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化学专题复习高无机综合推断的综合题(1)一、无机综合推断1 已知 A、 B、 C、 D 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 分别与 B、 C、 D 结合生成三种化合物:甲、乙、丙。甲、乙、丙三种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丙与甲、乙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甲、丙为无色有不同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化合物丁与 C 的某种单质在常温下反应可生成红棕色气体; B、C、 D 三种元素的单质与甲、乙、丁三种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1)D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 。(2)B、C、 D 的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_(用元素符号表示)。(3)丁与C 的单质在常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_。(4)甲、乙、丙分子中的电子数均为_,实验室如何检验丙_ 。(5)C 的单质丙乙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第2 周期 A 族N O F2NO O2 =2NO210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5O2 4NH36H2O 4NO【解析】【分析】本题有几个重要的突破口:甲、乙、丙三种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丙为无色有不同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化合物丁与C 的某种单质在常温下反应可生成红棕色气体,说明丁为NO, C 的某种单质可能为O2。【详解】A、 B、 C、 D 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 分别与 B、C、 D 结合生成三种化合物:甲、乙、丙。化合物丁与C 的某种单质在常温下反应
3、可生成红棕色气体,则丁为NO、 C 为 O 元素;丙与甲、乙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甲、丙为无色有不同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由图中信息可知,丙与O 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NO,也可以由 O 的单质与 D 的单质化合而得,则丙为 NH3、 D 为 N 元素,乙为 H2O;甲、乙、丙三种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则其都有10 个电子,结合图中信息,B 的单质可以与 H2O 反应生成甲和 O元素的单质,故甲为HF、 B 为 F 元素。综上所述,A、 B、 C、D 分别是 H、 F、 O、 N,甲、乙、丙、丁分别为 HF、H2O、 NH3、 NO。(1)D 为 N 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 周期
4、 A 族。(2)B、C、 D 的原子都是第周期的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故其大小关系为 N O F。(3)丁与 C 的单质在常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4)甲、乙、丙分子中的电子数均为10,实验室检验丙(NH3)的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因为其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5)C 的单质丙 乙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5O 4NH36H O 4NO。22【点睛】推断题的解题方法最关键的是找好突破口,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殊的反应条件以及特殊的结构,找出一定的范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常都能快速求解。2 化合物 A 由三种元素组成,某兴趣小组进
5、行了如下实验:已知:气体甲为纯净物且只含两种元素,在标况下体积为672 mL;溶液乙为建筑行业中常用的粘合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 的组成元素为 _(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气体甲与 NaOH(aq)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3)高温下, A 与足量氯气能发生剧烈爆炸,生成三种常见化合物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Mg、 Si、 H Si-2-+ 7H2 MgSi2H4 + 7Cl2 = MgCl2 + 2SiCl4 +2H6+ 4OH + 2H2O = 2 SiO34HCl【解析】【分析】因溶液乙为建筑行业中常用的粘合剂,则为硅酸钠,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气体甲中含有硅元素
6、,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单质乙,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3mol/L 120 10L = 0.12 mol,根据硅酸钠中 Na 元素与 Si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2: 1,可知气体甲中含 Si 的物质的量为 0.12mol/ 2 = 0.06 mol,又知气体甲为纯净物且只含两种元素,在标况下体积为672 mL,即 672 10 3 L = 0.03 mol ,则易知 A 为 0.03 mol ,其摩尔质量为22.4L / mol2.52 g2 个硅原子,同时气体甲与氢氧化钠按物质= 84 g/mol ,且 1 个气体甲分子中含0.03mol的量为 0.03 mol :0.12
7、 mol = 1 :4 的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气体单质乙,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气体单质乙中含氢元素,即为氢气。因此气体甲中的另一种元素不能为氧元素,可推知气体甲中的两种元素为硅元素与氢元素。另外,结合溶液甲只有一种溶质,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受热不易分解,推出白色沉淀为难溶氢氧化物,所用盐酸的物质-3的量为 3 mol/L 2010L = 0.06 mol, A 的质量为 2.52 g,化合物 A 由三种元素组成,推测所含的金属元素为镁,根据Mg 2HCl 可知,一个分子 A 中含 1 个镁原子,再根据分子组成可确定 A 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为84-1 24-2 28 =,4据此分析作答
