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一条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遇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第二十五条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 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体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 (1996),游戏:幼儿教育一种专业标识,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2001),游戏:幼儿教育一种专业标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2010年),游戏:幼儿教育一种专业标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2010年),要坚持以游
3、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要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配备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 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2011年),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 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 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
4、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年),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游戏与课程的融合,路径之一 游戏作为课程实践的手段,路径之二 游戏作为课程实践的内容,路径之三 游戏精神:贯穿课程实践的灵魂,三条实践
5、路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实践路径,路径之一: 游戏作为课程实践的手段【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一. 游戏是一种活动形式,1.含义解读,游戏是由特定的、可见的行为或行为系列而呈现出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即游戏的活动形式,物的形式:玩具、设备、场境等。人的形式:语言、动作、角色等。关系形式:规则、情节、玩法等。,2.形式要素,二. 游戏的手段价值,1.含义解读,亦称工具价值。它体现于把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来组织和开展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 以确保教育教学高效和顺利的完成。,宏观:凸显出学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特色及其独特规律。 活动性、直观性、情境性、行动性等。 微观:融洽民主的师幼关系;教学形式的优
6、化组合;教学效率的提高;等。,2.价值层次,三. 游戏手段价值的实现,1. 游戏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手段便主要体现为是对于幼儿园正规的、集体化的教学活动在组织形式上的支持、辅助与补充,而更注重于直接为正规教学目标与要求而服务的功效发挥。教学游戏,2. 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环节都可以游戏的形式得以组织和完成。,3. 把游戏作为课程实施的手段,凸显出游戏作为显性课程的有效形式资源。,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实践路径,路径之二: 游戏作为课程实践的内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基本环节】,一. 游戏是一种活动内容,1. 一种生命成长必需的经验,一种幼年文化的有机组成。 游戏即游戏的活动内容2.游戏的内容要素主观(
7、内在):幻想与冲动;愿望与喜怒;困惑与好奇;尝试与探究客观(外在):物理的经验物的环境社会的经验人的环境,二. 游戏的本体价值,1.游戏的本体价值突出表现为游戏本身所具有的之于儿童的发展、之于早期教育的根基性意义和能动作用。2.这种价值跨出了仅拘于教学形式或手段之微观操作上的论域,而具有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意义。3.关于游戏之本体价值的思考:一种顺应儿童天性的法则;一个观照童年文化的视角;一条回归童年生活的道路。,三. 游戏本体价值的实现,1.就是基于游戏活动是幼儿的一种基本活动和基本成长经验,使之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或者说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纳入到幼儿园的整个课程体系之中。2.其实质
8、就是将儿童自己的游戏,或者说是自发或自由状态下的游戏赋予或引入教育的目标以及教与学的因素而转化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过程。,三. 游戏本体价值的实现,3.就操作的方式或实践路径而言,实际上就是幼儿园自选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即幼儿园需提供时间、空间与机会,给予幼儿自主活动的权利,鼓励与支持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4.把幼儿的自选游戏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基本类型无疑便是将游戏转化成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体现。自选游戏,三. 游戏本体价值的实现,5.幼儿一日活动的基本内容: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6.游戏本体价值的实现凸显出游戏作为隐性课程的内容资源。,三. 游戏本体价值的实现,7.自选游戏可以发生在班级幼儿
9、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里。在时间上:幼儿入离园等待的时间;常规教学活动之间的间隙里;幼儿生活活动时间里;班级专门安排的自由活动时间里。空间上:户内和户外;楼道里,走廊上,班级里,特别是区域环境中。8.自选游戏发生依托就是区域(角)。区域活动常常就是自选游戏的活动。,三. 游戏本体价值的实现,9.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区域环境的创设:操作、趣味、新颖、生态、安全个性化机动性操作性开放性区域活动的时间安排:一日活动制度;时间长度的把握,三. 游戏本体价值的实现,区域活动的观察幼儿行为观察方式: 环视扫描式观察;定点蹲守式观察;重点跟踪式观察。 观察记录:XXX区活动观察记录:人,时间,行为,过
10、程,问题,策略,材料,交往等。分析XXX小朋友观察记录:时间,区域,活动:材料操作,人际交往。困难与问题,策略与方法,言行状态等。分析,三. 游戏本体价值的实现,区域活动中幼儿行为评价是否自主积极专注 目的性、计划性如何持续 能否自觉遵守活动常规爱惜材料、合作他人 能否创新 主题、内容、方法 能否解决问题和困难挑战 能否自我照顾生活观察与评价要始终考虑幼儿发展和班级教育实际!深圳市教育幼儿园的“返本”课程,三. 游戏本体价值的实现,区域活动中的现场指导确定是否介入以及介入的时机 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正向指导和负向指导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外部指导与内部指导言语指导与非言语指导指导中的教师角色:教育
11、者与同伴 一切指导应当以不破坏儿童的自主与自由为前提!,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实践路径,路径之三: 游戏作为一种童年的精神【贯穿幼儿园课程实践的灵魂】,一. 游戏是一种精神的态势,1. 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活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游戏作为一种精神的特质而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或心灵趋向。 游戏即游戏精神。2. “游戏的态度比游戏本身更重要,前者是心智的态度,后者是这一态度的现时的外部表现。” 引自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姜文闵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73页。3.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可以说是渗透或弥漫于幼年生活的全过程的。因而它与儿童如影相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轻易可见。,一.
