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时 搭配(2)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搭配(2) (教材第 102 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
印度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Tag内容描述:
1、第 2 课时 搭配(2)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搭配(2) (教材第 102 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教学过程:【新课讲授】1 (课件出示)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小红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办的跳棋比赛。可是,。
2、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第2 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廖斌 课题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活动方式 活动工具 1.6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第2 课时)课型活动课 1、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利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2、学生已经养成了分组活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研讨的习惯. 。
3、 小学数学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 56 页例 2 及做一做。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有关乘除意义的感性认识。本节课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抽象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小数、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二)核心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结合实例概括乘、除法的意义,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比中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
4、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第2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1. 知道“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知识与技能 2. 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 教 1. 经历探究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过程,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重点用同位角、内错角、同。
5、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第2 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廖斌 课题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活动方式 活动工具 1.6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第2 课时)课型活动课 1、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利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2、学生已经养成了分组活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研讨的习惯. 。
6、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第 1 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下)“印度”一节是在学生学习完一个大洲亚洲、一个地区东南亚和一个国家日本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本节内容宜安排 2 个课时完成。一、教材分析(一)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
7、 合并同类项(第2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正确进行合并同类项; 2正确进行化简后再求代数式的值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体会化简求值较为简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亲身体会化简求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 合并同类项及化简求值。 教学难点: 合并同类项及化简求值。 教具 :电脑,实物展示台。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同类项、合并。
8、第三单元第 2 课时认识路线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的基本含义后进行学习的,学生要进一步通过对方向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重难点: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3、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根据所给出的路线图让学生说出经过的路线和方向;能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通过讨论得出认。
9、 第二章实数 1. 认识无理数 (第 2 课时)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谢邦华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杨洪芬 一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非负数,七年级又学习了有理数.本章第一课时 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 数又不够用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充分 认识到学习无理数引入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
10、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5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过程方法1.通过想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2通过观察 l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3通过 NaCl 的形成过程,。
11、 乘法公式(第2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并知道完全平方公式的实际意义; 2.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释完全平方公式的实际意义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 1 探究完全平方公式 请计算: (a+ b)2 ; (a - b)2 。 222 (a + b) = a。
12、 1 / 7撒哈拉以南非洲名师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教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材内容打破了 “八股式”的写法,以三个专题的形式突出了该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自然地理知识似乎被淡化了。实际上,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要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知识。所以,本节内容将自然地理知识“穿插、糅合”在各专题内容中,特别是安排在“活动” 中。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既丰富了教学活动,又实现了认知需要,利于学生对本区特征的整体。
13、 5.1物体的内能(二)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加深对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的理解。 2 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区别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3 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教学器材准备 大烧杯三只、温度计、胶头滴管、红墨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难点 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景,导。
14、 俄罗斯 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地理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四节 因为俄罗斯为地跨亚欧两的国家 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又因为俄罗斯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而且经济比较发达 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对学好其他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内容在地理思方法上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 本节内容共分三个标题 是按照由自然到人文 一步步深入的式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