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战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题培优易错试卷).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48162 上传时间:2020-12-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5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题培优易错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备战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题培优易错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备战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题培优易错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备战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题培优易错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备战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题培优易错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备战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大题培优易错试卷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相关的问题。(1)写出的元素符号_。(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在这些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填相应化学式,下同),碱性最强的是 _。(4)这些元素中(除外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填元素符号,下同),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5)的单质与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其产物之一是OX2, (O、 X 分别表示氧和的元素符号,即 OX2 代表该化学式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方程式中用具体元素符

2、号表示 )_。(6)的低价氧化物通入足量Ba(NO3)2 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Mg2Na+2H2O=2Na+2OH-+H2HClO4NaOHFNa2F+2OH-=OF2 +2F-+H2O3SO2+2NO3-+3Ba2+2H2O=3BaSO4 +2NO+4H+【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正的位置可以得出,为N 元素,为 F 元素,为 Na 元素,为 Mg 元素,为 Al 元素, Si 元素,为S元素,为 Cl 元素,为 Ar 元素,据此分析。【详解】(1)为 Mg 元素,则的元素符号为Mg ;(2)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为Na, Na 与水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3、2H2O=2Na+2OH-+H2 ;(3)这些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Cl 元素,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这些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 元素,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4)根据元素半径大小比较规律,同一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同一主族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可以做得出,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 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Na 元素;(5) F2与 NaOH 反应生成22-2-2OF ,离子方程式为2F +2OH =OF +2F +H O;(6)为 S 元素,的低价氧化物为SO223 2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 SO在 Ba(NO )SO变成 SO

4、42-, NO3-变成 NO,方程式为3SO23-2+24+。+2NO +3Ba+2H O=3BaSO +2NO+4H2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第三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 填化学式 ) 。(3)下列可以判断和金属性强弱的是_( 填序号 ) 。a单质的熔点:b化合价:c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4)为验证第A 族部分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仪器 A 的名称是 _,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棉花中浸有N

5、aOH 溶液的作用是 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验证溴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通入少量的单质,充分反应后,将A 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取下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_。该实验必须控制单质的加入量,否则得不出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的结论。理由是_。第 A 族元素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_( 填“增大”或“减小” )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答案】HNO32323cd 分液漏斗-Cl22-2- H CO H SiO2Br=Br 2ClCl 2OH-氯气能够氧化溴离子和碘离子,氯气必=H2O Cl ClO 溶液分层,下层液体为紫红色须少量,否则干扰检验

6、结果增大【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元素分别为H、 C、 N、 O、 Na、 Al、 Si、 S、 Cl,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详解】( 1) 第三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l,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 H2CO3 H2SiO3 ;( 3) a根据单质的熔点不能判断金属性强弱,故a 错误;b化合价高低不能作为比较金属性的依据,故b 错误;c Na 与水反应比 Al 剧烈,说明金属性: Na Al,可以比较,故c 正确;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

7、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可以比较,故d 正确;答案选 cd;( 4) A 为分液漏斗, A 中发生氯气与 NaBr 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Br Cl2=Br22Cl ;NaOH 溶液用于吸收氯气,离子方程为;Cl2 2OH=H2O Cl ClO溴与 KI 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将A 中液体滴入试管内,充分振荡、静置,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下层呈紫色;若通入过量氯气,剩余的氯气能够进入试管先于Br2 氧化碘离子,干扰溴与碘离子的反应,所以氯气必须少量,否则干扰检验结果;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故得到电子能力减弱。【点睛】比较金属性的强弱,是看

8、金属与水或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依照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3 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4 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_,属于过渡元素的是_(该空用字母表示)。( 2) B,F, C 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_,其中以 _最不稳定。( 3)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答案】 Ar K F Br M HPH3 Cl2O、 HCl、PH3【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 A 为氟、

9、B 为氧、 C 为磷、 D 为碳、 E 为 Ar、 F 为 Cl、G 为硫、 H 为 Al、 I 为 Mg 、 J为 Na、 K 为 Ca、 L 为钾、 N 为 Br、 M 处于过渡元素。【详解】( 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 14 种元素中,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Ar(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故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为K,非金属性最强的为 F;Br2 常温下为液态,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M 属于过渡元素;故答案为: Ar; K; F; Br; M;(2) B,F, C 气态氢化物的化

