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附.doc

上传人:开阔眼界 文档编号:1122308 上传时间:2018-06-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峨眉十二庄”释名古谓四通八达的道路曰庄。12 庄的创源地为四川省峨眉山。据传为峨眉山高僧白云禅师开派,属峨眉临济宗气功中的 12 套修持气脉内景功夫练法。祛病强身者可据此锻练文势与小练形法及大练形法;体健者可直接锻练文武两势之大练形法。一可籍此功夫为他人诊治疾患,二可籍此功力御敌制敌。本书介绍好的练法,偏重于武势大练形法兼具文势大练形法。从架子外象言,包括天地人 3 部练法,从体之气脉讲,则重在精神,贵在元气,以通人身 20 部气脉为用。大练形与小练形的关系,即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辨证关系。大练形为整体性运动,锻练时气血无处不到,充满周身。小练形则具有其针对性,引气机“单刀直入”,是单练某

2、脏腑及病所的方法。峨眉宗丹道动静功九次第古代道家的动静功夫,据经典及师传大多分为“9 种次第”,也就是练功的 9 个递进层次。世谓“三还九转”而后“九九归一”。从练功的火候讲,是道家“小成”、“中成”,乃至“大成”的 3 大阶段。其中每一阶段又分为 3 种次第。动功的 9 种次第依法完成后,才进行静功的修练,这样在坐功时,可望进步较快。静功的 9 种次第依法练习完满后(相当于释家静功的“小乘圆满”),即可弃道之诀法而修释法的 2 乘功夫,至于释家的所谓大乘境界,很少人能够达到,历史上那些“成佛做祖”的僧侣大乘功夫圆满者,也并不多。“先命后性”, “由道入释”或“释道合诀”气功派别的层次练功法,

3、大概如上所言,而释家的静坐功夫,又有共相应的次第之分,故又当别论。古代道家的各种功夫修练方法,一般都遵某一部典籍由于历代承传保守,以及经籍文句的晦涩隐术,造成今天“泛文”甚多。“泛文 ”的成因,是某部经典大多被很多流派托附,终于使其经典内所蕴原始性练功内容与应用方法,两两脱离怡尽。绝大多数经典仅成了理论上的指导,同时也造成了丹道家所谓的“九种次第” 练功法的不同解释。峨眉临济气功动功与某些静功方法,是依据道家黄庭内外景经、太上清静经与阴符经创造发挥的,其中又以黄庭内外景经为练功的纲目指南。考黄庭内外景经,晋代始有,概自魏夫人 7 传至陶宏景,为茅山派的气功心法,再经 4 传至隋唐间孙思邈。峨眉

4、临济气功祖创于南宋白云僧人,它的主要内容,起修于丹家脉法,是茅山派之丹道法门。峨眉临济宗气功流派据黄庭内外景经的显密二义,依缘有部剖述人体的生化,观其生化之由,察其偏盛之理,从而立内景气脉修持法诀与医药、服饵、施术,自控自 疗诸 法。兹将峨眉宗动静功 9 种次第法内容概括如下,以供参考。动功(一)庄架 庄由架子组成,架子练的不正确,庄的 变化、过渡、交替就不能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在学庄架动作时,要求从小练形下手(即分解练法)、先学练好某一架的正确姿势,再学练另外的动作,一般是先将庄法中较难的动作练好后,再将分解的动作合一,穿殊成串即完满地组合成完整的庄架。一套庄法中要掌握肢体升、降、开、合的要

5、领与交替交换姿势时的协调,外三必须合一,才算练好。具体学练时,可先照阳刚, 拨伸、 刚硬的要领练习 ,但忌僵拙劲力。然后再将阳刚、拔伸、 刚硬大力过渡到阴柔、 缓舒、松静。若不如此,初练者在身体筋短肌僵的状态下,即练放松,不但不能松而致静,长久如此,反而练成僵劲、拙劲、短劲、滞劲或懈劲。相反,如经过拔筋易骨的阶段, 动 功中松的问题很易解决,大力阳刚气劲也很容易转换成内力阴柔气劲。由外壮渡到内壮,由刚渡柔,柔中蕴刚,始于由阳入阴,阴自返阳,持大刚似柔,大柔似刚。 刚柔相济,功夫 进步也快。然后配合 2,3 次第的呼吸、意念,无 论架子的或升或降或开或合,均能体现出“松沉、虚实、内外柔 ”的 7

