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者老师 讲神农本草经药物 民间中医讲堂录音整理小组 整理 UC民间中医讲堂 讲堂管理: 逢春,素灵,高天上流云,白熊熊 等 讲课录音: 深蓝,茯苓,续断 等 现场文字: 高天上流云,我爱中医,如岳 等 录音整理组织:大海之源,安时处顺 录音整理: 民间中医讲堂录音整理群全体成员 民间中医讲堂录
神农本草Tag内容描述:
1、 行者老师 讲神农本草经药物 民间中医讲堂录音整理小组 整理 UC民间中医讲堂 讲堂管理: 逢春,素灵,高天上流云,白熊熊 等 讲课录音: 深蓝,茯苓,续断 等 现场文字: 高天上流云,我爱中医,如岳 等 录音整理组织:大海之源,安时处顺 。
2、中华古典精华文库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1目录上卷01中卷玉石部上品03玉石部中品06玉石部下品08草部上品10草部中品17草部下品24木部上品31木部中品34木部下品36下卷虫兽部上品39虫兽部中品42虫兽部下品45果菜部上品48果菜部中品。
3、中医经典必读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上卷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治病以应地,。
4、神农本草经校定神农本草经序神农本草经三卷,所 传白字书。 见 大观本草。按嘉祐补注序云,所谓 神农本经者,以朱字名医因神 农旧条,而有增补者;以墨 1 字间于朱字。开宝重定序云,旧经三卷,世所流 传,名医别录,互为编纂,至梁贞白先生陶弘景,。
5、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徐大椿,字灵胎清备注1. 本条目已经经过修正大部分错误,并已经填充缺少资料。2. 本书中上品 63 味,中品 24 味,下品 11 味。3. 每一味药的第一自然段为神农本草经的原作,括号内为徐灵胎的评论。第二段或以后均为徐灵。
6、读神农本草经有感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是东汉时期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大学第一次课上老师便介绍了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之本,而神农本草经则是药物的经典著作。本经中记载了 365 种药物,以三品分类,分。
7、General Information书名神农本草经作者清顾观光辑;杨鹏举校注页数311SS号11814412DX号出版日期2002.09出版社北京学苑出版社封面书名版权前言目录序录上品丹砂云母玉泉石钟乳矾石消石朴消滑石空青曾青禹余粮太一余。
8、吾 命 由 我 1 31 不 由 天神农本草经读神农本草经读序后叙凡例卷之一上品人参黄白术甘草薯蓣肉苁蓉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细辛柴胡黄连防风续断牛膝巴戟天石斛泽泻五味子薏苡仁卷之二上品菟丝子葳蕤沙参远志菖蒲赤箭车前子羌活升麻茵陈蒿甘菊花龙胆紫苏。
9、神农本草经,Shennong Ben Cao Jing,关于神农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农 炎帝神农春秋礼记。祭法二十三: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厉山氏。
10、1神农本草经邵序 记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郑康成曰慎物齐也。孔冲远引旧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康成周礼注亦曰五药,草木虫石谷也。其治合之齐,则存乎神农子仪之术,是礼记注所谓慎物齐者,犹言治合之齐,指本草诸书而言。
11、 中华古典精华文库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 1 目录 上卷 01 中卷 玉石部上品 03 玉石部中品 06 玉石部下品 08 草部 上品 10 草部中品 17 草部下品 24 木部上品 31 木部中品 34 木部下品 36 下卷 虫兽部上品。
12、神农本草经共88页第1页 神农本草经 简介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着。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
13、解读神农本草经黄芪 原文: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 译文:黄芪,味甘,性微温。主治痈疽长期破损伤烂,能使脓得以排出,疼痛得止。能治大麻风病,五种痔痛及鼠瘘。能补虚损以治小。
14、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介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 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 神农 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
15、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该书在记载药物的时候,将药物按照效用分为下中下三品:上品 120 种,主要是一些无毒药,以滋补营养为主,既能祛病又可长服强身延年;中品 120 种,一般无毒或有小毒,多数具补养和祛疾的双重功效,但不须久服;下品 。
16、本草纲目解读,本草的含义 中药的来源以植物药材占大多数,使用上也以植物药材最为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学。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逐渐改为中药学 中药学本草学主要阐述中药的来源加工性质主治及运用中药的方法和理论等,是中医防。