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法 制 史 期 末 复 习 纲 要中国法制史复习纲要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1.中国法的起源:“刑起于兵,礼源于祀”的含义2.刑罚的原则和主要罪名2.1 天罚神判的法治指导思想(自然神到人格神)2.2 刑罚的原则:(唐虞) “眚灾肆赦,怙终贼刑”-过失减免刑罚,故意或惯犯加重处罚(
中国法制史 大纲 朱勇Tag内容描述:
1、不孝,违命,昏,墨,贼商-乱政,疑众,巫风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明德慎罚” “刑兹无赦” “刑罚世轻世重”的法律思想1.“五过之疵”西周关于法官责任制度的规定,严禁司法人员徇私枉法。
“五过之疵”指司法人员应当杜绝的徇私枉法,出入人罪的五种弊端,分别是惟官(同僚关系) 、惟反(敲诈勒索囚犯令其翻供或隐瞒实情) 、惟内(亲属关系) 、惟货(索贿受贿) 、惟来(勾结往来) 。
这五种行为依法与涉案罪犯同等处罚。
2.周礼 与 吕刑周礼集西周的政治法律制度与伦理道德规范之大成;调整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维护宗法等级秩序;预防违法犯罪;周礼贯穿着一条“亲亲” “尊尊”的原则。
以孝和忠为核心。
了解礼与刑的关系:1.出礼入刑,礼的功能在于正面的积极指导,刑的功能在于处罚及遏制犯罪;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中国古代婚姻制度【1】婚姻的原则一夫一妻原则,男尊女卑原则【2】婚姻的成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唐律规定了卑幼在外的合法婚姻受到一定的法律保护。
【3】成立要件 “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唐律规定只要有“报婚书”或“受聘财”之一,婚姻即有效力。
【4】婚姻。
2、与兵政的掌管者的一身二任。
司法官称“士”或“士师”“司寇”“廷尉”等等,原来都是军职。
最后,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严格的军纪即军法,因而战争中的军法就是中国法中最早的一种主要形式。
二、法起源于礼礼源于祭祀,本是一种盛放祭祀供品的器具。
古人举行祭祀活动时,往往使用礼器表达崇敬,并由此形成了一些祭神敬祖祈福的典礼仪式,进而人们就把这种典礼仪式也称为“礼” 。
既然是祭祀礼仪活动,必然有一定的仪式规则。
起初,这种仪式规则只是一种简单的习惯性规范,人们完全是凭借着发自内心的虔诚自觉遵守的。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氏族成员之间权力和财富的差别日益显著,掌权者逐渐变成了氏族中的贵族,垄断了祭祀的主祭权,控制了政治权力的分配,他们处于维持统治、社会安定以及既得利益等等考虑,将这种仪式规则加以改造,并赋予其强制力,这样原始状态的礼也逐渐由氏族的习惯演化为具有法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早期国家的法律制度一、夏代的法律制度“夏有乱政,而做禹刑” ,一般认为这就是夏代的刑法,但具体内容不详。
夏刑的主要内容有:“昏、墨、贼,杀”。
其政治法律思想也具有浓厚的“天罚” 、 “神判”的色彩。
二、商代的法律制度。
3、 年6参考书目:蒲坚主编:新编中国法制史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中华书局,1981 年7教学形式:课堂讲授8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掌握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常识,正确认识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并为其他法律课程打下良好的法律史学方面的基础。
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朝代的基本内容:西周、秦、汉、唐、宋、明、清。
2、每个朝代的刑法是学习重点,通过学习能够简单勾勒出中国古代刑法的法律发展史。
3、了解中国古代法律的伦理化属性及其成因。
4、在开课前,应该对该课程的基本概括作一个大致的介绍,包括课程属性、学科的历史发展、中外学界研究的基本概况、各朝代研究的学者及其所取得的成绩等。
5、注意学习方法,拓宽知识面以提高学习兴趣。
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导论(4 学时)一、 法制史是法学与史学相交叉的一门学科二、 法制史与政治制度史、哲学史、思想史、经济史、文化史、宗教史之间的关系三、 近代法制史学科的设立,日本、台湾、大陆学者的研究概况1、。
4、 20 第 六 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24 第 七 章 隋唐代法律制度 27 第 八 章 宋元时期法律制度 33 第 九 章 明代法律制度 36 第 十 章 清代法律制度 39 第十一章 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 43 第十二章 国民政府法律制度 40 第十三章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50大纲说明: 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说明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法制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进而探究其发生、发展及演变的规律性以及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域的法制相比较的特色。
换言之,中国法制史所研究的是中国在法制方面的国情,这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本科的一门基础课程。
也是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
中国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在中国进行法制建设所需要的法学人才,那么让学生了解中国在法制方面的国情显然是应有之义。
中国。
5、中国法制史纲要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 1 氏族血缘纽带随着国家的形成而更加强韧 2 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威在向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日益加强 3 原始的礼由习惯演化为法 礼 本来是一种盛玉的器皿 即表示一个盛有双玉的奉事神和人的器皿 指奉神之事 即祭祀 当这种器皿广泛用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后 它就成了奉神祁福的专用和祭神敬祖仪式的代名词 我们知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男子在生产中。
6、基本内容,并重视提高理解与运用能力。
试题兼顾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类型的法制;兼顾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导论了解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对象,掌握中国法制产生、发展、变化的大致线索和学习中国法制史的目的与方法? 一、夏朝的法律制度 了解中国法律产生的原因及其过程。
夏朝法律制度的概况。
(一)夏朝的建立和奴隶制国家与法制的产生夏朝建立以前的我国原始社会 私有、阶级的产生,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 夏朝的建立和国家的产生1) 夏朝的建立2) 国家的产生 (二)法律的起源和夏朝的法律制度 法律的起源我国古籍中对刑、法、律的释义及运用1) 刑2) 法3) 律 夏朝的法律制度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2)“威侮五行,怠弃三正”3)“昏、墨、贼、杀”4)“吕命穆王,训夏赎刑”监狱的设立 二、商朝的法律制度 了解商朝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刑名、罪名和奴隶制“五刑”的确立。
了解商朝继承制度前后发展变化的原因。
司法机关与监狱的设置情况?/p (一)汤灭夏朝建立商朝(二)商朝的刑事立法刑事立法概况 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刑名 罪名 (三)婚姻制度与继承制度 婚姻制度 继承制度 (四)司法机关和监。
7、二、中国法制史的概况与地位(一)概况(二)地位1、中国古代法律源远流长,至少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号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
2、中国古代法律特征鲜明,独立发展,是宝贵的文化传统。
3、在历史上曾对于东亚地区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特征(一)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
(二)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
(三)法律以刑法为主体。
(四)司法从属于行政。
四、教材介绍与掌握要点(一)指定教材: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3 月(二)指定教材的编写原则(三)指定教材的特点五、学习方法(一)认识学习意义(二)领会历史唯物主义(三)阅读文史材料(四)阅读参考书目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时期的初步发展(总课时 第一讲,2课时)要求:(1)掌握中国法制起源的特征,(2)夏商法制的主要特点,(3)五刑的含义第一节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一、早期国家与法二、起源特点(一)原始习惯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礼法(二)血缘纽带更加强韧(三)部族首领的地位不断强化并受到法律保障(四)作为战争产物的刑罚和法官第二节 夏商时代的法制一、夏朝的法制(一)以“天命”发布法令(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