6、 字诀要领,达到庄架练形的标准。(二)调息 初次第的庄架完成后,即可形引气劲,并配合吐纳口诀。首步要求庄架的升降开合与呼吸升降开合,有内里机制的密切联系。或架升息提、或架升息降、或开合、或架子下降息道反升、或随之沉下、或傍开、或内敛,必须有机地相应配合,才能阴中显阳,阳中抱阴,做到内外一致,表里相随,为内外六合奠定牢实的基础,初练者按一定的姿式,配合升降开合的“ 嘶、嘿、嘘、 噻” 练气方法,也可以运用 9 种呼吸的诀法,使外象的筋骨皮肉,内景的五脏六腑气脉同时锻练调济,以达“练精化气”的目的。息法的配合不是机械的,群体练功属用同一诀法,但因气脉阴阳虚实的差异,还须因人施教,因症择功。由此音符

7、息法或 9 种息法用于动功 2 次第,教授者必须掌握调息。(三)修脉 3 次第的修脉,是在姿势、呼吸的基础上融加意念活动,讲究架子、融气、修脉 3 者结合融一而以修脉 为主,属动功神与气合的诀法,为“练气化神”功夫定下基础。此时的修脉,需要开眼观的观想法,(释家称砚想,道家称摄法,不尽相同)即通过张目修观相应脉窍,进修肺、心、肝、脾、肾、五脏气脉的方法。(四)修观 4 次第以后,可不管呼吸,此 时应已达到“息而无息,不息而息”的息调地步。进而闭目修观,观五脏的光气反应。可先闭目观视每指的青黄白黑本脏光色,进而在蛹动时,修观五色光。 4、5 次第时,可继观光上开花。(五)观照 在闭目修观的基础上

8、继用照法,继观身体的长短。此时体内真气已可随意指挥,能够分经练脉,一般在气机升时,感列身体变高伸长,气机下降时感觉身体变低缩短,观山如丘,视河如沟。 动作开合升降时,亦可行观照,如通臂时观照手如蒲扇,伸缩时观照臂之一长一短,又可观日月双轮,即左日右月分挂半边于左右手与臂下,捧沙掌姿势下降,手下收内合时正值高骑马裆势,再继观日月合壁,一般先发紫光,次发黑光, 继之一闪变幻为白色,收入下丹田后,然后低桩定势捧沙掌等。(六)化光 做由外景收入内景的功夫。内收方法,要从日月双轮的中心观想即可合之为一,一般由红转紫,发黑光,继如电石火花之一闪,即似皓月当空。身体健康者,内收 时直接收入丹田。下虚者从下丹

9、田收入再照中宫、泥丸宫,然后再经中丹田归收入下丹田;如中虚脾胃病患者,收入中宫再移照上丹田,再往下观照中丹田后方归收于下丹田,阳虚者收入祖窍,(具体方法须收看玉枕,不可收看祖窍)经中宫,(具体方法是内视 7 椎及左右旁开寸半的血之大会膈俞穴)至下丹田。(下收内视黄庭)至此,练功者可以初步“忘身化光”,可以初步内视脏腑经脉流注情状,可以用“分光治病法”调整人体的气血盛衰。(七)忘身 自己身感不复存在,呈见遍体光明,身如气泡的境界。(八)忘化 进一步则达忘身化光阶段。但此时 12 部经脉仍如蛛丝发晶光,不能尽退,观照脉外仍有极薄之气泡。(九)假我 即旧说的“十二宫神”出现,也是 动功的“练神还虚”

10、阶段。缘于练功的气化反应,此时心理现象则为 12 部脉宫位自见,识神自现。完成 9 次第时,再 练 静功,可用清静法门化练“十二宫神”。即以情制性,以性养情,直接用调息的功夫温养,不必运用周天搬运功的吐纳口诀。以我即是光,光即是我,光我不二,定慧合一或我本发光,光为我化等诀法施以直接练养。接下的静功方法可参考明字庄中的“清静归一法”介绍说明。以上动功 9 种次第,除风字庄外,均可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静功(一)调息 “神与气合”,呼吸导引,生热起火。(二)周天搬运 “舍气从脉,神与脉合”,做内景大周天河车搬运功夫(相当于其它功法的小周天搬运,但又不尽同),气脉循行人身浮支,尚未进入里支。(三)五

11、气归元 继周天搬运之后,五脏真气由去而还,谓之归,即还丹。五气届归黄庭之时,径由玄牝发生肚皮只向前凸或摇摆,而不入黄庭的现状,此时即为“五气归元”境界;往往呈现“单 吸不呼”( 深 缓细柔长之吸,自由之呼)的息调状态。(四)五气朝元 观照黄庭中心,使归元之五脏真气回玄牝黄庭不动,制伏真气在下丹田内的前后左右摆动之状,呈现肚皮内吸,如贴背脊,但玄牝仍微动,互 为左出右入的境况。仍须继续观照黄庭。此为“五气朝元”境界。(五)现心光 观照黄庭后,黄庭部位慢慢即会发光以致忘身。由于人体的阴阳虚实差异,有人为先化光而后忘身,亦有人是先忘身而后化光。此时气脉已不外行。里支相通。(六)见性光 黄庭部位光现为

