五周期第IA 族;(3)Na 是活泼金属,与水发生反应:2Na+2H O=2NaOH+H , Rb与 Na 是同一主族的元素,22由于元素的金属性 RbNa,所以
20、Rb 与水反应比钠更剧烈反应放出H2; RbOH 是一元强碱,水溶液显碱性,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Rb+2H2O=2Rb+2OH-+ H2;(4)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获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 Rb 在 K 元素下一周期,所以 Rb 的还原性比 K 的还原性强。【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及元素性质的关系,掌握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元素在周期表的周期序数,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族序数。利用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分析
21、判断。6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用字母标出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除特别注明外,其它一律用化学式表示)_。(1)由 E 形成的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_(填名称),属于_(填 “晶体类型 ”)。(2)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该碱溶液与D 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常用作光导纤维的是_。(4) G、 H、I 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 5) H、 J、 K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 6) I、 J、 K 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7)元素 I 的氢化物的结构式为_;该氢化物常温下和元素K
22、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答案】金刚石原子晶体2OH-2 32-2223+Al O =2AlO +H OSiOH O NH PH3 HClO4H2SO4H3PO4S2- Cl- O2-HOHCl2H2O?HClO HCl【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 A 为氢元素, B 为钠元素, C 为镁元素, D 为铝元素, E 为碳元素, F 为硅元素, G 为氮元素, H 为磷元素, I 为氧元素, J 为硫元素, K 为氯元素, L 为氩元素。【详解】( 1) E 为碳元素,形成的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故答案为:金刚石;原子晶体;(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
23、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可知钠金属性最强,对应的碱为氢氧化钠,其电子式为, D 为铝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为氧化铝,氧化铝有两性,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OH-2 32 - 2-2 32-2O;+Al O =2AlO +H O,故答案为:; 2OH +Al O =2AlO+H( 3)二氧化硅常用作光导纤维,故答案为:SiO2;(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O N P,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H2ONH3 PH3 ,故答案为: H2O NH3 PH3;(5)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4、,则非金属性ClS P,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则酸性HClO4 H2SO4 H3PO4,故答案为: HClO4 H2SO4H3PO4;(6) S2-、 Cl-均有三个电子层,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核电荷数小的离子半径大,即S2-Cl-, O2- 有两个电子层,比S2- 、Cl-的离子半径都小,则S2- Cl- O2-,故答案为:S2- Cl-O2-;(7)元素 I 的氢化物为水,结构式为HOH,水在常温下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 H2O ?HClO HCl,故答案为: HOH; Cl2 H2O ?HClO HCl。7 离子化合物 AB2 的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25、1mol AB2 中含 54 mol 电子,且有下列反应:H点燃CB X Y AB H OY C AB Z, Z 有漂白作用。B222222根据上述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2_, X_, Y_, Z_。(2)用电子式表示AB 的形成过程: _。2(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答案】 CaCl222Ca(OH)Ca(ClO) HClO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解析】【分析】离子化合物 AB2的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1mol AB2中含 54 mol 电子,则 A2+、 B-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均为18 个, AB2 为氯化
26、钙, A 为钙元素, B 为氯元素,则 H2Cl2点燃HCl, C 为 HCl; Cl2 X Y CaCl2 H2O, X 为 Ca(OH)2, Y 为 Ca(ClO)2; Ca(ClO)2HCl CaCl2 Z, Z 有漂白作用, Z 为 HClO。【详解】(1)由分析可知 AB2 为 CaCl2, X 为 Ca(OH)2, Y 为 Ca(ClO)2, Z 为 HClO。,故答案为:CaCl2; Ca(OH)2 ;Ca(ClO)2;HClO;(2) AB2 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故答案为:;( 3)的化学方程式为 2Cl2 2Ca(OH)2=Ca(ClO)2 CaCl2 2H2O,故答案
27、为: 2Cl22Ca(OH)2 =Ca(ClO)2 CaCl2 2H2O。【点睛】常见 18 电子的离子有K+、 Ca2+、 Cl、 S2- 、 HS-等。8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 B、 C、D、 E、 F 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 号元素, B、 C、 D、E同周期, A、 D 同主族,且A 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 倍。 F 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且B、 C、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 F 的名称为_、_。(2)A 和 D 与氢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_(填化学式,下同), D