8、。【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 A 的组成元素为 Mg 、Si、 H,故答案为 Mg、 Si、 H;(2)气体甲为Si2H6 与 NaOH(aq)按 1: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i2H6 + 4OH-+ 2H2O = 2 SiO32- + 7H2,故答案为Si2H6 + 4OH- + 2H2O = 2 SiO32- + 7H2;(3)根据元素组成及化学方程式中元素守恒推知,在高温下,A 与足量氯气能发生剧烈爆炸,生成三种常见化合物为MgCl2 、 SiCl4 和 HCl,则其反应方程式为: MgSi2H4 + 7Cl2 =24MgCl+ 2SiCl + 4HCl,故答案为
9、MgSi2 H4 + 7Cl2 = MgCl2 + 2SiCl4 + 4HCl。3 黑色固体物质A 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每个方框表示有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反应条件及生成的水已略去),其中C、 F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D、 E有共同的阳离子。写出 B 和 C 的化学式:B_; C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FeSO4 23 SO222 SO42 4HH S 2Fe 2H O 2Fe【解析】【分析】从框图中可以看出,反应是解题的突破口。因为它的已知信息多,不仅有“D、 E 有共同的阳离子”,而且有Cl2 这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特殊物质。【详解】(1)由反应知, B 物质具有还原性;由反应知,
10、 E 物质具有氧化性, F 气体具有还原性。综合分析反应和,可得出 B 中的阳离子具有还原性,从而得出其为亚铁盐。结合反应,可得出 F 气体为 SO2, C 气体为 H2S。再回到反应,F 为 SO2,氧化产物必然为H2SO4,从而得出 E 为 Fe2(SO4)3、 B 为 FeSO4、 G 为 H2 SO4。由反应,很容易得出A 为FeS。由反应,可得出 D 为 FeCl 。答案为: B 是 FeSO 、 C 是 H S。342(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SO4)3 SO2 2H2O 2FeSO42H2SO4,离子方程式为: 2Fe3 SO2 2H2O 2Fe2 SO42 4H 。
11、答案为: 2Fe3 SO2 2H2O 2Fe2 SO42 4H【点睛】无机框图题是难度较大的一类题,因为它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尤其是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比如Cu、 Cl 2、 Fe2O3、 CuO、FeS 等物质的颜色,需要高温、通电、催化剂等条件的反应,具有较强氧化性的金属离子(比如 Fe3+) ,具有较强还原性的气体 (比如 SO2)等。解题时,条件特殊、已知条件多、具有特殊性的反应,常常是解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另外,解无框图题时,不要考虑太复杂,要大胆进行尝试。4 已知 A 为金属单质,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部分产物未标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2、写出物质 B 的化学式: 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 _反应 _(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 CD_反应 DC _(4)检验 D 中阳离子的方法:_【答案】 Fe34222323 422+2O4Fe(OH) O 2H O=4Fe(OH)3Fe + 4HO(g)Fe O + 4H2Fe + Cl3+-3+2+=2Fe +2Cl2Fe+Fe=3Fe取少量D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证明 D 中含有 Fe3+。【解析】红褐色固体固体出现,为氢氧化铁,说明金属单质A 为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C)和氢气 (F),氯化亚铁被氯气氧化为氯化铁(D) , 氯
13、化铁又被铁还原为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E),接着被氧气氧化为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铁与水蒸气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B)和氢气 (F) ;(1) B 为四氧化三铁,正确答案为Fe3 O4 。(2)正确答案: 4Fe(OH)2 O2 2H2O=4Fe(OH)3; 3Fe + 4H2O(g)Fe3O4 + 4H2。( 3)氯化亚铁被氯气氧化为氯化铁:2Fe2+23+-;氯化铁又被铁还原为氯化亚+ Cl =2Fe +2Cl铁: 2Fe3+2+;正确答案: 2Fe2+23+-3+2+Fe=3Fe+ Cl =2Fe+2Cl;2Fe+Fe=3Fe 。(4) Fe3
14、+检验方法: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出现红色溶液,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正确答案:取少量D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证明D 中含有 Fe3+。点睛:推断题要抓住题眼:红褐色固体为氢氧化铁,从而推出金属单质铁。5 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2 的化合物甲和乙。将6.00g 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LH 2 ( 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 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
15、25g/L 。请回答下列问题:(1) 甲的化学式是 _;乙的电子式是 _。(2) 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3) 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 _( 用化学式表示 ) 。(4) 乙在加热条件下与 CuO反应可生成 Cu 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有人提出产物Cu 中可能还含有Cu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_(已+ 2+知 Cu2O+2H=Cu+Cu +H2O)。【答案】 AlH332323 23AlH 3HO Al( OH) 3HMg N2NH3CuO3Cu N2 3H2O将固体溶于稀硫酸中,如果溶液变蓝,说明产物中含有Cu2O,反之则无 Cu2 O【解析】【分析】将6. 00
