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认识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官亭小学 马宁一、教学内容:课本第 13、14 页例 4、例 5“做一做”以及练习三第 1-4 题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 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

四认识除法Tag内容描述:

1、除法的初步认识官亭小学 马宁一、教学内容:课本第 13、14 页例 4、例 5“做一做”以及练习三第 1-4 题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 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 的含义,也是教学关 键之所在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教法:启。

2、除法竖式的认识泸州市江南小学校 万先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1、例2,第71页课堂活动第1,2题,第73页练习十四第1题。【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除法竖式,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2. 学会规范地书写除法竖式,理解用竖式求商的过程。3. 培养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学重、难点】1. 规范地书写除法竖式,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2. 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和商的位置。【教学具准备】课件、每位学生一张白纸、一支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孩子们喜欢这只猴吗?(课件展示猴子) 生:喜欢师。

3、分数除法之认识倒数导学案授课年级六年级学科 数学 备课人 邵天然 授课日期 2015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2、掌握求倒数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重 点 倒数的意义与求法。难 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本 课所 需教 具小黑板、多媒体学 习 过 程导 入这一单元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为了更好地学习分数除法,我们要先认识一类特殊的数据。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类数据呢?就让我们从一个游戏来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游戏内容:。

4、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渑池县第二小学 李睿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使学生。

5、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P76-77 的例 1,2,P78 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总结出除法算式,并认识除法算式。2、认识并初步理解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3、使学生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简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4、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除法实例,让学生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一、引入:玩游戏:猜猜看!(谜语:一身毛,尾巴翘,不会走,只会跳。 )在老师的描。

6、12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乔 彬教学内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 出示 1021) 请学生口算,师板书。问:如果这里的 10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 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 10 除以 2 等于 5 的含义。2. 分组操作,进行记录。1) 如果把这里的 10 根小棒,每人分 3 根可以怎。

7、认识除法教学反思在教学时还应加强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根据除法的定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实际只有一种。但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反映出来的实际含义有两种: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2、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前者为等分除法,后者为包含除法。在教学时,虽不用学生概念性掌握,但有必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区别。同时引入数量关系,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8、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科书第 18 页的例题 4。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 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 12 个竹笋和 4 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 1 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 。

9、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科书第 18 页的例题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过程与方法 经历除法含义与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分竹笋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34=12 45=20。

10、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 平均分“ 的含义。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 纸条、磁 铁学具:数字卡片、小棒四、教学过程、激趣引入1、激趣同学们,你 们分过东西吗?。

11、百度文库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步骤一、铺垫回忆什么叫平均分?二、探究新知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 让学生观看课件。师:图上是意思?讨论汇报结果 生:有 8 个苹果要平均分给 4 宝宝,每个宝宝要分 2个。师:你会用算式记录吗?同学们讨论回报结果: 百度文库教师讲述:以前我。

12、认识除法算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1 页,第 52 页,除法的意义教学目标:初步认识除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了解求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个数的运算是除法。通过学习,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所提高。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除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了解求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个数的运算是除法。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 一、口算练习题45+5= 55= 45-39= 35+16= 99-71= 73=二、新授。1、结合课件“森林聚会”2、引导学生观。

13、第一课时说课稿黄田中心小学 陈晓燕一、 说教材认识除法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30 页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

14、认识除法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4850 页例 5、例 6 和相应的“试一试” , “想想做做”第 14 题, “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经历从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写成除法算式,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填写除法算式,并能说明理由。2使学生在联系平均分的情境认识除法的活动中,体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学式子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平均分的含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判断、。

15、第四课时认识除法教学内容:教科书 4850 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1教学书上第 48 页的例题。(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

16、第四课时:认识除法教学内容:教科书 4850 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1教学书上第 48 页的例题。(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

17、第一课件网 www.1kejian.com 免费教学资源下载基地第一课件网 www.1kejian.com 免费教学资源下载基地开发区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09 年 9 月 23 日本 课 初 备课题:认图形(一)凌加宝课时 共 3 课 时 ,本 课 第 1 课 时 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重点难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课前准备:教学挂图、一。

18、主备教师:柳金丽四、认识除法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教学除法的认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识除法的含义。这是在学生认识乘法和掌握16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本单元教材分为两段: 平均分:认识平均分,初步进行平均分; 每几个一份地分,看可以分成几份; 平均分成几份,看每份是几; 要求学生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并进行交流,深化对平均分的认识。 认识除法: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

【四认识除法】相关DOC文档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doc
除法竖式的认识.doc
分数除法之认识倒数.doc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doc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doc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doc
《认识除法》教学反思.doc
除法的初步认识.doc
除法的初步认识..doc
除法初步认识教案.doc
除法初步认识一.doc
认识除法算式.doc
认识除法说课稿.doc
认识除法教案.doc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doc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doc
认识图形、认识除法.doc
四、认识除法.doc
标签 > 四认识除法[编号:195308]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