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两个英译本的比较摘 要:论语是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论语的翻译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辜鸿铭和安乐哲两个英译本,分别从两译本对核心词的翻译、专有名词的翻译、修辞格的翻译、宗教文化的翻译几个方面做了比较,从而得出译者所处的时期不同,其翻译目的就不同,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就不同。 关键词:论语 ;辜鸿铭;安乐哲;比较研究 1 论语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 论语一书共计 20 篇,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其内容涉及伦理观念、政治主张、教育原则和品德修养等方面,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其思想理论博大精深,若干年来不仅备受国人尊崇,同时也成为许多国外学者研究
2、的重要课题之一。 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英译本是苏格兰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1861 年在香港出版的 论语英译本,它成为后来所有论语学术译本的原型。自理雅各以后,有很多中西学者孜孜不倦地投入到论语译介活动中,据论语译本研究者掌握的较详细数据,目前其英译本或节译本数量已达 50 个。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找到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语言的论语译本。 2 两译本译文比较研究 纵观两译本发现其译文风格截然不同,主要是因为译者的翻译目的不同其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就不同,不同的读者也有其各自喜好的译本,下面笔者仅选择几个方面对两译本进行比较探究。 2.1 核心概念词的翻译 论语中, “仁”是最大核心词,
3、在全文中共出现109 次, “君子”107 次,其它一些核心词“礼”75 次, “信”38 次, “义”24 次, “德”40 次, “孝”19 次。两个译本核心词的英译请见下表: 辜鸿铭:仁(oral life/moral)礼(rt/good manners)德(oral sentiment)信(sincerity)义(what is)孝(good) 安乐哲:仁(authoritative conduct) 、礼(ritual propriety) 、德(excellence )信(making good on ones word) 、义(appropriate) 、孝( filial co
4、nduct) 分析以上几个概念词我们可以看出辜译本对于核心概念词的翻译比较简单,并且同一个概念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由于语境的不同翻译也不同;而安译本采用的是翻译+拼音+汉字的方法,与前者相比较复杂,但对于同一个概念词通篇只采用同一个译法,不易造成读者概念词的混淆。通过比较,我们并不能轻易地判断孰优孰劣,而是两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不同。 2.2 专有名词的翻译 论语中出现了大量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诸侯国等。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使读者理解这些词是译者面对的一个难题。在对这些名词的处理上,两译者采用的方法也是截然不同。 2.2.1 对人名翻译处理 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也。 ” 辜译:A d
5、isciple of Confucius remarked, 安译:Master Zeng said : “Be circumspect in funerary services” 在辜译本中,在孔子及其众多弟子中,除孔子被译为“Confucius”外,弟子中只保留了子路和颜回的名字,其他弟子都被译为“one of Confucius disciple”,对于论语中出现的其他人名,也只保留了少部分,多数都被省略。安译本对于论语中出现的人名都采用音译的方法,保留了其丰富的人物形象。 2.2.2 对地名翻译的处理 子华使于齐。 辜译:On one occasion when a disciple
6、of Confucius was sent on a public mission to a foreign State. 安译:When Zihua was recommended by Confucius to serve in the state of Qi. 在对地名的处理上,两译者采取的方法与人名相同,辜译本使用笼统的词“a foreign state”和“a small principality within that State”代替“齐”和“颛臾” ,而安译本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直接把国名展现在读者面前,保留了原文内容,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从两译本的人名
7、和地名的比较可以看出,辜鸿铭的翻译目的就是“除去英语读者会产生的古怪感和奇异感” ,所以对于人名,译者是能省则省,扫清读者的阅读障碍,但是,这些人名、地名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和风俗信仰,删去之后原文的文化色彩就会大打折扣。安译本既保留了论语的人物形象,又保留了中国文化,从而验证了他的翻译目的“用中国哲学自己的眼睛来解读中国哲学经典。相比较而言,笔者还是比较喜欢安译本的译法。 2.2.3 修辞格的翻译。 论语中使用了大量修辞格来使其生动形象,下面举例来对比两位译者对于修辞格的不同翻译方法。 (1)比喻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辜译:God is going to make use of your
8、teacher as a tocsin to awaken the world. 安译:Tian is going to use your Master as a wooden bell-clapper. 此句中“木铎”本意为铜质木舍的玲子,这里用作比喻义,是把孔子比喻为“警世钟” 。辜译本直接把比喻义“as a tocsin to awaken the world”译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而安译本直接翻译的本意,这可能会使西方读者觉得不知所云,但却保留了中国的文化细节。 (2)重复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辜译:Confucius was once heard to exclaim,
9、 “A goblet that is not globular: why call it a goblet; why call it a goblet?” 安译:The Master said , “A gu ritual drinking vessel that is not a gu ritual drinking vessel-a gu indeed! A gu indeed!” 对于重复部分“觚哉!觚哉!”两译者都保留了重复的修辞格,辜译本句式稍作调整,读起来更通顺上口,贴近英语语言规范,安译本句式则更贴近原文的句子结构,再现了原文的形式和风格,也没有出现为了保留中文句式而导致句子不通
10、顺或者语法错误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安乐哲为了保留中国文化是煞费苦心。 2.2.4 宗教文化的翻译。 论语是中国文学的经典著作,其中含有一些佛教和道教的观念,对于一些宗教观念的词,两译者采用的翻译方法也不同,下面就以“天”为例,加以对比。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辜译:Life and Death are pre-ordained, and riches and honors come from God. 安译:Life and death are a matter of ones lot; Wealth and honor lie with tian 天. 辜译本将“天”译为“God” ,然而
11、儒家思想的“天”并不是上帝的意思。安译本采用音译加汉字的方法,可能是译者觉得没有一个合适的词能够表达出中国文化的“天”的含义,又不想让西方读者有所误解,所以索性把汉字写上,从而保留了中国的宗教文化。 结束语 本文所选取的两位译者对论语之所以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翻译是因为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翻译目的不同,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同。由于读者的需要和兴趣不同,也有各自喜欢的译本,但是不管是哪个译本,它对中外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都是很大的,我们期待以后会有更加完善的译本来宣传中国文化,满足文化交流所需。 参考文献 1 美 安乐哲,罗思文.余谨译.论语的哲学诠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王宏印.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简介:房璐(1983-) ,女,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讲师,翻译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