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户手册WI300-240-CM01离网型纯正弦波逆变器版本:I3.0目录一、 安全说明 11.1 使用安全 11.2 维护安全 1二、 产品概述 2三、 产品结构 23.1 产品结构示意图 .23.2 LCD 显示界面 3四、 设备原理框图 4五、 产品安装 55.1 安装流程 55.2 安装细节说明 65.3 环境选择 65.4 电气连接 75.4.1 逆变器与蓄电池组相连接 75.4.2 逆变器与用电负载相连接 8*5.4.3 逆变器与市电电网相连接 10六、 故障排除 .11七、 质保与售后服务 .12八、 质保与售后服务 .12用户手册中带有*内容为具有市电互补功能产品的使用说明。
2、0一、 安全说明1.1 使用安全本手册中使用安全标志,强调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重要的安全信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严禁在有易燃性、易爆性气体或物品的环境下使用,谨防火焰和火花;无论在何种工作状态下,请勿带电拆除或连接设备连线,以免发生危险;逆变器输出禁止与市电电网相连接,使用前要做到市电线路与逆变器线路隔离,否则将严重损坏逆变器。应安装在儿童触摸不到的位置,以确保儿童安全。逆变器检修或维护时,在拆除相关连接线后必须等待超过 10 分钟时间间隔方可打开设备盖板,防止逆变器电容器件存储的电荷对人身造成电击伤害。使用过程中请勿用杂物阻塞设备的散热孔,确保良好的通风和散热;若设备发生保
3、护报警,禁止立刻重启设备,应按照故障分析内容查明原因且修复后再次开机使用。1.2 维护安全蓄电池组虚接或损坏是造成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议您每两周定期检查蓄电池的电压和连接端子是否连接可靠(可用工具对各个端子进行紧固) ,及时清除接线柱上的锈渍。定期清理设备内部灰尘,在清理时需要断开逆变器相关连接线。1二、 产品概述非常感谢您使用本产品,同时感谢您对本产品的信任和支持。该用户手册详细介绍了WI100/150/200/300T 系列逆变器的安全知识和安装、操作指导。手册内容将不断更新和完善,如有与实物稍有不符或错误的情况,请用户以所购实物为准。WI100/150/200/300T 系列离
4、网型单相正弦波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转化成稳定交流电的智能电源设备。内部采用高度集成化 IPM 智能模块以及最优的整机设计,使得逆变器运行稳定、性能可靠。输出采用变压器隔离方式,负载启动抗冲击能力强、转化效率高、空载损耗低等性能特点。三、 产品结构3.1 产品结构示意图图 1 产品结构图23.2 LCD 显示界面图 2 LCD 显示界面示意图WI100M/150/200/300T 系列逆变器显示采用 LCD 液晶显示。直观显示逆变器当前的工作状态和相关参数。具体显示内容和说明如下:1 工作状态显示:“欠压”蓄电池处于过放状态“过压”蓄电池处于过压状态“过载”字样闪烁显示负载处于短路状态“过载”字样常
5、亮显示输出处于过载保护状态2 逆变指示灯:指示灯亮说明逆变器有交流电压输出。3 蓄电池电压值:蓄电池组实际电压。4 交流输出电压:逆变器交流输出电压。逆变器工作正常。逆变器处于保护状态,此时逆变器开机无交流输出。3四、 设备原理框图逆变器内部主要由控制电路、转换模块和升压滤波电路三个部分组成。控制电路控制转换模块(IPM 模块)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由升压滤波电路输出稳定的交流电压,原理简图如下。图 3 设备原理框图*图 4 带有市电互补功能设备原理框图4五、 产品安装5.1 安装流程准备拆包装与检查阅读手册环境选择电气连接运行前检查试运行开机运行故障排除安装结束1234567正常不正常图 5
6、 产品安装流程图55.2 安装细节说明安装步骤 安装说明 参考章节1 机箱箱体应完整,无破损、变形现象;产品配件与装箱单一致。 /2 安装、使用本产品前,请仔细阅读本产品用户手册;请妥善保管本产品用户手册。 /3 环境选择参考 5.3 章节; 5.34 电气连接参考 5.4 章节 5.45确认逆变器散热通道通风良好;确认逆变器与蓄电池组正负极性连接正确;确认各连接线连接牢固、可靠。/6确认逆变开关处于关闭“OFF”状态;闭合蓄电池开关,逆变器 LCD 液晶应显示,且电压正常;打开逆变开关至“ON”状态,逆变指示灯亮且测量输出端子有交流电压。/7 故障排除参见章节六。 六5.3 环境选择1、本机
7、应安放在室内且通风良好的地方;2、避免在阳光直射、暴晒、雨淋、潮湿、有酸雾、有尘土的环境下使用;3、相对温/湿度为-20+55/085%RH,不结露;4、使用海拔4000 米(海拔高度超过 1000 米需按照 GB/T3859.2 规定降额使用) 。6图 6 安装空间示意图1、 为保证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建议逆变器周围空间在 30CM 范围内无其他阻挡物,以确保逆变器有良好通风和散热环境。2、 一定要选择具有专业资质人员进行设备的安装和开通。5.4 电气连接电气连接需要严格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和连接。5.4.1 逆变器与蓄电池组相连接-B A T T E R Y蓄电池A C O U T P U T