12、心光,继续观照黄庭内心光的中心,可破心光而见性光,而见由蛋大到豆粒大小,如灯花状的金色尤团。此光明而不大,亮而祥和,不刺双目。向四外发展时则霞光万道。意向四外观照时,可观视经络如蛛丝,到穴位处则亮如明星。其不亮处属病态,可将性光移向之变亮后再移回原处,用此内照病处有效。性光的移动路线是按经路往返,光团如灯火,上尖放射。 (有少部分人尖朝下)此时切要注意,使“焰升火不升”,否则大偏由生。5、6 次第时,为心光、性光出现之际,至 7 次第“归真”以练“十二宫神”,已接近释功之定境。在 5、6 次第第心光、性光出现之时,又可做“飞晶入脑”的功夫。即心光出现后,念动,先吸气将光色从任脉降至丹田,转弯内

13、吸摄入肾脏,再吸气,将光色从督脉下摄入肾脏。此时心光已灭,性光之金球出现。可用“吽”字诀,全丸可以化为飞沙晶状而入脑,(飞动为情的作用)再还入黄庭而入定。(入定为性的作用)飞 晶入脑与还入黄庭而入定时的气脉,为均在里支行走,与初步的搬运功夫浮支循行道理一致,体现出精粗的不同差异。做飞晶入脑的功夫,必须在心光出现后才能施行,此时之心光,古谓之“真情”。可运用情的作用以飞动上升,又要破情见性,使情性相制,见性光入黄庭而坐定。(七)归真 即旧说的凝修“十二宫神”功夫。 “十二宫神”为“假我”,将“十二宫神”凝练合一,即旧说之“胎元” 凝固。黄庭内景经谓 曰“黄庭真人 ”出现,因 练法不同,胎元又有“

14、真我”、“先天真一之气”、“内金丹”等多种称谓。古人所讲这些修练术语,不可迷信理解,当视为练功高级阶段能量流团集中质化的体现。人身 12 经络因气化作用,“意神”所使,聚则为一(胎元),散则十二,道家又你此境界名“身外身”。对于脏腑有病象者,12 经络难练合一,“十二宫神”不能全部出见,但又缺其一部皆不能达到“归一”,值此时,峨眉宗丹道家往往籍外丹固魂丹以助之。(八)出窍 即旧说之出“阴阳神”法。此不赘 述。只提供一下区别“真出神 ”或“假出神”(幻觉)及走火入魔的 鉴别方法,供同道者参考。如为真出神,无论是所谓出“阳神”或出“阴神”,均身如铁石,全身僵冷,呼吸停 顿 ,心脏不跳。但窗门或泥丸

15、及心口微暖,以针刺身不出血。如为假出神或“由幻入魔”之时,则呈呼吸微弱,手足冰凉,全身反热之状,以针刺身即刻出血。(九)温养 巩固上 8 次第所练,使发生情性相制且相养的作用。致人体阴阳平衡,使水火不离,就要以念制念,以楔出楔。具体做法是铅汞抽添,以肾水制心火,以心火温肾水。此阶段已能归一,故脑中已无杂念,又因此“一”为空,尚非“真空”,故空有光色明暗的变化,为念有二的表现,亦可谓为杂念,可用下照上升以行调整。光色过明,即为杂念往上,要向下照之,行以火温水的法度,光色过暗,即是念下沉,要向上升之,行以水济火之法度。按:在坐功中,有人发生练功中走丹的现象,或者是有前阴漏气的感觉,均为功夫做坏。是时因气脉走到前阴发生美感,致起淫念走丹。(如同时配服固精丹,可免此之偏)其练功解救方法为:在前阴冲起后,抓紧机会,一吸便提,即吸气时同提会阴,一提便意住黄庭内。心光现后,继做飞晶人脑的功夫。飞晶入脑后再从中脉还丹入黄庭,发挥情性相制相养的作用,三三九转,同是九转还丹的功候。由此而练也可视为采练自身大药的上乘功夫。但如此练法,可渭功夫欲出或已出偏时的解救方法之一,用以备万一之施。如未有走丹现象,不可效法着意施为,免误致“房中术”的邪径。 峨眉宗 莲 花宝笈谨持五戒品一、戒杀。二、戒盗。三、戒淫。四、戒妄。五、戒酒。力行十律品一、禁背 师 叛道。 二、禁仗 艺为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民俗传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