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现代教育学概论复习重点.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08312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学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教育学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教育学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代教育学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代教育学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论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1?学习型社会的形成、2?形成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3?以远程教育为主,多种教育模式共存现代教育学之父:培根,1623 年撰写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视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开始、卢梭爱弥儿提出自然教育的理论,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我的教育信条 民主主义与教育 。新的三中心论:以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克伯屈克伯屈设计法遗传决定论

2、:“生物因素决定论” ,是一种单因素决定论,它认为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能力和性格的发展以及差异的形成都是由遗传决定的。环境决定论:强调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能力和性格的发展以及差异的形成都是由环境决定的。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于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第二章:教育与人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2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

3、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 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教育与人的个性化: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2?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3?;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a.教育可以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b.教育可以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c.教育可以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第三章:教育与社会教育功能概念:是教育活动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在系统内部表现为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即个体功能,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教育有表现为对整个社会发展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即社会

4、功能。教育的政治:1?教育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培养合格的公民。2? 教育培养各级各类政治人才。3?教育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服务与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培养来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2? 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的集成和生产推动经济的发展。3?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2?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第五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含义: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学习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是学习者在身心诸方面达到的预期效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对教育任务的确立,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具有指导作用。1?教育的定向功能(a?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教育的定向作用 b?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定向作用。C?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定向作用。 d?对学校管理的定向作用。 )2?教育的激励功能、33?教育的评价功能(依据教育目的,评价学校的总体办学方向。办学思想,办学路线是否正确,是否清晰,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需要。依据教育目的,评价教育质量是否达到了教育目的的要求,达到了教育目的的规定的规格和标准。依据教育目的,评价学校的管理是否科学有效,是否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是否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

6、发展规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社会依据:教育目的取决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教育目的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人的依据:教育目的受制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目的受制于人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个人本位论:卢梭、泰洛奇、帕克;a 教育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b 教育目的在于把学习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人的本性,增进人的价值;c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d 评价教育的价值应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社会本位论:孔德、涂尔干、斯泰纳a 教育的目的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b 教育目的就是要把学习者培养

7、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学习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c 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社会;4d 评价教育的价值应该以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相一致的;b?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第六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结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的教育制度简

8、称为学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双轨学制:指为统治阶级子弟开设的学校和为劳动人民子弟开设的学校系统分开,互不沟通,同时并存的学制形态。双轨平行、欧洲国家单轨学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体制,即读完小学、中学,就可以进入大学。特点:一个系列、多种分段;美国 分支型学制:是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一种学制。特点:在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苏联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壬寅学制: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5壬子癸丑学制: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标志着中国资产

9、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 第七章:教师教师职业的特点:示范性(荀子,儒效,四海之内差一家,通达之属?,韩诗外传,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人师也。杨雄:师者,人之模范也)创造性(劳动对象,教育内容和方法千差万别,教师个人条件千差万别时时变化,要求教师的创造性)长期性(人才成长周期长、教师的劳动是指向未来的劳动、教师需要终身受教育、 )复杂性(劳动的对象具有主客体双重性、教育的任务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影响劳动对象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劳动的对象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是授业解惑者、教师是学习示范者、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是管理者、教师是研究者、教师是终生学习者地位:政治地位(是指教师参政议

10、政的程度以及在社会政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担负着培养社会新一代的使命,教师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和扩大) 、经济地位是指教师的经济待遇在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教师的经济地位是教师的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 、专业地位(是指教师因其专业化程度高,其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社会声望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定权、获取待遇报酬权、参与教育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申述权教师资格制度:1?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2?热爱教育事业,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5?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教师专业

11、发展概念: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6也是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专业情感于一体的培养过程,更是教师自我解压、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专业精神的发展(1?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和奉献。2? 对专业理想永无止境的追求 3?对专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自觉遵守) ;专业知识的发展(1? 学科专业知识,即教什么;2?教育专业知识,即怎么教)专业能力的发展(1? 人际交往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5?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特点:自主性、方向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差异性、情境性 教师教

12、育的发展趋势:本科化、多元化、一体化、专业化、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教师培训、2?教师成为研究者、3?自我实践反思、4? 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第八章:学生学生的本质特征: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 、2?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3?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第九章:课程课程的含义: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编制:指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包括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

13、和课程效果评价等阶段。课程编制的阶段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评价课程的类型:1?分科课程:(即科目课程;指有一系列独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的明确地列在课程表内的学校课程。2?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指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7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3?核心课程: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 4?国家课程: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课程政策 5?地方课程:(略)6?校本课程:学校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社会政治经济要求、科学知识的进步、学生身心发展第十一章:班级管理艺术班集体: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

14、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特点:班集体的目标高于一般班级群体的目标;班集体会采取更加统一的行动;班集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即影响力高度深化和内化。功能:班集体的社会、组织、教育、个性化(功能)班级管理:班级组织管理(班级组织的结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班级的管理:确定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班干部队伍,形成集体核心、 )班级制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舆论和班风管理)班级教学管理(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班级活动管理班主任工作要点:了解和研究学生(观察分析法、资料分析法、个别谈话法、调查访问法、案例剖析发) ;协调好班级内外的各种

15、关系(协调与各任课教师的关系、协调与学校领导及其他部门的关系、协调班级与家长的关系) ;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把班级活动与班级常规工作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开展活动、注意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开放性、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注意班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第十二章: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学测量与评价: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系统的搜集各种事实信息,利用多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工作及其所达到的效果给予科学的价值判断的过程。8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检查、鉴定、反馈、导向、激励、研究、强化常用的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测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成长记录袋

16、测验法:指利用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来测量和评定被试的能力、态度、性格、学习等特征的方法。 (间接性、客观性、相对性)观察法:是测评者根据测评指标的要求,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对象进行观察、考察和分析,从而获取测评信息的一种方法。(目的性、直接性、可重复性、工具性)问卷调查法:调查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以书面的形式提出,由评价对象作答的方式来进行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成长记录袋:指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学生的作品和参加活动的材料进行系统收集,汇总教师、家长、同伴的评价及学生自我反思的评价并进行分类,通过合理的分析,展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测试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