10、学式分别为H2O、 HCl、 PH3,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O P、 ClP,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与 PH3 最不稳定,故答案为:H2O、 HCl、 PH3; PH3;(3)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第三周期中Cl 原子半径最小,故答案为:Cl。4 离子化合物 AB2 的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1mol AB2 中含 54 mol 电子,且有下列反应:点燃CB2 X Y AB2 H2OY C AB2 Z, Z 有漂白作用。H 2B2根据上述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2_, X_, Y_, Z_。(2)用电子式表

11、示AB2 的形成过程: _。(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答案】 CaCl222HClOCa(OH)Ca(ClO)2Cl 2Ca(OH) =Ca(ClO) CaCl 222222H O【解析】【分析】离子化合物 AB2的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1mol AB2中含 54 mol 电子,则 A2+、 B-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目均为18 个, AB2 为氯化钙, A 为钙元素, B 为氯元素,则 H2Cl点燃Ca(OH) , Y 为 Ca(ClO) ;HCl, C 为 HCl; Cl X Y CaCl H O, X 为222222 Ca(ClO)2HCl CaCl2 Z, Z 有漂白作用

12、, Z 为 HClO。【详解】(1)由分析可知 AB2 为 CaCl2, X 为 Ca(OH)2, Y 为 Ca(ClO)2, Z 为 HClO。,故答案为:CaCl2; Ca(OH)2 ;Ca(ClO)2;HClO;(2) AB2 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故答案为:;(3)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 Ca(ClO)2CaCl2 2H2O,故答案为:2Cl2=2Ca(OH)2 =Ca(ClO)2 CaCl2 2H2O。【点睛】常见 18 电子的离子有K+、 Ca2+、 Cl、 S2- 、 HS-等。5A、 B、 C、 D、 E 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B 处于同一

13、周期,C、 D、E同处另一周期。C、 B 可按原子个数比2 1 和 1 1 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D、A 按原子个数比 3 2 形成离子化合物丙。 E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B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乙物质化学式是_。(2)A、 B、C、 D、 E 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用元素符号填写 )。(3)E 的单质加入到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答案】第二周期 VIA 族Na2O2ONAlMgNa 2Al+2OH-+2H2O=2AlO2-+3H2【解析】【分析】C、 B 可按原子个数比21

14、和 1 1 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可知C 为 Na 元素,B 为 O 元素,甲为 Na O,乙为 Na O ; E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E 为 Al 元素;222A、 B、 C、 D、E 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均小于Al 的原子序数, D、 A 按原子个数比 3 2 形成离子化合物丙,可知A 为 N 元素, D 为 Mg 元素,丙为 Mg 3N2。【详解】(1) B 为 O 元素,在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IA 族,乙物质为过氧化钠,化学式是Na2 O2,故答案为:第二周期VIA 族; Na2O2;(2) Na、 Mg、 Al 在第三周期,O、 N 在第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

15、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ONPAlMgNa,即 ONAlMgNa,故答案为: ONAlMg O2-Na+H2O离子键极性共价键2Na2O2+2H2O=4Na+4OH-+O2【解析】【分析】A 原子核内无中子,则A 为氢元素; B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反应生成盐 F, B 为氮元素, F 为硝酸铵; E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 ,4则 E 为硫元素,在第三周期; D 与 A 同主族,且与E 同周期,则 D 为钠元素; A、B、 D、 E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C 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则C 为氧元素。【详

16、解】(1) C 为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VIA 族; Na+、 O2-、 S2-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 O2-Na+,故答案为:第二周期VIA 族; S2- O2-Na+;(2)由 H、Na 与 O 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 1: 1 的化合物分别为 H2O2、 Na2O2,其电子式分别为、,故答案为:;( 3) H 与 O、 S间分别形成 H2O、H2S 两种共价化合物,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则沸点较高,故答案为: H2O;( 4) F 为硝酸铵,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能生成氧气,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 +

17、2H2O=4Na+4OH-+O2,故答案为: 2Na2O2+2H2 O=4Na+4OH-+O2。【点睛】比较离子半径可以用“先层后核再电子 ”进行比较, S2-有三个电子层,则半径最大,Na+、 O2-有两个电子层,但氧的序数小于钠的序数,则O2- 的离子半径大于 Na+,所以 S2- O2-Na+。7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1)表中的实线表示系周期表的部分边界,请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上边界_(2)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元素是_(填字母代号),它与e 形成的化合物电子式为: _(用元素符号表示)(3) b 元素形成的单质所属晶体类型可能是_(填序号)分子晶