28、和 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_,写出 A 和 B 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3)B、C 形成的单质中与水反应较剧烈的是_,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写出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答案】氧钙 H2422O HClONa 2Na+2H O=2NaOH+H 3-2-2Al(OH) +OH =AlO +2H O【解析】【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 C、 D、 E、 F 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 号元素, A 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 倍,最外层最多容纳8 个电子,则 A 含有
29、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6 个电子, A 为 O 元素; A、D 同主族,则 D 为 S 元素; B、C、 D、 E 同一周期,则四种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E 的原子序数大于 S,则 E 为 Cl 元素; B、C、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则B 为 Na 元素, C 为 Al元素; F 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则F 位于第四周期, F 不可能为 K 元素,只能为 Ca 元素,据此进行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 为 O,B 为 Na, C 为 Al, D 为 S, E 为 Cl, F 为 Ca 元素。(1)根据分析可知, A、F 元
30、素的名称分别为氧、钙;(2)A、 D 分别为 O、 S,二者的氢化物分别为H O、 H S,由于 H O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增加222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导致其沸点比H2S 高;D 为 S、 E 为 Cl,元素的非金属性: ClS,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所以 S、 Cl 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较强的为高氯酸,其化学式为:HClO4;A 为 O, B 为 Na,二者形成的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Na2O2,Na2O2 是由 2 个 Na+与 1 个 O22-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3)B、C 的单质分别为 Na、 Al,钠的金属性比铝强,与水反应更剧烈
31、。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2O=2NaOH+H ;(4)C 是 Al, A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 , B 是 Na, N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3的水化物为 NaOH, Al(OH)3 是两性氢氧化物,能够与强碱NaOH 反应产生 NaAlO2 和 H2O,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 +OH =AlO2 +2H2O。【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的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应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和相互关系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9A、 B、 C、
32、 D、 E、 F、 X、 Y、 Z 九种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正盐;盐EYC与20。 BAY的浓溶液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EYC的溶液;X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 倍, D、 Y、Z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E、 F、4X 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_,X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周期第 _族。(2)这九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3) EYC中化学键类型: _
33、,其电子式为 _ 。(4)A与B CD形成的化合物中,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用化学式表、 、示),这些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用化学式表示)。( 5) D、 E、 F 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 (填离子符号), F 和镁条用导线连接插入 NaOH 溶液中,镁条作 _(填“正极”或“负极”)。【答案】三 VIA K或钾F 或氟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键)HFH2 O NH3HF H2ONH3-+3+F Na Al正极【解析】【分析】B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则 B 为氮元素;盐 EYC与 AY 的浓溶液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
34、为氯气,氯气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次氯酸钠溶液,则E 为钠元素,Y 为氯元素,C为氧元素,A 氢元素,因此D 是F; X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 倍,则X 为硫元素;D、 Y、Z 元素的最外4层电子数之和为 15,则两皆能反应生成盐,则Z 为钾元素; F 为铝元素。E、 F、 X 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两【详解】(1) B 为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X 为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 VIA 族,故答案为:三;VIA;( 2)由分析和元素周期律可知,这九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钾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氟元素,故答案为: K 或钾; F 或氟;( 3)次氯酸钠为离子化合物,次氯酸根中有极性共价键,所以次氯酸钠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和共价键(或极性键),次氯酸钠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键);(4)根据非金属性F O N,可知氨气、水、氟化氢中,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H2 O NH3,键能大小关系为HF H2O NH3,则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 H2ONH ,故答案为: HFH O NH ; HFH O NH ;3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