16、 g 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 72 L 的 H2( 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 溶液,因此白色沉淀是Al( OH) 3,则金属单质是铝,因此甲是AlH3 。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 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 25g L 1 ,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 25 22. 4 28,因此丙是氮气,则乙是氨气NH3,据此解答。【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的化学式是AlH3 。乙是氨气,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2)甲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
17、式是AlH33H2OAl(OH 3) 3H2。( 3)氮气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Mg 3N2。( 4)氨气在加热条件下与 CuO 反应可生成 Cu 和氮气,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222 Cu 3CuO3CuN 3H O。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则根据Cu O 2HCu2 H2O 可知 , 要检验产物 Cu 中可能还混有 Cu2O 可以将固体溶于稀硫酸中,如果溶液变蓝,说明产物中含有 Cu2O,反之则无 Cu2 O。6A、 B、 C、 D、 E、 F 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附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1)若A、 D 为短周期元素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 是D 的2 倍,所含
18、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 是A 的 2倍,与两个反应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2)若A、 D、 F 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 D 所含元素同主族,A、F 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3)若 A 为常见的金属单质, D、 F 是气态单质,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 _ 。( 4)若 B、 C、F 都是气态单质,且 B 为黄绿色,和两个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反应需要放电才能发生,A、D 相遇有白烟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在反应中若有3mol电子转移,则生成D 的物质的量为_。【答案】 C+4HNO加热高温2+=2ClCO
19、2+4NO2+2H2O2C+SiO2Si+2CO3(浓)Cl2+2Fe催化剂3+4NO+6H2O 3mol+2Fe4NH3+5O2加热【解析】【分析】【详解】(1) 若A D为短周期元素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 是 A 的 2 倍,则 D 处于第二周期、 A 处于第三周期,设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x,则 2+8+x=2( 2+2x) ,解的 x=2,故 A 为 Mg,D 为 C,则 B 为 CO2, C 为 MgO,与两个反应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F 为 HNO3, E 为 Mg ( NO3)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加热是: C+4HNO3222
20、( 浓 )CO +4NO +2H O;( 2) A、 D、 F 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 所含元素同主族,A、 F 所含元素同周期,则 A 为 C, D 为 Si, F 为 O, B 为 SiO2,反应为C 与二氧化硅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高温2C SiO2Si 2CO+;( 3) 若 A 是常见的金属的单质, D、 F 是气态单质,且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D 和 F 单质化合反应生成B 为酸,由转化关系可知A 为变价金属,气体单质F 能与 A 反应生成高价态化合物,则推断变价金属A 为 Fe,F 为 Cl2223,D 为 H , B 为 HCl, C 是 FeCl , E 为 FeCl
21、 ,反应 ( 在水溶液中进行) 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Cl- +2Fe3+;( 4) 若 B、C、 F 都是气态单质,且 B 为黄绿色,则B 为 Cl2,反应需要放电条件才能发生,为氮气与氧气反应,和两个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可以推知C 为 N2, F 为 O2, E 为NO, A 为 NH3,反应为置换反应, A、 D 相遇有白烟生成,可推知D 为 HCl,反应的化催化剂学方程式是: 4NH3+5O24NO+6H2O,反应为: 2NH3+6Cl2=6HCl+N2,每生成加热6molHCl 转移 6mol 电子,则若有3mol 电子转移,生成 HCl 的物质的量为 3mol。7 下列
22、物质 (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图中,D 为红棕色粉末(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产物未全部说明), B、 C、E 为常见单质,A、D 为氧化物。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 B_,G_。(2)C 与 D 的混合物通常称_( 填名称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I JK_(离子方程式 )。G BH_(化学方程式 )。【答案】 Al2O3O2Fe(OH)2铝热剂Al3 3Al(OH) 4 =4Al(OH)34Fe(OH)2 O22H2O=4Fe(OH)3【解析】【分析】由转化关系图可知,电解A 得到B 与C, A 能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则A 为
23、两性氧化物Al2 O3、 C 为 Al、 B 为O2;氯化铝溶液和偏铝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则I 为AlCl3 、J 为NaAl(OH)4 、K 为Al( OH) 3; D 为红棕色粉末,与Al 发生铝热反应得到A 与E,则 D 为 Fe2O3, E 为 Fe,; Fe 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则F 为 FeCl2、G 为 Fe( OH) 2、 H 为 Fe( OH) 3。【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A 为Al2 3223O , E 为 Fe, G 为 Fe( O