18、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过渡型晶体(4)元素 c、 d、 g 的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用化学式表示)(5) NH3H2O 的电离方程NH3H2ONH+4+OH-,试判断NH3 溶于水后,形成的NH3H2O 的合理结构 _ (填字母代号)【答案】mH2O HF HClb【解析】【分析】(1)第一周期中含有2 种元素,处于第1 列、 18 列;第 2、 3 周期中元素处于1, 2 列, 1318 列,据此画出元素周期表的上边界;(2)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为溴与金属汞,由图可知位置可知,为溴单质,处于第四周期17列; e 为 Na 元素,溴与钠形成的化合物为NaBr,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

19、;(3)b 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可能为原子晶体,如金刚石,可能为分子晶体,若富勒烯,可能为过渡型晶体,如石墨;(4)c 为氧元素、 d 为氟元素、 g 为氯元素,结合常温下氢化物状态与氢键判断氢化物的沸点;(5)氨水的电离生成NH4 +、 OH-,说明 NH3 ?H2O 中 O-H 键发生断裂,来确定氨水的结构和成键情况。【详解】(1)第一周期中含有2 种元素,处于第1 列、 18 列;第 2、 3 周期中元素处于1, 2 列, 1318 列,故元素周期表的上边界为:;(2)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为溴与金属汞,由图可知位置可知,为溴单质,处于第四周期17列,为表中m 元素; e 为 Na 元素,

20、溴与钠形成的化合物为NaBr,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溴化钠电子式为;(3)b 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可能为原子晶体,如金刚石,可能为分子晶体,若富勒烯,可能为过渡型晶体,如石墨;(4)c 为氧元素、 d 为氟元素、 g 为氯元素,常温下水为液体,HF、 HCl 为气体,故水的沸点较高, HF 中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比HCl 高,故沸点 H2O HF HCl;3溶于水后,形成的3232324+-(5)NHNH ?H O 中,根据NH ?H O 的电离方程式为 NH ?H O? NH +OH,可知结构中含有铵根和氢氧根的基本结构,故NH3 2b。?H O 结构为 b,故答案为8X、Z、Q、 R、

21、T、 U 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中, X 的原子半径最小, X 与 R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 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U 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R 和 Q 可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1: 1和 2: 1 的两种化合物; T 与 Z 同主族。请回答下列问题:(1)T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 。(2)X、 Z、 Q 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填元素符号)。(3)R、T 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某同学用 X、 R 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固体物质RX, RX属于离子化合物,且能与化合物X2

22、Q 反应生成 X 的单质。RX 的电子式为 _; RX 与 X2Q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同学认为取X、 R 两元素的单质反应后的固体物质与X2Q 反应,若能产生 X 的单质,即可证明得到的固体物质一定是纯净的RX。请判断该方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 。【答案】第三周期 A 族 HOC2NaOH+HSiO3=Na2SiO3+2H2O Na: HNaH+H O=NaOH+H 不合理,若反应后有 Na 残留,也能与水反应生成H222【解析】【分析】X、 Z、 Q、 R、T、 U 分别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全部元素中X 的原子半径最小,则X 为 H 元素, X 与 R 的最外层

23、电子数相等,二者原子序数相差大于2 ,则 R 为 Na 元素,可知 Z、Q 处于第二周期, Z 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Z 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 4,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 Z 为 C 元素; U 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物的代数和为6,则 U 为 Cl 元素, R 和 Q 可形原子数之比为1: 1 和 2: 1 的两种化合物,则 Q 为 O 元素,这两种化合物为Na2O2、 Na2O, T 与 Z 同主族,由于Z 是 C 元素,所以 T 为 Si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 为 H, Z 为 C,Q 为O, R 为Na, T 为Si, U 为Cl 元素。

24、(1)T 为Si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 、4,所以Si 元素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VA 族;(2) X 为 H,Z 为 C, Q 为 O,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上述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由小到大顺序为HOC;(3) R 为Na, T 为Si,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 H2SiO3 ,H2SiO3 是弱酸,可以与强碱NaOH发生中和反应产生Na2SiO3 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iO3=Na2SiO3+2H2 O;(4) X 为H,R 为Na, Q为 O, H、 Na 二种元素形成的化