8、交流输出N+图 7 产品电气连接步骤一 7-B A T T E R Y蓄电池A C O U T P U T交流输出N+A C I N P U T交流输入*图 8 带市电互补功能产品电气连接步骤一1、确认逆变器前面板逆变开关处在“OFF”状态。2、将逆变器蓄电池端子与蓄电池组相连接,确保连接线连接可靠牢固。注意蓄电池正负极性!备注:若不慎接反,需要重新正确连接蓄电池正负极性,设备方可工作。5.4.2 逆变器与用电负载相连接-B A T T E R Y蓄电池A C O U T P U T交流输出N+图 9 产品电气连接步骤二8-B A T T E R Y蓄电池A C O U T P U T交流输出
9、N+A C I N P U T交流输入*图 10 带市电互补功能产品电气连接步骤二1、将交流输出端子连接至负载,打开逆变开关,即可正常为用电负载供电。2、为了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WI100M/150/200/300T 系列逆变器必须要可靠接地。当用电设备、逆变器或其他组件外壳漏电,通过接地端子将电荷引入大地。系统连接线不可使用任何接线夹连接,接线夹接触不良会导致电火花对人身和设备造成安全隐患。逆变器与蓄电池连接线必须选用规范的铜芯线缆相连接。逆变器铜芯线缆选用规格以电流方式计算为准,详见附录。负载是冰箱、电动机、洗衣机、水泵等感性负载时,应按其标称功率的 56 倍选择设备,并且负载逐个增加,严
10、禁频繁启动。9*5.4.3 逆变器与市电电网相连接-B A T T E R Y蓄电池A C O U T P U T交流输出N+A C I N P U T交流输入*图 11 带市电互补功能产品电气连接步骤三1、在蓄电池电压过放状态、蓄电池电压过压状态或逆变器自身处于过热情况下,逆变器将智能切换到市电电网为用电负载供电。上述故障现象解除后,逆变器将自动切换至逆变状态为用电负载供电。2、市电接入逆变器市电输入端子且有市电情况下,逆变开关处在“OFF”状态,输出为市电供用电负载供电。10六、 故障排除故障类型 故障分析 故障排除方法蓄电池连接线脱落或松动 重新连接并紧固系统连接线蓄电池组严重馈电或损坏
11、 需更换蓄电池组LCD 无显示系统参数匹配不对 检查逆变器标签参数和系统电池参数是否匹配逆变开关没有打开,处在“OFF”状态 打开逆变开关至“ON”状态“欠压” 蓄电池当前电压过低且没有达到欠压保护恢复电压点,逆变器处于欠压保护状态蓄电池组电压恢复至欠压保护恢复电压点,逆变器自动恢复输出逆变器与系统不匹配 重新核对系统配置的参数“过压”蓄电池处于过压状态,系统充电器存在故障,对蓄电池组过充电需要检查蓄电池组当前实际电压,并确认系统充电器是否存在故障“过载” “过载”字样常显示,输出容量超过逆变器额定输出容量需要减少输出负载功率,并重启逆变开关无交流输出短路“过载”字样闪烁显示,用电负载出现短路
12、现象,逆变器自身保护排除用电设备存在的短路故障后并重启逆变开关11七、 质保与售后服务1、本产品自出厂之日起保修期 1 年,合同另有规定期限的以合同为准。2、如果质保期内出现故障产品,请提供产品保修卡和合格证,本公司将免费维修或者根据情况更换新产品。同时也请您预留合理的时间让本公司技术人员处理故障产品。3、产品出现以下的情况,本公司有权不进行质量保证。1) 整机、部件已经超过免费保修期;2) 产品运输损坏;3) 未按说明书要求不正确的安装、改装或使用;4) 超出本手册中说明的非常恶劣的环境运行;5) 非本公司服务机构、人员安装、修理、更改或拆卸造成机器故障或损坏。由以上情况引起产品故障,客户要
13、求进行维修服务。经本公司服务部门判定后,可提供有偿维修服务。八、 质保与售后服务WI300-240-CM01 直流输入参数额定蓄电池电压(V DC) 240输入过压保护电压点(V DC) 340 输入过压保护恢复电压点(V DC) 330蓄电池过放保护电压点(V DC) 216蓄电池过放保护恢复电压点(V DC) 240显示方式 LCD输入保护 过压、过放、反接、防雷保护 交流输出参数额定输出容量(kVA) 3012额定输出电压(V AC) 380过载能力 120% 1min,150% 10s额定输出频率(Hz) 500.5空载电流(A) 2.8输出波形 纯正弦波逆变器效率 最大 90%隔离方式 变压器隔离输出保护 过载、短路、设备过热保护 系统参数绝缘强度 1500VAC,1 分钟(输入、输出)散热方式 风扇散热产品参考重量(净重 Kg) 236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我公司可根据客户要求调整和配置参数。附录、电流大小对应导线线径选择线径(mm) 过电流能力(A) 线径(mm 2) 过电流能力(A)4 20 16 806 30 25 12510 5012本用户手册版本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