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二十五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酸、碱、盐、化肥基础篇2017 新题赏析题一: 我市湘江风光带桥头广场上介绍侯德榜曾在株洲开办“永利化工厂” ,利用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下列有关联合制碱法的原料(氯化钠、二氧化碳、氨气、水)与产品(碳酸钠、氯化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广泛
酸碱盐化肥提高篇新题赏析Tag内容描述:
1、都是氯化钠的来源C侯氏制碱法消耗了二氧化碳,极大地缓解了酸雨的形成D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题二: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碳酸氢铵(化学式为 NH4HCO3)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分解产物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因为草木灰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和碳酸氢铵混合使用,在密闭的大棚内放置碳酸氢铵和稀盐酸,两者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生成的氯化铵又可以作为氮肥再次使用。
(1)植物叶色淡黄,生长不茂盛,_(填“需要”或“不需要” )使用碳酸氢铵。
(2)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_(写一条即可) 。
(3)碳酸氢铵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下列关于使用碳酸氢铵的说法中正确到是_。
A. 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潮时易分解B. 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该注意防潮防晒C. 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氨气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题三: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某溶液呈酸性的是( )A。
2、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 pH 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溶液指示剂 甲 乙A 黄色 蓝色B 无色 粉红色A. 甲溶液呈酸性B. 乙溶液的 pH 可能为 11 C. 只用 A 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D. 在滴有 A 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题三:某实验小组将 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 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点溶液为酸性 B. b 点恰好完全反应C. c 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2D. b、c 两点沉淀质量相等题四:将 40g 稀盐酸逐滴加入到 2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 。
试回答:(1)图二从 A 到 B 过程中,溶液的 pH 逐渐_(填“增大”或“减小” ) 。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
(3)计算稀盐酸。
3、钠的来源C侯氏制碱法消耗了二氧化碳,极大地缓解了酸雨的形成D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题二: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碳酸氢铵(化学式为 NH4HCO3)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分解产物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因为草木灰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和碳酸氢铵混合使用,在密闭的大棚内放置碳酸氢铵和稀盐酸,两者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生成的氯化铵又可以作为氮肥再次使用。
(1 )植物叶色淡黄,生长不茂盛,_(填“需要”或“不需要” )使用碳酸氢铵。
(2 )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_ (写一条即可) 。
(3 )碳酸氢铵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 )下列关于使用碳酸氢铵的说法中正确到是_ 。
A. 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潮时易分解B. 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该注意防潮防晒C. 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氨气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题三: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某溶液呈酸性的是( 。
4、Cl 、OH 和-24SO离子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进行下面实验:经测定,溶液的 pH=1;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 NaOH 溶液,有沉淀生成。
继续滴加 NaOH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向实验得到的滤液中滴加 Na2CO3溶液,又观察到沉淀生成。
分析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有 H+、Ba 2+、Cl ,一定不含有 Na+、Fe 3+、OH 、-24SOB溶液中一定含有 H+、Ba 2+、Fe 3+、Cl ,一定不含有 Na+、OH 和-C溶液中一定含有 H+、Ba 2+、Fe 3+、Cl ,一定不含有 OH 、-24,可能含有 Na+D溶液中一定含有 H+、Ba 2+、Na +、Fe 3+,一定不含有 OH 、-SO,可能含有 Cl题三: 小强同学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盐酸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下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
(1)若 X 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 X 可以是_(填化学式,只填一种即可) 。
(2)根据。
5、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题二:有 A、B 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 pH 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溶液指示剂 甲 乙A 黄色 蓝色B 无色 粉红色A. 甲溶液呈酸性B. 乙溶液的 pH 可能为 11 C. 只用 A 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D. 在滴有 A 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题三:某实验小组将 Ba(OH)2 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 Ba(OH)2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点溶液为酸性 B. b 点恰好完全反应C. c 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 b、c 两点沉淀质量相等题四:将 40g 稀盐酸逐滴加入到 2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 。
试回答: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 )图二从 A 到 B 过程中,溶液的 pH 逐渐_(填“增大”或“减小” 。
6、,反应后试管 B 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写离子符号) 。
(2)试管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小芳同学把反应后 D、E 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芳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小芳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 HCl,理由是_。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作出猜想】NaCl;NaCl 和 CaCl2;NaCl、CaCl 2和 Na2CO3;NaCl 和 Na2CO小明认为猜想_一定不正确。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_有气泡产生猜想_成立2题三: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 CO2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250 mL 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未结冰) ;将饮料从冰箱内取。
7、OH 和 离子的一种或几种。
-24SO为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进行下面实验:经测定,溶液的 pH=1;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 NaOH 溶液,有沉淀生成。
继续滴加 NaOH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向实验得到的滤液中滴加 Na2CO3 溶液,又观察到沉淀生成。
分析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有 H+、Ba 2+、Cl ,一定不含有 Na+、Fe 3+、OH 、-24SOB溶液中一定含有 H+、Ba 2+、Fe 3+、Cl ,一定不含有 Na+、OH 和-C溶液中一定含有 H+、Ba 2+、Fe 3+、Cl ,一定不含有 OH、 ,可能含有 Na+-24D溶液中一定含有 H+、Ba 2+、Na +、Fe 3+,一定不含有 OH、 ,可能含有 Cl-SO题三: 小强同学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盐酸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下图(图中“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
(1 )若 X 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 X 可以是_ (填化学式,只填一种即可) 。
(2 )根据如图所示物。
8、,反应后试管 B 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写离子符号) 。
(2 )试管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小芳同学把反应后 D、E 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芳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小芳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 HCl,理由是_ 。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作出猜想】NaCl;NaCl 和 CaCl2;NaCl 、CaCl 2 和 Na2CO3;NaCl 和 Na2CO小明认为猜想_一定不正确。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_有气泡产生猜想_成立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题三: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 CO2 的含量,设计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