12、 游戏是一种精神的态势,4.可以说,在儿童那里,那种浪漫主义的童话意识,天马行空的奇思怪想,轻松自在的玩笑幽默,泛灵主义的物理观念,荒诞不经的酒神逻辑,毫无掩饰的爱恨情仇,无拘无束的活泼天性等,其实就都可看作是游戏精神在幼年时期的呈现。5.游戏精神乃是一种童年精神。6.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童年期就是游戏期,处于游戏的精神状态,也就是处于童年的状态。,二. 课程实践中游戏精神的缺失,案例之一:蓝印花布可以做什么引自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页。在这个对话中,教师依据成人式的科学规则或标准,很轻易地否定了孩子的一个创意。在幼儿的心里,白云可以扯下来做衣裳,星星也可
13、以飞下来做梦里的灯笼,蓝花布就为什么不可以做船去航海呢?在儿童充满游戏意识的意愿和幻想面前,成人们却常常在固守现实逻辑和理性标准的同时,而让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游离于儿童的精神世界之外。,二. 课程实践中游戏精神的缺失,案例之二:丢沙包 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 剥离了游戏精神的游戏,只能是游戏的外壳。游戏活动也会缺失游戏的精神!,二. 课程实践中游戏精神的缺失,案例之三: 一个故事之后的“故事”,二. 课程实践中游戏精神的缺失,我们的冷漠:“大雁怕迷路啊,所以排成队。” 我们的尴尬:“月亮就是个月球啊!”评论: 1.不经历幻想童年便不能走向理性的成年! 2.童年是梦想的童年,也是保持未来多种发展
14、潜能的童年!,三. 游戏精神:贯穿课程实践的灵魂,1.让儿童的游戏精神成为贯穿整个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灵魂,就是让幼儿园课程及教学始终充溢着游戏的精神,就是让整个幼儿园课程的全部实践成为游戏精神恣意张扬的场域。 2.其最基本的实践路径就是:鼓励与支持儿童的游戏精神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及其所有环节中的融汇与发挥。,三. 游戏精神:贯穿课程实践的灵魂,3.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课程实践的灵魂,并非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幼儿发出某种奇谈怪论时让幼儿接受某一道理时当幼儿欲有雀跃与欢笑,乃至“恶作剧”的冲动时当幼儿作画或手工操作时当幼儿就餐时,三.游戏精神:贯穿课程实践的灵魂,4. 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幼儿教育教学的灵魂
15、:需要教师拥有一颗童心,保持一份童趣,与幼儿同欢笑共成长; 需要幼儿拥有一份自由与空间,可放飞梦想与激情,挥洒浪漫与天真; 需要观照儿童内部情意愿望的抒发与表达,而不是外在规范的一味束缚或压抑; 需要用活动中的自主尝试与发现去取代静坐中的说教,用好奇与思考的生动启发取代现成知识的灌输; 需要投身于活生生的大自然与大社会的直观感受与体验,追求感性冲动的释放和诗性情趣的满足,而不是沉浸于符号世界的逻辑推演和所谓科学理性的精确解答。,三.游戏精神:贯穿课程实践的灵魂,5.一个美丽的故事:我是巧克力做的!6.儿童教育一旦贯穿了游戏的精神,也便意味着儿童教育的人性化!儿童教育就是充满“爱”的教育!,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实践路径,结语: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精神! 游戏之于教育,不仅具有手段价值,更有其本体的价值! 游戏不仅仅是课程实施的手段,是课程的基本内容,更是贯穿课程全部实践的灵魂!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赖以存在的寓所!难道就不是早期教育教学的生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