24、H),故答案为: AlO ; Fe; Fe(OH)2;( 2)铝和氧化铁的混合物通常称为铝热剂,高温下能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故答案为:铝热剂;( 3) I JK的反应为氯化铝溶液和偏铝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3Al(OH) 4 33 3Al(OH) 4 =4Al(OH)3;=4Al(OH) ,故答案为: AlG BH的反应为氢氧化亚铁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 O2 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 O2 2H2O=4Fe(OH)3。【点睛】由电解 A 得到 B 与 C, A 能与盐酸、氢氧化
25、钠反应确定 A 为两性氧化物 Al2O3 是判断难点,也是解答关键。8 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 I 的转化关系如框图所示,其中A 为化合物, B 为常见金属单质, H 的焰色反应为黄色,Y 不使品红溶液褪色。( 部分反应条件、溶剂及产物已略去)( 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_。( 2)现有含 0. 10molH 的溶液,要使其转化成含0. 10 mol F 的溶液,则:若只能加入 0. 050mol 的某物质,该物质可能是_ ( 填化学式,写 1种 ) 。若只能加入0. 10 mol 的某物质,该物质可能是_ ( 填化学式,写1种) 。【答案】+-2Na2O2+ 2H2O=4Na + 4OH
26、+O2AlO2 + 2H2O + CO2=Al( OH) 3 + HCO3Na2O或 Na2O2NaOH 或 Na【解析】【分析】由 H 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含有钠元素,且能与F 在加热与过量的y 之间相互转化,则H为 NaHCO3, F 为 Na2 CO3,气体 Y 为 CO2,溶液 D 为 NaOH,化合物 A 能与液体 x 反应生成 NaOH 和气体 C,那么 A 为 Na2 O2,液体 x 为 H2O;因为 B 为金属单质,固体 E 为金属氧化物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则B 为 Al, E 为 Al2O3 , G 为 NaAlO2 ,向 NaAlO2 通入二氧化碳产生 Al( OH) 3
27、和 NaHCO3,所以 I 为 Al( OH) 3,据此回答。【详解】( 1) 反应是 Na2O2与 H2O 反应,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a2O2+ 2H2O=4Na+ 4OH-+O22通入二氧化碳,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 2H2;反应是向NaAlOAlOOCO23-;3+Al OHHCO= () +( 2) 由分析可知Na2O 或 Na2O2, NaOH 或 Na。【点睛】本题关键点在于 H,H 含有钠元素,并且在加热和通气体 y 的条件下与 F 相互转化,而钠的化合物能满足的只有碳酸氢钠。9A、 B、 C 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 为固体, B 为易挥发液体,
28、 C 为气体。D、 E、 F、G、 X 均为化合物,其中 X 是一种无氧强酸、 E 为黑色固体, H 在常温下为液体 .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A_, D_, E_, X_。( 2)在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填编号)(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5)该反应中每消耗 0.3mol 的 A,可转移电子 _mol 。【答案】 FeFe(NOFe3O4HCl 3+Fe(SCN)33Fe 4H2 O(g)3)3Fe + 3SCNFe3O4 4H20.8【解析】【分析】根据 D 加 F 为红
29、色溶液,想到KSCN和铁离子显红色,再联想D 到 G 的转化,是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转化,故D 为铁离子, G 为亚铁离子, A 为单质铁,而B 和 A 要反应生成铁离子,再联系 A 为有液体且易挥发,说明是硝酸,再根据E和 X 反应生成 D、 G、 H,说明 E 中有铁的两个价态,E 为黑色固体,且Fe 和 C 点燃变为黑色固体,想到E 为四氧化三铁, X 为盐酸, H 为水。【详解】根据前面分析得出化学式: A:Fe, D:Fe(NO3 334, X: HCl,故答案分别为 Fe;) , E: Fe OFe(NO ) ;Fe O ; HCl;3 334在反应 中, 反应分别属于 氧化还原
30、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故答案为 ;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3+ 3SCNFe(SCN),故答案为 Fe + 3SCNFe(SCN);3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4H2O(g)3422Fe O 4H,故答案为 3Fe 4H O(g)Fe3O4 4H2;反应 中,铁化合价升高,水中氢化合价降低,分析氢总共降低了8 个价态即转移8mol 电子,因此每消耗0.3mol的 A,可转移电子0.8 mol ,故答案为 0.8 mol 。10 单质 A、 B、 C 和甲、乙、丙、丁、戊五种化合物有下图所示转换
31、关系,工业上电解熔融的甲可制取金属A。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甲 _ 。(2)写出乙物质的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的现象: _ ;( 3)写出丁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4)写出 A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答案】 Al Al23产生白色胶状沉淀3+3234+OAl+3NHH O=Al(OH) +3NH2Al+2NaOH+2H2O=2NaAlO2+3H2【解析】试题分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单质A 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单质C,A 和 B 反应生成的甲 ,甲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可用于工业上电解法制取金属A,综合题中其他转化,可以判断出A 为铝、B 为氧气、C 为氢气、甲为氧化铝、乙为偏铝酸钠、丙为水、丁为氯化铝、戊为氢氧化铝。( 1) A 的化学式为 Al、甲的化学式为 Al2O3 。( 2)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的现象是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3)氯化铝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 +3NH4+ 。(4)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 O=2NaAlO +3H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