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端午放假和月考本周只上了2 节课)第 周 第 节课 题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课时计划 1 课时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教学难点通过复述及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
优质资源评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送东阳马生序2教案Tag内容描述:
1、(因端午放假和月考本周只上了2 节课)第 周 第 节课 题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课时计划 1 课时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教学难点通过复述及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讲授点拨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2、 24、送东阳马生序(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熟练地朗读课文。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5、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梁祝 。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2、展示学习目标 1) 、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2) 、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3) 、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
3、通化市外国语学校 八年语文 第 24 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 2编号:23学习目标:来源:gkstk.Com1反复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学习重点:反复读文,疏通文意。【 预 习 】1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用红笔标注重点文言词语。来源:gkstk.Com2.将翻译时遇到的问题写在下边。来源:gkstk.Com来源: 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方法指导 文言文翻译易犯错误1) 、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4、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马 说第一课时备课单位:商水县城关乡一中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文学习的要求(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 教材分析马说是韩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文辞形象简练,意蕴含蓄,读起来回环跌宕,格调铿锵,好像游历小巧的的园林,有咫尺万里之势。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
5、24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熟读并背诵课文。2学习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手法。3.理解作者勉励学生刻苦学习的用意,并能学习这种刻苦勤奋的美德。【重点难点】重点: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用意。难点:运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手法,体会这种手法的表达较果。【学法指导】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抓住文章中对比的写作手法,深入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意志。来源:学优高考网预习案一、自主学习:(一)字、词、句自读 1朗读课文。
6、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送东阳马生序从 _ 、生活困顿等几方面,叙述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文章从容恳切,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来源:gkstk.Com一,基础知识:1,按课文填空( )冰坚 弗之( ) 德( )望尊 ( )疑质理 遇其( ) ( ) 足肤( )裂 负( ) ( ) ( ) 以( )拥( ) ( )袍( )衣2,解释划横线的字: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寓逆旅:无从致书以观: 同舍生皆披绮绣:3,翻译: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来源:学优高考网。b,天大寒,砚冰坚。
7、第 周 第 节课 题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标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2、利用文中的对比展开讨论,层层剥茧,领会文意。课时计划 1 课时教学重点1、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 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2、背诵课文。教学方法讲授法 诵读法 讨论法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1、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字: 词: 句子:2、小组交流讨论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引导: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是关键,。
8、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教学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大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设计思路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
9、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课 题 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实词“嗜、趋、俟、穷、被、臭、遗、馁、书 ”和虚词“以”等,了解名词用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词类活用现象,了解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固定句等句式现象。2、理解文章的内容层次和正反对比的手法。3、 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熟读进而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教学难点 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
10、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2了解赠序的文体特征。3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疏通第一段文意,朗读时正确把握停顿。 4初步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二)课前预习:1给加点词注音: 嗜( ) 砚( ) 叩( )问 叱咄( ) ( ) 俟( ) 皲( )裂 媵( )人 衾( ) 烨( )然 缊( )袍 容臭( ) 负箧( ) 曳屣( ) ( )2宋濂,字景濂,号潜溪,_(朝代)文学家。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朱元璋称他是“_” ,刘基赞许他“_”,四方学者称他“_。
11、 蒙阴四中教师语文教案课题:24、 送东阳马生序 第二课时 八 年级 3、8 班 任课教师 备课日期:2014 年 3 月 24 日 编号:015学习目标1、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4、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板书设计学习态度:嗜学寓 学习条件:艰难 劝理 同舍生: 烨然若神人学于事 余之学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一、 复习导入根据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
12、马 说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品读课文,能够说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能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 评价任务1. 通过目标一,能够说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 通过目标二,能够说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寓意及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1、通过品读课文,能够说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自学指导一:内容:课文方法:朗读,同桌交流时间:10 分钟要求:完成下列问题自学检测一:1、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 决定 伯乐2、没有遇到伯乐的千里。
13、第 1 页 共 3 页 第二十四课 送东阳马生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二、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
14、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课 题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实词“嗜、趋、俟、穷、被、臭、遗、馁、书 ”和虚词“以”等,了解名词用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词类活用现象,了解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固定句等句式现象。2、理解文章的内容层次和正反对比的手法。3、 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熟读进而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难点 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
15、1送东阳马生序章节(课题)名 称送东阳马生序 学时 2-1总课时8031知识技能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 准确翻译课文,积累重点词语。过程方法反复朗读,结合工具书,自主理解重难点字词。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对友人别离的感情的认识解读和评价。学生特征分析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情的描写与感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教学难点理解送别诗的意蕴及作者接送别表达的深刻内涵与意义。理解句意,结合背景,深入体会。教学过程。
16、章节:四单元 课时: 备课人:王秀 二次备课人:课题名称 送东阳马生序三维目标 、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来源:gkstk.Com、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重点目标 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朗读背诵文言课文。难点目标 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导入示标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遭遇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
17、1课 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学 习目 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2体会文章中的描写手 法,把握主题。3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重 点难 点重点:学习作 者勤勉学习,不怕吃苦的品格。 难点:抓住本文的对比手法,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教法选择 诵读法、引导法 课型 新授课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教 学时 数 1 课时教学时 数 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 57 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常言道:“自。
18、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一、基础知识:1,解释加点词:送东阳马生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寓逆旅 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2,翻译: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E,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F,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阅读(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
19、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备课单位:商水县城关乡一中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文学习的要求(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 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重在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文章从容恳切,令人感动。3、中招常考考点: 近 8 年来,河南省中招课内对比阅读每年设计 4 道小题,1 题 1 考点。(1)实词理解(2)句子翻译(3)文意理解(4)迁移运用4、。
20、送东阳马生序 2第二课时备课单位:商水县城关乡一中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能够理清文章思路,划分结构层次。2、通过品读课文,学习运用对比阐明主旨的写作方法。3、通过品读课文,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勤奋的精神。评价任务1. 通过目标一,能够说出文章思路。2. 通过目标二,能够从内容上分析对比的写作方法。3. 通过目标三 能结合文章内容说出古人专心求学、刻苦勤奋的精神。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1、通过朗读课文,能够理清文章思路,划分结构层次。2、通过品自学指导一: 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划分结构层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