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电离平衡,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问题探究,(09海南6)已知室温时,0.1mo1/L某一元酸 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溶液的pH=4 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 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B,纯净物,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
2、价化合物,单 质,非金属,金 属,(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非极性键),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强酸,弱酸、弱碱、水、 两性氢氧化物等,其它(多数有机物、 非金属氧化物等)- 非电解质,活泼金属氧化物,大多数盐类,强碱,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元素种类)(键型) (组成、性质) (导电性),化合物,电解质,两组概念: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 成离子的电解质,完全电离,不可逆,水合离子、水分子,离子化合物或 某些共价化合物,通常为强酸、 强碱、绝大多数盐,通常为弱酸、 弱碱、极少数盐、水,某些共价化合物,在水
3、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 离成离子的电解质,部分电离,可逆,存在平衡,水合分子、水合离子、水分子,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练习:有下列物质:石墨 铜丝 氧气 二氧化碳 食盐 硫酸 水 硫酸钡 金刚石石灰水,以下组合正确的是 A能导电的有 B属于电解质的有 C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D既不属于电解质又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有,D,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导电机理: 导电能力: 影响溶液导电的因素:内因:外因: 补充:根据导电机理不同,可以将导体分为: a.金属导体:其导电过程属于物理现象,温度升高时电阻增大; b.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状态)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升高时电阻变小。,主
4、要由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电荷数决定。,自由离子定向迁移形成电流。,电解质本身电离能力,温度、溶液浓度等,练习: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溶液的导电性比反应前明显增强的是( ) A、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液态溴 B、向硝酸银溶液中通入少量氯化氢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D、向硫化氢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AD,当V电离 = V结合时,可逆过程达到平衡状态.,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电离平衡,2、平衡特征3、影响因素 (1)内因: (2)外因:,二、电离平衡,动 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定 条件不变,溶液中各分子、离子的浓度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变 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等 V电离=V分子化0,逆 弱电解质的电离,越强越电离,越热越电离,越稀越电离,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离子浓度_? (填变大、变小、不变或不能确定),不能确定,画出用水稀释冰醋酸时离子浓度随加水量的变化曲线。,弱电解质加水稀释的变化纯弱电解质开始加水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离子数目增多,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至稀溶液后再加水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离子数目增多,电离度增大,但是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降低。,练习:醋酸可以通过分子间氢键双聚。一定温度下, 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
6、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点溶液的pH:abc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c处溶液的pH值,比实际pH值偏小 C、a、b、c三点溶液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abc D、若在“O”点醋酸双聚成八元环分子,则其结构为:,D,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能抑制电离。,能反应的离子: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某种离子反应的强电解质,能促进电离。,以0.1mol/LCH3COOH溶液中的平衡移动为例,4、电离平衡常数:,对于一元弱酸:HA H+A-,平衡时,对于一元弱碱:MOH M+OH-,平衡时,(1)表达式:,(3).影响
7、电离平衡常数大小的因素:,A.电离平衡常数大小是由物质的本性决定的,在同一温度下,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不同。 B.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但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大小不受其浓度变化的影响,(2).意义: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相应酸 (或碱)的酸(或碱)性越强。,可以用电离常数表示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酸性:HFCH3COOHHClO,酸性:H3PO4CH3COOHH2CO3HClO,H2SO3H2CO3H2SiO3,H2CO3C6H5OHHCO3,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NaCl = Na+Cl,CH3COOHH2O H3O+CH3COO,强电解质在
8、溶液中完全电离,用“”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用“ ” 多元弱酸的电离 应分步完成电离方程式,多元弱碱则一步完成电离方程式。,即CH3COOH H+CH3COO,强等号、弱可逆、多元弱酸分步写。,由H2SO3H3PO4,且NaH2PO4的水溶液显酸性可知,KHSO3和NaHSO3的水溶液也应显酸性。,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大于第二步电离,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如何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一级电离出的H+抑制了二级的电离。,结论:多元弱酸的酸性由第一步电离决定。,电离难的原因:,6.电离度,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练习:若1mol/L的弱酸HA溶液的pH2, 试计算
9、HA的电离度,25时 0.1mol/L以下溶液的电离度,比较: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例 (09年海南化学 6改编)已知室温时,0.1mo1/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完成以下内容,(1)、该溶液的pH=_,体验高考,(3)、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_,(4)、1mo1/L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110-7,对吗?,(2)、升高温度,溶液的pH_,(5)、若HB+NaA = HA+NaB能进行,则K(HB)_K(HA),(07上海21)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少量烧
10、碱溶液 B 升高温度 C 加少量冰醋酸 D 加水,BD,7、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证明实验,证明某酸HA是弱酸的实验方法: (1)测0.01mol/L HA的pH值pH2,HA是强酸; pH 2,HA是弱酸; (2)测NaA溶液的pH值pH7,HA是强酸; pH 7,HA是弱酸; (3)相同条件下,测相同浓度的HA和HCl溶液的导电性 (4)往同浓度的HA和HCl溶液中投入相同的Zn粒或CaCO3固体 (5)测定同pH值的HA和HCl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前后pH变化,开始反应速率慢的为弱酸;,导电性弱的为弱酸;,pH 变化小的是弱酸。,电离程度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思考方法:,(07重庆10)用食用
11、白醋(醋酸浓度约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3,D,7、一元强酸HA和一元弱酸HB的比较,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时,相同,相同,大,小,大,小,小,大,相同,相同,大,小,7、一元强酸HA和一元弱酸HB的比较,2)相同pH、相同体积时,大,小,相同,小,大,相同,相同,相同,大,小,小,大,(09山东15)某温度下,相同 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 加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 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II为盐酸稀释时的pH
12、值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B,B,练习3 pH11的X、Y两种碱溶液各l0 mL,分别稀释至10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两种碱的物质的量浓度 一定相等 B稀释后,X溶液中c(OH-)比 Y溶液中c(OH-)大 C若9a11,则X、Y都是弱碱 D完全中和X,Y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V(X)V(Y),C,3、某温度下,在1 L醋酸溶液中,溶有醋酸6.00g,其中有醋酸根离子 0.0001mol。,拓展提升,(1)此溶液PH=_,醋酸的Ka=_; (2)在上述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钠固体,电离平衡常数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电离度_,溶液中的c(H+)_;若此时溶液PH=5,则溶液中c(CH3COO)=_。,练习、一定温度下有盐酸硫酸醋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 B. c(H+)相同时,分别稀释10倍, c(H+)仍相等 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 c(H+)是 D.c(酸)和体积V相同时,中和碱的能力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