25、合物NaH 是离子化合物,X2Q 是H2O, NaH 与 H2O 反应产生NaOH 和H2。NaH 中Na+ 与 H-通过离子键结合,电子式为Na: H; NaH 与H2O 反应产生NaOH和H2,反应方程式为: NaH+H2O=NaOH+H2;由于 Na 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可以与水反应产生H2,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所以如果有Na 残留,过量的Na 与水反应也生成氢气,因此不能根据 H、 Na 反应后的固体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确定得到的固体一定是纯净NaH,即该同学的说法不合理。【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相互关系推断元素

26、是解题关键。熟练掌握结构、性质、位置关系,注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实验事实,要注意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注意金属氢化物有关问题。9A、 B、 C 为电子层数小于或等于3 的元素 , A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K 层电子数的1,B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差, C 元素原子L 层达稳定结构所2需电子数为该层电子数的1 。由此推断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及元素名称分别是3A_;B_;C_。【答案】 11、钠16、硫8、氧【解析】【分析】电子层从里向外依次是K、 L、M 、 N,据此分析; A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K 层电子数的1 ,则 M 层有一个电子,据此分析; B 元

27、素原子 M 层电子数为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2差,则 M 层电子数 为 8-2=6,据此分析; C 元素原子 L 层达稳定结构所需电子数为该层电子数的 1 , L 层稳定结构含有8 个电子,据此分析解答。3【详解】A 元素原子M 层电子数为K 层电子数的12,则 M 层有 1 个电子,所以A 元素为钠元素,其核电荷数为 11; B 元素原子 M 层电子数为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差,则M 层电子数=8-2=6,所以 B 元素为硫元素,其核电荷数为16;C 元素原子 L 层达稳定结构所需电子数为该层电子数的 13, L 层的稳定结构为 8 电子结构,则 L 层电子数为6,所以 C 元素为氧元素,其

28、核电荷数为8,故 A 的元素名称为钠,B 的元素名称为硫,C 的元素名称为氧,故答案为 11、钠 ; 16、硫; 8、氧。【点睛】注意题目要求是元素名称,不能写元素符号,学生容易写错。10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 _, _, _, ? 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_,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_。(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碱性最强的是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_ ,写出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5)在与中,化学

29、性质较活泼的是_,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答:_。在与 ? 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答: _。【答案】 N SiSCa K FArHClO4KOH3344 32Al(OH)Al(OH) +3HClO =Al(ClO ) +3H O、Al(OH) +KOH=KAlO +2H O、 KOH+HClO=KClO+H OF KNa 与 H O 反应: Na 与水剧烈反3224422应, Mg 与水不反应Cl 将 Cl2 通入到 NaBr 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说明Cl 的化学性质比 Br 的活泼【解析】【详解】(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 ? 分别在第二周期 VA、第三

30、周期 IVA、第三周期 VIA 和第四周期 IIA,则、 ? 分别为 N、 Si、 S、 Ca;( 2)根据元素周期表性质的递变规律,最活泼的金属应在第IA,最活泼的非金属应在第VIIAI A元素NaKK最活泼;在VIIA 族元素,惰性气体最不活泼,则在()和()中F()、 Cl()和 Br(?)中, F 最活泼;最不活泼的是即Ar;(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必是非金属性增强的,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知,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即F,但 F 无最高正价;因为我们知道, HClO4已知的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即酸性最强的是4HClO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

31、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必是非金属性增强的,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知,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即K,则碱性最强的必是KOH;在表中所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只有Al(OH)3 具有两性;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Al(OH)344 32O、+3HClO =Al(ClO ) +3HAl(OH)3+KOH=KAlO2 +2H2 O、 KOH+HClO4=KClO4+H2O;(4)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5)和分别是Na 和Mg ,根据同主族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

32、知,金属性Na Mg,根据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可依据二者单质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其金属性强弱,即与 H2O 反应: Na 与水剧烈反应,Mg 与水不反应;和?分别是 Cl 和 Br,根据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知,非金属性Cl Br,根据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可依据二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等来判断其非金属性强弱,即将Cl2 通入到 NaBr 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说明Cl 的化学性质比Br 的活泼。【点睛】本题综合性较强,涵盖了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等,要求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能很好滴训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递变规律或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思考。11 有 A、 B、 C、 D 四种元素, A 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B 元素负 2 价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C 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D 原子核外电子数比 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6 个。(1) C 与 D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 2) B 离子的电子式 _, A 离子的电子式 _。( 3) B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_, D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_。-Na+【答案】 HCl HCl=H + +Cl【解析】【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